新發明面罩
① 人們根據豬怎樣發明了防毒面具
野豬的鼻子比狗靈敏50倍,當它遭遇刺激性氣味時,就會通過拱地來將泥土變得松軟,吸附部分氣體,於是便根據豬嘴的造型研製出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受到野豬嘴的啟發發明出來的,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和英法聯軍為了爭奪比利時使用了化學毒氣。
當時共設置了至少5730個氯氣瓶,打開後一股綠色的煙霧,順風飄向了聯軍的位置,大約有180噸氯氣,導致5萬士兵死亡。
還有周圍大片的野生動物,但是這一區域的野豬卻都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最早的防毒面具是在1912年,由俄國化學家捷林斯基發明的,主要是利用活性炭吸附,後來便成為戰場上必需品。
(1)新發明面罩擴展閱讀:
防毒面具的使用細節:
1、應該正確的選擇防毒面具,選對型號,確認出毒氣是哪一種毒氣,現場的空氣裡面毒物的濃度是多少,空氣中氧氣含量是多少,溫度又是多少度。
應該特別的留意防護面具的濾毒罐所規定的范圍以及時間。在氧氣濃度低於19%時,禁止使用負壓式防毒面具;
2、在使用防毒面具之前,應該對其進行認真的檢查,查看各部位是否完整,有無異常情況發生,其連接部分是不是接好了,仔細看看整個面具的氣密性是不是特別的好。
3、對於在工作中要使用到防毒面具的勞動者,我們要對他們有專門的培訓,以便他們能夠正確的作用防毒面具。
在使用防毒面具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面罩,要保持防毒面具裡面氣流的暢通,在有毒的環境中要迅速戴好你的防毒面具。
4、當你的防毒面具出現使用故障時,你應該採用下面的應急措施,並且應該馬上離開有毒的區域。
5、在每次使用前必須進行氣密性實驗,並檢查各配件是否有老化痕跡,各關鍵配件是否完整;每次使用完畢後及時清潔保養;記錄累計使用時長;及時更換濾毒盒、濾棉。
② 防毒面具是誰發明的
防毒面具來最早出現在第一次自世界大戰中,它是俄國著名的化學家捷林斯基發明的。
1915年4月,德國軍隊在伊伯爾戰役中使用了化學武器,施放18萬千克氯氣,使協約國有1.5萬人中毒,5000人死亡。
俄國著名的化學家捷林斯基為了尋找反毒氣戰的辦法,親自上前線調查研究。他發現當氯氣襲來時,凡是用軍大衣蒙住頭或把頭鑽進松軟土裡的土兵都倖免於難。經過分析,他發現軍大衣的呢毛和土壤顆粒有吸附有毒物質的作用。後來,他進一步研究、實驗,發現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質,還能使空氣暢通。於是,捷林斯基研製出防毒效能很高的活性炭。1916年,第一具士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誕生了,經戰場實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在戰場上,由於10萬俄軍使用防毒面具而免於不幸。這之後,各國爭相仿製。於是防毒面具成為士兵的常備軍用品。
③ 為什麼科學家要發明防毒面具
在生產活動中,會產生化學品的意外泄露,從而造成人員傷害和健康損害,所以需要佩戴防毒面具來預防傷害。在戰爭中,有意識的使用化學武器的事,經常會發生的,而防毒武器就是預防戰士傷害的有效途徑了。所以,發明防毒面具,說明有毒化學品的存在。
一戰時期,德國軍隊在歐洲侵佔各國,在戰爭中,他們經常使用毒氣來殺害人們,可是,紅火野豬在他們放了毒氣之後依然生存了下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紅火野豬在他們放出毒氣的時候,會將鼻子和嘴巴放到土裡,這樣為什麼能生存下來呢?科學家經過仔細的研究,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之處:原來紅火野豬把鼻子和嘴巴伸到土裡,是因為土裡含有大量的氧氣,紅火野豬在土裡就不會悶死,而且土還可以過濾毒氣,所以非常安全,還有就是紅火野豬把鼻子和嘴巴放到土裡就可以更好地與外面的毒氣隔絕,這些就是後會有期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
人們根據紅火野豬防毒的原理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口罩,這種防毒面具非常簡陋。由一根繩子、口罩組成,這些口罩理的過濾片可以過濾百分之八十的毒氣,主要是用在戰爭中。現在的防毒面具日新月異,防毒面具的功能大大提高。人們還發明了防毒衣。科學真是奇妙無比啊!
