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鋼的發明
『壹』 硅鋼發現的過程是什麼
哈德菲爾德還發明了硅鋼,開始時用作工具鋼,後來發現當含硅至5%時具有高導磁率、高電阻、低磁滯的特性,特別適用於製造電動機和發電機的轉子、變壓器芯及其它電器用具。從1907年以來硅鋼已成了電力工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材料。
1889年英國J·賴利發明的鎳鋼在工程界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他發現當加鎳至4.7%時,可使鋼的強度增加2倍。這一優良性能很快確立了鎳鋼的地位。
本世紀初由美國F·W·泰勒和M·懷特發明了高速鋼很快被歐洲所採用,典型成分是:鎢18%,鉻4%,釩1%,碳0.5%,有時還含鈷。這種鋼在高溫時不軟化。採用這種鋼做刀具,切削速度可自高碳鋼的30英尺/分提高至500英尺/分。
1913年英國H·布里爾利發明了不銹鋼,成分是鉻13%,碳0.3%。後來德國B·施特勞斯和E·毛雷爾加入鎳進一步改善了抗腐蝕性能和機械性能,這就是今天廣泛使用的含鉻18%、含鎳8%的18~8不銹鋼。鋼中加入鉻不僅抗蝕,而且防止高溫時氧化掉皮,因此是用於原子能工業、火箭、汽輪機等的理想材料。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金屬材料在工業化大生產中長期處於重要位置。在金屬材料中,鐵和鋼又占居首位。19世紀中葉以前,鐵是主要的金屬材料,從」世紀下半葉起,鋼迅速取代鐵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開創了材料工業的鋼鐵時代。進入20世紀,由於工業、交通、建築、軍事等部門的大量需要,鋼在產量、質量、品種、冶煉技術上都有新發展。
『貳』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
根據規定,下列人員有權推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人選:
1.皇家自然科學院的瑞典版或外國院權士;
2.諾貝爾物理委員會的委員;
3.曾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的科學家;
4.在烏普薩拉、隆德、奧斯陸、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大學、卡羅琳醫學院和皇家技術學院永久或臨時任職的物理教授,以及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有永久性職務的物理學教員;
5.根據使各國和它們的學術中心能夠得到相宜名額分配的考慮,由皇家自然科學院選擇至少六年大學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學院,擔任同類職務的人員;
6.自然科學院認為可能合乎邀請目的的其他科學家。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里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每年的獎項候選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學院的瑞典或外國院士、諾貝爾物理和化學委員會的委員、曾被授予諾貝爾物理或化學獎金的科學家、在烏普薩拉、隆德、奧斯陸、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大學、卡羅琳醫學院和皇家技術學院永久或臨時任職的物理和化學教授等科學家推薦。
『叄』 中國古代度量衡的發明者是
商鞅。
中國古來代度量衡與數學、源物理、天文、律學、建築、冶煉等科學技術的發展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商鞅為統一秦國度量衡而於公元前344年製造的標准量器銅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為升 」,用度量審其容。方升遺存至今。
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件標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三個容量單位。《考工記》詳細記載了製作這件量器時冶煉青銅和鑄造的技術條件及所包括的各個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3)鎳鋼的發明擴展閱讀:
國際公制在中國的推行 明清兩代採用營造、庫平度量衡制。清乾隆帝接受西方科學技術,在欽定《數理精蘊》中對度量衡詳加考訂,並用萬國權度原器與營造尺、庫平兩進行校驗。營造尺相當於米制32厘米,庫平兩約合37.3克。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擬訂劃一度量衡制和推行章程。商請國際權度局製造鉑銥合金原器和鎳鋼合金副原器,次年製成運回中國。
1928年,中華民國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規定採用「萬國公制」為標准制,並暫設輔制「市用制」作為過渡,即1公尺為3市尺,1公升為1市升,1公斤為2市斤。改革後的市制適應民眾習慣,又與公制換算簡便,逐漸為民眾接受,1949年後,市用制通行全國。
『肆』 現代冶煉技術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人類進入鋼的時代
——現代冶煉技術的發明與發展19世紀中葉以後,歐洲鋼的生產開始了大發展,1856年是大發展的起點,這一年貝塞麥發明了轉爐吹煉法,大大縮短了煉鋼時間,不久西門子又發明了平爐煉法(1867年),不僅能生產優質鋼,而且可大利用大量廢鋼。這兩種方法為現代化煉鋼打下了基礎,使人類進入鋼的時代。
磷的問題是20多年後才由英國人托馬斯解決。他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研究磷的行為,認為生鐵中的磷被空氣氧化後生成五氧化二磷,又被吹煉爐的硅質爐襯還原成磷,重新進入鋼中,因此他認為,如果採用另一種爐,使它能夠和五氧化二磷結合,就能解決這一問題。他和P·吉爾克里斯特合作,於1877年在一座小爐上進行了一系列試驗,證明用鹼性襯爐可以脫磷,以後又在1.5噸的爐子里進行擴大試驗,採用白雲石作為爐襯,並以焦油作粘結劑,於1879年獲得成功,創造丁鹼性轉爐煉鋼法,又稱貝塞麥—托馬斯法,從此該法在歐洲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成效。
平爐煉鋼的發明者是德國人西門子,他和其弟一起研究蓄熱式熱交換器以及用煤氣作燃料,成功地用於玻璃熔化爐,可節省燃料50%,以後應用於熔化坩堝鋼,接著研究成功了用生鐵和鐵礦石一起煉鋼的方法,即平爐煉鋼法,於1867年取得專利。平爐煉鋼的冶煉系在中間的反射爐內進行,爐子的下面有兩個蓄熱式熱交換器,分列左右,輪換使用,用以預熱空氣。這種爐子的特點是熱效率較高,並可達到很高的爐溫。同一時候,法國馬丁取得西門子關於蓄熱室爐子的專利後,試驗成功了用生鐵和熟鐵一起熔煉成鋼的方法,接著又用廢鋼代替熟鐵和生鐵一起煉鋼,這就是現在通用的平爐煉鋼法,又稱西門子—馬丁法。平爐的爐襯也有酸性和鹼性兩種。
平爐的冶煉時間比轉爐長得多,對於100噸的爐子,原料如為生鐵:廢鋼=50:50,則冶煉周期約為8~12小時。
和轉爐煉鋼比較,平爐具有以下優點:
平爐去除鋼中雜質是個緩慢過程,因此鋼的成分容易控制。
可以加入任何比例的廢鋼(當時轉爐限於5%)。
鹼性平爐可以不受生鐵中含磷量的限制(鹼性轉爐要求生鐵中含有足夠高的磷,一般須為1.7~2%,否則氧化發熱量不夠,難以維持爐溫;而酸性轉爐則要求生鐵中含量足夠低,才能保證鋼的良好性能)。
鋼中含氮量少(轉爐系空氣直接吹入熔體,鋼中吸收了一部分氮,易使鋼變脆)。
由於具有上述優點,因此平爐發展很快,到1894年時產量已超過了轉爐,達到157.5萬噸,轉爐鋼則為153.53萬噸。
電爐煉鋼系用電作為熱源進行煉鋼,有兩種形式,一是電弧爐,一是感應爐。
電弧爐——西門子於1878年首先應用電弧爐熔化廢鋼,但由於當時電費太貴,且電力供應不足,限制了該法的發展。1900年法國埃洛特建立了第一座工業用的電弧煉鋼爐,先將生鐵在鹼性轉爐內吹煉,去掉硅、錳及大部分碳,然後將熔體裝入鹼性電弧爐內進一步除磷及碳,直到達到要求的含量,這樣可使每爐鋼的成分基本一樣。
感應爐——義大利費蘭蒂於1877年最先採用高頻爐熔化金屬,但工業應用則始於1899年客林在瑞典建立的爐子。英國的煉鋼中心設菲爾德於1907年建立了一座實驗爐,可生產2噸重的鋼鑄件,由於1925年發明了電動發電機組,能獲得比較合適的頻率(500~3000周/秒),從而加速了感應爐的發展,使它逐漸取代了坩堝爐,用來生產高質量的工具鋼。感應爐僅系熔化而不發生冶煉作用,因此可按照需要成分預先配好爐原料。感應加熱時產生渦流,對熔體有攪動作用,使鋼的成分均勻一致。
用電爐可以冶煉各種性能的合金鋼。
