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新型古箏

新型古箏

發布時間: 2021-01-02 22:15:33

A. 求一種類似古箏的樂器

獨弦琴!
越南的民族樂器,也可說是我國京族的民族樂器。
網路一下圖片,會看到大量圖片。

B. 現在的新型樂器有哪種

玖月奇跡的那個東東
斯琴格日樂的那個西西

C. 請問古箏有哪幾種類型古琴和古箏是一樣嗎


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專用的規格為21弦,通常屬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 ,S代表S形岳山,是箏父徐振高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古琴 七弦

D. 新型轉調箏和傳統古箏有什麼區別

新型轉調箏即新箏是在古箏基礎上發展而來,而不是與古箏無關的一件獨立樂器。古箏自從產生以來,就一直處於不斷發展和改革之中。但是,原先的古箏改革更多地是體現在弦數的增加上,而新箏的改革突破了這一界限,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思考。新箏創造性地採用雙演奏區的設計,並在很多細節方面都加以巧妙、科學的安排,使新箏一方面完全繼承了古箏原有的五聲音階排列,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箏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徹底打破了數千年來五聲音階對古箏表現力的限制。
眾所周知,古箏若要採用非五聲音階,就要徹底改動每根弦的自然音高,這樣一來就把原有的五聲音階完全破壞了。並且由於弦數和音域等方面的限制,即使費心費力地對所有弦加以改動,產生的新音階也並非完全的七聲音階或者十二平均律音階,往往是一個「四不像」的音階體系。但是新箏不同,它不但完全保留了五聲音階,同時還使七聲音階甚至是十二平均律音階都可以在新箏上得心應手地運用,極大地豐富了箏藝術的表現力。
新箏的出現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古箏的不足,它在完全兼容古箏所有功能的同時,又增加了七聲音階的演奏區,使七聲音階與五聲音階並存的演奏成為可能。如果再通過簡單的調校,就可以滿足十二平均律所有音的要求,並且仍然保持五聲音階體系不變。這個創新不但豐富了箏的和聲功能,也為更多新的演奏技巧的產生以及更多優秀箏樂作品的創作奠定了物質基礎。
新箏強大的和聲功能,使得比較常見的和弦技巧都可以運用到箏樂作品的創作當中,解放了多年來困擾作曲家創作的「缺音」問題。新箏的出現,為古老的民族藝術中融入了現代元素,使得數千年歷史的古箏藝術得到了跨越發展的可能。
感謝揚州格律詩樂器有限公司!!!

E. 古箏的基本指法與動作,跪求!!!!!

[托]——演奏時大指向外撥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撥弦。撥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彎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動作,是通過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協調一致的運動。彈奏的手指小關節不彎曲,以大指的根部為基點,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撥弦。

[連托]——連續托指稱為連托,可以用指不離弦連續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彈(每彈完一音手指起來再彈)的方法,前者聲音連貫,後者聲音結實且有助於指力的訓練。

托是箏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於單音或音階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歷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撥弦方法。

[劈]——演奏時大指向里撥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撥弦。劈的動作仍以大指連接手掌根部的關節為基點,略偏斜上方角度撥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與託交替使用或連續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較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現時,經常採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後劈。它還運用在順弦序連續上行音的撥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搖」中均包含著劈的指法。

[勾]——演奏時中指向里撥弦。中指向里撥弦的動作,以中指指根第三關節為動點,帶動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運動。應注意第一第二關節不彎曲,呈自然放鬆狀態,同時在放鬆中蘊藏著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鬆為基礎,並保持一定的力進行彈奏。勾的觸弦角度,應始終立足於彈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樣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彈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質。勾常用於與大指的相互配合撥弦,也常用於與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撥弦;有時也用於音音或上行音階旋律進行的。在一些綜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輪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撥弦指法。勾在箏曲中象托一樣,廣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箏曲中僅次於托的一種常用指法。

[剔]——演奏時中指向外撥弦。剔不單獨使用,剔常用在與大指相配合的綜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於右手「掃弦」、「剔挑」等綜合指法中。

[抹]——演奏時食指向里撥弦。抹常用於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單音或上行音階的撥弦。「食指搖」和「三勾輪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抹單獨使用時,常用大關節向斜下方撥弦。它與其它手指配合撥弦時,由於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則採用小關節(第二、三關節)彎曲略斜上方撥弦。採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音色的統一和觸弦的靈活。

