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 新方法或新創造的作文400多字或400以上
作復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制維的途徑和方法
正作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造性精神並未得到充分發揮,他們的寫作潛能在範文中被埋沒,被夭折了。因此,為了使作文教學結出具有時代意義的碩果,我們應當拓寬作文教學的途徑。一、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1.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課堂上,學生交際面窄,完全接受統一的文化,是造成學生作文內蘊淺薄的原因。所以,要讓學生走出課堂,向廣大的社會生活進發,使校園生活與社會生活接軌,讓學生對社會現象、新聞事件或人物進行品評。這就必須通過走出去或請進來的途徑來打通學生課內外知識連接,擴展學生知識面。
作文教學 學生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生知識 培養的 主體作用 走出課堂 社會生活 途徑 培養學生
作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造性精神並未得到充分發揮,他們的寫作潛能在範文中被埋沒,被夭折了。因此,為了使作文教學結出具有時代意義的碩果,我們應當拓寬作文教學的途徑。一、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1.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課堂上,學生交際面窄,完全接受統一的文化,是造
2. 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 變通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
一、創造性思維及其特徵
所謂創造性思維,簡言之,就是指有創見的思維。換言之就是指在某種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它不同於一般的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
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特徵是:第一,創造性思維包括聚合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變通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思維方式。第二,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首創性、獨特性的特點,它是一個人智力水平高度發展的表現。第三,創造性思維與批判緊密聯系。創造性思維的特徵,除了具備思維品質的一般特徵以外,它還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徵,它是以已掌握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以產生新思想、新認識為目的的思維過程。它同其他思維形式一樣,也是通過抽象和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活動,然而這種思維往往帶有強烈的探索動機和創新目的。從心理學角度講,創造性思維活動就是大腦興奮中心的擴大與轉移。愛因斯坦說過「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特徵」就是「作為思維元素」的「詞語或其他可以用來同別人交往的符號」同有關的邏輯概念相聯系的「結合的活動」。①所以舊有知識的重新組合,以產生新思想的思維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經歷存疑、假設、推理、頓悟和驗證等幾個階段。其特徵是無先兆性、閃念性、朦朧性、短時間內不復現性以及靈感性。
二、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一門思維學科,創造性思維的特徵遍布於作文教學的每個角落,因此作文教學在培養和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課堂是進行作文教學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創造的個性,是十分很重要的任務。傳統的作文課堂上,有太多的弊病,只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聽聽寫寫,根本就沒有對學生注重過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這樣沒有給學生在以後各方面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一定要改變原本傳統的作文課堂教學,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無規則、無限制、無定向的思維,具有靈活性、流暢性、多變性、新穎性和相對性等特點。②發散性思維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具有多向性,而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是使學生思維具有多向性的必由之路。
我在平時就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印象最深的是在輔導學生學習了《白楊禮贊》之後,我這樣啟發學生說:「白楊樹是平凡的,它在西北極普通的,但是作者為什麼說是不平凡的樹呢?這反映了白楊樹具有怎樣的精神呢?」學生依照課本答:「因為它象徵了北方的農民,象徵了抗日敵後守衛家鄉的哨兵,象徵了用血抒寫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是啊,這才是作者寫白楊樹的真正意義所在!文章開門見山贊美白楊樹之後,又宕開一筆描寫黃土高原,接著人性化地描寫白楊樹,最後點明其象徵意義。作者這樣由物到人,由形到神,由具體到抽象,步步深入,主題才不斷深化啊,如果僅僅描寫白楊樹又有什麼意義呢?」 經過我的啟發和引導,學生似乎恍然大悟,(其實我是啟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由點到面,由面到縱橫)我讓學生課後寫一篇寓情於理的習作,一星期內交。結果寫來的大多數較好,有寫桃花的,有寫牡丹的,有寫楊柳的,有寫青松的;其中有一篇題為《我家的破銅爛鐵》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概內容是:他家的一堆破銅爛鐵一直棄置在一個角落裡,一天來了個收廢品的,出了一元三角一斤,爺爺不肯賣;過了一些日子另一個收廢品的來了,出了九毛五一斤,爺爺仍沒有賣,並且不信就賣不了一個好價錢;這樣那堆銅鐵便一天天地破殘下去;後來陸續有收廢品的來,但一個比一個價錢低,最後破銅爛鐵放置在那裡,再也無人問津了。媽媽要扔掉,爺爺堅決不同意,並且重復了他的老信條:我就不信那堆銅鐵賣不了一個好價錢。習作寫的是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小作者的筆下卻被發掘出多義的主題。我把習作拿到班級討論,集體評改分析其主題思想。結果全班(當然也包括我)經過討論以後下了這樣一個評語:習作批評了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思想,它啟示人們只憑老經驗、老皇歷辦事只會越辦越糟;它告誡人們要棄舊圖新,鼓勵人們要以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它反映了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我請原文作者談談構思過程:他說這是由一點聯想到其他的結果,也是受《紅樓夢》的啟發結果。在講評中我進一步指出某某同學在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如此豐富而深刻的主題,不僅是留心生活的結果,也是運用發散性思維構思的結果。以此為契機,以後我讓學生作文,往往讓他們先運用發散性思維確立中心,每次總有一些習作立意較新穎、較深刻。
(二)運用變通性思維觀察生活,選取素材。
