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新型病毒從野生動物

新型病毒從野生動物

發布時間: 2020-12-31 17:21:50

1. 據報道,「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

是。「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已經到內了非常嚴重的地步,野容生動物的體內有許多細菌造成人類患上「非典」。 我對這個問題想法是,現在人類食用濫用野生動物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破壞了生態平衡,破壞了自然規律,也不可避免地危害了人類的健康、遭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原本是野生動物身上附有的病毒,屬於正常病毒的范圍,主要是狸一類的動物,如廣東人愛吃的果子狸。人類在食用了俯有該病毒的野生動物後就會感染,而人本身並不具有對該病毒的抗體,就好像17世紀以前的人們感染天花病毒一樣,難以抵抗,迅速死亡。
人是自取滅亡 不愛惜環境 自然就會報復你
生物鏈法則 和平才能共處 共處才能共生
人類食用野生動物破壞了生態平衡,大家要好好保衛生態平衡!謝謝

2. 非典病毒從何而來它和野生動物有什麼關系

我國SARS病毒起源研究結果表明:SARS病毒來自野生動物,而與家畜家禽和寵物無關。農業部動物冠狀病毒疫源調查組採集了59種動物共1700份動物樣品,主要包括與人類有過接觸或可能接觸的各種家畜家禽、野生動物、水生動物和寵物。

專家們從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數種野生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已測出的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據此,調查組認為SARS病毒或類SARS冠狀病毒可能存在於部分野生動物體內。

(2)新型病毒從野生動物擴展閱讀

在美國科學促進協會舉辦的會議上,有科學家指出,他們經過研究發現,在被認為是非典病毒來源主要嫌疑的果子狸身上未發現非典病毒。因此,他們認為非典現在已不再在人類或動物間傳播,不必擔心非典疫情會再次通過自然界宿主爆發。

如果非典再次蔓延,只有3種可能:非典病毒重新進化產生一種新的類似病毒,實驗室病毒樣本意外泄漏,或者發生生物恐怖襲擊。

針對這名科學家的說法,鍾南山院士昨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看到了英文報道原文後,先後與上海、香港的有關專家交換了意見。他們都認為,首先,這位美國科學家在發言中沒有提及他們得出這一結論前曾經在多少頭果子狸身上做過實驗。

而中國作為最新出現非典的國家,國內專家通過對大量果子狸樣本的實驗後發現,果子狸身上所攜帶的冠狀病毒與2003年廣東非典患者身上所攜帶的冠狀病毒高度同源,並由此得出了「果子狸極可能是非典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的結論。

3. 野生動物為什麼容易成為病毒傳染源

因為一直在移動,它們會吃其他的東西,如果吃的攜帶病毒,這些動物就是成為宿主。家養的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是喂什麼吃什麼。可以保證是干凈的

4. "非典"病毒是不是由於人們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

什麼叫非典型肺炎?

答: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立克次體、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非典型肺炎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一種呼吸道急性傳染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肺炎,在家庭和醫院有聚集感染現象
非典型肺炎病毒可能源於動物

新華社廣州4月5日電 正在廣東調查非典型肺炎情況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5日對新華社記者說,非典型肺炎可能並不是在中國境內起源的。

5名專家5日上午前往中山大學醫學院,與近期一直致力於研究治療非典型肺炎的中方病毒學和傳染病學專家進行了座談,並參觀了中大醫學院的微生物實驗室。

世衛組織的專家們認真聽取了中大醫學院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廣東省治療非典型肺炎的專家組成員之一郭輝玉教授的介紹,並就廣東地區首例發病病人的症狀、發病和死亡人數、中國醫學人員如何有效治療病患、控制發病率和傳染率等問題進行了仔細詢問。

會後,世衛組織代表團成員之一、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流行病學部門主任詹姆斯·麥格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對非典型肺炎有一些初步的猜測,但並沒有最後得到證實。科學家們懷疑這種由衣原體、冠狀病毒及混合病毒共同組成的非典型肺炎病毒最初起源於某種動物體內,可能並不是在中國境內起源的。

