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印刷的發明

印刷的發明

發布時間: 2021-01-01 05:09:47

㈠ 印刷術的發明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版期普權遍使用。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㈡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畢升北宋發明家。徽州(今安徽歙縣)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升發明的

㈢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3)印刷的發明擴展閱讀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印刷術的特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是古代印刷術的重大突破 。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

早期,中國人民為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元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元的媒介。

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元號。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由於記載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貴,因此,只能將重要事件做簡要記載。大多數人的經驗,只能靠口頭進行傳播,這嚴重影響著社會文化的發展。

㈣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過程

在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傳統的雕版印刷術一直佔領著印刷市場的主導地位。雕版印刷最早出現在隋朝。先是把木板刨平,然後在木板塗一層漿糊,再把寫好的確文稿翻貼在版面上,刻字工人把字一個個刻出來。待到印刷時,將油墨塗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再蓋上白紙,用刷子輕輕刷平,文字就印在紙上了。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寫方便很多,對我國早期的文化傳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雕版印刷的不足越來越明顯了,不僅笨拙費力,又浪費材料,每一版只能用一次,而且存放不便,如遇錯別字又極不易更改。據史料記載,在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一部《大藏經》的印刻,立時12年,雕版達13萬塊之多,可見工作之繁瑣。
畢異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印刷工作的人員,更是越發感到雕版印刷的弊病急需改進。他認真總結前人和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反復琢磨,試圖找到更先進的方法,但卻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直到有一天,他看見一群小孩子在他家門口玩捏泥巴,才豁然開朗。孩子們用泥巴捏出了各種動物、樹木、房子、椅子等東西,然後,就把這些東西隨心所欲地進行排列,編出不同的故事來。畢舁看著看著,靈光一現,心想:如果用泥巴捏成一個個的字,然後再排列成句子,不就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了嗎?
想到這一方法後,畢舁立刻著手實踐起來。他經過不斷實驗,反復摸索,最後還是決定用泥巴,不同的是,他在泥巴裡面加入了一些膠水。這樣,即容易刻又刻不壞。他先把泥巴切成小方塊,在上面刻上字,燒硬,冷卻,再將刻好的單字按韻排好。以便查找。印刷時,按文章找出活字,將其排列在鐵板上,四周用鐵框固定。除此,他還在鐵板上預先鋪一層紙灰、松脂和蠟混合成的黏合劑。然後,把活字版放在火上烤,黏合劑熔化時,就用平板將單字牢牢地壓平,等冷卻後,每一塊活字版就成了一個堅固的整體。接下來,只要在版上刷上油墨,敷上紙,輕輕一壓就可以了。等印完後,再用火將鐵板烤熱,黏合劑熔化後,就可以將活字取出來,保存,以備下次使用。為了提高效率,畢舁採用兩塊鐵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交替使用,使印刷速度大為提高。
畢舁發明的這種膠泥活字印刷術概括起來有五大步驟,即製作活字、排版、印刷、拆版和活字歸韻,比起雕版印刷,這種方法製版迅速,印刷質量高,而且可以重復使用,節約了材料又縮短了印刷周期,堪稱印刷史上劃時代的突破。
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更是印刷史上的偉大創舉,為全世界文化知識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㈤ 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使大規模出版成為現實

——中國隋唐時期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紙發明以後,文字還要用手來抄寫。東漢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寫了《西京賦》,大家認為好,互相傳抄,一時洛陽的紙都貴了。「洛陽紙貴」成了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有名的典故。手抄書籍,輾轉傳抄,時間長了,錯誤越來越多。後來,我國勞動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復制文字和圖畫的方法。我國很早就有了好幾種復制文字和圖畫的方法,如印章和拓石,就是印刷術的先驅。

印章也叫圖章。近幾十年周秦的印章不斷出土。《史記》記載,戰國的蘇秦,佩帶六國相印。戰國墓出土的銅印,為這段記載提供了有力的證明。漢朝時候,印章已很流行。印章上的文字都寫反字,有的凹下去,有的凸出來,印出來就成了正字。通常上邊只刻有三四個字。4世紀初,在我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葛洪著的書中,記有刻著120個字的大木印。