④ 人類有哪些發明是受動物的啟發的
1、潛水艇外形模仿了鯨魚,工作原理模仿了魚鰾;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發明了電子蛙眼;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了雷達;「復眼」數碼相機的發明受到了昆蟲復眼結構的啟發;飛機的發明源於對鳥類的研究;聲吶是運用了海豚的水下迴音定位原理發明的;防毒面具的發明受到了野豬的啟發。
仿生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人們研究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工作的原理,並根據這些原理發明出新的設備、工具和科技,創造出適用於生產,學習和生活的先進技術。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2、潛水艇的外形是模仿鯨魚的外形,可以減少在水中行進的阻力,又可減小噪音,同時增加隱蔽能力;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了魚鰾的來工作的。
3、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發明了電子蛙眼。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
4、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5、蝙蝠是利用「超聲波」在夜間導航的。蝙蝠的喉頭發出一種超過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高頻聲波,這種聲波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迅速返回來,蝙蝠用耳朵接受了這種返回來的超聲波,使其能作出准確的判斷,引導蝙蝠飛行。
而雷達正是運用了這一特性,科學家藉助仿生原理,人類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出了雷達,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復眼結構的啟發,發明了一種「復眼」數碼相機。這種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
6、人類眼睛和所有相機都是使用單個透鏡聚焦光線至一個光敏組織或者材料物質上,這種排列能夠製造高解析度圖像,但是復眼卻能提供與眾不同的優勢,它可以產生全景視角,呈現顯著的深度感官。
7、飛機的發明源於人類對飛行的嚮往和對鳥類的研究,近代由於空氣動力學以及機械學的發展,人們漸漸懂得了鳥類飛行的原理,是由於鳥類的翅膀形狀,氣流流過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過下表面的速度快,導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氣流壓力大於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氣流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並由此製造了飛機。
8、海豚擁有「水下聲吶」,使用頻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的喊叫聲進行「迴音定位」,產生一種十分確定的訊號探尋食物和相互通迅。人類運用這種原理發明了「聲吶」。聲吶是英文縮寫「SONAR」的音譯,其中文全稱為:聲音導航與測距,是一種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完成水下探測和通訊任務的電子設備。
9、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氣味對鼻子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一戰中的氯氣浩劫中倖免於難。
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1g的木炭總面積可達100-150平方米,於是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⑤ 防毒面具是怎樣發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5年4月22日,德方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出其不意地向英法軍隊集結的陣地上,施放了180噸氯氣,使5000名聯軍官兵法場中毒死亡,這就是世界軍事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毒氣戰。
經此役後蒙受重大損失的英法聯軍,立即敦促本國政府盡快製造防毒器具。
不久,兩國派出十數名最優秀的科學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氣熏襲過的地段,進行考察取證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陣地上大量野生動物,包括樹林中的雀鳥及蟄伏的蛙類與裸露的昆蟲,都相繼中毒死亡。唯獨當地的龐然大物——野豬,卻安然無恙地活下來。
經研究和實驗,科學家發現野豬特別喜歡用強有力的長嘴巴,拱動泥土尋覓地里植物的根莖及一些小動物。當它們嗅到強烈的刺激氣味時,常用拱地來躲避。當德軍施放毒氣突襲聯軍時,聰明的野豬把嘴鼻拱進泥土裡,躲過了災禍。再經進一步的科學分析,得出結論:由於野豬用嘴拱地,松軟的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使它們倖免於難。
兩國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很快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1916年2月下旬,德法雙方軍隊在慘烈的凡爾登浴血大戰中,德軍又重施故伎,在陣地上大放毒瓦斯,此時的法軍已基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較有效地抵禦了德軍的毒氣攻擊。當其時,英國年輕的科學家弗萊明(1881~1955年,1928年發現了神奇的青黴素)興奮地說:「好哇,可愛的野豬拯救了士兵啦
⑥ 歐洲的鳥嘴面具是怎麼發明來
