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性才能

創造性才能

發布時間: 2021-01-06 02:25:44

❶ 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創新精神提倡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並不是不傾聽別人dt童見、孤芳自賞、固執己見、狂妄自九,而是要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邊是當代創新恬動不可少的方式:創新精神提膽大、不怕犯錯誤,並不是鼓勵犯錯誤,只是課調錯畏認識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創新精神提倡不迷信書本、權威,並不反對學習前人經驗,任何創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精神提倡大膽質疑, 而質疑要有事實和思考的根據,並不是虛無主義地懷疑一切…「總之,要用全面、辯證的觀點看待創新精神。首先,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頓少年時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為什麼掛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運轉著,它們為什麼不相撞呢?這些疑問激發著他的探索慾望。後來,經過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能提出問題,說明在思考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問題,那才是最大的問題。好奇心是包含著強烈的求知慾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誰想在茫茫學海獲取成功,就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正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其次,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懷疑態度,不要認為被人驗證過的都是真理。許多科學家對舊知識的揚棄,對謬誤的否定,無不自懷疑開始的。伽利略則始於對亞里士多德「物體依本身的輕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結論的懷疑,發現了自由落體規律。懷疑是發自內在的創造潛能,它激發人們去鑽研,去探索。對課本我們不要總認為是專家教授們寫的,不可能有誤?專家教授們專業知識淵博精深,我們是應該認真地學習。但是,事物在不斷地變化,有些知識現在適用,將來不一定適用。再說,現在的知識不一定沒有缺陷和疏漏。老師不是萬能的,任何老師所傳授的專業知識不能說全部都是絕對准確的。對待我們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我們應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權威,應大膽地懷疑。這是我們創新的出發點。 第三,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創新的慾望。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求創新慾望,那麼無論怎樣謙虛和好學,最終都是模仿或抄襲,只能在前人劃定的圈子裡周旋。要創新,我們就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對困難,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不要怕失敗,相信一點,失敗乃成功之母。 第四,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求異的觀念,不要「人雲亦雲」。創新不是簡單的模仿。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成果,必須要有求異的觀念。求異實質上就是換個角度思考,從多個角度思考。並把將結果進行比較。求異者往往要比常人看問題更深刻,更全面。 第五,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險精神。創造實質上是一種冒險,因為否定人們習慣了的舊思想可能會遭致公眾的反對。冒險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體安全的冒險。而是一種合理性冒險。大多數人都不會成為偉人,但我們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 第六,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滿。一個有很多創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種可能比這種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習慣了一種成功的思想而不能產生新思想,結果這個人變得自滿,停止了創造。]

❷ 只有創造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造性的學生,你如何看待這一點

只有創造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造性的學生,我覺得這句話不是全對。

❸ 怎樣才能成為具有創造性的中學生200字

創造力是每個學生都具備的一種普遍特徵。因此,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我們不能奢望每個學生都成為非凡的創造者,但我們完全可以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心理基礎上充分發展其創造才能。在學校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總的說來,只有在學生的創造活動中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創造精神,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研究資料,主要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啟發學生主動質疑問難

所謂「質疑問難」,就是要勇於提出疑問,並為解疑而不恥下問,敢於攻關。中學生生活在一個空前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裡,對他們來說,新事物層出不窮,疑惑也會接踵而來。由於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對觀察到的各種事物常常會提出許多問題,他們提的問題,絕不會都是有價值的,提出的問題有的甚至是可笑的。然而,這正是他們探索未知領域的開始。發明家的創造正是從質疑問難開始,從解疑入手的。從有疑到解疑到創新,這正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以史豐收創立「快速計演算法」為例,普通的加法、減法、乘法運算都是從低位算起的,而史豐收在十一歲時就對這人人熟知的運演算法則提出懷疑。他認為由於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的存在,加法、乘法運算的結果與其運算順序是無關的。現在通行的低位算起的運演算法則與讀數寫數的順序不一致與人們口算的一般習慣也相矛盾,可不可以把讀、寫、看、算四者結合起來呢?正是這種質疑問難的鑽研精神推動著他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終於找到了高位算起運算中的進位規律,創立了獨具一格的「快速計演算法」。可見,大膽生疑、勇於解疑、敢於創新,是創造人才的一種寶貴品質。

培養中學生這種品質,首先,應當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勇於發問。對他們的發問,教師要耐心予以解釋,不可挫傷他們的好奇心,一時說不清楚的,也要鼓勵他們去繼續探索研究。其次,要引導學生有目的設疑。疑,包括無意的和有意的。無意的即見什麼問什麼,這在中學生當中是普遍的、多數的。有意的即為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去設疑、解疑。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無意設疑向有意設疑發展,這樣才會使疑問與創造有機地結合起來。再次,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他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另外,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和學生一起設疑,並善於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逐步解疑,使學生在探索新知識中有所發現和創新。

