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過程

創造過程

發布時間: 2021-01-04 08:14:50

1. 一首歌曲是怎麼寫成的(創作過程)

創作一首歌曲,可以先創作出曲調爾後填入歌詞,也可以為寫好的歌詞譜曲,我們大多習慣於後者,因此,要想寫一首歌,首先接觸到的是歌詞,那麼就要對即將進行二次創作的歌詞有所認識。 一 、什麼叫歌詞? 簡單的說就是歌曲中的詞,是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的,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它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曲調可以歌唱的樂府詩。它嚴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種種特點,都是由音樂節拍、樂句長短的要求而規定的。 詞與詩不同,它要求「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 押韻的位置各個詞調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詩基本上是偶句押韻的,詞的韻位則是依據曲度,即音樂上停頓決定的。每個詞調的音樂節奏不同,韻位也就不同 句式長短上,詩雖有長短句,但以五言、七言為基本句式,而詞則大量採用長短句,這是為了更能切合樂調的曲度。 再則,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配合樂譜的聲調,以求協律和好聽 二、 歌詞的分析 1、 當你閱讀一首歌詞時,你是否對它感興趣、是否被它所感動,其內容是起決定作用的,因此,首先要分析它的內容,看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反映一件什麼事情,說明了什麼哲理,提倡了一種什麼精神,是否健康向上等等。 2 、 看它是一種什麼情緒,從大處分有喜、怒、哀、樂四個方面,但要分得更細膩些,是偏抒情的?還是偏激情的?一定要把握住詞的基本情緒。 3 、 從人物上看,有工農兵學商各個行業,男女老少之分,要注意突出他們各自的特點。 4 、 從形式上看,一是看它的整體結構,進而決定其曲式,二是看它的格式,分析其長短句,以處理好樂句,並要進行創造性的發揮。 5 、 從風格上看,一般來講是要求歌曲既有時代感又有民族特色,但具體到一首詞就需要分析得仔細些,在設計音樂時,要考慮到是民族風格濃些好,還是淡些適宜;應該突出哪個地方的風味?同時要注意採取與詞的風格相一致的音樂風格。 6 、 要考慮到歌是寫給什麼人唱的,如果側重於歌唱家演唱就要注重聲樂技巧的運用,假如是寫給大家唱的,難度就不要過大,要容易上口,並注意歌曲的適應性。 7、 現在社會上存在著三種唱法,即:民族、美聲、通俗,要看歌詞適於哪種唱法,以便在音樂寫作上突出某種唱法的特點。 8、 特別要注意詞的質量,不然費力寫好了,因為詞有問題而把歌給否了,那是很可惜的。 9 、 根據音樂的需要,對詞要給予必要的裁剪、修飾。 下面,我再跟大家談談關於譜寫歌曲的幾個步驟和作曲時容易出現的幾個毛病。也希望廣大音樂愛好者都能集思廣益,把自己在學習中領悟到的獨特見解和遇到的問題發表出來,供大家討論、學習和參考。 作曲家創作樂曲時,經過醞釀、構思,初步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後,其寫作次序一般是:先寫好音樂主題,把頭開好;繼而予以發展;最後通過合理的曲式而完成音樂形象。這三步往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一、 音樂主題主題的創作和發展 音樂主題是一首樂曲最主要的樂思,常是作曲家在充滿激情的精神狀態下寫出來的。它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富有較強的表現力,意義也比較完整。 樂曲一開始,往往就是音樂主題,偶爾也有經過引子才出現的,因為它是形成全曲音樂形象的基礎,很重要,因此創作音樂作品時,首先應把精力集中於此。 主題的構成,就樂句的句數來看,常由兩個樂句組成,也有由三個、四個或更多個樂句構成的,它常結束在調的主音上,(或三音、五音上)即結束在主和弦上,大調是1、3、5,小調是6、1、3,,有一種結束感、段落感。 主題核心是主題的一部分,多在開始的地方,常見的是一或兩小節,有時是一個樂句,整個主題常由此核心延展而構成。 主題的構成除調性、節拍、速度外,主題節奏、主題音調、主題的伴奏背景及主題音色、音區等是形成主題個性的重要因素。 