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的地球儀
A. 地球儀是哪位科學家發明的
肯定是中國的張衡,只有他才有能力最早的做出來這么先進的東西!因為他是天文學的權威啊,他最早設計出的天像儀,所以當時肯定就會設計地球儀
B. 地球儀是誰發明的
1492年,也就是克里斯多夫·哥倫布橫越大西洋的那一年,馬丁·貝海姆在紐倫堡完成了一架直徑20英寸的地球儀。因為這架地球儀是根據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製成的,所以貝海姆所描繪的亞洲比實際上的向東延長了許多,於是大西洋也比實際上的窄了許多。早期地球儀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先印刷出狹長的三角形圖塊,然後將這些圖塊剪下來,粘貼在木球上。德國最有名的地球儀製作者,是紐倫堡學者瓊漢恩斯·肖納。他在16世紀早期製作的兩個地球儀保存至今。
康熙朝地球儀,清康熙,清宮造辦處製作,通高135cm,球徑70cm。清宮舊藏。
球體中腰處的銅圈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與地平圈相交的銅圈為子午圈,上刻360°。球北極處附時盤,上刻十二時辰,分初、正。球面上繪黃道、赤道、經緯度,其中赤道繪以紅色,黃道繪以黃色,經緯線每隔10°畫一條。黃道上標有二十四節氣名稱、南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圈。球面繪大陸行政區域,標注一些大城市的名稱,如中國的「北京」、「太原」、「寧夏」、「蘭州」、「南昌」、「蘇州」、「廈門」、「武昌」、「漢口」等,還繪有河流、湖泊、島嶼,如南美南部的「火地島」、北部的「亞馬遜河」及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菲律賓」、「爪哇」、「馬來半島」、「新幾內亞」等。球面還標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中國的「長城」。地球儀下端的一部分表現的是在寬闊的海域中有奇形怪狀的水獸、大小帆船及航海線等。地球儀安放在工藝精湛的紫檀木雕花三彎腿支架上。
中國地球儀的製作始於元代,由西域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屬於原始的繪制方法。明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後,為向中國傳授古希臘的地圓說,親自製作地球儀,並著有《坤輿萬國全圖》。受其影響,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學者李之藻製成一架地球儀。約在崇禎三年(1630年),朝廷也製作了一架地球儀。這些地球儀上繪制了經緯網,擴充了我國此前的地球儀上只有27處觀測點的緯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整個地球緯度,也彌補了我國此前不知經度的空白,並標注了五洲說,使當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新知識。繼明之後,清初康熙皇帝敕命在朝的傳教士會同一些朝廷官員製作了此件地球儀,球面的圖像、刻度及相關的文字敘述等大體沿用利瑪竇的繪制方法。這件儀器的製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地圓說」理論在中國得到鞏固,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對世界地理知識的認識水平。
明、清兩朝製造的地球儀現僅存3件,其中2件存於故宮博物院,1件存於倫敦英國博物館。
C. 地球儀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是誰發明的
中國人自古認為天圓地方。也許是在隨著西方入侵中國,同時將一些科學知識帶到了中國,中國人才開始知道地球是圓的。
D. 火車,飛機,地球儀是誰發明人
火車的發明人
一般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發明者是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
1783年,瓦特的學生默多克造出了台用蒸汽機作動
力的車子,但效果不好,沒人用.1807年,英國人特里維希克和維維安製造成功用蒸汽機推動的車子,可是這車子太笨重了,難以在普通的道路上行走,而他們
也沒想到把這輛車放到鐵軌上去,所以不久也就棄之不用了.直到1814年,放牛娃出身的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造出了在鐵軌上行走的蒸汽機車,正式發明了火
車.