[挑]——演奏時食指向外撥弦。食指向外撥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關節上,藉助大指的輔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弦;另一種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弦;另一種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關節的撥動,以臂帶指進行撥弦。這兩種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鬆而略有收縮的狀態。挑常用於單個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階旋律的演奏;也常用於與大指配合或與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綜合指法中如「歷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撥弦指法。

[打]——演奏時無名指向里撥弦。打常用於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於無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將個別音用無名指的打來撥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對比和綿緩的音響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著無名指向里撥弦的「打」的指法。還有一種改進的指法,即用帶指甲的無名指代替中指撥弦的方法,中指從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來,用在大指與無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內其他音的撥奏上。這種改進的指法,使得八度內不僅有食指的抹、還增加了中指的勾剔。打用於琶音的指法順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揚州自古盛產古箏,揚州麒麟古箏是2009年新進軍古箏市場一款新型古箏,樣式古典精美,檔次高雅。

F. 古箏與新箏的區別

我在學古箏,我的老師是上海音樂學院的 她說專業的老師不提倡彈新箏 新箏是可版以彈權奏鋼琴曲 但它失去了古箏的韻味 。
「古箏已經逐漸被淘汰」我真想一磚頭拍死他(她) 胡扯!!!!
你想買新箏我也攔不住 只怕是得不償失阿~

