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歌創造
⑴ 如何創作歌曲
看到1樓那彪悍的答案我已經贊嘆不已了……對於您的第二點問題我只能說:合成器啊合成器,那才是低成本創作之道啊
⑵ 歌曲創作需要哪些過程
製作專輯的大體流程:
1、挑選歌曲
2、練習歌曲
3、錄制、編輯歌曲 (這里有可能會錄制主打歌曲的mv)
4、發cd
5、陸續拍其他歌曲的mv (在電視台上首播)
6、出收藏版專輯(內有其他歌曲的mv)
流程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
專輯會有好幾版只因為是給不同的人買的啦。
死忠歌迷的話比較想要收藏版的,裡面會有海報啊、照片集啊、mv花絮dvd還有什麼經典歌曲之類的,但是那種是最貴的,而且包裝很好看。
一般的歌迷通常比較會買偶爾有贈品的但帶有mv的dvd之類的。
最普通的版本就是一般第一次聽的人買的專輯了啊,最便宜的那種。[轉]
唱片製作流程
現在作唱片越來越難了,原因在於市場的多元化與聽眾的口味變換太快了,當然還有包跨宣傳手法的日新月異、科技的進步讓盜版猖獗等等。不過聽眾還是會支持好的唱片,相信製作唱片的工作群,只要用心,應該會得到好的互動的!
一、什麼是唱片製作流程?分為哪些?
唱片製作流程也就是唱片發行前的准備、製作、修正等。一般而言可分為:
收歌 → Demo確認 → 發編 → 過帶 → 搭樂器 → 配唱 → 和聲 → 混音 → Mastering
二、何謂收歌?
當前製作業開始時,會開始找尋製作人、歌曲Demo。一般而言,收到的Demo有單獨詞、曲,也有詞取兼並的。若收到單獨的詞或曲,製作人會另外找尋搭配的詞或曲。而收歌的方向不拘歌曲的風格,有時可能收了五十首以上的歌曲來做篩選。
三、何謂Demo確認?
當製作人收到歌曲的Demo以後,會開會聽歌,開始選擇適合歌手的歌曲,而開會的次數不止一次,通常會有好幾次給不同層級的人物聽,然後進行投票篩選,有時候選出來的歌曲數量會面臨不夠預期的數目,在這種缺歌的情況下,勢必要再發布消息,收取更多的作品來選擇!經過許許多多的會議後,決定了新專輯的歌曲,這就是所謂的「Demo確認」。
四、何謂發編?
所謂的發編就是將決定出來的歌曲交給編曲的人,經過了溝通以後,開始著手進行編曲。有時候同一首歌可能給不同的人編曲,成果會出現不同的風格,最後讓製作人決定版本。
五、何謂過帶?
當編曲完成後,便會進入錄音室進行過帶,也就是將音樂一軌一軌地錄到工作帶。一般的情況是編曲人員帶著自己的設備(音源器、計算機、多軌錄音器材等等)至錄音室進行過帶。過帶的意義在於將每個樂器或音源單獨地錄到一軌,以方便日後混音工程的處理。在過帶的過程中常常碰到的問題是機器無法捉到正確的時間格數,造成某些軌的聲音無法准確地搭配其它軌,因此要重過帶。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好的器才能幫助過帶的過程中,便利性與准確性增加。
六、何謂搭樂器?
當過帶的步驟完成後,因為某些音色需要真實樂器的聲音,所以需要請樂手來搭音樂。常常需要樂手來搭音樂的部分包括吉他、Bass、鼓組、弦樂等等。當然,越多真實樂器的聲音,品質會更人性化,聲音更悅耳。另外,屬於電子音樂的歌曲,用到真實樂器的機會可能比較少。
七、何謂配唱
所謂的配唱就是歌星開始要唱歌了。主角開始煉獄般的工作時間,為了配合製作人的要求和唱片品質的完美度,配唱過程往往是歌手最艱辛也最難忘的時刻。在錄音室里常常會碰到重錄的情形,有的時候還可能一句一句地錄下來喔!要看歌手的功力了。關於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請教本網站的林老師,她對於這方面可以提供很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建議。
八、何謂和聲?
