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的創造者是
❶ 著名的書法字體「瘦金體」是由哪個皇帝所創
宋徽宗 趙佶[1]在位期間,奸臣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_、李邦版彥等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權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明代宋徽宗像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岳。
❷ 中國的書法「瘦金體」是哪位皇帝發明的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創造的書法字體,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他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聯筆字象游絲行空,已近行書。其用筆源於褚、薛,寫得更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勁挺。現代美術字體中的「仿宋體」即模仿瘦金體神韻而創。
瘦金書的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流傳下來的瘦金體作品很多,比較有名的有《楷書千字文》,《秋芳詩》等,《楷書千字文》是趙佶二十三歲寫給大奸臣童貫的,此時的瘦金書體已初具規模。
趙佶簡介
宋徽宗(1082~1135年),姓趙名佶,是個失敗的政治家,卻是個成功的書畫家。
和南唐李煜一樣,這位亡國皇帝在藝術上是有作為的,他對於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對於書畫藝術的提倡和創作,以及對於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是有突出貢獻的。他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命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等。
在中國畫史上,宋徽宗是位傑出的畫家。其書法「瘦金體」,影響頗大。他的繪畫有兩種格調。一是精工富麗的黃(筌〕派傳統,如他臨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以及他自創的《瑞鶴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筆精細,充分表現艷麗富貴情調,對畫院畫家影響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筆墨情趣。其名作還有《柳鴨蘆雁圖》、和純用水墨表現的《斗鸚鵡圖》。他的藝術成就最高的是花鳥畫。他畫鳥,用生漆點睛,高出紙素,幾欲活動。現存的作品,如《臘梅山禽》和《杏花鸚鵡》,均用筆精煉准確,臘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動。
宋徽宗 趙佶 楷書學 唐 薛稷 ,筆畫瘦硬,自稱「瘦金書」。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 徽宗 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 柳貫 《題宋徽宗扇面詩》:「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小李將軍畫卷》:「 浦城 周儀軒 運同,家藏舊畫,卷首有 宣和 瘦金書『 唐 李昭道 海天旭日圖』九字一條,下有御押。」
❸ "瘦金體"是由誰所創造的
宋徽宗
宋徽宗與「瘦金體」錢幣
宋徽宗趙佶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荒淫奢侈,不修政事,篤信道教,迷戀花石。1127年4月金兵破城,徽宗及其子欽宗連同嬪妃、宮女、大臣等3000餘人,被金兵擄掠北上,遺為「靖康之恥」而被後人見笑。
趙佶雖怠於政治,藝術造詣卻極高,尤對書法情趣頗濃,並設立書、畫、琴、棋院,自封院長,招募天下名士,大量搜集古今字畫,整理編輯了《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和《宣和睿覽冊》,保存和繼承了古代文化遺產。他首次將書畫藝術從手工作坊中分離出來,為宋時藝術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獨創的「瘦金體」,其筆法剛勁清瘦,結構疏朗俊逸,形如屈鐵斷金,匠心獨具,堪稱藝術精品,可謂前無故人。
其親筆御書的錢文「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字體端莊秀麗,結體瘦長,運筆挺峻,橫劃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利匕,捺如切刀,堅鉤挺脫有力,字體搭配和協自然,渾然天成。其鐵劃銀鉤,玉骨顯露,冷峭俊美,風姿飄逸,可謂書界千古楷模。徽宗將其書體用作錢文,使錢幣斐然生色,底蘊敦厚,格調迥異。難怪近代泉幣鑒賞家張可中先生給予極高的評價,說徽宗御書錢「范各一體,體各一態,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或如天女織錦,色彩斑斕。若宣和、政和、大觀、崇寧、聖宋、重和等,摩不骨秀格清,令人意遠,吾人收羅此泉數百種,陳覽於綠窗綺幾之間,直無異展開一部瘦金字帖也!」(見《古錢大辭典》)其言不虛,道出了筆者未言之真意。
徽宗偏愛書法,鑄字幣面,意欲顯示其浩盪皇威,取得民之仰拜。無奈政事荒蕪,最終淪為階下之囚,可見民心所歸,非一字可得天下,實為大憾。然其藝術之魅力,古幣有顯,留得後人揣摩,卻也不失為一大幸事。
❹ 瘦金體是誰創的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
特點
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也有說乾瘦無力。
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皇後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里處)。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是著名的書畫家。卻是個失敗的政治家,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藝術研究也涉及古玩典藏、樂、琴、詩等領域,可謂造詣頗深。和南唐李煜一樣,這位亡國皇帝在藝術上是有作為的,他對於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對於書畫藝術的提倡和創作,以及對於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是有突出貢獻的。他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命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等。
其書,首創"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並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趙佶倡導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了一百多年。在政治上趙佶昏庸無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
❺ 「瘦金體」是誰創造的其他字體都是誰創造的
“瘦金體”是由宋徽宗趙佶所創的一種字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故可稱作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代表作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等。
總結:自從文字被創造出來後,各種各樣的字體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造。其他主流字體如小篆為李斯發明,隸書傳說為程邈創造,但是找不到相關證據,而我們最常見的楷書則是由三國時期的鍾繇所作。
❻ 創造瘦金體是誰創造的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創造的書法字體,亦稱「瘦金書」版或「瘦筋體」權,也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他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聯筆字象游絲行空,已近行書。其用筆源於褚、薛,寫得更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勁挺。現代美術字體中的「仿宋體」即模仿瘦金體神韻而創。
瘦金書的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
❼ 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字體"瘦金體"的是誰
宋徽宗趙佶
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