我的老師很好 我9級啦 才初三 信我吧 這位家長!~

G. 古箏和新箏有什麼區別呀

新箏與古箏的對話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古箏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了。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盛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常被稱為「秦箏」,素有「群聲之主,眾樂之師」的雅號。 如今,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精粹的古箏不「古」,中原大地上練習古箏者據不完全統計達200餘萬人,全國各地除西藏之外都有相應的古箏學習班、古箏專科學校;「古箏熱」甚至波及海外,去年泰國公主曾來中國舉辦古箏演出,據專家介紹:國外學習古箏人數已達4、50萬人,僅新加坡就達20萬人。 為何如此之多的人熱衷於學習古箏?據業內人士講:古箏上手快,容易學,聲音好聽,彈奏時姿態優雅,容易引起初學者的興趣;再有古箏價格適中,也成為喜愛音樂、渴望掌握一門樂器的人的首選原因。 由於歷史沿革和地域差別,箏界自古流派眾多,山東箏派、河南箏派、客家箏派、潮州箏派等形成了各自的演奏技巧和風格。時代的列車進入20世紀後,東北遼寧又出了個箏界「王家軍」———非古箏專業出身的王天一經過潛心研究,發明了「新箏」演奏方法,帶起了一批表演人才,並於日前舉辦了800餘人參加的全國首屆「新箏」大賽。對「王家軍」,箏界莫衷一是,頗多議論;議論的焦點集中在新箏名稱界定不清、新箏有別於古箏傳統的表演方法等。不可小視的新箏現象 王天一,現任遼寧省葫蘆島市委副秘書長,東方女子新箏樂團團長兼作曲、指揮。2002年8月《半月談》內部版以《箏界王家軍》為題報道了以王天一為代表的箏界「王家軍」正在遼寧崛起的現象。文章稱:王天一集政府官員、文藝家於一身。他先後作曲、編曲100多首古箏、新箏曲目,改革和創新了80多種古箏新技法,編著《中國古箏教程》、《中國新箏教程》等教材,創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箏樂團。 王天一家族堪稱「王家軍」的核心主幹:妻子陸艷春、兒子王居野、侄女王冬婉、王曉紅、王可敬等都是「王氏箏法」的傳播者。王天一表示:新箏要在箏界有立足之地,就必須狠抓理論、作品、隊伍三個方面,為此幾年來他堅持不懈。這種家族式的經營有利於短期內創出效益。新箏逐漸由區域型開拓發展向全國,至今25個省都有了王天一箏法教學中心。從1997年開始,王天一的學生接連在全國器樂比賽中獲獎。出自「王門」的王咸陽、徐夢遙、趙勃南、陳谷音、劉蕊、李淑敏都已在當地小有名氣。 何為新箏,據王天一介紹:即新型轉調箏,是由趙福祥董事長創辦的河北福海轉調箏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此箏箏碼位於面板的中央,左演奏區為七聲音階弦序排列,右演奏區為五聲音階弦序排列。新箏的優勢在於用該箏演奏原有傳統箏曲不改變根本演奏方法,無需特殊訓練。王天一不遺餘力地推廣新箏教學,如今,他的新型轉調箏錄相教材已在中央電視台和江蘇衛視台播出。 王天一認為傳統古箏表演、教學不求創新,已遠遠落後於社會需求。他說:刻意強調音樂的深奧內涵是不利於普及音樂教育的。他認為古箏的表現形式必須改———表演時不動,背上放杯水都不能灑,頭不能抬———表現形式呆板、僵硬;而新箏借鑒西方表演藝術,根據表現內容和曲目需要進行了表現形式的創新,既有音符語言更有表情語言和形體語言。比如著民族服裝配合表演曲目,或表演中由於感情表達的需要時常「站起來」的動作等等。 我自巋然不動的古箏 在國內頗有影響的青年古箏演奏家王中山自幼習箏,曾得到十多位民間箏家指導,後師從趙曼琴先生、李婉芬教授。現為中國音協古箏學會秘書長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1986年他以全新的高難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井岡山上太陽紅》而轟動箏界;他運用了輪指技法、多指搖和左手搖指,令古箏面貌為之一新。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古箏第一名;迄今為止已在北京、上海、香港、台灣等地舉辦了30餘場獨奏音樂會。 在電話采訪中,王中山直言不諱:王天一充其量是個古箏愛好者。我沒見過此人,但接到很多反映他教學有問題的來信,在電視上看過他學生的演出。我曾參與過考級曲目的制定並擔任過評委,王天一的學生來參加比賽,水平至高不過業餘五級。 王中山認為:王天一的新箏現象是古箏界非常奇怪的一個現象,應該歸到文藝打假之列。他說進行教學和普及是沒錯的,但王天一自我標榜為藝術家並稱什麼創立了「王氏箏法」是不對的。我在專業圈子裡多年,從未聽說過古箏演奏家王天一的名字,據我所知他也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怎麼可能短短時間內橫空出世成為古箏演奏家?古箏在教學中是強調系統的,王天一的很多學生小小年紀、學歷很短就成為著名古箏演奏家,這正常嘛? 何為新箏?眾所周知新與舊、古與今是相對的,而古箏的古字只是相對於箏歷史悠久而定的,體現了現代人對箏文化的尊崇。那麼新箏指的是什麼?解放後很多人嘗試過改革箏,50、60年代,上海音樂學院的何寶泉教授就曾進行過蝶式轉調箏的努力和探索;我在1991年就曾試奏過潘氏兄弟改革的轉調箏,音準、音色在當時都不理想。王天一的新型轉調箏也只是眾多改革箏中的一款,不應有意識地強調「新」字混淆視聽。古箏是一門古老樂器,強調歷史更強調傳承。新箏必須在對古箏傳統流派的學習上進行改革。 對王天一的演奏方法,王中山提出質疑:古箏區別於其他樂器的最主要手段是揉弦。連這個都保證不了,談何新箏? 業界有人把新箏作為古箏領域百花齊放中的一朵花,但是我認為它不是。王天一作為業余箏人,潛心鑽研、踏實搞學術的東西我們是贊同的。只有大量的作品、傳人、獨特的演奏方法才能形成「派」,流派不是自立的,而王天一的演奏沒有一個手法是他自己發明的。所謂新箏的表演極其不諧調,方法都是錯的。保守,是古箏發展當中歷來都存在的問題,不是王天一發現並提出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幾代箏人都在不斷地探討、改進,到今天也沒有停止過。我們在彈奏時也強調指、腕、臂、身的協調配合,強調根據音樂的需要身體要有自然的動作,不象王天一所說「放杯水都不灑」。「心手合一」是古箏彈奏追求的大妙境。 王中山有一種擔憂:在古箏普及教學當中,各種現象都可以理解,只是不要把路子引歪了。我一直強調普及音樂的重要性,我們搞古箏考級也正是為了這一點。 有待展開的對話 藝術領域內的「百花齊放」有時也會呈現出「泥沙俱下」的現象,但是「大浪淘沙」終究不可抗拒。中國民族樂器是在民間流傳和推廣的,不像西洋樂器在教學上那麼系統和規范,類似樂譜、「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怎樣看待新箏現象,還有待專業、社會、時間的檢驗。流派的形成是有其藝術規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諸如:為專業人士及社會大眾所認可的代表作品、有代表性的演奏家等等。新箏能否稱得起為新箏,是應該有個專業界定的。但是,新箏的迅速發展也向專業古箏教學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把專業做大做強,如何把專業音樂教育與業餘音樂教育結合起來,同時提高業餘音樂教育的水平也是一個不容坐等的問題。 民樂歷來是強調門戶與傳承的,我曾問及王天一的「師門」,他言是自學成材。新箏無師無門,但隊伍卻日益壯大,這個客觀存在不能不令人思索。 文化藝術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大眾對文化生活、藝術教育期待著有更廣闊的選擇空間。能夠走進專業音樂教育領域的畢竟只是少數人,而那些無力步入專業音樂大門的平民百姓也同樣做著音樂夢,也許這就是以普及音樂教育為主旨的新箏所賴以生存的土壤。 在藝術水平上新箏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藝術有其發展的自身規律,新箏在表現藝術作品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什麼樂器表現音樂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是否准確表現了音樂作品的內涵。 對此,中央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朴東升認為:民樂界歷來主張本著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相互團結,共同做實事。對新箏的叫法,箏界專家有意見;新箏在學術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它不是專業音樂教育,而是向群眾做普及民族樂器和音樂教育的工作。王天一做事有些張揚,應扎扎實實地與箏界多進行交流。我剛從威海回來,那裡有個全國的少兒大賽,從葫蘆島去的新箏參賽選手很多,這也說明新箏的普及率很廣泛。葫蘆島爭創中國箏島對推動中國的民族文化建設是有積極意義的