詹姆斯·麥格爾說,現在使他們感到困惑和正在致力研究的另一個方面就是,這種非典型肺炎病毒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具有不同的特徵,有些具有強大的傳染性,有些並沒有傳染性。

另一代表團成員、國際健康與人口調查中心傳染病和疫苗科學項目負責人羅伯特·F·布雷曼說,在他們為期3天的調查參觀和資料搜集過程中,雖然沒有什麼令人驚喜的新發現,但由於中方提供的數據、資料以及對病毒樣本的分析非常全面和真實,對非典型肺炎病患者的治療也十分行之有效,這使他們預先的一些假設得到了進一步證實。這已經是非常重要的成果了。

專家組5日下午將前往廣東省人民醫院進行調查。
「非典型肺炎」發病原因是什麼?

答:此次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病原目前尚未最終確定,國內專家在5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身上所取的標本中發現有衣原體樣顆粒,而境外有專家認為可能是一種病毒,主要集中在冠狀病毒或副粘液病毒。國內專家已排除了鼠疫、肺炭疽、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軍團病等病原,現正集中研究確證是否屬於冠狀病毒、衣原體等幾個重點病原。
「非典」治癒後有沒有並發症後遺症?

人民網廣州4月13日訊:不少群眾反映,非典型肺炎來得突然,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一種怪病。這種病發病時有沒有並發症,治癒後會不會再次復發,特別是治癒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或者帶來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為此,記者專門走訪請教了有關專家和病人。

程世祥,主任醫師,廣東省肇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他明確告訴記者,後遺症基本上不會有。他說,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炎。非典型肺炎是指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立克次體、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最新的研究表明,導致非典型肺炎的元兇可能是冠狀病毒。換句話說,「典型肺炎」和「非典型肺炎」一個是細菌引起的一個是病毒引起的,從病原學來講不大一樣。從流行病學來看,今年出現的非典型肺炎傳染性強,毒力大,病情嚴重,病情發展迅速,需要高度重視。但兩者的發病部位都在肺或支氣管,表現都是肺炎或支氣管肺炎。肺炎或支氣管肺炎,並不是什麼疑難雜症,而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古今中外都時有發生。治療上醫學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只要治療時間及時、治療方法得當,基本上不會有並發症,更不會有後遺症。非典型肺炎雖然和典型肺炎有些區別,但病理機理差不了多少,所以,對非典型肺炎也完全不必懼怕恐慌,完全沒有必要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顧慮。

曾經是「非典」患者的醫生張翔和護士陳欣妮接受記者采訪時正在各自的崗位上緊張的工作。他們告訴記者,兩人是同一天感染的。2月5日那天,他們在值班,突然醫院來了一位從外地過來的病人。因為他們事先從來沒有聽說過「非典」這個病,不知道這個送來的就是「非典」病人。他們按往常一樣,熱情接待病人,給病人測體溫、量血壓、把脈、聽診,叫病人張開嘴巴觀看舌頭顏色、檢查咽喉和扁桃腺是否紅腫、充血、發炎。毫無防範中,不知不覺被感染了。張醫生介紹說,他比陳護士發病早,他的發病時間是2月9號,2月10號到本院治療,11號被送到指定的上級醫療單位。他說,病情剛發作時只有發燒、頭痛、乾咳。嚴重時,高燒38.5度,一活動就氣促,呼吸困難,有時甚至連小便也困難,確實比較難受。但就那麼兩天,經運用抗病毒治療20來天就痊癒了,出院後至今一直在上班。

記者問他們兩人:「你們有沒有伴發並發症?」他們異口同聲回答:「沒有」。記者問「你們出院後有沒有再復發?」兩人不僅予以否定,還解釋了不會復發的原因是感染病毒後多數人會出現抗體 ,同時,如果自身抵抗力強的話就是接觸也不會感染發病,他們當時接觸病人的有好幾個人,但其他人卻沒有發病。