合金鋼的創始人當推法拉第,他為了尋找適合於電磁方面用的材料,從1819年開始曾將各種不同的元素加入鐵中,包括鉻。可惜他的工作沒有進一步做下去,不然「合金鋼時代」將會提前50年到來。
1871年英國試制了鉻鋼,1877年法國製成含鉻生鐵及鉻鋼,並用於工業,高爐煉鐵鉻合金也隨即開始。
R·馬希特在1871年發現錳鎢鋼在空氣中冷卻後有很大的硬度,於是用作工具鋼。這一合金的出現使機械工業發生了革命,使用壽命為以前高碳鋼的5—6倍,並使機床的速度提高了1倍。
接著R·哈德菲爾德在合金鋼領域里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於1883年發明了錳鋼。以前曾有人研究過錳的作用,發現加入錳後雖然能使鋼變硬,但卻變脆。而R·哈德菲爾德進一步發現:如果加入大量的錳(10%或更多),鋼不僅具有足夠的硬度,而且具有很好的抗拉強度和延展性。將錳鋼加熱至1050℃並在水中淬火,還可以提高它的韌性(而碳鋼經過這樣的處理卻變脆)。錳鋼還有另一個優良性能:當撞擊時,表面層變硬而內部仍保持韌性,因此十分適用於製造鐵路叉道、掘土機、挖泥船等。錳鋼的發現又使機械工業增加了一種寶貴的材料。
哈德菲爾德還發明了硅鋼,開始時用作工具鋼,後來發現當含硅至5%時具有高導磁率、高電阻、低磁滯的特性,特別適用於製造電動機和發電機的轉子、變壓器芯及其它電器用具。從1907年以來硅鋼已成了電力工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材料。
1889年英國J·賴利發明的鎳鋼在工程界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他發現當加鎳至4.7%時,可使鋼的強度增加2倍。這一優良性能很快確立了鎳鋼的地位。
本世紀初由美國F·W·泰勒和M·懷特發明了高速鋼很快被歐洲所採用,典型成分是:鎢18%,鉻4%,釩1%,碳0.5%,有時還含鈷。這種鋼在高溫時不軟化。採用這種鋼做刀具,切削速度可自高碳鋼的30英尺/分提高至500英尺/分。
1913年英國H·布里爾利發明了不銹鋼,成分是鉻13%,碳0.3%。後來德國B·施特勞斯和E·毛雷爾加入鎳進一步改善了抗腐蝕性能和機械性能,這就是今天廣泛使用的含鉻18%、含鎳8%的18~8不銹鋼。鋼中加入鉻不僅抗蝕,而且防止高溫時氧化掉皮,因此是用於原子能工業、火箭、汽輪機等的理想材料。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金屬材料在工業化大生產中長期處於重要位置。在金屬材料中,鐵和鋼又占居首位。19世紀中葉以前,鐵是主要的金屬材料,從」世紀下半葉起,鋼迅速取代鐵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開創了材料工業的鋼鐵時代。進入20世紀,由於工業、交通、建築、軍事等部門的大量需要,鋼在產量、質量、品種、冶煉技術上都有新發展。
20世紀上半葉,煉鐵技術雖仍以19世紀發明的高爐冶煉為主,煉鋼技術也仍以19世紀發明的平爐冶煉為主,轉爐煉鋼和電爐煉特種鋼為鋪,但在煉爐技術、原料處理和軋制技術上都不斷有改進。
1930年前後,冶金學家開始研究直接使用氧氣的煉鋼法,論證了用高濃度的氧代替空氣助燃,可以提高煉鋼效率。
本世紀40年代,氧氣斜吹轉爐煉鋼法、卧式轉爐雙管吹氧法、純氧頂吹轉爐煉鋼法等相繼出現,其中以純氧頂吹轉爐煉鋼法的優點最為明顯,它與當時通用的平爐相比,投資減少約一半,效率提高達數倍,成本低、質量高,因而迅速得到了推廣。電弧爐煉鋼法和感應爐煉鋼法在電力比較充足的國家,如美、意等國陸續被用於煉制特種鋼的生產中。40年代出現的連續鑄鋼法是煉鋼技術的一個重大進步,它可以省掉鋼錠模和初軋機,使生產率成倍提高,投資和成本明顯下降。
煉鋼技術的發展還表明在各種特種鋼和合金鋼的不斷問世上。不同的特種鋼和合金鋼可以適應不同的特殊需要。20世紀初發明了滲碳法,不久又發展了利用滲碳技術滲氮。20年代末至30年代又把鎳、鉻等加到普通的碳鋼中,製成了一系列堅韌的鎳鋼和鉻鋼。一種重要的合金鋼——錳鋼的煉制技術也有了新的進步。1882年,英國人S·R·哈德菲爾德第一個研製出的錳鋼,含錳約為12~13%。20世紀初則研製成含錳達80%的高錳鋼,堅韌性極高,可用於艦艇和武器的裝甲。哈德菲爾德於1900年又研製出有很高磁導率的硅鋼,是製造電機電器的好材料。1912年,英國人H·布里爾利制出了含一定比例的鎳、鉻,有良好抗腐蝕性能的不銹鋼。1912年,美國生產了含鎳達71~80%的透磁鋼。1923年,德國研製成功高硬度的氮化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把鎳鉻合金經氮化處理和熱處理後得到了質硬、耐磨的新合金。40年代出現了能耐800℃高溫的鎳鉻合金。此外,加入不同比例的硅、鉬、鈮、鋁、鈦等元素,各有特種性能的多種合金鋼在這一時期也相繼誕生。這些合金材料的出現,促進了機器、電氣、化工、交通運輸、軍事工業的發展。