作曲者拿到一首歌詞後,一般需要朗讀幾遍,這時不要拘泥於歌詞朗誦的節奏,也不要拘泥於歌詞中某一詞句的描繪,而應集中考慮怎樣刻畫全歌曲總的音樂形象,對歌詞所提供的意境,最深情的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中外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在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樂曲,僅就某一位作曲家來看,如冼星海等,他們創作的音樂主題,首先是主題節奏就沒有完全相同的,總是各具特點,極為豐富多彩。這一點十分值得重視。 主題節奏在整個作品的創作中佔有重要的位置,要突破創作上的一般化,首先應該在這方面多下功夫。為此,一是自己的思想要有深度,感情要豐富;二是向中外名曲學習、借鑒,融會貫通,勇於創造;進入創作時,在自己洶涌澎湃的感情波濤上,首先要善於在幾個小節的音樂中就刻畫出一個鮮明動人的「浮雕」--不一定復雜,但一定要有個性,進而在全曲中使它有機的貫穿著。 有的作曲者所寫的主題常還流暢,但缺乏特點,就音調方面看,原因之一是因為沒有適當壓緊的級進,因而也就沒有富有個性的跳進(所謂級進是指按音階、調式中音的自然次序,逐級上升或下降如1-2-3。跳進一般是指相隔四度以上的進行如1-5;2-6等)或是雖出現有情趣的跳進、較優美的樂匯,但沒有抓住它作為樂思發展的契機,使整個音調象流水帳一樣平鋪下去了。 初學作曲者一般多是從抒情性的歌曲入手,盡管只是一個抒情性就有千差萬別,寫好了並不容易,但仍應看到,還有其它性格的樂曲--通過各類型的音樂主題,有待自己去理解、學習和實踐。 二、 作曲的基本步驟: 1 、 選好歌詞後,要反復朗讀,盡力挖掘其內涵和內在的節奏律動與旋律線。 2 、 選中一首歌詞後要醞釀情緒,依據詞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某些生活體驗進行聯想,這雖然不是機械的,但生活對於一個曲作者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要想寫一首兒童歌曲,如果作者沒有一顆童心,那是不可想像的。當然,這是一個把對實際生活的體驗升華為藝術形象的創作過程,否則就算是寫出作品來也不會感人的。 3 、 捕捉音樂主題①,對此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創作習慣,有的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寫出,有的是當靈感的火花閃現的一瞬間及時的捕住,進而發展成全曲。 4、 勾畫草圖。每當抓住一個動機,最好是一口氣把旋律線拉出來,就象畫家勾草圖一樣,大致畫出個輪廓,盡管這樣畫出的旋律可能是粗糙的、鬆散的、無章法的、不規則的、即興式的,這都沒關系,只要把框架搭起來就是完成了重要的第一步,而且這往往是作者最沖動、最真摯、最直接的感情爆發,是從心底深處流出的音符。 5 、 寫出草稿後,要反復哼唱、推敲、修改。然後打著拍子唱,以確定音符時值和樂曲節拍的准確程度,還要在樂器上試奏幾遍,使音高准確無誤,如果一下拿不準,就放一放,等頭腦冷靜下來再拿出來推敲、修改,千萬不要輕易定稿,也不要輕易拿出去,以免留下遺憾。 三 初學作曲是容易出現的毛病 1 、音樂語言不新,缺乏新意,總好象是「似曾相見」。 2、 故意濫用一些技巧,生搬硬套。 3、 寫的曲調過於方整,過於對襯,致使曲作刻板、呆滯,缺乏藝術感染力。 4 、沒有音域意識,音調越寫越高,漫無邊際。 5詞曲結合得不好,不注意詞語的四聲與歌詞本身的曲線美,重音安排不當,有嚴重的「倒字」現象。 6、 把握不住音樂風格,把通俗歌曲寫成嚴肅的頌歌。或者風格不統一,前後游離,不象是一首歌。 7 、音樂形象不鮮明,把兒歌寫成了愛情歌曲。 8、 一字配一音,過於緊密;或連續多音配一字,過於鬆散,分不清句子,抒不出情感,不給演唱者留換氣的氣口等。 9 、主題不鮮明,個性不突出。即或有個主題,但得不到發展,或各樂句節奏雷同,單調呆板,或各樂句沒有聯系,雜亂無章。 10、 過分拘泥原詞,不知重復某些詞,不會用襯字、拖腔等手法來推動旋律的展開。 11 、記譜不準確,聽覺是3/4拍子,記的是2/4或4/4拍子。 12、 歌譜抄寫不規范,如:過門不用括弧,缺少連線、速度、表情、調性、力度等標記,一小節分行抄寫等等。 我國著名作曲家秦西炫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激情而想寫好作品是不可想像的,而沒有技巧想寫好作品同樣是不可想像的。 創作--學習--再創作,如此循環不已,是不斷進步的必由之路。