變通性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它不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也不追求問題解決的唯一答案,它試圖就同一問題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因此,變通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一樣,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層面。變通性思維就是要求根據問題的不同層面,變換思維角度或思維路徑。③這種思維方式對於培養學生根據不同情況,從不同角度去體驗生活、思考問題,是極有益處的,可以增強學生思維的隨機應變、靈活機動性;如果能將發散性思維與變通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就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我是有親身體會的。
一天,校門前不遠處,一棵高大的柳樹被風吹折了,我讓學生去觀察,原來折斷的大柳樹里有螞蟻。我讓同學們根據這一現象擬題,並確立中心作文,不少學生能從柳樹這一角度來擬題,如《枯心的大柳樹》、《被風吹折的樹》,但很少有人以「螞蟻」為中心詞為題的,立意也是如此,包括有些立意相當不錯的。列舉兩類如下:(1)柳樹之大讓敬畏,實質腐朽不堪一擊;從而把柳樹類比為當今社會的恐怖勢力以及其他丑惡勢力。(2)柳樹表面沒有壞像,實質內心枯死,因而折斷;從而由大柳樹體驗到人如果內心空虛,理想將破滅,生命也就失去意義。我對他們能用變通性思維構思立意大加贊賞,同時我就立即組織他們再去觀察,並讓他們多看看多想想,記錄下觀察結果。後來到了班級我這樣引導道:「從柳樹來立意是正確的,那麼柳樹折斷是什麼原因呢?」同學們答:「大風和螞蟻」。「那麼能不能從這方面來選材呢?」(實際是要求他們根據問題的不同層面,變換思維角度或思維路徑即運用變通性思維)學生答:「當然可以」。我讓他們從這方面立意再寫一篇交來,最終有如下兩類中心較好:A螞蟻是踐踏生命之本的內患,大柳樹之所以不能立於急風暴雨中,乃是因有「蛀蟲」,由此聯想到社會也是一樣,必須清除「蛀蟲」。B大柳樹折斷看似被風吹斷的,實際上是因為內部有螞蟻啃嚙內心,如果內部不壞,任憑外界風吹雨打,柳樹也是堅不可摧,由此分析事物內因和外因的關系。經過我的啟發,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進步很快,遇到一些問題,總能想到問題的方方面面,並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在全班已蔚然形成善於討論、懷疑、評判的學風。創造性思維的訓練,看似麻煩,但其取得成效是驚人的。我想這種求異性的變通思維習慣的形成,對於學習各門學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在習作評改中積極鼓勵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能力泛指能夠辯證地評估、判斷某一事物和現象好壞利弊的能力。辯證批判思維是按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形式來反映客觀事物的思維活動,是人類思維發展的最高形式。創造性思維的生命力在於批判,要積極鼓勵學生敢於批判勇於批判的精神,因為這是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④在組織學生作文的集體評改以及互批活動中,我發現不僅僅要讓他們評判自己習作的優劣得失,而且要使他們敢於評判各種「經典」,從而使其逐步使其認識到批判力的重要性。就創造性思維而言,批判性思維是破除思想認識中功能固著和思維慣性的關鍵。對於突破聚合思維的束縛,開發發散性思維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作文教學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優良環節,不貫徹這一原則,作文教學將步入新八股,甚至走進死胡同,當然,創造性思維不僅僅可以在作文教學中培養。
參考書目:①林森、匡偉玲《中小學教師培訓》1995年1期
②岳曉東 龔放《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③王秀樹《創造力個性特徵的跨文化研究》1999年5期④陳國鵬、宋正國、林麗英、繆小春、桑標《心理科學》1996年7期
3. 如何激發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教育
一、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寫作文離不開觀察,但觀察要講究方法,要有序,這個序就是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然而,是否一開始教師就要把觀察方法告訴給學生呢?記得有這么一句名言:「一個差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不妨做一個這樣的嘗試:在學生初學觀察還沒有掌握觀察方法之時,讓其觀察一事物,然後寫一篇作文,並在教師的指導下修改,經過幾次反復,寫出的作文會不斷完善起來。這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前後寫的作文為什麼不一樣?學生通過回顧自己的寫作過程,總結出經驗,就會發現其中規律性的東西,這就是觀察的方法。有了正確的觀察方法,觀察事物就有條理性,寫出的文章內容就豐富,形象就會生動、感人。學生在觀察中掌握了方法並運用在實踐中,這個掌握觀察技能的過程也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形成過程。 在運用觀察方法進行觀察時,要注意把觀察和思考結合起來,做到邊觀察邊思考,使學生對所觀察的事物產生新鮮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比如,讓學生們觀察春天的校園,然後寫一篇贊美校園的文章。眾多的學生會從觀察校園的樹木、花草入手去觀察。而有的小朋友卻另闢新徑,從觀察師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先寫同學們洋溢著春意的笑臉,再寫校園整潔的環境、天空飄盪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風,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從而體現了作者的獨到之處。此外,在觀察同一事物時,教師還要訓練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順序進行觀察。這些訓練,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對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極為重要的。 二、進行多角度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作文的立意來講,同一素材,如果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觀點去分析、認識,也會得出不同或者相反的立意來。比如,小草這一事物,從它生長的特點看,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不怕風吹雨打,能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可以說哪裡有水、空氣和土,哪裡就有小草的存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小草頑強生命力的真實寫照。所以,人們往往用它來比喻人類所具有頑強品格。另一方面,從小草的生存價值來看,小草危害莊稼的生長,它對人們又是個不利的因素。同樣,在小學生的作文中,往往有這樣的內容出現: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車,公共場所有未關的水龍頭……對這些見慣了的內容,很多小朋友常常是不加思索地把它作為自己學習雷鋒、做好事的素材,他們是否還能想出這里邊包含著其它什麼道理呢?實際上,只要教師稍加的引導,或者只要小朋友多動腦筋,凡事問個為什麼,就不難得出與前者截然不同的立意來:自行車為什麼隨便擺放,撞倒自行車的人哪裡去了?自來水為什麼沒關?人們為什麼對流淌的自來水龍頭視而不見?這說明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引起學生的多向思維。 