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中創造
㈠ 世上的苦難是誰創造的
世上的苦難是自己創造的,是自己給自己的。
㈡ 人為什麼痛苦,而是要在苦難中成長,在苦難中創造更美好的明天,我們祈求老天爺的庇佑!!
這是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苦,因為有苦,我們才需要修行解脫
㈢ 仿句 從不屈獲得驕傲,從苦難提取幸福,從虛無中創造意義
從桀驁尋訪自由,從孤獨歷練傲然,從存在中感知溫暖。
㈣ 如果痛苦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那我為何要自討苦吃然後再求解脫呢
如果痛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只有這樣自己經歷了痛苦,才會有所成長的,自己才會有所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才會更加完美的
㈤ 佛教說痛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自討苦吃呢
佛教說痛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有貪。嗔、痴、慢、疑、就會造惡,造惡就會受苦,我們無始劫來由於貪、嗔、痴、慢、疑養成了習氣,這個習氣很難改,我們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自討苦吃。
㈥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在磨難與痛苦當中創造亮麗的人生》該怎麼寫700字
可以寫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因難,你是怎麼振作起來的,經歷了什麼樣的困難,主要中心應該感人。
㈦ 痛苦的創造閱讀答案
痛苦,不管願不願意,幾乎每一個人總會遇到。況且,痛苦是客觀的,具有存在的必然性。痛苦還有其特定的空間局限性和時間變動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可以擺脫,可以戰勝,以至可以轉化為一種力量。也正是由於這些特點,決定了並非一切不幸都是痛苦,一切痛苦也並非都是不幸。問題是怎樣控制和利用,也就是駕馭痛苦。正如猶太教牧師古許訥在他的暢銷書《好人遭受不幸時》中所說:「我們必須擺脫那些以過去的痛苦為中心的問題,例如『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之類的問題,並將之改為提出展望將來的問題,例如『既然這件事已經發生,我該怎樣應付?』」
巴爾扎克說:「痛苦對於天才是墊腳石……對能幹者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人的一生,曾經擁有,曾經失去。正是這種順境和逆境的交錯反復,形成了一條曲曲折折但又實實在在的人生之路。在這條路上,不經過痛苦、失敗不能成熟,不經過悲喜、起落不能堅強。惟有經歷了無數次生活的殘酷和痛苦變故,才能對世道人情的冷暖有更全面、更深刻的透視,才能比過去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努力地探索人生的要義。
生活中,每一個人的一切經歷都是難得的財富,擁有了這些財富,就不能讓其白白地丟掉。對所有的閱歷都充滿自信地去迎接,既不迴避也不沮喪,才能使自己與智慧結下難得的緣分,痛苦自然也不例外。達·芬奇說:「不經受巨大的痛苦,就得不到完美的才能。」痛苦是人生之師,不懂得在痛苦之中豐富和提高自己的人,多半是愚蠢和懦弱的。惟有踏著痛苦邁出鏗鏘的步子,沿著荊棘叢生的崎嶇小道向上攀登,才能使痛苦成為人生一筆難得的財富。
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戴爾·卡耐基在《生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一書中闡述了他是怎樣珍惜痛苦這一筆難能可貴而獨特的財富的。他說,他曾經遭受過極嚴重的貧困和疾病。人們問他是如何度過那些難關的,他總是這樣笑著回答:「我既然已度過昨日,就能熬過今天。我不允許自己去猜想明天將發生什麼事。」
卡耐基深深明白什麼是需要、奮斗、焦慮和失望。他經常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去拚命地工作。他已將生活的苦酒飲得一滴不剩,而幸運之人只是嘗到了上面的泡沫而巳。他所
知道的事情,幸運之人一輩子也不可能弄懂。惟有眼睛被淚水洗凈的人,才有廣闊的境界。
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他是否有多大成就,還在於他在任何艱難痛苦的壓力之下永葆一種熱愛生活、珍惜生活、創造生活的赤誠之心和行動。痛苦並不是人為的,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如果將它視為一筆財富,它必將給你攜來一個更加新奇、更加厚重的世界,如果將這筆財富浪費,它必將使你永陷在痛苦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㈧ 痛苦是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雖然不是全部,但是也有一半的。自己的功勞。自己沒有參與其中就不會痛苦。既然參與了,就得有思想准備。接納。那份痛苦。