2. 創造思維的過程一般經歷哪些階段

創造性思維過程的四個階段
第一, 准備階段——問 題的 提出
• 從提出問題開始, 問題的深度決定科研活動是否具有創造性。• 研究者針對提出的問題, 首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 搜集• 研究者針對提出的問題, 首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 搜集與問題有關的研究成果, 然後用已有的理論進行分析。
• 這時候對問題的探索充滿著熱切的期望, 是一種對問題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來描述, 是有意識地積累相關背景知識的階段。
第二, 醞釀階段——問 題的 求解
• 針對問題, 根據已有的理論和搜集到的事實, 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科學探索過程中的假說) , 並對所提方案作出評價。
• 這實際上是試錯過程, 它往往要經過多次甚至無數次的失敗, 從而促使問題中的矛盾愈來愈尖銳化。
• 在「山窮水盡」 的情況下, 研究者仍然日 思夜想, 進入「如醉如痴」 的境界,這是有意識和無意識交替作用的階段。
第三, 豁朗階段——問 題的 突破
• 解決問題的方案(假說) 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這是創造性思維過程的關鍵階段,
• 在這個階段上突破陳舊的觀念, 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思維定勢的束縛, 創造性地提出新觀念、 新思想、 新方法, 是決定性的環節。創造性地提出新觀
• 新觀念、 新假說提出時開始只是思想的閃光, 或者是模糊不清的, 或者是帶有錯誤的成分的, 必須經過進一步的整理、 修改和完善的邏輯加工過程才能形成。
第三, 豁朗階段——問 題的 突破• 應該指出, 新方案的產生時間往往很短, 甚至只是一瞬間, 而邏輯加工的過程卻需要很長的時間;
• 只有經過邏輯加工, 對問題的解決方案才能豁然開朗, 才能成為可以檢驗、 評價的方案
。• 這是第三境界, 它象徵歷盡千辛萬苦, 突然發現成功就在眼前, 問題的答案赫然出現,這就是頓悟。 這個階段也是有意識和無意識交替作用的階段。
第四 , 驗證階段—成果證明 、 檢驗
• 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否能成功、 是否有價值, 只有經過檢驗、評價才能確定。
• 這個階段主要是設計、 安排實驗與觀察, 檢驗由新假說推演出來的新結論是否正確演出來的新結論是否正確。
• 在檢驗新假說時, 新的實驗與觀察的執行人可以不同, 時間的長短也有差別, 檢驗的結果可以是新方案的證實或證偽, 或一部分被證實一部分被證偽。
• 這一階段基本上是常規思維, 是有意識地進行的。

3. 創作過程的核心環節是什麼

在一切真正的藝術作品的創造過程當中,必有藝術家進入靈感狀態的階段。一部作品從未經過靈感的階段而被製作出來,是不可設想的。靈感是創作過程的核心環節。

4. 簡述信用貨幣的創造過程

商業銀行是如何進行信用貨幣創造過程的?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提供金融服務,而且還通過自己的業務活動參與貨幣創造過程。商業銀行由於機構多,規模大,業務廣泛,是整個貨幣運行的主要載體,而它具有創造信用貨幣的重要功能,和它辦理支票活期存款業務是密切相連的。銀行是如何創造信用貨幣的--

由於發達的非現金結算和票據的廣泛使用,使得貸款的發放、款項的支付並不需要提現,只是用票據作為轉帳的工具,債務相互抵消。銀行得到存款後,不必完全保留不動,留存一定比例的准備金之後,就可以把其餘的存款貸放出去。

貨幣創造過程 (假定法定準備率20%)

存款金額
准備金
貸款金額
貨幣供應總額

第一家銀行
100.00
(原始存款)
20.00
80.00
100.00

第二家銀行
80.00
16.00
64.00
180.00

第三家銀行
64.00
12.80
51.20
244.00

……

第十家銀行
10.74
2.15
8.59
457.07

最後一家銀行
00.00
00.00
00.00
500.00

合 計
500.00
100.00
400.00
500.00

經過商業銀行的信用貨幣創造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原始存款實現了多倍的擴張,得到了多倍的貨幣供應量。