三、選材上的創造性培養選材上的創造性體現在所選取的材料新穎、獨特,不落俗套等方面。 曾經看到這樣一則電視廣告:在大雪飄零的嚴冬,一隻雞蛋掉進了鞋裡,一會兒從鞋裡鑽出一隻小雞來……製作這則廣告的人用意很明顯,是告訴大家這種鞋很暖和。這則廣告至令人們記憶猶新,它所產生的影響不知要比直接道來的做法深遠多少倍,因為它一反前人所為而進行了創新。 目前,在作文選材的問題上,有的教師並沒有注意到創新的問題,學生的創造能力沒有得到施展,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寫學雷鋒做好事往往是走路撿到錢包交給警察叔叔,扶老人過馬路;寫歌頌老師,往往是學生有病,老師看望、補課等等。讓人一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如何。有的學校每年進行春遊、秋遊,游完之後要求學生寫作文,你也寫,他也寫,英雄所見略同,就不免千篇一律了。克服這個毛病,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新角度,在選材上創新,堅持人取我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寫出人人胸中皆有,人人筆下俱無的新穎、獨到之處來,從而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培養。 四、在謀篇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柳青說:初學寫作的人,一定要培養獨創的精神,從一開始就培養這種精神。面對一種題材,反復地研究,創造出你自己處理這種題材的方法,盡管粗糙,盡管水平低,但這是創作。如果是從別人文章中套來的,可能高明一些,但不是創作。所以在作文技巧上,我們提倡借鑒,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模仿不是不可有,但要講求實效,要限制,中高年級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什麼下水文,優秀文選,盡量在學生作文後閱讀。有的教師在作文前習慣讀些範文,或著提出很嚴密的框框,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手腳,不利於學生思路的開拓,長期下去就會使學生養成踩著別人腳印走的習慣,不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寫作技巧上,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最好的辦法是放手大膽讓學生自己構思,讓他們從自己的實踐中探索規律,這樣在作文中才能形成一套自己所特有的風格。 五、在作文中加強想像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離不開想像能力的訓練,想像是創造力的翅膀,一切創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想像。秦牧把想像比作「思想上的野馬」,有了它,思路就開闊,思維就靈活,語言就豐實,寫文章時就會妙筆生花。有的教師通過作文命題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如低年級的看圖編故事,中高年級的想像作文「當我20歲的時候」,「2000年的中國」,「假如我當校長」;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想像體會作者的感受並寫下來,如學習《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課,有的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什麼都看不見的滋味,然後以「假如只有三天光明」為題寫自己的體會,這些方法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 以討論青年時期的重要性與創造力為題寫一篇作文
一、重視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
在小學作文教學的時候,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將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激發出來。想要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首先老師便必須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現在很多學生都很喜歡《熊出沒》這個動畫片,老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題目進行作文的寫作,這樣學生的興趣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寫作的時候想像力也會更加豐富。其次,老師應該進行教學模式的豐富。在激發學生興趣的時候,老師可以用生活的模式進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根據情境進行想像,長此以往,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會自覺地進行想像,作文水平也會有明顯提高。
二、重視學生寫作思維的開拓
小學生本身的思維是比較活躍的,所以,老師在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時候必須將這一點利用進去。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公園或者大自然中觀察,讓學生在回到學校之後將自己在外面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這樣學生的寫作思維便會得到開拓。此外,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日記的寫作,記錄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素材會更加豐富。
對於學生創造力提高而言,小學是非常重要的階段,老師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的時候,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將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激發出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高;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明顯提高。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不但符合作文教學的需要,也是符合學生將來發展需要的。所以,老師必須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在作文教學的時候採取措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根據培育創造力的要求科學地確定小學作文教學
小學作文教學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其核心是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同時也要激發創造意識和
逐步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如主動、好奇、自信心、獨立性、變通性、獨創性等)。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應從以下五個方面突破,以實現培育學生創造力的目標。
1、在作文命題上培育學生的創造力,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提倡寫簡單的研究性文章。
2、在作文材料來源上培育學生的創造力,除了對現實的記實作文外還應將想像作文列入教學計劃,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
3、在作文體裁上強調學生的創造力,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體,靈活運用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等表現方法。