後來出現的金屬材料如鈦等雖然在強度上超過了鋼,但由於其數量極為有限,故還遠遠達不到取代鋼的地位。鋼以其龐大的數量,品種的繁多一直稱雄金屬材料世界。據專家預測,至少在今後50年內還沒有任何金屬材料取代其霸主地位。
『伍』 科學家創新發明的例子
一、1901年:倫琴(德國)發現X射線
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不僅對醫學診斷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影響了20世紀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二、1902年:洛倫茲(荷蘭)、塞曼(荷蘭)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
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填補了經典電磁場理論與相對論之間的鴻溝,是經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間的一位承上啟下式的科學巨擘,是第一代理論物理學家的領袖。
他與同胞塞曼共享了19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導出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基礎的變換方程,即現在為人熟知的洛倫茲變換。
三、1903年:貝克勒爾(法國)發現天然放射性;皮埃爾·居里(法國)、瑪麗·居里(波蘭裔法國人)發現並研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四、1904年:瑞利(英國)氣體密度的研究和發現氬
瑞利以嚴謹、廣博、精深著稱,並善於用簡單的設備作實驗而能獲得十分精確的數據。他是在19世紀末年達到經典物理學顛峰的少數學者之一,在眾多學科中都有成果,其中尤以光學中的瑞利散射和瑞利判據、物性學中的氣體密度測量幾方面影響最為深遠。
五、1905年:倫納德(德國)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
勒納德從1880年開始研究陰極射線,1892年,當時任赫茲助手的勒納德研製出了帶有「勒納德窗口」的陰極射線管,該裝置可以導引陰極射線離開電離空間,從而能夠進一步獨立地研究放電過程。
『陸』 碳鋼與鎳鋼的區別
碳鋼是鐵碳合金,鎳鋼是鐵鎳合金。
碳鋼也叫碳素鋼,指含碳量Wc小於2.11%的鐵碳合金。碳鋼除含碳外一般還含有少量的硅、錳、硫、磷。
鎳鋼指的是鐵鎳合金,鐵鎳合金是一種在弱磁場中具有高磁導率和低矯頑力的低頻軟磁材料。早期鐵鎳合金用於電話通信,其後採用一種熱處理工藝和真空冶煉的方法使合金特性得到較大的提高。含Ni78%的鐵鎳合金在弱磁場中的磁導率比硅鋼高約10~20倍,普遍用於靈敏繼電器、磁屏蔽、電話和無線電變壓器、精密的交流和直流儀表、電流互感器(見互感器)中。在鐵鎳合金中加入鉬、錳、鈷、銅、鉻等元素,可得具有更大初始磁導率μi和最大磁導率μm的三元、四元鐵鎳合金。
『柒』 3月12日植樹節,光明小學的同學去植樹,全校鉻鎳鋼32個班,每班
這個學校共有x個班級
1600/x+10=1600/(x-8)
x=40或x=-32(捨去)
這個學校共有40個班級
『捌』 鉻釩鋼與鉻鎳鋼製造的鉗子有什麼區別
【1】鉻釩鋼與鉻鉬鋼的區別在於成分有所不同,前者含釩(V)而後者含鉬(Mo)。
鉻釩鋼主要版用於權耐磨性和韌性要求比較高的產品,
鉻鉬鋼主要用於性能要求比較高且易於鍛造的產品兩款材質的硬度差不多。
【2】鋼材:鋼材應用廣泛、品種繁多,根據斷面形狀的不同,鋼材一般分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屬製品四大類。鋼材是鋼錠、鋼坯或鋼材通過壓力加工製成的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鋼材加工都是通過壓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鋼(坯、錠等)產生塑性變形。根據鋼材加工溫度不同,可以分為冷加工和熱加工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