七、商業銀行創造信用貨幣的過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約?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通過上述存款創造過程,可以看到,銀行創造存款能力的大小,在原始存款既定的情況,基本上取決於法定準備率的高低,法定準備率越高,銀行擴張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中央銀行正是通過對法定準備率這一手段的調節,對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能力從而對貨幣供應量實施控制的。

2.提現率(現金漏損率)

現實生活中存款客戶總會提取一些現金,從而是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這就是現金漏損。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提現率高會相應減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額准備率

商業銀行為了安全或應付意外,總是會超過法定準備金持有超額准備,超額准備占存款總額的比率即超額准備率越高,就會削減銀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4.活期存款轉定期存款的比例。

5. 藝術創作過程一般包括哪三方面

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三個階段。

1、藝術體驗是指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靈里的積淀。是一種瞬間性直覺,帶有頓悟的特徵,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和心理活動。

2、藝術構思是指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組合,形成藝術形象的過程。通過提煉與概括,實現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的轉化。具體的方法有簡化、誇張、變形、綜合等。

3、藝術傳達是指在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的基礎上,藝術家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運用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將構思成熟的藝術形象轉化為藝術作品。

(5)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分類

大致有以下四大類:泄情動機;興趣動機;成就動機;私慾動機。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藝術創作是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礎和前提,為欣賞和批評生產對象。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作品,也就沒有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

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

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6. 簡述藝術創作要經歷哪三個過程

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通常分為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

1、生活積累階段

藝術靈感表現為審美意象的瞬間生成。作家在生活中總是細於觀察、敏於感受、善於體驗、勤於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藝術家「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

2、創作構思階段

藝術靈感表現為意象的組合與銜接。創作構思很復雜,畫家、詩人一眼瞥見一處優美的景緻,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時,完成了一幅畫或一首詩的構思;而作家、劇作家在提筆寫作時,新的情節、人物、細節仍會汩汩而來,即構思依然在進行;而藝術家們有意識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則更是構思。

3、藝術表達階段

藝術家這一階段創作動機的產生,往往起始於藝術家以其心靈擁抱了某一個視覺形象、一段經歷、一次遭遇、一條消息、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細節等。畫家列賓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襤褸的纖夫,而一下產生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靈感;畢加索從民間制陶藝術中獲得創作靈感,而由這些靈感創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個藝術。

(6)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藝術創作是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礎和前提,為欣賞和批評生產對象。

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作品,也就沒有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

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7. 試述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存款貨幣創造是指同一枚貨幣能夠變成數倍於自己的存款。主要是通過存款的存入、取出、再存入、再取出的存貸活動過程,使同一枚貨幣變成數倍的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創造過程:

同一枚貨幣是怎樣創造為數倍的存款貨幣?這就是「如果貨幣原來的所有者A向B買,B向C買,C向D買,,D向E買,E向F買,」也就是,貨幣只是由於現實的買賣作媒介從一個人手裡轉到另一個人手裡都會停留較長時間,這就是沒有信用介入時貨幣作為單純流通手段的情形,但是,如果,B把A付給他的貨幣存到他的銀行家那裡,這個銀行家為C的匯票貼現而把它貸給C,C向D買,D把他存到他的銀行家那裡,這個銀行家再把它貸給E,E向F買,那麼,貨幣作為單純流通手段(購買手段)的速度本身,就取決於多次信用活動:B存款到他的銀行家那裡,這個銀行家為C貼現,D存款到他的銀行家那裡,這個銀行家為E貼現;就是說能決定四次信用活動。如果沒有這些信用活動,同一貨幣就不會在一定時間內依次完成五次購買。
以上是同一張銀行券怎樣會在不向銀行家那裡形成存款。同樣,它也會在一個銀行家那裡形成不同的存款。這個銀行家用A存入的銀行券,貼現B的匯票;B付給C,C再把同一張銀行券存到發放它的那個銀行家手裡。
存款貸幣的創造也不是無限的,前面提到它受存款准備金率、現金漏損率的制約。但經過多次存貸後,銀行的存款貨幣總量可以得到成倍增長。

8. 企業的創造過程說明該怎麼寫

按照創造企業的實際經驗來寫 只有這樣才真實 可以借鑒

9. 如何解決創造過程中的問題

學生在搞小發明創造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教師要加以啟發,但千萬不能包辦。同時注意發揮集體的力量,即共同研究、互相啟發、相互補充。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