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輸新型冠狀病毒
㈠ 如何理解疫情共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內涵
疫情防控讓世界進一步體會到國際社會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事實再一次證明,在全球化時代,總書記提出的人類生活在地球村,各國的命運休戚相關,已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的論斷無比正確。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降臨中國大地。雖然到現在無法確認新型冠狀病毒的真正源頭和中間宿主,但新冠肺炎的肆虐擴散不分地域不分國界不分制度,侵害對象不分國籍不分膚色不分貧富,很快成為一個世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3月14日,中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81048例,境外有120多個國家確診新冠肺炎73908例。義大利、伊朗、韓國、西班牙、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已經成為繼中國之後的疫情重災國。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事實再一次證明,在全球化時代,人類生活在地球村,各國的命運休戚相關,已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的論斷無比正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非常重要,搞好生態建設、堅持綠色發展、保護好人類家園的理念非常必要,構建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非常重要。
(1)境外輸新型冠狀病毒擴展閱讀
回顧本世紀以來國際社會對重大疫情的應對及軌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亟需提高。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心盡責。中國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通過積極開展綜合性非葯物性干預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為世界抗疫贏得了時間。
我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分離出新冠毒株並公之於世界,向日本、韓國、伊朗、巴基斯坦、義大利等國以及非洲一些不太具備抗擊新冠肺炎能力的國家提供了檢測試劑和抗疫物資,已與全球10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等多份技術文件,向多個國家派了專家醫療團隊。
現實再次告訴人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世界人民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在全球性問題的挑戰面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僅憑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國際社會一定要同舟共濟、守望相助。
㈡ 北京順義區的局部聚集性疫情是怎樣引起的是為單一的傳染途徑嗎
30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6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市疾控中心對此次疫情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及相關環境樣本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顯示,此次疫情病毒均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2.3,為同一傳播鏈,與2020年11月東南亞地區發現的部分病毒株同源性較高,境外輸入的可能性大。病毒與我國既往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以及國內本土病例的病毒不存在基因關聯性,非國內近幾個月本土疫情的持續傳播,也非英國或南非新型變異毒株。
一、病例報告情況
截至12月29日24時,此次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共涉及16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其中本地確診病例14例、本地無症狀感染者1例和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例。16例感染者現住址均為順義區。報告時間依次為:12月23日1例,12月25日2例,12月26日6例,12月28日7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6例,輕型8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無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二、感染來源分析
北京市疾控中心對此次疫情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及相關環境樣本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顯示,此次疫情病毒均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2.3,為同一傳播鏈,與2020年11月東南亞地區發現的部分病毒株同源性較高,境外輸入的可能性大。病毒與我國既往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以及國內本土病例的病毒不存在基因關聯性,非國內近幾個月本土疫情的持續傳播,也非英國或南非新型變異毒株。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及基因測序結果,初步判斷此次疫情感染來源為12月28日報告新增的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為病例1)。
病例1為某男,28歲,印度尼西亞籍,長期在印度尼西亞生活,2020年11月26日從印度尼西亞入境,為福建省報告的1例印度尼西亞境外輸入病例的同航班同排座位密切接觸者。在福建隔離滿14天,經核酸檢測為陰性後,於12月10日到京,在京居住地為順義區。12月26日檢測新冠病毒核酸陰性,血清IgM抗體陽性;12月27日在其居住地及工作地點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由120負壓救護車轉至地壇醫院;12月28日檢測新冠病毒核酸為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當日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
三、傳播鏈分析
通過所獲得的現場調查證據提示,此次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為單一傳播鏈。病例1為聚集性疫情源頭,在抵京後傳播給共同合租房屋的租戶病例2(某女,29歲),又在購物期間傳播給順義華聯商超員工病例3(某女,31歲)。
病例3為傳播鏈中的關鍵病例,在商超售賣衣物期間傳播給病例4(某男,34歲),病例4為此次疫情的首例報告確診病例。病例3傳播給其丈夫病例5(某男,31歲);在乘坐網約車期間傳播給網約車司機病例6(某男,40歲);在共同聚會、購物、同乘網約車期間傳播給同鄉病例7(某女,31歲)和病例8(某女,32歲)。病例6通過共同聚餐傳播給同為網約車司機的病例11(某男,43歲)。病例7和病例8分別傳播給其丈夫病例9(某男,33歲)和病例10(某男,31歲)。病例5、7、9、10的工作地點均為順義區金馬工業園,通過共同工作和聚餐等聚集性活動,導致病例12(某男,32歲)、13(某男,28歲)、14(某男,42歲)、15(某男,32歲)、16(某女,43歲)感染。
㈢ 北京順義疫情因印尼輸入病例引起,具體的傳播鏈是怎樣的
30日,北京市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6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目前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源頭初步鎖定,為一起由1例印度尼西亞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在順義區多個點位發生續發病例,並在順義區金馬工業園造成的局部聚集性疫情。
病毒與我國既往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以及國內本土病例的病毒不存在基因關聯性,非國內近幾個月本土疫情的持續傳播,也非英國或南非發現的新型變異毒株。
初步判定,此次感染來源為12月26日報告新增的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疫情發生後,疾控機構對順義區金馬工業園開展全范圍環境采樣和檢測。綜合分析,考慮環境陽性為金馬工業園某公司確診病例排毒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基本排除通過進口貨物引發金馬工業園區員工感染,繼而引發該園區後續聚集性疫情的可能。
西城無症狀感染者感染源待查
暫與順義局部聚集性疫情無關
根據現有循證依據,暫未發現12月24日報告的現住西城的無症狀感染者(男,16歲)及12月23日離境至韓國的無症狀感染者,與此次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相關聯,感染來源仍在調查中。
㈣ 這周從大連坐飛機去北京,要集中隔離或者做核酸檢測嗎!
