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天才創造指

天才創造指

發布時間: 2021-01-06 02:39:49

創造性工作主要依賴天才還是勤奮

《天才夢》是她19歲時在《西風》雜志的徵文賽中所創作的一篇散文,因其卓爾不群的才華,使她在文壇嶄露頭角,一些人還把它視為張愛玲的處女作。張愛玲的散文,差不多篇篇盡言自己,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談自己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此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平凡的、瑣屑的、親近的張愛玲的世界。如《天才夢》中提到自己讀俗氣的巴黎的時裝報告,生活中學織絨線、做家務的失敗,吃鹽水花生,在雙層公共汽車上伸手摘樹上的綠葉等等作為,似乎都是寫我們市井百姓日常的生活呢。只是這些生活我們經歷著,卻沒有留意;即使留意,也沒有形成文字。可張愛玲就那麼輕輕巧巧,看似隨意,甚至有點漫不經心,就把一幅人生寫真圖擺在你面前了。

毋容置疑,她是個天才。3歲能背誦詩,7歲能寫家庭悲劇的小說,8歲能寫烏托邦式的《快樂樹》,中學時期蜚聲校園,在香港大學同時拿到兩項獎學金。這么才華出眾,卓爾不群,她不是天才是什麼?但文中你並沒看出她的驕傲與虛榮。她只是平實地介紹著自己,沒有張揚,沒有炫耀,也沒有隱埋,甚至還告訴你她一本洋洋大作的中途流產,母親對她的不理解與諷刺,自己是生活中的廢物等等,一點都不擺譜,也不作秀。這一刻,你也許很難將此文與那個大紅大紫、桀傲不馴、清高孤傲的張愛玲聯繫到一起。

再看語言。作者是用輕緩的筆觸,平淡地敘述她的天才夢的,語言朴質、平易、乾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感染力,但時不時又會冒出幾句奢華、睿智、生動、深邃的話,將大俗與大雅、華美與冷寂糅合在一起,恰到好處。文中巧妙的譬喻,形象的描畫,鮮明的對比,隨意的嘲弄,無處不在。如寫自己3歲誦詩時的「搖搖擺擺」,聽詩的滿清遺老「滾下來的淚珠」,雖是簡筆勾勒,不事雕琢,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在寫彈奏鋼琴時,「那八個音符有不同的個性,穿戴了鮮艷的衣帽攜手舞蹈」。一句擬人,將孩童世界豐富的想像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結尾「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的比喻,又讓你大吃一驚,怔忡不已——19歲風華正茂的歲月,為何會如此滄桑,如此悲涼?但這就是張愛玲的語言——獨特的、極富個性化的語言。

㈡ 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有什麼哲理意義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滲透,相互轉換。障礙可以轉化為天才的動力。

㈢ 美國哪個州長說美國是天才創造的美國現在被

估計很早就起了吧?必須得有名的那種,如果紐約好像對那些能聽過的直接填就可以了

㈣ 你認為一個人的天才 表現在哪裡比如思維方式 或個性 還是創造力 還是一種性格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

沒有完全的天才,天才一般是指單個方面,很難在多個領域體現出天才般的能力,但是每個領域都可能會有天才

㈤ 為什麼創新不需要天才

美國管理專家德魯克曾說:「創新是創造了一種資源。」事物的確也是如此,不破不立。有句名言也曾講過,當你知道想往哪走時,這個世界會為你讓出一條路來。

《伊索寓言》有一個很富啟示的小故事:一個暴風雨的日子,一位窮人到富人家討飯,「滾開!」僕人呵斥。窮人說:「只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乾衣服就行了。」僕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這個可憐的窮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很驚訝,「我想看著你怎樣用石頭做成湯。」於是她就答應了。窮人到路上撿了塊石頭洗凈後放在鍋里煮。「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些碎菜葉,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里。當然,你也許已經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迴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如果這個窮人對僕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如此結果嗎?肯定不行。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只在於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創造性思維。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總書記的話深刻地提示了創新在經濟上和社會進步中的巨大而重要的作用。

企業家不是天生的。企業家的經歷告訴我們,創業難,難就難在創新和變革這一關,誰能邁得過去,成功之門就會為誰打開。

㈥ 魯迅說:「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底,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

答案C
本題考查學生對意識本質的理解能力。魯迅先生這段話強調的是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都不能「天馬行空」,都離不開客觀實際,A、B、D三項不合題意。正確答案為C。

㈦ 天才的特徵

天才,是指人擁有一定的天賦(即天分:不是可以學到的東西),包括卓絕的創造力、想像力;天然的資質的人(如:體質;嗓音等)。一般認為,超過140的叫做天才或者接近天才,有的學者將天才的智商標准劃在了160(sd15)。就是具有卓越想像力,創造力和突出的聰明才智的人。