H. 我有一款新型古箏轉調器,請問有市場需求嗎

有市場需求。只要有古箏的人一般都需要

I. 新型轉調箏的介紹

中國新型轉調箏在繼承了傳統的特色和演奏方法的基礎上,採用中置琴碼、滑動截專弦等技術手段屬,將五聲音階和七音階的排列同設在一台箏上,它解決了古箏缺音少律轉調困難的問題,它即可以適應傳統古箏曲目的演奏,又可以完成現代復雜調試演奏。用該箏演奏原有傳統箏曲不改變演奏方法,無需特殊訓練,它音色優美,音質渾厚,深受人們的歡迎。

J. 新型轉調箏和古箏彈奏有區別嗎

新型轉調箏即新箏是在古箏基礎上發展而來,而不是與古箏無關的一件獨立樂器。古箏自從產生以來,就一直處於不斷發展和改革之中。但是,原先的古箏改革更多地是體現在弦數的增加上,而新箏的改革突破了這一界限,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思考。新箏創造性地採用雙演奏區的設計,並在很多細節方面都加以巧妙、科學的安排,使新箏一方面完全繼承了古箏原有的五聲音階排列,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箏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徹底打破了數千年來五聲音階對古箏表現力的限制。
眾所周知,古箏若要採用非五聲音階,就要徹底改動每根弦的自然音高,這樣一來就把原有的五聲音階完全破壞了。並且由於弦數和音域等方面的限制,即使費心費力地對所有弦加以改動,產生的新音階也並非完全的七聲音階或者十二平均律音階,往往是一個「四不像」的音階體系。但是新箏不同,它不但完全保留了五聲音階,同時還使七聲音階甚至是十二平均律音階都可以在新箏上得心應手地運用,極大地豐富了箏藝術的表現力。
新箏的出現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古箏的不足,它在完全兼容古箏所有功能的同時,又增加了七聲音階的演奏區,使七聲音階與五聲音階並存的演奏成為可能。如果再通過簡單的調校,就可以滿足十二平均律所有音的要求,並且仍然保持五聲音階體系不變。這個創新不但豐富了箏的和聲功能,也為更多新的演奏技巧的產生以及更多優秀箏樂作品的創作奠定了物質基礎。
新箏強大的和聲功能,使得比較常見的和弦技巧都可以運用到箏樂作品的創作當中,解放了多年來困擾作曲家創作的「缺音」問題。新箏的出現,為古老的民族藝術中融入了現代元素,使得數千年歷史的古箏藝術得到了跨越發展的可能。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