要的,北京重點區域需要集中14天並做核酸檢測兩次.關於做好離京來(返)遼人員精版准健權康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遼疫防經發總指辦〔2020〕9號各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沈撫示範區管委會,省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這里不包括境外回京人員,也不包括湖北含武漢地區的人員及國內其他省市高、中風險地區進京的人員。
(4)境外輸新型冠狀病毒擴展閱讀:
對境外疫情風險輸入重點做好3個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口岸聯防聯控機制,組織民航局、海關、公安、衛健、外事、邊檢、機場等部門聯勤聯動,統籌做好信息通報、身份登記、健康監測、應急處理等工作。
第二,加強信息獲知,通過駐外使領館,提前了解伊朗等疫情嚴重國家留學生、務工人員的回國意願,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前做好工作預案。
第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全面加強入境檢驗檢疫工作。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健康申報卡填報,實現全員、全項、電子化、可共享。
㈤ 北京新增1例本地確診,系一4歲男童,他是如何被感染的
在現代社會里,從以前的非典到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危險就存在我們的身邊,在這一起的新型冠狀病毒,國家已經是採取了封城的方法,來減少避免感染者較多,而且中國的人民非常配合這種做法,才讓中國變成了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最低的一個城市,戴上口罩防護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要的行為,盡管有著這樣的防護,還是有一些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
㈥ 重磅!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提供,為何會免費接種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抓緊做好重點人群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國家疫苗管理法有關規定(以下簡稱新冠疫苗),北京市將依法依規組織重點人群實施新冠疫苗接種工作。2021年春節前,對涉及進口冷鏈物品的口岸一線海關檢驗檢疫人員,口岸裝卸、搬運、運輸等相關人員,國際和國內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因公、因私出國工作、學習人員,面臨較高境外疫情風險的邊境口岸工作人員,醫療衛生人員,政府機關、公安、武警、消防、社區工作者,物品、水、電、暖、煤、氣相關人員,交通、物流、養老、環衛、殯葬、通訊相關工作人員共9類重點人群以及其他應急保障人員,年齡應在18歲至59歲人群中開展緊急接種,實現應接盡接。在疫苗獲批上市後,組織全市其他人群有序預約接種,構建人群免疫屏障。4.新冠疫苗怎麼預約?
答:目前重點人群緊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暫不採取個人預約方式,各區已經做了妥善安排,採取了有效措施,形成了有序對接,所在轄區相關部門將有序組織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對於因私出國人員,各區將在近期適時啟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請關注權威發布和區里通知。
5.新冠疫苗打幾針?
答:推薦免疫程序為2針,期間至少間隔14天,接種部位為上臂三角肌。隨意調整免疫程序可能影響安全性、免疫應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6.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好處?
答: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我國接受了緊急接種的高風險暴露人群中有6萬多人赴境外高風險地區,經過嚴格追蹤觀察未發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隨訪到的一些聚集性感染的案例顯示,接種了疫苗的人的感染風險和嚴重程度均低於未接種疫苗人群。接種疫苗後可刺激機體產生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力,提示疫苗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㈦ 新冠疫苗開始大范圍試點,哪些公司會受益
我國5支新冠疫苗沖刺中,正做好大規模生產准備,潛在受益股有這些(名單)5支國產新冠病毒疫苗進行了Ⅲ期臨床試驗,正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大規模生產准備。
國產新冠病毒疫苗沖刺中
昨日晚間新華社報道:我國目前已有5支新冠病毒疫苗在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數量位於全球前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葯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疫苗研發已經進入沖刺階段,我們處於全球第一方陣,但不為第一而搶跑。」
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和有關方面以戰時狀態推進疫苗各方面工作,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奮力攻關。目前5條技術路線共15支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包括國葯集團中國生物的2支滅活疫苗、北京科興中維公司的1支滅活疫苗、軍事醫學研究院和康希諾公司聯合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飛生物公司聯合研發的重組蛋白疫苗。
為何說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5支疫苗是處於沖刺階段呢?這里為大家簡單介紹,臨床試驗一般分為Ⅰ、Ⅱ、Ⅲ、Ⅳ期:
Ⅰ期臨床是初步的臨床葯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為新葯人體試驗的起始期,又稱為早期人體試驗;
Ⅱ期臨床試驗為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評價葯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
Ⅲ期臨床試驗為治療作用確證階段,進一步驗證葯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系,最終為葯物注冊申請的審查提供充分的依據;
Ⅳ期臨床試驗是指新葯在獲准上市後的進一步的研究,在廣泛使用條件下考察其療效和不良反應,上市後的研究被稱為「IV期臨床試驗」。
可以發現,通過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已經達到葯物上市的標准,可以獲准上市銷售,也可以認為進入Ⅲ期的疫苗離正式面世並不遙遠,且5隻疫苗同時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成功率上也有保障。部分參研單位曾經表示,新冠肺炎疫苗預計會在2020年底或2021年年初上市。
我國新冠疫苗正做好大規模生產准備
昨日報道中,國家衛健委醫葯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我們正做好大規模生產准備。」新冠疫苗研發進入最後沖刺階段,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疫苗的生產、保存、儲運、接種也被國內正式提上日程。
國外的DHL等企業也已宣布啟動新冠疫苗國際配送業務,將DHL承運的首批疫苗配送至以色列。DHL還專門組建了包括超過9000名專業人員的專家團隊,通過其全球網路,為包括制葯商、醫療器械商、臨床試驗和研究機構、批發商、分銷商以及醫院和醫療保健提供商在內的全價值鏈利益相關者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