天才有兩個要素
1.感覺敏銳,富有激情。這是天才之能夠成為天才的先天要素;
2.自然成長,並以自己的方式獲取大量知識。這是成就天才的後天要素。天才不是被教育出來的,天才是在自由環境中自然成長起來的。
18世紀的歐洲流行著一種叫「天才學」的有趣而又奇怪的理論。根據這門理論的說法,被稱為天才的人必須具備以下六個項目:
一、在數個沒有特定的范疇內有傑出的才能。
二、有著因這些才能所產生出來的足以立紀念碑的功績。

科學界的天才(10張)

三、對他人的懷古有著魔術般的支配力。
四、表現出他人眼中奇跡般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五、通常多早熟,在其家族中過去不曾有像他一樣傑出的人物。
六、多數在其近親中有人在精神或社會方面有缺陷。此外,這種人大多對其近親有著憎惡感。
天才不是知識分子,天才是具有創新能力的知識分子。
所有的天才都是自己培養自己的。
偶然重大發現發明者是否算天才還有爭議。特別是日常生活表現遲鈍的偶然重大發現者。
天才一出生就應該比別人的智商高,或等於一個18歲正常人的智商,但如果不再發掘,不再探索,那他的智商就會停留在一歲里(等於正常人的18歲)從小的時候,他可能會很聰明,但卻沒有得到提升,停留在原本里,如果到了18歲的時候,他就如一個正常人了。但別人卻在提升,其實他就根本沒有退後,只是停留,18歲學小學的東西很簡單,但到了18歲,不就是正常了嗎?越是聰明的人就越難提升,因為一張紙上已經畫滿里東西,想再畫就很難,但正常人就像一張白紙,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就比天才越好提升,所以,那麼多的所謂的神童長大都沒有得到變化,成為了正常人,就是因為這樣。
多種能力高度發展並完備地結合。它表現在能獨立地、創造性地、高效率地完成某種活動上。單一的能力,即使達到高度發展水平,也不能稱為天才。比如有非凡的記憶力,但沒有高度的理解力、概括力以及其他能力與之相結合,是不可能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某項活動的,因此只有高度發展的記憶能力不能稱作天才。其他能力的單一發展,也是如此。如果缺乏某一種能力,可以由結合成天才的其他高度發展起來的能力加以補償。
由於各種活動對於各種能力及其結合的要求不同,因此表現於不同活動中的天才,其結構是不相同的。作曲與飛機設計,對於各種能力及其結合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作曲天才與飛機設計天才的結構就不相同。但是,無論哪種天才都一定包含有高度發展的一般能力(如精密、敏銳、系統的觀察力;迅速、牢固、准確的記憶力;敏捷、深刻、獨創的思維力等),同時又一定包含有為某種活動所特別需要的特殊能力(如數學天才中包含有高度發展起來的對數學材料迅速概括的能力、運算過程中思維活動迅速「簡化」的能力、正運算靈活地過渡到反運算的能力等)。所以天才是由高度發展的一般能力與某種高度發展的特殊能力所構成。
天才不是天賦的才能,人的天賦只是一些生理上、解剖上的特點,稱之為素質。良好的素質是天才發展的自然前提。但是僅有良好的素質,如果缺乏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包括教育、勞動、家庭和社會環境),任何天才都是不會出現的,而且社會生活條件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天才以及天才人物,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如果社會需要,而又條件具備,天才以及天才人物才有可能出現。不同時代的需要,會激發不同天才的發展。如戰爭時期,軍事家的天才會得到發展;和平建設時期科學家、藝術家、設計師等的天才會得到發展。
關於天才的理論主要有遺傳決定論和後天獲得論。遺傳決定論認為,天才完全依賴於遺傳。19世紀英國學者F·高爾頓在他的著作《遺傳的天才:它的規律與後果》中,提出天才是按父系或者母系遺傳下來的。他用譜系調查法、調查了幾百名著名人物的血緣關系,發現名人的親屬有不少人也是名人。這種理論完全忽視了社會生活條件的重要性,其實他的研究材料並不能否定著名人物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後代成長的有利作用。後天獲得論認為,能力完全取決環境和教育,天才完全是後天獲得的。18世紀的C·A·愛爾維修說過,通過教育可以形成天才。持這種理論的人,通過同卵雙生子的研究,發現被分開撫養的雙生子,雖然在遺傳上是相同的,但由於養育的環境不同,智力的發展有顯著差別。這種理論完全否定關於素質的作用,其實對於一個遺傳上有嚴重缺陷的人,是很難培養成天才人物的。
上述兩種理論都有極大的片面性。20世紀20~3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先天的遺傳素質和後天的環境教育對天才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因而主張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理論。近些年來,許多研究者有強調環境和教育更為重要的趨勢,認為良好的遺傳素質僅僅為天才的發生提供了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要成為現實,還取決於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作用。還應該指出,一些研究者還認為環境和教育的作用是在社會實踐中通過人的主觀努力而發生的。古今中外不論哪個領域的天才人物,無不是經過長期的百折不撓的勤奮努力而對人類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