4、在作文指導下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對作文的立意、構思、用詞、造句都要求開闊思路,自由表達,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5、在作文評價上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並要求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養成獨立思考習慣。
5. 美術是創造性勞動。作文
美術課程標准中指出:「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造精神的培養」。從中可看出在美術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近來有不少科學家和教育學家指出:美術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利,因為審美實踐活動是對學生手腦並用的過程,是觀察、記憶、想像和創造等形象思維的過程。所以教師在美術課的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美術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任其自發產生基礎上,更要求教師有的放矢進行培養,現淺談筆者在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創設「想像」課堂,啟迪創造性思維。
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想像是在感知客觀事物和以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頭腦中形成和創造新的形象的心理。想像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智力進化的源泉。因此,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培養其創造能力的重要方面。
兒童的想像內容比較簡單,而且再現性的成分比較少,隨著年齡的增長,想像力中逐漸帶有幻的成分,想像的內容逐漸集中,目的逐漸明確、復雜性、概括性有所發展。教師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充分鍛煉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6.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創新教育是創造力開發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學生去探新、創造(恩格斯)。創造力的發現、培養和整合,離不開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產生直接具體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致力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學生作文是體現學生創造思維的一面鏡子,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感悟是作文中的一種最活躍、最高質高效的創造性思維。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是一種知識和實踐的厚積薄發,是對生活的深層理解,這種理解正是對生活感悟的結果。感悟,是人們對自然對社會某現象產生的一種頓悟性認識。毛主席曾說: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它。這正是對感悟的詮釋。
感悟可以快速提高觀察和分析概括能力。引發培養感悟能快速地引發學生創造思維。在人類歷史上,在現實生活中,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熟視無睹之事舉不勝舉,可一旦對那事那物有了感悟,以視無不見,以聽無不聞也(《文心雕龍》),便會超越數倍信心的興趣、毅力去觀察、認真聽取、多方思考、苦苦探研。於是新觀念、新技術便會因之出現、創造發明也會因之問世。
怎樣引發感悟呢?明末清初學者陸世儀說: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斷,悟頭始出,如石中皆有火,敲擊不已,火花始現。然得火不難,得火之後,須承之以艾,繼之以油,然後火可以不滅,得悟亦不難,須繼之以躬行,深入以學問,然後悟可以常繼。即引發培養感悟至少三個條件:一要工夫不斷,二要深入以學問,三要躬行。在作文訓練中,可練仿寫、改寫、續寫感悟。如《這不是一顆流星》的感悟是:孩子這顆心比大人們更真誠更純潔。仿寫便會出現象《可愛的小弟弟》這樣的題目。仿寫感悟比一般仿寫結構手法更靈活,更能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作文長於發散思維,如一棵小草,數學只從數量去思維,而作文便可從它的形狀、屬性、生長環境、作用去思維,還可用擬人、比喻、象徵等從謙讓、團結、堅韌、知恩知情等方面去思維,更可運用寓言、童話、小說等去進行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的思維。千百人寫小草,千百篇不同樣。所以,作文最易廣泛引發感悟,最能增強創造性思維。除此之外,社會實踐不可少,實踐可檢驗感悟,還可發展、完善,升華感悟,同時又能引發新感悟。
二、從審題、構思、謀篇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作文過程,從知識上講,是對已掌握知識的輸出,但就思維而言,它又不是簡單的思維再現,而是一個思維創新過程。這種創新過程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
(1) 審題,藉助想像和聯想,發掘潛在思維。在作文中,藉助想像和聯想走好第一步審題,是激發學生思維,發掘學生潛能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首先抓好審題訓練,通過發揮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來開發學生的潛在思維。如結合春遊,可以寫一篇作文《春天》。要求學生根據事物間的某些聯系,進行聯想,展開想像。啟發可從春天到來,萬物復甦來聯想,想像到春到人間氣象新的大好局面,也可從百花齊放,爭奇斗妍聯想到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樣,學生思維開闊了,聯想、想像也豐富了,思維潛能發掘了,作文也就寫活了。
(2) 抓構思,求謀篇,激發創造思維 。審題是發掘學生潛能的訓練,作文構思、謀篇過程就是學生展開創造的思維過程。在作文教學中,根據創造思維的性質及多向性特點,可從縱向、橫向和反向幾個方面著手訓練。一是縱向思維訓練。縱向思維也叫垂直思維,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一種創新思維。抓縱向思維訓練,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批判性、深刻性等良好思維品質。二是橫向思維訓練。作文中進行橫向思維訓練是要求學生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去聯系、去比較、去感受、去立意,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批判性和靈活性。三是反向思維訓練。反向思維是一種經過向多方向求異後,最終確定是向原來相反或相對方向發展的一種思維。這種思維很能創新意,能給學生帶來柳暗花明的喜悅。
(3) 通過一題多做,一事多寫,訓練創造性思維。在寫作教學中,要隨時給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機會,並幫助學生選擇好思維切入點,以求得在教學的最近發展區上盡快發展,讓他們的思維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去創新。這種刺激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環境,在作文教學上就是一題多做,一事多寫。立意不同,是個性的體現,能夠力避公式化和雷同的不良傾向;取材角度新,實際上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形式新,獨辟蹊徑,可以多樣化地反映生活。
