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
A. 新型冠狀病毒在不斷擴散,民眾該如何正確預防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的不斷爆發,也發現冠狀病毒還能夠通過接觸進行傳播,所以大家平時的預防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則到時候如果染上了病毒但是自己不知情,可能會導致全家人都深受其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重視。
一、出門戴口罩
出門戴口罩,最好是選擇醫用外科口罩,n95和kn95這類口罩價格比較高,而且目前醫用物資也不夠,如果買得到醫用口罩還是盡量把這類口罩留給一線的醫護人員使用。戴好口罩能夠防止飛沫、病毒傳播的口罩,盡可能不要往人堆里扎,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口罩要四個小時換一次,用完之後按照分類丟棄。
除此之外,如果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異樣一定要盡快選擇就醫,不要等到撐不下去了再去醫院,這樣可能會導致身體難以治癒。了解正確的預防方法,不要聽信一些大蒜殺菌、鹽水殺菌的謠言,乖乖呆在家中少出門,就能夠很好的預防了。
B. 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有哪些
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
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傳播。或者是直內接接觸。
預防措施:容
1、用肥皂和清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2、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或屈肘遮住口鼻。
3、避免與任何有感冒或類似流感症狀的人密切接觸。
4、將肉和蛋類徹底煮熟。
5、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C. 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傳播
根據目前的證據,可以確定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持續人傳人。目前已經確定的傳播途徑主要為 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D. 如何科學地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來肺炎是傳自染病,所以就要從傳染病的角度進行相關干預和治療。傳染病首先要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主要包括:
1、所謂的傳染源就是一旦發現病人,盡量不要和其接觸;
2、需要切斷傳播途徑,由於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所以要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播,要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要盡可能把周邊能接觸的物品進行相關消毒,使得病毒被滅活;
3、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這段時間盡量保證營養豐富,攝入各種蛋、禽、魚、肉,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多喝水,至少一天有1500毫升以上的飲水量。注意作息的時間,要早睡早起。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是在夜間進行調解。要適當運動,每天盡量進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運動,提高一定心肺功能;
4、保持室內的通風,一般每天要通風3-5次,每次要15-20分鍾;
E. 如何從病毒的角度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如何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山東大學疫情防控知識科普系列講座—如何從病毒的角度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如何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主講人 王剛
山東大學疫情防控知識科普專家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山東省醫學會抗感染治療委員會常委
如何從病毒的角度了解新型冠狀病毒? 如何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很榮幸有機會與大家一起來學習冠狀病毒的相關知識,我是齊魯醫院感染病科的王剛。 首先我從病毒的角度談一談。目前已知能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七種,其中有SARS、MERS這樣高致病、高傳播的病毒,也有像NL63這樣只引起輕微上呼吸道病症的病毒。我們這次的2019冠狀病毒,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它的病死率遠低於SARS,現在的統計是2%左右,而SARS病死率就有10%。盡管它的病死率低於SARS,但是它存在有大量的無症狀的感染和輕症感染的情況。所以從控制傳播的角度來說,它比SARS要復雜。
既然談到了預防控制,我們就按照各個環節來談。盡管是一個新型的疾病,它依然要符合傳染病的基本理論。
傳染病的控制要分為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打斷任何一環,這次傳染病終將終止。
第一、傳染源的控制分兩個層次:
1、我們要把所有的感染者盡快地識別,進行隔離和充分治療。
2、因為冠狀病毒的感染特點是需要中間宿主的,所以我們要避免和野生動物的不適當接觸。另外,要盡快明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這是傳染源的問題。
第二、目前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和接觸:
1、呼吸道的預防,國家一直在倡導戴口罩。
目前大家也都知道口罩很緊俏,但是對於呼吸道的預防來說,單純的戴口罩並不足夠,我們還需要保持咳嗽的禮儀,要遮住口鼻。另外要保持足夠的安全的人際距離,
比如說要保持一米以上,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室內場所。2、接觸傳播的預防,主要是要提倡手的衛生。
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標準的六步洗手法,另外要用含酒精的洗手液,如果買不著含酒精也沒關系,用肥皂加流動水(洗手)15秒到30秒,也足夠起到殺毒的作用。第三、保護易感人群,對於一個新的疾病,所有的人都是易感者。
對於新的傳染病出現的時候,大家需要給科學家足夠的時間來研製疫苗。在沒有疫苗保護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自己足夠強大的免疫能力。 我相信,做到上述的這些環節,我們在這場戰『疫』中,將是最後的勝利者,加油! 」F. 冠狀病毒的3個傳播途徑已發現,做好哪5件事,或許能幫你避免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是全國人民最為關心的一個健康問題了,這種病毒具有很強的人際傳播能力,並且還會誘發肺部的感染,出現很嚴重的肺炎,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夠盡快地避免被傳染到。
5、我們在上完公廁之後,也要及時的給手消毒,最好是能夠每天給家裡的馬桶消毒,上完廁所之後要進行洗手消毒。
G. 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我們該怎麼預防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呢它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你是指這一次在全球人類群體流行性傳染的新型冠狀病毒嗎?這個問題怎麼列入了寵回物,寵物醫生這一版了呢?答所謂冠狀,就是指病毒在顯微鏡下的形狀是冠狀的,看到過報道發的圖片了嗎?就是那樣子,病毒有腺狀,球狀,冠狀等,所謂新型就是之前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出現過的都己命過名了,至於傳播途徑么!報道的很多了,相信你也看到的不少吧!至於看了後理解的如何!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說一下病毒傳播的幾種途徑,相信你就理解了,遠距離傳播,也叫非接觸性傳,如動物的口蹄疫,風一吹,幾公里或幾十公里就傳開了,因為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比較長,幾小時,十幾小時,幾十小時的都有,傳播較快,接觸性傳播,也叫近距離傳播,這次的新冠就是這種,還有非典,流惑,中東呼吸症,等,主要是飛沬通過呼吸感染病毒,所以保持距離,帶口罩效果很好,居家隔離效果更好,阻斷互相接觸,也就阻斷了傳播途徑,還有就是血液接觸性傳播,如狂犬,艾滋病等,,所以打針要求一針一人,頭份,就是為了不讓接觸血液而交叉感染,你明白了嗎?OK。
H. 怎麼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下水道傳播
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下水道傳播的方法是向下水道灌水:專家指出,往不常用的下水道灌水,使下水道U形管形成「水封」,就可以有效地阻斷非典等病毒傳播。