所謂的和聲就是拿人聲來當樂器或音源。人聲是最溫暖的,和聲的好與壞往往影響了整個曲子的感覺,加了和聲(這里所謂的和聲是指搭配人聲,而非理論的和聲學),可以讓曲子的表現度更強,所以和聲對於流行歌曲而言,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利器喔!
九、何謂混音?
混音工作是所有錄音都已經完成後的步驟。混音師必須將每一軌所錄好的聲音一一做最好的分配,包括聲音的位置、音質、效果、大小聲,有時候還有表情。混音的好與壞對於音樂品質有很絕對的影響,因為搭表現了音樂的起伏,也帶動了聽眾的情緒,因此,好的混音是能讓每一個聲音清清楚楚的表現。不過有時候,為了讓歌曲表現另一種效果,故意讓某些聲音產生混濁、突兀等等,也說不定!
十、何謂Mastering?
當所有的歌曲都變成了完整的作品以後,為了讓整張唱片的音量、質感能更平衡,就必須做Mastering的工程。因為每一首歌曲錄完以後,在相互比較之下,常常會造成幾首歌的音量比較大聲、幾首歌的音量比較小聲,幾首歌的音樂起伏相距很大、幾首歌的音樂起伏平淡無奇等等現象,所以需要靠著Mastering的工程將它們能更統一,這樣才能將這些歌曲放置於同一張唱片時,品質均衡,聽眾也能更舒服地欣賞這張唱片。有些時候,一些原本錄得不好聽的歌曲,經過了Mastering的工程後,變成更好聽了!
以上是唱片製作的流程。現今的作法大致相同,當然也有不同的,不過做唱片的方法是依製作理念而不同的
1.歌手的培養:
一般唱片最重要的就是歌手或藝人,而歌手的台風、歌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台風、歌手形象的製作都是
可以掌握的,只需計劃完整找出歌手的特色加以發揮,應該都不成問題。而歌聲與音準這可能就與先天有相
當大關系了。但是各位不用擔心,拜科技之賜,這些問題已經都可以解決了,而這項技術在"刺玫瑰音樂"
製作人 Johnny 表示Vocal 、Pitch 、拍子、音色的校正已向英國製作人 Simon 取得這方面的技術,而其實這些
技術也早已 運用在許多的唱片上了,就算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歌手也一定要作音準校正,這就是近來Engineer
名稱中又多出了一個 Vocal Engineer 的原因了!
2.歌曲製成:
詞曲創作,或採取<收歌或徵歌 >的方式,最好在較多的曲子篩選較滿意的歌效果會比較好!
3.編曲:
當然你最好找一個有經驗的製作人幫你製作出品質較好的曲子。將已創作出或已選好的歌曲與製作人討論欲
進行之方向,讓製作人開始發配歌曲製作風格給不同的編曲、Live 樂手錄音。
4.錄音:
在歌曲編曲完成之後,歌手就要准備進錄音室錄音了,當然歌手唱歌必需要有製作人在旁監制,最重要就是
要把感覺唱對。在歌唱完成後,和聲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它可以讓整個音樂變得更飽滿,更豐富。
5.混音:
在 Live 樂手、歌手、和聲都錄制完成後,曲子就可以開始進行混音的工作了,當然混音之前一定要檢查音樂
與歌手的旋律、和弦有沒有打到,確定之後才能放心混音。
混音是決定歌曲成敗的關鍵,所以花的時間也較久, 一般光是混音就少就要兩天,因為在混音時必須在每個
多軌錄音的軌道內調它的效果如 EQ、 Balance.....,如此不斷反覆的檢查,而在混音中 Automix 是不可或缺
的,現在的 Consel 應該都有這種功能,就是能夠將您所做的動作完完全全紀錄在晶片內,相信大家如仔細看
過有 的 MTV 情節內,在錄音的片段有些按鈕會自己動,就是這個原因。
6.過帶:
歌曲混音確定沒問題後,就要過成兩軌( Stereo )母帶了,筆者建議最好過 DAT 或是 Digital In To Wave ( 當然錄
音卡等級要高一點!)而本人不建議用 MD 當母帶,在本人經驗中 MD 的頻率太窄,雖然一般人聽不出來但從
監聽喇叭放出來真的就是有差。
7.母帶後期處理: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mastring是什麼,前幾年在台灣還沒有這項技術時,有些唱片都必須送到國外去做處理,
而當然處理過後的音質,絕對是讓人贊不絕口,它能夠使音質變的更細膩、透明、音場更寬廣~~~~形容不
完,反 正要經過這道手序,才能稱得上是一張" A "版的唱片啦!