拓石是用浸濕的薄紙敷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輕輕拍打,然後在紙上刷墨,把紙從碑上揭下來,就成了黑底白字的拓本。這種技術叫作「拓石」。東漢靈帝時候,蔡邕把重要的儒家經典刻寫在一塊塊石碑上,樹立在洛陽的太學門外,作為標准讀本。許多人趕來觀看、抄寫、拓印,或拿了書來校正,街道都被堵塞了。後來,人們又把字刻在木板上,比在石碑上刻字省力多了。

印章和拓石相結合,為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技術條件。

隋唐之際,勞動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印刷工匠先在尺寸相等的木板上抹上一層漿糊或膠質,然後把有字的透明稿紙的正面貼在木板上,字就成了反體。再由刻工把文字和插圖刻在木板上,讓字和圖凸出來,版面上塗了墨,覆上紙,輕輕一刷,字和圖就印在紙上了。一個熟練的工匠,一天可以印2000張紙。

史書上記載最早的雕版書,是唐太宗時刻印的長孫皇後寫的《女則》。玄奘和尚也讓人大量雕印菩薩像,散發出去。唐朝著名的詩人白居易的詩被雕印出賣,朝鮮和日本人也搶著買。835年(太和九年),唐文宗下令禁止民間私自雕印歷書,說明當時印刷術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唐朝末年的柳砒,記載他於883年(中和三年)在成都書鋪里看到許多雕版印刷的書,有陰陽占夢等迷信書籍,有雜記,也有關於「字書小學」的讀物等等。

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木,多已失散。

宋朝時候,雕版印刷術更為發展。南宋刻書的中心,除京城臨安外,還有四川的成都、眉山和福建的建寧等城市,連偏遠的海南島也刻印了醫書。北方的遼、金和西夏,也先後採用雕版印刷。宋朝雕印的書籍,現在知道的就有700多種,而且字體優美,紙墨精良。後世把宋版書作為古代書籍中的珍品來保存。

雕版印刷術發明以後,逐步傳播到國外,這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發展的偉大貢獻。唐朝時候,朝鮮和日本來我國的留學生,學到許多工藝技術,包括印刷技術。在日本,至今還留存著雕印本的《陀羅尼經》,據說印於770年(日本寶龜元年),印數相當多。刻工和印刷的技術很像初學。日本學者認為這個經書的印刷,是由中國傳去的。日本大規模的雕印事業是在17世紀以後才發展起來。12世紀,我國的雕版印刷術傳到了埃及。歐洲直到14世紀末,才開始有雕版印刷品。印刷的方法、程序和我國相同,說明歐洲的印刷術很可能是在我國的影響下產生的。

㈥ 印刷電路是怎麼發明的

現在,通信產品、計算機和其他幾乎全部的電子產品,都使用了印刷回電路。印刷電路技術的發展和完答善,為改變世界面貌的發明——集成電路的問世,創造了條件。

印刷電路是奧地利電氣工程師保·艾斯勒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發明的,但直到40年代中期,印刷電路的作用才為世人所知。

在印刷行業,為了在紙上印刷出圖片,通常採用照相製版技術。即通過照相,把拍攝下來的圖片底版,蝕刻在銅版或鋅版上,用這種銅版或鋅版,就可印刷出許許多多的圖片來。

艾斯勒在製造電路板時,也採用與印刷業類似的製版方式進行嘗試。他先畫出電子線路圖,再把線路圖蝕刻在覆蓋有一層銅箔的絕緣板上,使不需要的銅箔被蝕刻掉,只留下導通的線路。這樣,各個電子元件,就通過這塊板上銅箔所形成的電路相互連接起來了。這種印刷線路,既能提高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又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對開發電子新產品有極大的價值和潛力。

㈦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北宋仁宗慶歷元年至八年間,即公無1041-1048年間,一位名叫畢升的普通勞動者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㈧ 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印刷術的特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是古代印刷術的重大突破。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早期,中國人民為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元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元的媒介。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元號。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由於記載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貴,因此,只能將重要事件做簡要記載。大多數人的經驗,只能靠口頭進行傳播,這嚴重影響著社會文化的發展。

㈨ 古代誰發明了印刷術

是宋代畢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畢升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㈩ 印刷術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1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2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