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訣表是誰發明的
1. 九九乘法表是誰發明的
無法考證到確切的哪個人,具體如下:
春秋戰國時代不但發明了十進位制,還發明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十進位制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項重要的貢獻。今日世界各國較少使用希臘等國的乘法。
在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是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3萬多枚秦簡中的一枚,上面詳細記錄了乘法口訣。與今天乘法口訣表不同的是秦簡上的口訣表不是從"一一得一"開始的,而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半而一"結束。
《九九乘法歌訣》,又常稱為"小九九"。學生學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卻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為口訣開頭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大約到13、14世紀的時候才倒過來成為我們的九九口訣"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稱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到今日,已有兩千多年。小學初年級學生、一些學齡兒童都會背誦。不過歐洲直到十三世紀初才知道這種簡單的乘法表。
2. 九九乘法表是誰發明的
具體誰發明的不詳,產生年代在春秋戰國時期
其內容最早見於《演算法大成》回
拓展資料
乘法口訣
乘法口訣(答也叫「九九歌」)在我國很早就已產生。
最初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口訣。
大約公元5~10世紀間,「九九」口訣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宋朝(公元11、12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代用的一樣,即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元朱世傑著《算學啟蒙》一書所載的45句口訣,已是從「一一」到」九九「,並稱為九數法。現在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3. 是誰發明了乘法口訣表
中國古代的數學,與古希臘數學體系不同,它側重研究演算法。「算術」這個詞,在我國古代是全部數學的統稱。算術是數學中最古老、最基礎和最初等的部分。它研究數的性質及其運算。
2002年,湖南考古人員在龍山裡耶一座古城的廢井中出土了36000餘枚秦簡,引起轟動。專家們在對「秦簡」進行初步的清理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記載於簡牘上的乘法口訣。
古代的乘法口訣和現代的有所不同。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訣又稱「小九九」,它的排列順序與現在的正好相反,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得四」結束,因為乘法口訣的開頭的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簡稱它為「九九」。大約到了十三四世紀的時候,數學家們認為「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得四」不符合數學上的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所以才改過來變為「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一」,另外又加上了「一一得一」這一行,一直沿用到現在。
中國使用《九九乘法歌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歌謠」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歷史上沿用下來的乘法口訣有「大九九」和「小九九」,但由於乘法有交換律,所以多用「小九九」而很少用「大九九」了。現在的小九九有45句,大九九有81句(除掉9個兩個相同數的積)。
4. 九九乘法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九九乘法口訣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訣又稱「小九九」回,它的排列順序與現在答的正好相反,因為乘法口訣的開頭的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簡稱它為「九九」。《管子》中曾提到「安戲作九九之數以應天道」。我國最遲於春秋魯桓公時已有「九九」,在戰國時代,九九口訣已經相當流行,諸子著作如《苟子》等已把乘法口訣的文句作為科學上的論證來引用了。
5. 乘法口訣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九九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這9個數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組積,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項積。明代珠算也有採用81組積的九九表。45項的九九表稱為小九九,81項的九九表稱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瑪雅乘法表須190項,巴比倫乘法表須1770項,埃及、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乘法表須無窮多項;九九表只需45/81項。