武漢大學解廣潤教授說,目前幾乎所有住宅都已在下水口管道上裝上了U形管。水在流過下水道時,一部分水會保留在U形管的底部,從而形成「水封」。如果同住的建築物中有了非典病人,其排泄物中的非典病毒進入化糞池後,含有非典病毒的氣體就會沿下水管到達U形管。如果形成了「水封」,就不僅可以堵死從化糞池上來的臭氣,而且可阻斷非典等病毒通過「下水系統」傳播。
3、避免密切接觸
盡量避免在未加防護情況下與養殖或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變質的肉接觸;避免與生鮮市場里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4、良好安全飲食習慣
將肉和蛋類徹底煮熟食用,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
I.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如何保護家人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你問我答-家庭篇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普通居家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預防?1. 盡量減少外出活動。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相對封閉、空氣流動差的場所,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 場、車站、機場、碼頭和展覽館等。
2. 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家庭置備體溫計、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需要丟棄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隨時保持手衛生,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 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 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居室整潔,勤開窗,經常通風,定時消毒。平衡膳食,均衡營養, 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4. 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5、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 痛等可疑症狀,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什麼情況下需要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的基本原則是科學合理佩戴,規范使用,有效防護。具體如下:
1. 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2. 在疫情高發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顆粒物防護口罩。
3. 有疑似症狀到醫院就診時,需佩戴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4. 有呼吸道基礎疾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防護口罩。
5. 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如何正確佩戴和處理醫用外科口罩?
如果選擇佩戴口罩,請確保口罩覆蓋口鼻。在佩戴口罩後,避免觸碰口罩。
1. 鼻夾側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皺朝下)。
2. 上下拉開褶皺,使口罩覆蓋口、鼻、下領。
3. 將雙手指尖沿著鼻樑金屬條,由中間至兩邊,慢慢向內按壓,直至緊貼鼻樑。
4. 適當調整口罩,使口罩周邊充分貼檯面部。
5. 建議2-4小時更換一次,如口罩變濕或沾到分泌物也要及時更換。
口罩處理:
1. 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一般在口罩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更換。健康人群使用後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
2. 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不得進入流通市場。
3. 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在佩戴過後應進行處理。處理完口罩後,要清洗雙手。
如何正確洗手?
1. 在流水下,淋濕雙手。
2. 取適量洗手液(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3. 認真搓雙手至少15秒,具體操作如下:
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彎曲手指使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將五個手指尖並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進行。
4、在流水下徹底沖凈雙手。
5、擦乾雙手,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原則上,如果家中沒有來源不明或自疫區返回者到訪,也沒有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普通家 庭不推薦消毒。
如果需要消毒,應視需要選擇消毒劑。如手部消毒可使用氯己定、含醇手消毒劑;手機等小 電子設備,可在關機後用含醇手消毒劑擦拭;地面、桌面、廁所等可採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消 毒;餐具可採用蒸鍋蒸汽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如何居家醫學觀察?
1. 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採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後一次與病例、感染者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14 天。居家隔離人員應相對獨立居住,盡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做好醫學觀察場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觀察期間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2. 居家隔離人員每日至少進行2次體溫測定,謝絕探訪。盡量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不得與家屬共用任何可能導致間接接觸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煙、餐具、食物、飲料、毛 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3. 他人進入居家隔離人員居住空間時,應規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期間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盡量避免與居家隔離人員直接接觸,如發生任何直接接觸,應及時做好清潔消毒。
面對疫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應對壓力:在危急情況下,感到悲傷、緊張、不安、困惑、害怕或暴躁都是正常的。 與信任的人聊一聊會有幫助。多與你的家人和朋友交流。
獲取真實信息。收集有助於你准確判定風險的信息,以採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參考可以信任 的消息來源,如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或國家、當地公共衛生機構發布的消息。
J. 新型冠狀病毒現已在武漢現世,有什麼措施可以預防這種疾病
由於當代人對於大自然的破壞和對野生生物的殺戮使得人類最終還是收到了應有的懲罰,具體表現之一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大肆傳染。最初在武漢被發現,未封城前,有30萬的居住在武漢的人流向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有大量病毒攜帶者。為了提前預防,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盡量減少外出,或者出門戴口罩。減少外出,這在根本上就阻隔了病毒的傳播途徑,因為傳染性病毒大多是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沒有與他人交流,那麼是不容易被傳染的。但如果特殊情況,必須出門的話一定要記得戴口罩,應選醫用一次性口罩或者N95口罩,只有這兩種在預防病毒傳播上是有用的。而且要學會如何正確戴口罩,確保口罩與面部之間服帖。
非常時期特殊對待,我們盡量少出門,做好預防,既保證自身安全,還能給醫護人員減輕負擔,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