(二)引導學生積極發現、解決問題

縱觀各級各類學校的現行教材,習題解答、學習參考書,多數是採用一問一答式論述問題、解答問題的方法。這一方面說明高度集中了人類歷史所積累的科研成果,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也從中發現,這種傳統刻板式的一問一答的學習內容在束縛著學生的創造力,使之長時間地固定在一種傳統的解決問題、論證問題的方法上。這樣久而久之就使學生的思維容量趨於僵化,是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的。在這種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工作中,明顯暴露的問題:一是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等著老師「灌」,這就顛倒了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二是學生所學的內容是機械死板的條文,學過之後,不能深刻理解、融會貫通,不能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而創造力是靠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開拓他們的思路,堅持手腦並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來促進發展的。所以必須從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當前的信息傳遞從內容到方法日益豐富多彩,而教科書在豐富性、新穎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顯露,所以,從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角度來看,第一課堂的教學僅僅是一個方面,同時應當開辟第二課堂,通過各種學科小組的科技活動,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來說是多方面的非常重要的。

(三)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

傳統教學禁止學生猜想,這是不利於發展學生創造力的。從第一課堂到第二課堂,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學生所面臨的是沒有現成答案,也沒有舊例可循的一些新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兩條途徑,一是依靠嘗試錯誤的方法,不斷淘汰無效嘗試,最後找到解題方案。二是依靠猜想,判斷思考方向,提出一個可能性較大的假設,然後加以檢驗。如一位數學教師講解分數除法時,教材上對有關運演算法則是這樣概括的:「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它乘以原分數的倒數。」老師講完後,一個學生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分數除以分數,能不能將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呢?」教師信任地望著這個學生說:「你看呢?」這個學生不加思索地說:「我看是可以的。」當老師讓他敘述一下道理時,這個學生卻無言答對。因為他不過是根據分數乘法法則而提出的這個帶有直覺性的猜想並沒有什麼充分的依據。這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一道算題,讓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一個學生按老師講解的法則計算,一個是剛才發表過不同看法的學生讓他按照自己的設想去算。兩種演算法結果是一樣的。學生的猜想被證實了。由於這個學生的求知慾受到保護,他的猜想得到鼓勵和引導,所以他不但學得的知識完整,而且他的創造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四)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能力

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兩種基本形式。所謂聚合性思維是在思維過程中依據一定的標准,在多種假設或方案中確認選擇一種最理想、最合適的設想,得出一個標準的固定結論。所謂發散性思維則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不受現代知識的局限,不受傳統知識的束縛,其結果可以由已知導致未知,發現新事物、新理論。因此,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發散性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關系。是創造思維的核心,也是測定創造力的標志之一。

根據吉爾福特的觀點,發散性思維具有三個特徵:流暢、變通和獨特。流暢,指智力活動暢通少阻,靈敏迅速,能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概念,這是發散性思維的量的指標,只要不離開問題,發散量越大越好。變通,指思考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不局限於某一方面,不受消極定勢的桎梏,因而能產生超常的構思,提出不同習俗的新觀念。獨特,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反映事物,對事物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獨特見解。因而,它能更多地代表著發散性思維的本質。

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應當從培養其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入手。而要培養這三種特徵,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發散性思維的機會,安排一些能刺激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環境,逐漸養成學生多方位、多角度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習慣。在這個方面,奧斯本發明的「開竅反應」法是有一定作用的,「開竅反應」法是一種班級集體討論方式,不過,這種集體討論,不同於一般的集體討論,它不集中於單一的「正確答案」,而是鼓勵學生以問題為出發點,去尋找盡可能多的解答和答案。例如,讓一個班的學生集體討論平常物體的非常用途,就是這種方法的應用《課堂教育心理學》(美)林格倫著,章志光等譯,雲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26頁。。實驗證明,這種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我國數學教學中的「一題多解」,作文教學中的「一事多寫」(對同一事物用不同體裁作文),都與此類似,都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

流暢、變通和獨特,這三個特徵是互相聯系的,我們曾用「1=?\"的問題在140多人中作過一次小實驗,一位高一的學生說:「1=0+1,1=5-4,1=1×1,1=99÷99,1=5+3-7,1=5÷5,1=48÷48,1=11,1=85-35,1=12,1=13,1=1k(k為任何實數),1=1……」他乾脆說:「說不完,1=n+1-n(n代表任何數),1還等於兩個連續數之差的絕對值。」能流暢才能變通,變通本身也是一種流暢,只有能流暢又能變通,才可能有超乎尋常的獨特觀念。因此,對這三個特徵的培養也是統一的。

