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誰發明結婚

誰發明結婚

發布時間: 2021-01-05 17:21:14

Ⅰ 結婚要彩禮是那個朝代的人發明

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一種婚嫁風俗。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西周時確立並為歷朝所沿襲的「六禮」婚姻制度,是「彩禮」習俗的來源。「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征」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這種婚姻形式直到中華民國都有延續,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結婚給彩禮現象仍然比較普遍。當時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蘇區頒行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中,已有廢除聘金、聘禮及嫁妝的規定。傳統意義上的「結婚彩禮錢」,指新郎一方購買婚房,傢具,婚後生活用品,以及各種婚禮儀式花費的錢財。在中國,「結婚彩禮錢」都是由新郎方承擔的,新娘方雖有陪嫁(嫁妝),但因女方家境而異,一般來說均低於男方給的彩禮價值。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受之影響,提出:「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對於許多中國男性朋友來說,彩禮到底要給多少錢是一個一直困擾著大家的問題。結婚中的彩禮作為迎娶對方的一筆需要支出的款項,象徵著男方的心意,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到自己的家庭狀況以及自己的能力,彩禮只是一種習俗,不要把它看成是賺錢的工具。

Ⅱ 結婚是誰發明的

結婚是兩個人愛情的一種證明,也是一種保證,一種承諾,至於誰發明的,那誰知道,反正是先人們發明的

Ⅲ 結婚是誰發明的

結婚不是什麼發明 是發現,當人們發現自己孤獨的時候有個人陪伴的感覺是多麼美好..... 於是就有了結婚來表明伴侶之間的關系

Ⅳ 是誰發明了結婚

人為什麼結婚?是為愛。我們活著是為了讓自己快樂,讓身邊的人快樂。專我們結婚,.是為了屬讓這份愛完整,豐滿。傳說中女人是男人遺失的肋骨,男人和女人打從一生下來,就只有一半的生命,我們一直在尋找著自己的愛人,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另一半。茫茫人海,我們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才能擁有完整的人生,才能讓生命豐盛、快樂。所以我們不停地尋找,勇敢地戀愛,錯了,傷了,痛了,然後絕望了,迷失了,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愛人,因為真愛是可遇不可求。人這一生可能會遇到好幾個愛人,也可能只有一個。你可能會和愛人永遠在一起,直到老死的那一天;也可能幸福就像曇花一現,快樂或者憂傷,都是愛情,都是婚姻。其實很多人誤解了結婚的真正含義,特別是一些年輕的懵懂少年.結婚應該是真愛最終的見證,是神聖而莊重的,也許有人會誤認為結婚是一種枷鎖,可以將兩個人栓在一起,或者有人認為是有個家的歸屬.雖然結婚實質上也只是一種形式,但卻一定具有很深刻的意義的.不管怎麼樣,都該自然而然,不問原因。一切該發生的就讓它發生著,順勢而為,不用勉強,也無需刻意。很喜歡這樣一句話:結婚去吧,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實在無聊了斗鬥嘴也好,免得一個人寂寞。
求採納

Ⅳ 中國的一些婚禮習俗誰發明的

原始社會,先人們先後經歷了雜婚(既雜亂的婚姻關系)、班輩婚(為族內婚,婚姻關系是按輩分來劃分的,既所有的同輩的兄弟姐妹之間多可以互為夫妻,但排除了長輩與幼輩之間的婚姻關系)、族外群婚(恩格斯稱為「普那路亞家庭」意為「親密的夥伴」,即嚴格格禁止本族內兄弟姐妹之間的婚姻關系,氏族成員必須到氏族外去尋找自己通婚的對象)、對偶婚(又稱對偶家庭,即一對男女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比較固定的偶居,是一種以婦女為主體,隨時可以解除婚姻關系的個體婚。初時為"望門居",如雲南納西族的"阿注婚姻";後為"居婦家制";最後為"居夫家制")、一夫一妻制幾種婚姻狀態。進入文明社會後,雖然一夫一妻制占據了主導地位,但原始婚俗的殘余在許多方面仍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婚姻。
先秦時期,特別是在戰國以前,青年男女之間的兩性關系是比較自由的,相互之間的交往基本上沒有什麼限制。除此之外,當時男女青年私訂婚約和私奔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周禮·地官·媒氏》雲:"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可見當時政府對此不僅不加干涉,反而卻有些放縱。西周中期,"恭王游於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這三位女子在沒有媒人說合的情況下就投奔自己的意中人,是社會允許的。至春秋時期,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
婚姻,先秦時寫為"昏姻",班固《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一說姻,同"因"。《廣雅·釋詁》:"因,親也。"據此,則婚姻即"昏因",意思是男女在黃昏結合,成為親密的伴侶。 先秦時期的人們對於婚姻的認識是很深刻的。《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禮記·禮運》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認為作為男女結合而產生的婚姻,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所決定的。所以我們能知道的是最早的婚禮都是在黃昏是舉行的。
先秦時期,一夫一妻制已基本確立。但由於夫權或父權的曰益增強,婦女逐漸淪為男子的附屬,喪失了在家庭、家族及社會上的地位和權利。到周代,男子在婚姻中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因此在當時的貴族社會中,貴族們更多地保留了原始群婚中有利於男子的內容,所以實行的婚製表面上是一夫一妻制,而實際上實行的卻是一夫多妻制。

Ⅵ 結婚證是誰發明的

結婚證是誰發明的?離婚證又是誰發明的?