(4) 通過換元構思、反彈琵琶,訓練創造性思維。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種因素按一定順序排列而成的,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決定了思維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維過程中換掉思維的某個元素或改變一下排列順序,事物就會起變化。對於寫作者來說,它要求寫作者不人雲亦雲,敢於發表與眾人、前人所不同的意見、設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反映事物,對事物能提出超出尋常的獨特見解。在作文教學中,經常被採用的是反彈琵琶的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換元運思的創造性思維。
三、作文評分要鼓勵創造性。
寫作,是一項最富於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可學生作文中表現出來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創造性思維缺乏,作文顯得呆板,沒有活力,缺乏生氣,缺少新意。這都是評分制制約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的一個重要的直接原因。特別在考試中作文,都會出現立意求同,選材一致,結構公式化的現象。評分標准約束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要摒棄這種現象,就得轉變教育觀念和文化觀念,在評文過程中,對文中表現出的有創造性思維的給以鼓勵,適當加分。即對那些立意新深的、結構奇巧的、語言有特色的要給以鼓勵。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寫出精美的文章,從而避免作文的千篇一律、公式化傾向。
7. 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一、重視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
在小學作文教學的時候,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將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激發出來。想要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首先老師便必須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現在很多學生都很喜歡《熊出沒》這個動畫片,老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題目進行作文的寫作,這樣學生的興趣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寫作的時候想像力也會更加豐富。其次,老師應該進行教學模式的豐富。在激發學生興趣的時候,老師可以用生活的模式進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根據情境進行想像,長此以往,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會自覺地進行想像,作文水平也會有明顯提高。
二、重視學生寫作思維的開拓
小學生本身的思維是比較活躍的,所以,老師在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時候必須將這一點利用進去。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公園或者大自然中觀察,讓學生在回到學校之後將自己在外面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這樣學生的寫作思維便會得到開拓。此外,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日記的寫作,記錄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素材會更加豐富。
對於學生創造力提高而言,小學是非常重要的階段,老師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的時候,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將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激發出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高;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明顯提高。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不但符合作文教學的需要,也是符合學生將來發展需要的。所以,老師必須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在作文教學的時候採取措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根據培育創造力的要求科學地確定小學作文教學
小學作文教學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其核心是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同時也要激發創造意識和
逐步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如主動、好奇、自信心、獨立性、變通性、獨創性等)。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應從以下五個方面突破,以實現培育學生創造力的目標。
1、在作文命題上培育學生的創造力,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提倡寫簡單的研究性文章。
2、在作文材料來源上培育學生的創造力,除了對現實的記實作文外還應將想像作文列入教學計劃,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
3、在作文體裁上強調學生的創造力,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體,靈活運用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等表現方法。
4、在作文指導下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對作文的立意、構思、用詞、造句都要求開闊思路,自由表達,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5、在作文評價上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並要求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養成獨立思考習慣。
8. 如何在中學作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陳玉萍
2008年5月
內容摘要
在作文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了以下嘗試1、在直接命題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3、讓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培養其創造性思維4、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5、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關鍵詞
創造性思維 審題 選材 感想點 讀寫結合 集體命題 修改
「創造思維」顧名思義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指人們在創造過程中如學習、生產、生活„„產