在中學階段,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著廣闊的天地,不僅在第一課堂的各種教學中(如語文教學中的一詞多義,數學教學中的一題多解)可以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在第二課堂的各種實踐活動中也可以促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一是要提倡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像,靈活變通;二是要講究提問的內容和方式,少提那些可用「是」、「非」、「對」、「錯」回答的問題。如關於可能性推測的問題,屬性枚舉方面的問題。此外,讓學生為一篇寫好的文章加標題,要求盡可能貼切、新穎。這些方式都會有力地推動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發展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所謂邏輯思維是指依據已有的知識和事實,遵循一定法則,按照嚴密的步驟進行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從已知到未知,把握事物本質的認識過程。在創造活動中,學生依靠直覺思維,提出大膽猜想、假設,這些假設能否成立,還必須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周密的論證。離開邏輯思維,這些猜想和假設將是毫無意義的。

許多心理學家的研究資料表明,高智力不一定能保證一個人有創造性活動,但低智力肯定有損於創造活動。因此,智力的一定發展水平是創造力發展的必要條件,而智力又是以抽象邏輯思維為核心的。因此,我們在強調發展創造思維時,決沒有理由貶低邏輯思維。抽象邏輯思維永遠是人的思維最基本的形式。

此外,知識的掌握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影響。在發現問題過程中,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他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可能性也就越大。在提出假設階段,知識經驗豐富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系和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由此可見,學生的創造力是與他們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基本思維方式的訓練都是密切相關的。

(六)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

在第一課堂的各科教學和第二課堂的各種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善於提出問題,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條件。

所謂問題情境,就是指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克服的學習情境。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運用設問、提問、作業、實驗等方式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教師究竟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才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呢?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關鍵在於從問題的刺激情境到問題解決的過程,這個「解答距」確定的難點是否適當。「解答距」的實質就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和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解決之間的差距、矛盾或不平衡性。學生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消滅差距,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使學生的認識與教師提出的問題之間的不平衡性轉化為相對平衡,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一般說來,教師提出難度適中,使學生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典型問題,是教師創設的最佳問題情境。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貫徹始終,根據教學的進程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教師可以適時地、靈活多樣地創設各種不同「解答距」的問題情境,來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❹ 怎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創造力

創造力這是個虛的東西,范圍也比較大,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我們的創造能力呢?因為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創造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不斷學習和訓練中逐步的提高和增強的。只是怎麼提升就是問題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利用各種方法,例如組合法、類比法、聯想法等,因為創造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們經過學習和訓練會使創造力獲得迅速提高,創造潛能得到有效開發。這對於我們提高技術創新效率、創新水平、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極為有益。

4、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這要求我們,要摒棄社會中的不良風氣迷惑,切實發現自己的真正興趣,並把自己的興趣推而廣之,堅持不懈地沉醉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當中;另外,要善於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的症結,不斷地培養自己的直覺,並把思維的靈感火花及時保存,成為研究的新發現;科學的態度也很重要,這需要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聚精會神,真正深入到一個問題的每個層次中,否則效率的下調只會使瞬間的靈感頃刻。


多看書,善於觀察。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對。什麼東西才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❺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思維的人

積極進取,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熱愛生活

❻ 我們怎樣才能進行創造性學習

積極性~主動性!

❼ 認識的能動性反映具有創造性,論述主體怎樣才能創造性認識客體

看政治書 實踐是主體-客體結構中的一種基本的功能關系,它表現為主體藉助工具與回客體發生實際的答物質的相互作用,是把主體和客體真正聯系起來的中介。認識之所以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正是由於實踐不僅能把客觀事物提供給主體作為其認識的內容,而且能為主體提供加工、改造客體內容的認識模式,從而把認識的反應性和創造性統一起來。恩格斯說:「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自然界本身