古代大紅花轎一抬,鎖吶一吹,堂一BAI,就算是結婚了,多簡單呀,離婚一紙休書就可以了。(不過那時的女性沒地位所以只有男的休女的,沒有女的休男的)

Ⅶ 結婚是誰發明的

我們的老祖宗

Ⅷ 結婚是誰發明的(現代制度)

同意上面那位,一夫一妻制度是古老的封建制度在歷史的大潮流中不斷磨合而產生的。中國最早提出的應該是宋美齡

Ⅸ 誰發明了婚禮

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系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鑒外版紀》載:「上古男女權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與三書(即聘書、禮書和迎親書)一起被合稱為「三書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後世歷朝歷代的婚制都多數是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而來。

Ⅹ 誰發明了結婚

傳說,這是我們祖先軒轅黃帝規定下來的。

黃帝戰敗蚩尤,平息了戰爭,建立起部落聯盟,制止了群婚,結束了野蠻里代,人類文明時代最初就從此開始了。

過慣群婚的人類時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這對剛剛統一了的部落聯盟來說,群婚制度存在著極不利於團結的因素,經常發生搶婚事件,不光男搶女,也有女搶男。新聯盟的部落之間,經常為搶婚發生打架斗毆。時間一長,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間又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黃帝為這件事經常愁眉不展。他找來身邊的大臣常先、大鴻、風後、力牧、倉頡等人。多次商議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誰都沒有想出一個可行的辦法。有一天,黃帝隨同一群大巨巡察群民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發現一家人住著三個洞穴,為了防止野獸侵害,周圍用石頭壘起高高的圍牆,只留下一個人能出進的門口。這個發現立即引起黃帝的興趣。當天晚上他就召來身邊所有的大臣。黃帝說:「我有個制止群婚的想法,說出來讓大家都議論一番,看行不行」。眾臣都叫黃帝快講。黃帝說:「今天咱們看了群民們居住的洞穴,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辦法,就是今後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結婚時,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來祝賀,舉行儀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然後,吃酒慶賀,載歌載舞,宣告兩人已經正式結婚。然後,再將夫妻二人送進事前准備好的洞穴(房)里,周圍壘起高牆,出入只留一個門,吃飯喝水由男女雙方家裡親人送,長則三月,短則四十天,讓他們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學會燒火做飯,學會怎麼過日子。今後,凡是部落人結婚入了洞房的男女,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許亂搶他人男女。為了區別已婚與未婚,凡結了婚的女人,必須把蓬亂頭發挽個結。人們一看,知道這女人已結婚,其他男子再不能另有打算,否則就犯了部落法規。」

黃帝講完這個主張,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鴻,力牧等人的支持。眾群建議叫倉頡寫個法規,公布於眾,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各個部落群民的支持擁護。人們都爭著為自己兒女挖洞穴(房)、壘高牆,凡兒女們一婚配,舉行儀式後,就把他們送入洞房。群婚這一惡習就這樣逐漸消失了。

但是,千百年來的習慣勢力,是最可怕的勢力,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徹底改變過來。也有一些群民一時不習慣一夫一妻制夫妻生活。據說,有一對狩獵能手,男的叫石礅,女的叫木苗。兩人由雙方家長說好婚配。舉行婚禮後,雙雙送入洞房。生活了不到十天,石礅開始覺得整天只陪伴一個女的,有啥意思,還不如群婚好,喜歡哪個就陪哪個,一天可找兩三個。木苗也覺得入了洞房不自在,整天陪著一個男人過,實在沒樂趣,不如群婚自由自在,看上哪個男的就相愛幾天。過幾天不喜歡了再找別的男人,多自由,由於兩人都產生不願過一夫一妻制生活的念頭,有天晚上,趁著深更夜靜,兩人雙雙越牆,各自逃跑了。

石礅和木苗都逃進了大森林,一時找不見有人煙的地方,心越急,路越迷。身上又沒帶狩獵工具,生怕野獸侵害。天亮後,又渴又餓,兩人不知不覺地又走到一起了。為了保存生命,兩人只好相依為命。整天摘野果,采蘑菇充飢。因迷路,一時走不出大森林,真不知如何是好?現在,他倆才意識到,眼下誰也離不開誰。有一天,兩人實在又渴又餓又累,雙雙躺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一群蜜蜂在他兩頭上嗡嗡盤旋。石礅折了一根樹枝,左右亂打,驅散蜂群。不料蜜蜂發怒,把兩人蜇得鼻青臉腫。石礅發現蜂群是從樹縫里鑽出來,取出隨身帶的擊火石,他叫木苗拾乾柴,迅速點燃一堆大火,他倆從火堆里抽出火棍,朝著大樹身上裂縫,一個勁燃燒。剎那時,蜜蜂燒毀了翅膀,再也飛不起來。火焰從樹縫伸進去燒毀了蜂巢,蜂蜜從樹縫滲流出來。開始,他兩人不知流出是什麼東西,只是聞著芳香撲鼻,石礅用手蘸了一點,放進嘴裡用舌頭一舔,非常香甜。他又叫木苗嘗了一次,二人斷定無毒,趕忙拾了一些樹皮,把流出來的蜂蜜全都盛起來。兩人只好整天在森林裡采蘑菇,蘸蜂蜜充飢。就這樣在大森林裡度過了整整一個月,幸虧被黃帝手下狩獵能手於則發現,才把石礅和木苗救回來。

小兩口在大森林裡經過一個多月折騰,擔驚受怕,整天提心吊膽,只怕野獸前來襲擊。誰也不願分開,誰也離不開誰,夫妻感情越來越深,才真正懂得了愛情的滋味。回到部落後,石礅和木苗再也沒有分開,小兩口從此建立起一個幸福家庭。這就是「入洞房與度蜜月」的來歷,一直流傳至今。
現代社會的「結婚」就是以前的「入洞房」啦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