4、朗讀時有節奏,便於記憶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從春秋戰國時代就用在籌算中運算,到明代則改良並用在算盤上。九九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
(5)乘法口訣表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張家界古人堤遺址驚現「九九乘法表」
據新華社電(記者明星)「一九而九,二九十八……」中國考古專家最近在湖南張家界古人堤漢代遺址出土的簡牘上發現的漢代「九九乘法表」,竟與現今使用的乘法口訣表有著驚人的一致。
這枚記載有「九九乘法表」的木質簡牘殘損嚴重。專家推斷,這枚九九乘法表的排列順序始於九九八一運算。據悉,2002年6月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簡上發現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訣表。
專家介紹,與張家界這枚簡牘樣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還曾在樓蘭文書中出現過。來源:北京晨報
6. 九九乘法表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這個沒有明確的答案,只能說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現在只能考證最早出現的年代,看我下面網路了一下最好的結果把。
里耶古鎮九九乘法表就是中國人發明的,根據劉徽的「九章算術」中記載,伏羲氏根據八卦,作九九之合爻之變,說明九九乘法的起源相當早。此外在管子、老子、戰國策等先秦典籍中,也有書中有二七十四、六七四十二等字句,足見九九乘法表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相當普及,甚至還傳唱「九九歌」。齊恆公納賢的故事說明,到公元前7世紀時,九九歌訣已不希罕。也許有人認為這種成績不值一提。但在古代埃及作乘法卻要用倍乘的方式呢。舉個例子。如算23×13,就需要從23開始,加倍得到23×2,23×4,23×8,然後注意到13=1+4+8,於是23+23×4+23×8加起來的結果就是23×13。從比較中不難看出使用九九表的優越性了。根據考古專家在湖南張家界古人堤漢代遺址出土的簡牘上發現的漢代"九九乘法表",竟與現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訣表有著驚人的一致。這枚記載有"九九乘法表"的簡牘是木質的,大約有22厘米長,殘損比較嚴重。此前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簡上也發現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訣表,並被考證為中國現今發現的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除了里耶秦簡外,與張家界古人堤遺址發現的這枚簡牘樣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還曾在樓蘭文書中見到過,那是寫在兩張殘紙上的九九乘法表,為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上個世紀初期發掘。乘法表在古代並非中國一家獨有,古巴比倫的泥版書上也有乘法表。但漢字(包括數目字)單音節發聲的特點,使之讀起來朗朗上口;後來發展起來的珠算口訣也承繼了這一特點,對於運算速度的提高和演算法的改進起到一定作用。
7. 九九乘法表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我國九九乘法表起源甚早。至遲於春秋魯桓公時已有九九,成書於春秋戰版國間的《管子》,權 書中提到「安戲作九九之數以應天道」。
我國古代的乘法口訣(乘法表)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它的順序和後世 的口訣相反。口訣的開始兩個字是「九九」,古人就用「九九」作為乘法口訣的簡稱。
九九乘法口訣表起源於我國,首著《管子》一書;2256年後,填補了加減和除法之空白的又是我國。《中華經算》一書的問世「以順天意」,也提高了中國人在數學領域里的國際地位。
8. 九九乘法表是誰發明的
九九乘法表來的發明引自「玄武數學源網「作者:佚名 九九乘法表的發明 我國九九乘法表起源甚早。至遲於春秋魯桓公時已有九九,成書於春秋戰國間的《管子》, 書中提到「安戲作九九之數以應天道」。在戰國時代,九九口訣已經相當流行,諸子著作如《荀子》 等已把乘法口訣的文句作為科學上的論證來引用了。我國古代的乘法口訣(乘法表)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它的順序和後世 的口訣相反。口訣的開始兩個字是「九九」,古人就用「九九」作為乘法口訣的簡稱。現代的「九九」乘法口訣,是從一到九每兩數相乘而成,如…… 公元前256年春秋戰國時期+2000年共計2256年的今天,四大運算的口訣全部問世,出現在《中華經算》一書中。 九九乘法口訣表起源於我國,首著《管子》一書;2256年後,填補了加減和除法之空白的又是我國。《中華經算》一書的問世「以順天意」,也提高了中國人在數學領域里的國際地位。
9. 最早的「九九乘法表」是由誰發明的
它在中國古代早已存在。《韓詩外傳》雲;「齊桓公將設立一個宮廷來宴請和點燃草原大火。如果人們沒有到達,將會有人在99年看到他們。」古老的乘法公式是從上到下,從「9981」到「一體」。它的順序與葬禮的順序相反。古人用乘法公式開頭的兩個字「999」作為公式的名稱,所以他們稱之為999乘法表。
實際上,乘法表並非中國獨有,在西方國家也是同樣擁有。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乘法表出土於在4000年前的古巴比倫,不過它並非是十進制的,而是六十進制而非十進制的。兩河文明是六十進制的發明者,他們把一年化為360天,把圓的角度設為360度,至今影響著天文學、幾何學和時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