生的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教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各科教學應根據各門學科的內容與特點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近幾年來者在作文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了以下嘗試
一、在直接命題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直接命題作文就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出一個題目讓學生根據題目要求作文。在命題作文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1教給審題方法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作文能否寫好的首要一步是審題。教師教給審題方法不僅是學生作文的需要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需要。
審題的方法有種種抓中心詞審題法、抓住尾巴向前推審題法、口訣審題法、回答問題審題法和把題審「死」與審「活」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
如《我的同桌》這個題目要學生首先看一看題目對文章內容有哪些死的限定條件。此題不是寫事、寫活動的。也不是寫景狀物的而是寫人的要求寫的這個人是同桌不是別的人是自己的同桌不是別人的同桌。這是把題目審「死」。
在指導學生把題目審「死」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把題目審「活」。所謂審「活」就是讓學生看一
看題目對文章內容有哪些未定條件。此題的未定條件①時間未定。可以寫現在的同桌也可以寫過去任何時候的同桌。要確定寫哪位同桌把所有的同桌進行比較篩選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同桌來寫。②中心未定。可寫同桌刻苦學習熱愛勞動助人為樂只錯就該也可寫同桌愛好畫畫喜愛文體活動還可寫同桌關心班集體積極參加班隊活動等。然後選其中自己最了解的也是他(她)很突出的品質作為文章中心來寫。
這樣把題審「死」與審「活」既能使學生緊扣題目要求寫避免了「離」題現象又能使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不同立意各異。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品質—思維的准確性、深刻性、廣泛性和靈活性。
2指導學生選材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作文能否寫好的第二步是選材。同樣教師教給學生選材方法不僅是學生作文的需要也是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需要。
命題作文的題目按有無中心可分兩種已定中心的題目。如《好學的媽媽》《美麗的校園》《記一件助人為樂的事》等;未定中心的題目。如《我的媽媽》、《我們的校園》、《一件小事》等。
甲、已定中心的題目選材時學生思維需先根據題目中心的要求進行擴散想一想有哪些事例 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然後思維再集中從中挑選出最能表現中心的事例。如《好學的媽媽》這一題學生選材時思維先擴散媽媽有哪些事例是表現她好學精神的。如①媽媽邊做飯邊看書②每天不看電視看書學習③開會前看書學習④早晨起來學習⑤出差途中學習⑥病床上看書學習。然後思維集中從這些事例中挑選出一兩件最佳事例來寫其他的略寫不寫。選擇最佳事例的標准能表現媽媽好學的自己又十分了解能寫具體生動的事例。這是思維擴散與集中選材法。
乙、未定中心的題目選材法有兩種先定中心後選材先選材再定中心。
A先定中心後選材的方法是審題後自己定中心定了中心後再圍繞中心選材。怎樣定中心和選材呢如《我的媽媽》定中心時思維先擴散想一想媽媽有哪些好的品質。如①媽媽好學②媽媽愛勞動③媽媽教育我時講民主④媽媽關心我⑤媽媽助人為樂⑥媽媽艱苦樸素⑦媽媽工作負責。然後讓學生思維再集中從中選擇一種或兩種好的品質定為該題目文章中心。選擇的標准①次品質是媽媽最突出的品質②媽媽的品質與眾不同③媽媽的次品質具有時代感。按此標准可選擇①和③為該題文章中心。中心確定後再用思維擴散與集中選材法選材。
B先選材後定中心的選材法是先要確定要寫的事例然後根據所選事例定中心。還如《我的媽媽》這一題學生思維要先擴散想一想媽媽有哪些事例值得我寫。如①媽媽背我去醫院看病②媽媽給我縫棉衣③媽媽批評我④媽媽邊做飯邊看書⑤媽媽隨收音機學英語⑥媽媽幫阿姨縫衣服。然後再從這些事例挑選一兩件事例來寫。挑選的標准新、真、熟。所謂新就是與眾不同的事例寫出的文章才有新意。只有選真和熟的事例確定後再確定這個事例的中心。此題④或⑤事例的中心是媽媽好學習。然後圍繞這一中心再確定這一事例的詳略部分。
按以上方法選材寫文章既不離題內容又充實還有新意同時學生的擴散與集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3指導學生確定感想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讀××後有感》的命題作文在小學是讀書筆記的第二種故屬應用文在中學。它因以議論為主故稱議論文。小學生因思維比較狹窄而不廣泛浮淺而不深刻寫這樣的文章困難較大。 筆者指導學生寫讀後感時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原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然後邊讀邊想。想社會上、家庭、學校、班級、個人與文中相同和相反的事與人。並一一列出標上序數這叫感想點。這樣使學生的思維進行了擴散。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思維集中確定最佳感想點其標准①這一感想點最扣原文中心②讀原文時這一感想點感情最激動寫出的文章能感染人③這一感想點有獨到之處寫出的文章能有新意④這一感想點有時代感寫出的文章能鼓舞人教育人然後根據確定的最佳感想點去寫寫出的文章就不再犯以下毛病不扣原文中心抓住只言片語亂感想復述原文式的感想空洞無內容或無新意的感想。
今年我縣小學升中學的作文題是《我嚮往這樣的學校》。我班學生從考場上出來後面帶喜色紛紛
圍上筆者說他自己的感想點最佳感想點。評卷結果我班語文及格率96‟ 平均分數73分。
二 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數學中結合閱讀讓學生寫作文不僅是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在閱讀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方法。讀寫結合中的創造性習作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與創造能力的培養。其方法如下
1、推測法。
所謂推測法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以及寫作要求推測想像寫文章。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大腦中已儲存的信息包括知識和表象和眼前的信息課文中心內容和作文要求重新組合產生一種新的信息寫出新的文章也就是說學生推測想像寫文章需要創造性思維參與。因推測寫文章的要求不同推測寫作文的方法有兩種
① 結合閱讀推測想像寫片斷。
所謂結合閱讀推測想像片斷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和大腦中儲存的表象重新組合推測想像寫出一段話。
如在學習《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對文中的小紅軍外貌描寫後讓學生根據文中內容和中心想像小紅軍的心理活動和身世並寫成片段。有的學生這樣推測小紅軍的心理活動和身世的 「別看我小我可是一名名副其實的紅軍戰士而且我要和大家一樣勇敢的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去打日本鬼子為自己的爹娘和父老鄉親報仇呢」 筆者還讓學生推測想像寫小音樂家楊科因偷看小提琴而慘遭毒打時的心理活動和看到兒子屍體的情景。筆者還讓學生推測想像寫《書的故事》一文中賣票工人接住魯迅先生送的書時的心理活動等。 這樣根據課文內容推測想像寫出片段不僅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大大地促進了學生想像與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②結合閱讀推測課文結尾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結合閱讀推測課文結尾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心內容推測想像寫出課文有幾種結尾法。
