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創新型國家
⑴ 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本目標是什麼
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是什麼?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是:到二〇二〇年回,使我國的自主答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⑵ 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和對人才的要求是什麼
青年人要成為創新型人才,需要具備五個要素:
第一,堅定理想、信念,有遠大志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講理想、信念、志向,當然要講個人奮斗目標,但個人理想、自我設計,應當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系,才能獲得強大的精神動力。當代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理應成為每個師生自覺的精神追求和基本的人生價值取向。
第二,掌握過硬的業務本領,這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要把掌握過硬的業務本領作為畢生追求。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不刻苦學習,不善於學習,就會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從古到今,學術大師、藝術大師成功的背後,其共同規律無一不是扎扎實實地勤學苦練。我們從他們成功的背後,看到了那種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精神。
第三,勇於創新,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在人類發展長河中,科學理論的創立,重大的發明創造,藝術的進步,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齊白石對學生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深刻說明:不創新就沒有發展,不發展就沒有前途。
要倡導創新、促進創新、實踐創新,勇於解放思想,在借鑒中發展,在繼承中創造;
要有敢為人先的膽識、超越前人的勇氣。要使研究成果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特徵;
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規律,探索規律,自覺運用規律;
要不斷向前、向上、向外,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向前,就是要緊跟時代步伐,向上,就是要堅持正確方向、提升水平,向外,就是要吸收世界文明中的優秀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第四,要開闊視野、有長遠的眼光,努力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面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要求,沒有開闊的視野、長遠的眼光、全局的意識,就難以適應快速發展需要。
繁榮發展民族文化,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時也離不開對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借鑒。我們應放眼世界,胸懷全局,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第五,腳踏實地,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實踐的沃土
有一付對聯狀物言志:葉拍蒼天,未出土時便有節;枝橫雲夢,至凌霄處尚虛心。古人說:「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
創造的源泉在實踐中,在廣大人民的生活中。創新型人才應該深深紮根在人民群眾之中,紮根在中國大地上,要了解基本國情,深入實際,向群眾學習,向生活學習,從實踐創造中汲取營養。
今天大學生欣逢盛世,有才華就有施展的舞台,有創造就有成功的機會,有貢獻就能得到社會的尊重。我們 要珍惜黨和人民創造的條件,勤奮學習,扎實工作,開拓創新,不斷譜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新篇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⑶ 我國為什麼要建設創新型國家
1.創新是民抄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襲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2.科技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決定性因素;
3.如果科技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的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後的局面。
中考結束後,我就全忘了。你可以從「科教興國」那課裡面抄一些.
⑷ 我國國家創新指數提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什麼
試題答案:(復1)中國在研發制經費佔全球份額近年來大幅度提高(1分),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的主體主要是企業、其次是政府(1分),因此中國國家創新指數、知識創造指數都在全球上升(1分),且位居中游(1分)。國家創新能力的提高,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關鍵(3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答案:更多的研發投入將縮小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2分);或有利於提高我國生產力水平(2分)。(2)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2分)。舉例:2013年6月我國自主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綜合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或2013年6月我國核工業關鍵技術——鈾濃縮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並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1分)
⑸ 黨和國家為什麼強調要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
實現長期持續發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不斷增加企業創新能力,加強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如果我國不盡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進入創新型國家之列,就有可能拉大與先進國家的發展差距,甚至被邊緣化。
⑹ 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
在月9日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胡錦濤主席發表了題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的重要講話。指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項及其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胡錦濤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全民族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為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斗目標,胡錦濤要求突出抓好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對我國科技發展作出總體部署,把握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努力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為建設創新型奠定堅實基礎。二是要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緊緊扭住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一中心任務,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三是要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四是要堅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努力培養一批德才兼備、國際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國際級科學大師和科技領軍人物,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級專家。五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制、發展創新文化。要擴大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
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使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
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⑺ 我國創新型國家三步走戰略目標有哪些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我國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結合建黨一百周年和建國一百周年的戰略構想,創新驅動「三步走」戰略可以看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
創新驅動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在此期間,創新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創新體系協同高效,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到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時,中國將開始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道路上高歌猛進。
創新驅動戰略第二步,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發展驅動力實現根本轉換,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為建成經濟強國和共同富裕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在此期間,新興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不斷創造新技術和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新需求和新市場,總體上扭轉科技創新以跟蹤為主的局面;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國家創新體系更加完備,創新文化氛圍濃厚,創新法治保障有力,全社會形成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不斷涌流的生動局面。
創新驅動戰略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在此期間,科技和人才成為國力強盛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創新成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因素;勞動生產率、社會生產力提高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國防科技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將成為全球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聚集地;創新的制度環境、經濟環境和文化環境更加優化。到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之際,中國將以世界科技強國的面貌詮釋創新興國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創新興國「三步走」的核心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建立新生經濟體制,就是要建設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的生態系統。所以,要明確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社會組織等各類創新主體的功能定位,構建開放高效的創新網路,建設軍民融合的國防科技協同創新平台;要改進創新治理,構建統籌配置創新資源的行政機制和市場機制;要完善激勵創新的政策體系、保護創新的法律制度,構建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從而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⑻ 我國與創新型國家的差距是哪四個方面
國際公認的創新型國家衡量標准比較簡單,只有四條:(1)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2)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3)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4)獲得的三方專利(美國、歐洲和日本授權的專利)數佔世界專利總量的絕大多數。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
你可以對照以上四項來看看、、、
⑼ 創新型國家的我國情況
所有重大創新都源自重大理論創新
⑽ 黨和國家為什麼強調要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
創新型國家,一般來說,是指將科技創新作為國家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從而形成強大的國家競爭優勢。據專家分析,創新型國家的特徵大致體現在四個方面: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在30%以下;創新產出高,發明專利多。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
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意味著未來15年,我們必須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要超過7%。實現這一目標靠什麼?歸根到底還是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有力支持。據測算,如果我們繼續保持40%的投資率,要如期實現翻兩番的目標,那麼科技進步貢獻率必須由當前的39%提高到60%,不斷向創新型國家行列邁進。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突飛猛進,一躍而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但總體上依賴資金高投入、資源高消耗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每創造1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們的4—10倍,33種主要產品的單位資源消耗量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46%。犧牲子孫後代的利益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這樣的發展難以為繼;犧牲稀缺而寶貴的資源環境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這樣的代價過於高昂。因此,只有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推動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才能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當今時代,科技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目前,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美國、日本僅為5%左右; 我國設備投資有60%以上要靠進口。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不得不將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數控機床售價的20%—40%拿出來向國外支付專利費。更何況,涉及國家安全和戰略需求的核心技術,花再多的錢也是買不來的。比如,「神舟六號」的逃逸塔,被稱為航天員的「生命之塔」。對此,美國進行了全面技術封鎖,俄羅斯開價2500萬美元,而且只賣產品,不給技術。要避免依賴於人、受制於人,提高競爭力,就必須把科學技術真正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總起來說,建設創新型國家,既反映了我們黨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內在規律的准確把握,也反映了對我國基本國情和戰略需求的科學分析,是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我國實際的戰略思想,必須貫穿於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