看著24歲的張醫生和大不了多少的陳護士,活蹦亂跳、精神飽滿,充滿了青春活力和工作干勁,記者覺得他們和無「非典」經歷的人沒有任何不一樣,但還是不放心,於是又問「你們有沒有跟發病前或者同事們有不同的感覺?」他們兩個笑了笑,說「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就不會來上班了」 張翔還告訴記者,也許是因為吃了點營養品,他的體力比以前更好,能吃能睡能玩, 打球、跑步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運動。

5. 野生動物身體里的病毒怎麼會跑到人類身上

有接觸途徑就能到人類身上,並不奇怪吧,例如觸摸野生動物,同處於一個環境里,有些病毒還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

6. 據報道,"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

據報道,「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我覺得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是不正確的.
因為經專家們的調查已確認野生動物一般不會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可是以下幾種情況我們需要注意.一是,我們食用的野生動物,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們生存在什麼樣的地方,生存在沼澤地,還是生存在湖邊?往往許多的疾病都是對野生動物的獵捕,飼養,宰殺,儲存,加工和食用過程中擴散,傳播出來的.二是,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有可能是我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我們完全沒有抵抗能力.如果這類可怕的病毒一旦被我們感染上,就可能產生巨大的殺傷力,使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們受到沉重的打擊.三是,正因為我們對野生動物疾病了解得非常少,更不要說對野生動物的致病機理和防治措施了.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和安慰,不要再去捕獵食用野生動物了,不要再犯「非典」之類的錯誤了.「非典」正是因為人類食用果子狸而導致的!
我們不要再捕獵,食用野生動物了!不然將會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生存環境,讓我們與動物們和諧相處吧!長期以來,人類大量獵殺、役使並食用野生動物,致使自然生態鏈發生斷裂,造成生態失衡.近年來,食野味成時尚,有些城市已到了失控的境地.以前的野味以野豬、野鹿、野兔、野雞、野鴨等為主,現在蛇、烏龜、穿山甲、果子狸等都上了餐桌.人類在危害自然的同時,也將自己推上危險的境地.靈長類、嚙齒類、有蹄類、食肉類等動物與人類共患疾病已知有狂犬病、結核、鼠疫、炭疽、甲肝等數十種.我們食用的豬、牛等家畜在屠宰時須經衛生檢疫,沒問題的方可食用,而野生動物沒有檢疫這一關,其中危險,不言而喻.
作業幫用戶

7. 一直有人在偷偷吃蝙蝠等野生動物 ,為何新型肺炎疫情最近才爆發呢

因為傳染病的爆發需要三個條件,即源頭、途徑和易感人群。之前一直存在吃野味而沒有發生疾病的人,通俗來講就是存在僥幸,恰好沒有發生而已。自然界里的確有很多生物體內存在著大量的病毒,一般情況下,他們會與人類和平共處,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病毒也不會傳播到人的身上,但人類由於自己的喜好打破了這一平衡。

就像這次的新型肺炎,疾病的源頭來自於吃野味兒的人,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就可得知為什麼這次爆發了疾病。

三,易感人群

該種病毒侵入人體後主要對人呼吸系統起作用,所以普遍人群都具有易感性,尤其有基礎病或肺功能不好的人群,感染後容易發生危重病情。

最後,疫情爆發雖然是偶然事件,但卻警醒著人類不該吃的東西不要吃,該做好的防範要做好,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僅是對動物,更是對人類。

8. 為何野生動物更容易成為病毒傳染源

因為大自然中沒有被發現的病毒太多了,而野生動物就是其攜帶和傳播者。人一旦捕殺和食用了野生動物,就相當於讓自己也成為了病毒的傳播的載體。人類如果和野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就不會讓野生動物成為病毒傳染源了。

所以和野生動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條件下去接觸野生動物。為了避免被野生動物感染成為病毒的傳播源,最好就是不要去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