如教《群鳥學藝》時這樣讓學生推測結尾冬天到了天氣慢慢變涼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該怎麼辦呢 有的寫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承認了錯誤鳳凰不計前嫌重又教它們搭窩它們都搭起了即結實又漂亮的窩。有的寫烏鴉、麻雀想住在小燕子的窩里小燕子讓出自己溫暖的窩又搭建一個新的。„„ 由此可看出學生不但提高了寫作能力而且學生的想像力、擴散思維能力以及運用大腦中的信息重組眼前信息產生新的信息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2、續寫法
所謂續寫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進行想像把文中的故事繼續寫下去。如學了《趕集》課後讓學生寫《趕集歸來》學了《小英雄雨來》一課後讓學生寫《雨來送情報》學了《魯班學藝》一課後讓學生寫《魯班學藝下山 》學了《窮人》一課後讓學生寫《西蒙的孩子有了新的家》學了《凡卡》一課後讓學生寫《凡卡的信發出後》。 如學生寫《雨來送情報》這一文時事的起因各異有的寫雨來上夜校回來聽到鬼子的說話聲趕快到王莊送情報的。有的說是交通員李大叔讓雨來送情報。還有的寫雨來和三兒鑽在河裡游泳在蘆葦中抓主了敵探子得知敵人要掃盪而送情報的。„„ 學生寫雨來送紙上寫著字的情報方法也不同。有的寫雨來把情報團成團塞進耳朵眼兒里耳外邊臉上抹上泥巴。有的寫雨來從河裡抓了許多條魚。把情報捲成卷用蠟封上塞進最小的魚肚裡。有的寫雨來把情報折疊小貼在臉上往外邊貼上一張又黑又臟的膏葯。 由此不難看出學生在讀寫的過程中想像能力擴散思維以及創造新形象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3、根據課文內容中心寫想像作文就是要求學生寫課文外的內容但想像的文章內容中心與原文內容中心有關。如學了《神筆馬良》一課可寫《假如我有一隻神筆》學了《凡卡》一課可寫《請凡卡到中國來》、《我領凡卡去參觀》、《凡卡到我家來做客》的系列想像時作文。如劉惠敏同學想像了她領凡卡到獲嘉縣照鏡鄉樓村參觀時這樣寫 一天當我領凡卡走到了樓村凡卡看到了平坦的柏油路和在綠樹叢中的一排紅色樓房時說「這是一座新建的城市吧」我告訴他「這是鄉村。」當我領他走進一個農民家裡時我指著屋裡的擺設說「這是電視機那是錄音機這是電扇那是電冰箱這是洗衣機那是沙發.」凡卡慌忙拉著我說「這是富人的家老爺來了會打我們的。快走吧」這是從外邊走來一位老爺爺笑哈哈的說「我是這家的主人不是富人家的老爺。解放前我是窮人那時我們村有好多窮人都逃過荒要過飯。解放後打到了地主我們在黨的領導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村家家都是這樣富。請看看吧」 我領著凡卡參觀了一家又一家他伸出大拇指說「果真如此。中國真好、真好。」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這是學生創造想像與創造思維的結果。學生不僅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課文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而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社會主義好人民生活是幸福的。學生從中受到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
4、改寫作文
改寫作文就是讓學生把原文進行改變人稱或者改變原文體裁寫。如果讓學生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學生需要認真閱讀原詩根據詩句的描述進行想像再按照記敘文的要求進行組合寫出文章來。來改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三、讓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就是教師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寫作材料並提出一定的要求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和要求進行合理的想像寫成文章。按教師向學生提供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一下幾種 1教師向學生提供簡短的記敘文讓學生認真閱讀把握文章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創造性思維擴寫成一篇較長的文章。 2教師向學生提供個題目和該題文章的開頭要求學生審題後確定中心然後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接著開頭往下寫。 3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詞語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文章。 4提供圖畫單幅畫或連環圖讓學生觀察把握圖畫中心確定題裁和文章思路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文章。 5提供幾個玩具讓學生觀察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童話或寓言故事。 學生對以上寫作文的方法很感興趣文章也寫得生動但學生對第5種寫法興趣更濃。
一天我從學生帶來的各種玩具中挑了幾種小動物玩具如大小不同的象、虎、馬、牛、兔、烏龜、狗和鹿等讓學生觀察從中挑選幾種讓學生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篇童話故事題目中心自定。學生興趣盎然寫出的文章效果也比較好。 學生寫出的文章題目各異。如《牛的悲劇》、《驕傲的驢》、《聰明的小黃狗》、《不聽話的小馬》、《森林大戰》、《森林聯歡會》、《森林運動會》、《森林歌舞會》、《選美大會》和《誰的本領大》等。 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不雷同中心思想也不一樣。如老實人和霸道人交朋友是要吃虧的要謙虛不要驕傲小孩要聽媽媽的話教育人要心靈美人要學真本領教育人不要欺襦人要用智慧和敵人斗爭要團結斗敵人等。 學生寫作時把大腦中儲存的信息如寫作知識、道德知識、閱讀過的童話故事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等和眼前的信息各種動物玩具進行組合讓動物以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表情出現在所編的童話中。在這一寫作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想像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所謂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就是讓學生討論有關假設、想像的作文題目。學生對這樣的命題方法很感興趣命題時情緒高思維流暢一下子命了幾十個假想作文題目如《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老師》、《假如我是市長》、《假如我上戰場》、《假如我是總理》、《我希望有這樣的學校》、《我希望有這樣的班集體》、《我長大了》等。 題目命出後讓學生擇一、二個題目想像作文。 從學生寫的文章可以看出學生的想像猶如長了翅膀一樣有的飛向了太空有的鑽如了海底有的飛向了戰場„„學生在假設想像寫作文的過程中要進行創造性思維也就是要把現實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物、人、事和自己的幻想進行組合創造出一篇篇新的文章。