㈨ 一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苦,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歡樂的人,卻創造是什麼中的描寫
生命,沒有理由不美麗
——讀《貝多芬傳》隨想
作者:崔 燕
打開《貝多芬傳》就像接受了一場暴風雨的洗禮,靈魂深處的塵垢被盪滌一空,茫然無措的生命在風雨中發現了前行的方向……
「噢!人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有多美!」似乎只有生活極其幸福美滿的人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但事實恰恰相反,這個人四歲就被整天綁在洋琴前面或者和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裡,貪玩的天性稍有表現就會招來父親的暴力;17歲時他的母親去世;接著遭遇失戀的痛苦;禍不單行,上帝並沒有眷顧這個有音樂天分的孩子,竟然毫不留情的奪走了他的聽力;一場場音樂會並不能帶給他什麼財富,他窮困潦倒,孤苦無依,最後在貧病交加中死去。他就是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整個世界。痛苦的折磨沒有熄滅他對歡樂的嚮往,他從與悲苦遭遇抗爭的過程中卻發現了生命的曼妙,讓他生出要活上千次百次的強烈渴望。
他一生受苦、奮斗、為善。沒有一個藝術家對道德的修積,像他這樣兢兢業業,也沒有一個音樂家的生涯,像貝多芬這樣的酷似一個聖徒的行述。天賦給他的狂野的力,他早替它定下了方向。他說是應當奉獻於同情、憐憫、自由的;它是應當教人隱忍、舍棄、歡樂的。對苦難和命運,應當用「力」去反抗和征服,對人類應當用「力」去鼓勵,去熱烈地愛。「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與磨難的抗爭中成就了他不屈的性格,但是更讓我震撼的是,他面對命運折磨時那種海納百川的氣度,面對痛苦時依然絲毫不減對快樂的熱情,對生活的希望。讀到這里不僅有些汗顏,總夢想自己生命的歷程宛若春風中的淺吟低唱,充滿詩意且一帆風順,稍有風雨侵襲,便覺得頭頂再無晴空。甚至因為人性的丑惡覺得浮生無趣,心灰意冷。終日不知為什麼而忙碌,又要追求什麼?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多麼令人迷惘。在徒勞的空想和哀傷里任由青春一寸寸消逝。
時常奇怪自己何時喪失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喪失了面對失敗的勇氣。或許是被生活與工作的勞累弄得筋疲力盡,抑或對自己的力量失去了信心。當這樣一段話映入眼簾:「貝多芬在多年非凡的斗爭和努力下而終於克服痛苦並完成具體所說的將勇氣帶給可憐的人類的使命後,這個勝利的普羅米修斯對一位祈求上帝的朋友說:『人啊,求助於你自己吧!』」我突然明白,生命是需要方向,而自己就是命運的掌舵人。
生命像一眼清泉,如果沒有方向地肆意流淌,他只會是一泓潭水,只有堅定一個方向才能將自己變成一條小溪流向自己夢想的地方。貝多芬通過琴鍵傳達著他的追求與夢想,贊頌歡樂,傳遞歡樂。作為教師,傳播智慧,呵護孩子們健康、幸福地成長應該是我生命的方向。收回生命中虛榮、倦怠、享樂的支流,積蓄力量向著自己夢想的方向奔流。奔跑著,拼搏著,你才會由一條小溪變成強壯的河流,當河兩岸的花草因你的浸潤生機勃發時,你會發現自己才是命運的上帝。
我們增長自己的智慧,是為自己開一朵花;我們奉獻世界的心,是為世界開一朵花。成就世界的芬芳燦爛時,我們已經置身馥郁的花園了。每個貌似平凡的生命里都隱藏著奇跡,他在等待著你用愛和汗水去澆灌。不管是從陽光溫情里走過的幸運兒,還是命運多舛的不幸者,不管是普通的平頭百姓,還是星光環繞的明星,只要在理想的天空奮力拚搏過,無私付出過,這樣的人生就是充實而有意義的。
生命短暫,但值得慶幸的是生命的價值不是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歌手叢飛英年早逝,他的生命因為奉獻,在世人心中綻放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朵,他的生命在消失的同時獲得了永生。面對貝多芬、海倫、叢飛……我們的痛苦不值一提。生命是一次空前絕後的奇跡,他會在自強不息中呈現眩目的光彩,我們又怎能拒絕一種奇跡的美麗?
闔卷深思,命運交響曲在心頭響起,我突然覺得自己生命的枝頭綴滿花蕾,它們一起在唱:我要讓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我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就像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