另一種說法
1801年,發明家特里維塞克首先造了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蒸汽動力車輛,於次年申請到專利權.在此基礎上,他把瓦特的蒸
汽機改造成高壓蒸汽機,用這種蒸汽機成功地製造了可以在軌道上行駛的火車頭.1804年2月29日,特里維塞克的火車頭沿著專門軌道由默爾瑟開到阿伯西
昂,開創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車的光輝行程.十年後,英國著名的發明家斯蒂芬森製造並改裝了一個相似的火車頭,並鋪設鐵軌,開始在煤礦中使用.這樣,後人也
就把他當成火車的發明人了.飛機的發明人
法國人認為世界最早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克雷芒·阿德爾(Clément Ader)發明,於1890年10月9日在法國試飛成功,部分人認為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美國人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於1903年12月17日在美國試飛成功。
巴西人認為是巴西人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發明了飛機,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飛機成功地飛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之前的飛行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飛」的標准。
一般普遍認為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而有部分人認為是由克雷芒·阿德爾或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所發明。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機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重於空氣的航空器的有動力、可操縱的飛行。地球儀的發明人
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
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
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製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
後,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他當時所畫的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
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於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E. 地球儀是我國什麼時期偉大的科學家誰發明的它的作用是什麼
地動儀。
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製作的測量地震的儀器,地動儀由青銅鑄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內部中央立著一根銅質都柱;儀體外部周圍鑄著八條龍,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信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銜有一粒小銅珠。地上對准龍嘴處,蹲著八個銅蟾蜍,昂著頭,張著嘴。當某處發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觸動牙機,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張嘴吐出銅珠,落到銅蟾蜍嘴裡,發出「當啷」聲響,人們就知道哪個方向發生地震。
F. 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的儀器地球儀是中國人誰發明的
我國漢朝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回.
這架儀器是銅鑄的答,形狀像一個酒樽,四周有八個龍頭,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各自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有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懸垂擺」,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懸垂擺撥動小球通過「八道」,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經過公元134年的甘肅西南部的地震試驗,完全證實了它檢測地震的准確性.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東漢地動儀早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
由於地動儀只是記錄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記錄地震波,所以相當於是驗震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地震儀.
G. 世界上第一台地球儀是誰發明的
張衡發明的
H. 世界上第一個地球儀誰發明的
世界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
地球專儀是為了便屬於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設有長度、面積和方向、形狀的變形,所以從地球儀上觀察各種景物的相互關系是整體而又近似於正確的。
(8)誰發明的地球儀擴展閱讀
按用途分類地球儀有以下幾種類型:
1、經緯網格地球儀,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經緯網格以及度數的注記,也稱經緯儀;
2、政區地球儀,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區劃分的地球儀;
3、地形地球儀,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可分為平面和立體隆起兩種;
4、示意性地球儀,球體僅顯示大陸版塊及海洋分布情況,常見於裝飾性用品;
5、教學地球儀,用於學校及家庭地理教學;
6、工藝禮品地球儀,常用於家庭及辦公擺掛件裝飾等;
7、大型展示地球儀,常用於大型展覽展示、教學觀摩演示等。
I. 是那個朝代的誰發明了地球儀
東漢,張衡,地動儀。
J. 誰發明了地球儀
地球儀是16世紀40年代荷蘭的墨卡托首創的。
墨卡托(Mercator) 16世紀荷蘭最偉大的地圖學家。他首創了正軸等角圓柱投影,後人遂將這種投影命名為墨卡托投影。我們知道,15、16世紀是大航海的時代,當時的一些航海探險家使用的都是平面海圖。這種地圖用簡單的方格網構成經緯網,因此在長距離和高緯度的航行中,誤差很大。當時的航海探險家都極不願意使用平面海圖。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海圖學家們試圖用航海地球儀來代替海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墨卡托的航海地球儀應運而生。他對傳統的地球儀進行了改進,第一次在地球儀上刻繪了子午圈、平行圈和紐內茲的螺旋曲線(等角航線)。也就是說,在墨卡托的地球儀上,不僅刻有經緯線,而且還刻有等角航線。在該地球儀上,相鄰兩條子午線間的等角航線隨緯度的增大而逐漸變短,當緯度增大時,長度的比例尺也相應增大。這樣,墨卡托投影的原理初步形成了。據此原理,1569年墨卡托又製成了著名的航海圖——世界地圖。使用者只需在該圖上將起點和終點間連一條直線,並量好該直線與經線間的夾角,航行時一直保持這個角度就能到達終點。直到今天,墨卡托投影在航海、航空上仍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說,墨卡托製作的地球儀和航海圖,達到了當時世界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