五、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不僅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方法而且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筆者在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時先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然後遵循知識遷移規律指導學生修改作文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修改作文。其方法有齊改、互改和自改。 所謂「齊改」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集體修改一篇文章。這也叫「扶改」也就是扶著學生修改作文。齊改又分「讀、聽、思、議、改」和「看、讀、思、議、改」。修改的側重點若是文章內容是否符合中心內容是否具體條理是否分明思想是否健康方面的可採用讀聽思議改。看讀思議改則適於綜合性的習作練習。 所謂「互改」就是同桌或前後桌交換習作進行修改。也可稱作「小放改」也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改。 所謂「自改」就是學生自己改自己的習作也可稱「大放改」。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一般是先齊改接著互改最後自改。放改互改、自改時教師要抽樣檢查嚴防學生支差應付。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如 一次筆者用毛筆在紙上抄寫了一位中等學生的作文[姥姥的傷疤]讓學生用讀聽思議改的方法進行修改。先讓學生認真看讀可出聲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把看的作文和大腦中儲存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聯系判斷好壞思考如何修改。接著小組議論文章什麼地方寫得不好為什麼不好應怎樣修改。學生在小組議論實質上是互受啟發明辨是非這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准確性、批判性、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小組討論也是學生思維加熱的過程為在全班發言修改作文作好准備。學生發表意見修改作文時教師可用紅筆運用修改符號直接在文中修改。原文第二段是這樣的 「突然我心生一計我看到葡萄架就在房邊如果上了房頂摘葡萄伸手可得。於是我搬來梯子上了房頂去摘葡萄吃。」 學生修改時這樣說「作者看到了葡萄架就在房邊才產生了上房摘葡萄吃的想法。「突然心生一計」調到「葡萄架就在房邊」的後邊。 有的說「『搬來』一詞不符合實際因前邊說那時我才五歲五歲是搬不動梯子的應改成『拖』來梯子。」有的說「用『拖來』一詞也不行五歲的孩子能拖來梯子嗎即使拖來了他怎麼能把梯子豎在房牆邊呢」還有的說「在農村梯子一般總是靠房檐放著的應改成『順著』梯子。」經大家推敲覺得此修改意見有理。 有的說「『上了房頂』一詞好象作者上得速度快很容易。應該在『上』字前加上個『爬』 字才把五歲孩子上梯的真實情景寫出來。 修改後的句子為「我看到葡萄架就在旁邊突然心生一計如果上了房頂摘葡萄伸手可得。於是我順著梯子爬上了房頂去摘葡萄吃。」 這種齊改實質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修改的可叫「示範修改」也可稱作「扶改」為學生互改作好了鋪墊。 從學生的發言可看出學生不僅寫作水平提高了而且學生的創造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在作文教學中通過以上方法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培養效果較好學生的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以及學生運用大腦中儲存的信息重組眼前信息產生新信息的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品質准確性、流暢性、變通性、廣泛性和深刻性也得到發展。 從以上教學中筆者發現作文教學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增強了不僅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寫作能力提高了而且為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和創造發明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9. 如何運用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
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如小製作、小發明等等,或者是藉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便是創新,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於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於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像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
三、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一、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
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如小製作、小發明等等,或者是藉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便是創新,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於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於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像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
三、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10.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論文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同時也有同名書籍《創造力》。
真正的創造活動總是給社會產生有價值的成果,人類的文明史實質是創造力的實現結果。對於創造力的研究日趨受到重視,由於側重點不同,出現兩種傾向,一是不把創造力看作一種能力,認為它是一種或多種心理過程,從而創造出新穎和有價值的東西,二是認為它不是一種過程,而是一種產物。一般認為它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和新穎的產物。
有人認為,根據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實現。創造力較高的人通常有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創造力。根據西方學者研究表明,智商超過一定水平時,智力和創造力之間的區別並不明顯。創造力高的人對於客觀事物中存在的明顯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現象易產生強烈興趣,對事物的感受性特別強,能抓住易為常人漠視的問題,推敲入微,意志堅強,比較自信,自我意識強烈,能認識和評價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和特點。
創造力與一般能力的區別在於它的新穎性和獨創性。它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即無定向、無約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德的看法,發散思維當表現為外部行為時,就代表了個人的創造能力。
可以說,創造力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新的,別人不知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