其實「鳥嘴面具」是黑死病在中世紀席捲歐洲時,「瘟疫醫生」(Plague Doctor)的標准裝束,瘟疫醫生是從前歐洲發生流行性疫病時被城鎮政府僱傭的人。他們的工作包括檢查生病的人,判斷他們是否感染了瘟疫,檢查病患屍體的處理情況等等。但是瘟疫醫生通常是一些蒙古大夫,或者根本沒接受過正規訓練的野路子醫生。他們會手持木棍,用來掀開黑死病患的被單或衣物,不直接接觸感染源,也有醫生會用木棍來鞭打病人以赦免他們的罪(當時人們相信瘟疫是上天的懲罰)。
今天的鳥嘴面具脫去了現實的意義之後,更是自帶詭異和暗黑氣場,現在有的蒸汽朋克作品也加入了鳥嘴面具的元素,詭異陰暗的造型,黑死病的歷史背景,和維多利亞時代的裝扮非常搭配。總之,想要營造恐懼游戲的氛圍,戴上鳥嘴面具准錯不了啦。
⑦ 發明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根據野豬發明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向英法軍隊投放氯氣,所有回軍人答當場中毒,後來英法派出科學家發現在使用過氯氣的地方,所有的動物全部死亡,除了野豬,經過研究,發明了防毒面具。
1915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的軍隊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向英法聯軍的陣地上投放了180噸的氯氣,全部人員都中毒了,這就是世界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毒氣戰,之後英國和法國政府立刻要求製造防毒器具。
科學家們到了被熏害的地區發現,大量的野生動物全部死亡,包括能飛的鳥類和水裡的青蛙,但野豬卻活下來了,經過調查研究,科學家們得出是因為當野豬聞到刺激氣味的時候,就用嘴巴來拱泥土,躲到裡面,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後來科學家們據此,製造出了世界上首批度外形像野豬嘴巴的防毒面具。
⑧ 防毒面具是由誰發明的。
關於防毒面具由來,民間和當時的軍隊中流傳著一種傳說,在一場毒氣戰中,戰場上很多軍人都中毒身亡、周圍很多其它動物和植物也因為毒氣而氣,倖存的士兵發現了一個怪現像、在這場毒氣戰中,周圍的野豬都活得好好的,經過專家仔細觀察和研究,當野豬嗅到有毒氣中,就本能的用嘴拱地,將泥土拱出足以容納嘴巴大小的空間,讓自已的嘴巴掩埋在泥土下面,奇怪的是,當毒氣經過泥土的過濾,和吸附、毒氣就傷害不到野豬,後來有人,模仿野豬臉部的造型、利用一些泥土,以及有孔狀物質,製造當時最簡易的防毒面具,這種防毒面具對於毒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這也是豬八戒防毒面具的由來,直到今日,仍然有豬八戒式防毒面具。 據史料記載,防毒面具是1912年,由一位居住在非州的美國人發明的,後來獲取了專利。盡管有了這種最簡易的防毒面具,防毒面具對於毒氣的防禦能力還很有限。後來,不斷改進,才有今日,防毒性能桌越的防毒面具。
⑨ 防毒面具是如何發明的(600字)
防毒面具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它是俄國著名的化學家捷林斯基發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使用了氯氣,作為第一次有意識使用的化學武器,造成一小鎮上大量的人員和牲畜的死亡,但是卻活下來了許多豬.
於是科學家們就研究豬為什麼活下來.
結果是,當豬發現空氣中味道不正確的時候(豬的鼻子比狗的還經靈敏50倍),就把鼻子拱到土裡,甚至還在土裡先撒泡尿.氯氣是能大量溶於水的.於是含水的土就把氯氣給阻隔了.所以豬就活了下來.
防護專家們就想到把濕的木炭做成過濾器,用於針對氯氣的防護用具.這就是最早的防毒面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在伊伯爾戰役中使用了化學武器,施放了大量氯氣,致使協約國1.5萬人中毒,5000人死亡。
俄國著名的化學家捷林斯基為了尋找反毒氣戰的辦法,親自上前線調查研究。他發現當氯氣襲來時,凡是用軍大衣蒙住頭或把頭鑽進松軟土裡的士兵都倖免於難。經過分析,他發現軍大衣的毛呢和土壤顆粒有吸附有毒物質的作用。後來,他進一步研究、試驗,發現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質,還能使空氣暢通。於是,捷林斯基研製出了防毒效能很高的活性炭。
1916年,第一具士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誕生了,經戰場實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在戰場上,10萬俄軍由於使用防毒面具而免遭不幸。這之後,各國爭相仿製。於是防毒面具成了士兵的常備軍用品。
⑩ 人類 發明防毒面具
細心的人回會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豬嘴極為相似,這是為什麼呢?莫非防毒面具的發明和豬嘴有關?事實確實如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曾與英法聯軍為爭奪比利時伊泊爾地區展開激戰,雙方對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軍為了打破歐洲戰場長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劑。他們在陣地前沿設置了5730個盛有氯氣的鋼瓶,朝著英法聯軍陣地的順風方向打開瓶蓋,把180噸氯氣釋放出去。頓時,一片綠色煙霧騰起,並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對方的陣地飄移,一直擴散到聯軍陣地縱身達25 公里處,結果致使5萬英法聯軍士兵中毒死亡,戰場上的大量野生動物也相繼中毒喪命。可是奇怪的是,這一地區的野豬竟意外的生存下來。這件事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過實地考察,仔細研究後,終於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是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氣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倖免於難。
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很快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這種防毒面具沒有直接採用泥土作為吸附劑,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強的活性炭,豬嘴的形狀能裝入較多的活性炭。如今盡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