㈧ 為什麼說有些歷史名人既是天才也是瘋子

「一個有創意的人需要在他感興趣的方向有一個優秀的知識背景,並且有一些特立獨行的習慣(成為一個瘋子可不夠)。」——艾薩克·阿西莫夫
有創造力是否以冒罹患精神病的風險作為代價?只能說,斯蒂芬森等人指出了精神疾病與創造力在基因上的聯系。雖然這種聯系很微弱,但斯蒂芬森認為,這個結果至少說明高創造力作為一種對社會有益的特徵,卻可能給個人帶來消極的影響。
然而,根據英國《衛報》報道,盡管這一研究報告了顯著的結果,卻並沒能打消同行們對創造力與精神疾病之間關系的懷疑。
斯蒂芬森團隊對「創造力」的定義首當其沖受到了質疑。一方面,文藝工作的從業者是否等同於文藝創造力高還值得商榷;另一方面,文藝方面的創造力只是創造力的一方面,從心理學對創造性的研究來說,文藝工作者的創造力主要是藝術創造力,不同於科學創造力(比如採用新穎的方法解決學術上的問題)[5]。哈佛大學的精神疾病系羅滕伯格教授(Albert Rothenberg)曾經采訪過4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表示在這些高度具有科學創造力的人身上,就未發現精神分裂或者雙相情感障礙之類的疾病。
其次,基因信息能夠決定的差異也許太小。美國亞特亞大埃默里大學的基因學家卡特勒(David Cutler)認為,精神分裂風險分數所解釋的0.24%變異微不足道,就好比一個無創造力的人與一個極具創造力的人之間距離為1000米,而基因方面的原因帶來的差距僅為2.4米。
此外,對於這個研究,一些研究者也告誡人們警惕一個相當常見的陷阱,即相關不等於因果。羅滕伯格指出,患有精神疾病與從事文藝工作之間的相關性,盡管可能有基因的原因,但也有可能是人們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療所導致——精神疾病的治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藝術療法,經歷過這些治療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被藝術所吸引,從而才從事相關職業。
大概唯一可以讓科學家們達成共識的是,作為人類智能最好的體現,創造力的內在機制非常復雜。不管是從腦神經的角度,還是從基因的角度,單獨的研究可能都只摸到了真相的一面。在了解人腦如何進行創造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只有不斷累積新的研究數據,人們才能更接近讓他們苦苦追尋的、「創造力」背後的生物學秘密。

㈨ 尼采文學指的是什麼

尼采關於藝術家及其創作

一、 關於天才。
一方面,尼采始終反對「天才迷信」,指出:在藝術創作活動中不存在「奇跡」,天才都是「偉大的工作者」,不斷的創造,也不斷的拋棄、審視、修改和整理。普通人在已經完整的藝術品上看不出艱難的製作過程,於是嘆為奇跡。另一方面,尼采又承認天才的某種神秘性,認為天才與世界本體之間有一種溝通,是「自我與非我之間的一座橋梁」,天才的痛苦是「一種非個人的、超個人的、面向一切民族、人類、全部文化以及一切受苦之存在的感覺」。當然,這兩方面未必矛盾,後者講天才具有獨特的感受,前者講天才表達這種感受即從事創作同樣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二、 關於靈感。
也有兩方面。一方面,靈感同樣不是「奇跡」,而是有長期的內心工作的准備的,它是創造力長期被堵塞之後的突然奔瀉。另一方面,靈感襲來之時,有某種神秘之感:「使一個人深深震撼戰栗的某種東西,突然以一種不可言說的准確和精細變得可見可聞」;思想以不容選擇的必然性獲得形式,「一切都以最迅捷、最正確、最單純的表達方法呈現自己」,「一切存在的語言和語言寶庫向你突然打開」。

三、 關於形式與風格。
尼采認為,藝術在本質上只是向他人傳達感受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表現在為一定的感受尋找適當的形式,因此,形式對於藝術傢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只有當一個人把一切非藝術家看作形式的東西感受為內容、為事物本身的時候,才是藝術家。如此他當然就屬於一個顛倒的世界,因為從今以後內容被看成了純粹形式的東西,我們的生命也算在內。」形式決非隨意的,而是一種必然的形態。獨特形式與獨特內容的一直便形成風格。「一種風格若能真實的傳達內在狀態,不錯用符號、符號的節拍以及表情(一切修辭都是表情的技巧),便是好的風格。」尼采歷來以他的風格自豪,他確實對格言警句的形式下了千錘百煉的功夫,形成了他的獨特的風格。

四、 關於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
尼采認為,藝術家與批評家的資質相反的兩種類型,前者從事創造,後者從事接受。這相當於兩性分工。藝術家的創造力與判斷力互相背離,往往誤解自己的作品。然爾,「沒有能力做批評家,這是藝術家的榮幸」,因為要藝術傢具備批評家的眼光,就等於使自己的創造力枯竭。在尼采看來,理性的批評力必然損害感性的創造力,而創造比批評要有價值得多。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