❽ 為什麼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在創造性的職業中取得成功

有才的人才能在創造性的職業中取得成功。這是因為這些人,他們的創造思維都異於普通人。知識的儲備度也比普通人要多得多。想法更容易跳脫常規,從而會有許多創造性的點子。

❾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300字短文

偉大的祖國母親給了我們這樣安定的成長環境讓我們學習才使我漸由無知到有知;敬愛各位老師給了我們無限的教育和關懷才使我們漸由一 小小稚兒成長為一名五好學生;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叔叔長輩的指教……所有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我們不應知恩回報嗎?
那麼該怎麼回報呢?我認為只有努力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對得起祖國母親的養育之情,才能讓老師、父母、長輩們一片苦心得到慰藉.確立奮斗目標並不難,問題是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呢?!
有人說,做人首先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如果人們的道德修養落後於時代,那麼這個社會必將停滯不前.我完全贊成這個觀點,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不難忘記:童稚時的孔融將最大最好的梨讓給長輩的動人故事;老子在《道德經》中囑咐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一切的一切,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道德所在.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彈指一瞬間,人類已昂首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在這一漫長的歲月里,中國戰勝了衰落走向振興;戰勝了分裂走向統一;掙脫了屈辱走向奮起.中國正以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自己.但如果只有經濟發展,而沒有倫理道德的進步,社會不知將會何其混亂不堪呢!也許大家還記得這樣一篇報道: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為了一個愚蠢的想法,殘忍的將一瓶高濃度硫酸潑向黑熊的事件.聽過這篇報道後我似乎看到了黑熊那殘存的一隻眼睛無助的、黯然地望著那不可思議的一切,並竭盡全力的想站起身來,以垂死的掙扎向人類示威.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會有如此不道德的殘忍行為,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所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尤為重要.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當今世界是一個新科技,新信息,新體制不斷涌現和競爭異常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做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僅要有良好的品質修養,還要積極掌握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已任.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對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
有一個例子說明知識對我們是多麼重要.有一個年輕人,很孝順,給老父親買了一台CD機,後來趕時髦,又把CD換成了LD機,之後又換成VCD、CVD,到現在是DVD了,有一天,他老爸就跟他講:"你這臭小子,成心跟我過不去,今天這個D,明天那個D,你知不知道我用這些個D,麻煩得就象在侍候你80歲的老爹!" 你可別笑,當今社會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如果從現在開始,我們年輕人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緊跟時代的節奏,那麼有一天,你不但談不上為社會做什麼貢獻,而且有可能買回一個什麼D,說不定也會象那位老父一樣麻煩的.登上昆侖,才知道什麼叫做高峻;俯瞰泰山才知道什麼叫做巍峨;目覽長城,才懂得什麼叫做雄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我們趁早學好本領,將來為國爭光吧!
最後,我還想與有志少年共勉四個字:「艱苦奮斗」.一個人要自立,一個民族要振興,一個國家要富強都離不開艱苦奮斗.聽大人們講,中國共產黨就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壯大起來的.無論是在革命、還是在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都在艱苦奮斗中成就偉業,在困苦中創造輝煌,靠著艱苦奮斗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無一不是艱苦奮斗的結果.「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立身」 ,古今中外,無數經驗者表明:艱苦奮斗,事業必成;貪圖享受,自毀前程.聽說曾有人預言,中國 將會垮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因為我們這一代有很多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我是一個獨生女,我聽了這話後,就決心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要讓別有用心的說那話的人自己打自己一個大嘴巴!
這是一個充滿了活力的世界,這是一個呼喚創造的時代.讓我們牢記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話:「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勇敢、主動的去開拓、去創造吧,讓生生不息的創造動力成為托起我們民族未來、祖國希望的脊樑吧!

❿ 平面設計師需要掌握的視覺技巧有哪些

1. 美學意識


首先,一個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必須時刻關注新事物,有意識地觀察周圍環境。無論做什麼,我們都可以在生活中發現設計。


關注藝術、排版、包裝、海報、雜志、書籍、應用程序、網頁,甚至建築物、物體或自然事物都可以激發您的靈感,塑造您的設計品味和設計手段。


2. 視覺層級


每年,我們用戶體驗工作室都會在布達佩斯組織為期一個月的產品設計師課程,以幫助那些希望增強用戶體驗知識的人。當涉及到設備屏幕上的設計時,我們會討論很多關於視覺層級的東西。


當您在看一個設計時,視覺層級結構定義了您應注意的位置和內容,一切都有視覺層次。 書籍、雜志、屏幕,甚至建築物或物體都可以具有視覺層次!如果您可以很好地建立層次結構,就可以正確地引導人們的注意力。


3. 激發靈感的最好方式


“平面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職業。” 我們都聽到了很多這樣的聲音。 但是你真的需要創造性才能成為一名技術嫻熟的平面設計師嗎? 這種創意型人格是否真的存在? 或者我們是否只是傾向於將這個標簽貼在某些人或專業上? 甚至是我們自己?


我認為創造力源於對事物進展過程和使用方法的疑問。 沒有人能在幾秒鍾內提出好的想法。 你不會找到真實的Don Draper。


要想創造性地工作並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的話,請坐下來,了解問題/市場/客戶,嘗試從中產生大量想法。盡管大多數情況都很糟糕, 但是,如果你足夠努力,就會找到合適且有用的解決方案。


創造力涉及過程和實踐。你必須訓練你的大腦並習慣這個過程。但是你仍然需要學習這個過程,這是一種必備技能。


4. 排版


作為平面設計師,需要使用字體和排版。 因此,您必須學習排版的基本規則和流行趨勢。 排版技巧也與視覺層次密切相關。


關於平面設計師需要掌握的視覺技巧有哪些,環球青藤小編今天就和您暫時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網站設計、頁面排版、圖海報設計中,幾何元素運用技巧有哪些像處理方面比較感興趣,希望分享的這篇文章可以給您的學習或工作提供幫助。如若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平面設計的素材及技巧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