8.封面設計:
封面與內容的設計在唱片製作的前期就可開始製作了,當然這必須要請專業的美術人員設計,告訴你要的感
覺,並進行相關的繁瑣事件如:拍照、 CF 等.....。設計好之後做成 MO 交給工廠印刷。
9.母帶壓片:
Mastering 完成後即可將母帶送給 CD 壓片廠加工大量壓片,一般可以與工廠談壓片、包裝、印刷都給他們做
,這樣會比較劃算,目前行情做到好大概 15~20 塊每片吧!在壓片之前必須與廠商簽立版權的合約,證明
CD 版權的清楚,如此你就可以等待商品的完成了。
10.著作權登記:
著作權可至新聞局詢問著作權登記事宜,去之前記得帶詞曲、錄音帶或 CD ,手續有點繁瑣。但這是著作財
產權,登記之後就永久屬於你的了,辛苦一點也是有代價的。
11.歌曲的宣傳:
這就要看你的預算羅!通常大唱片公司所花在此的費用,是占所有製作費十倍甚至更多,所有......不過不用緊
張,誰說作唱片一定要花大錢 ^_^||| 用點頭腦吧!
12.MTV製作:
如果預算許可,拍支 MTV 當然是最好的,而 MTV 的製作可以自己拍,也可以找導演拍,外面行情大概20~30
萬就可以拍好一支帶子了。
13.鋪貨:
當然在這方面所必須要有相當的管道,否則會很辛苦的...........
⑶ 音樂創作方法
首先,學習一樣樂器是必要的。你學習樂器的過程就是你學習音樂,理解音樂的過程。從古到今沒有哪個音樂家不會樂器,通常都是會好幾樣。你會吉他和鋼琴,這很有優勢,因為這兩樣樂器都比較主流,又都可以獨奏,掌握它們對你的音樂創作一定很有幫助。我是學鋼琴的,我也推薦你深造鋼琴,因為鋼琴的右手旋律,左手和弦的基本演奏方式很利於你從和弦的角度理解音樂,復雜的各種伴奏風格也可以助你理解主旋律和伴奏的呼應。
對於基礎的樂理知識,從事音樂行業的人都要掌握一些,因為它是我們彼此交流的工具。不過我個人認為懂一些基礎的就夠了,不要在這些書本上花功夫。真正的音樂知識,是很難寫在書本上的。
對於聽音樂,我不想人雲亦雲地說一定要多聽。聽音樂對於創作的確十分重要,但我認為如果你喜歡音樂,平時正常聽就夠了。音樂不是聽的越多就吸收的越多。不要非去聽自己不喜歡的所謂好音樂。聽音樂應該是快樂的事情。可以嘗試用樂器比如鋼琴,把自己喜歡的旋律演奏一下。
上文提到了和弦。和弦這東西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通過掌握幾個常用的和弦組合,在它們的輔助下,你的曲子很容易寫好聽,它可以降低作曲對於一個初學者的難度。壞處是,你很容易被和弦限制住,而且光靠和弦是寫不出真正的好曲子的。不過還是建議你學一下和弦,你將來也許會被和弦限制,不過慢慢你就能跳出來,讓和弦為你所用。
對於作曲靠感覺這種說法,我不敢苟同。靈感只是學識的一種釋放形式,對於音樂來講,這學識指的就是平時你聽的,演奏的,接觸的音樂旋律,在你腦中積累沉澱,並加入你自己的理解後形成的產物。這點我感同身受。
以上的內容大概說的都是作曲。我認為作曲和編曲是相輔相成的,而其中作曲又是編曲的基礎。你初步掌握一些作曲能力之後,就可以嘗試分聲部,加伴奏成分,為編曲先打下些基礎。
練習樂器是要下苦功夫的,要堅持。但是對於聽音樂,創作音樂這些事情,還是以一個好心情來做吧,心情不好時不要勉強。
最後就是,千萬不要著急,不要有什麼負擔。要保持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自己的信心。
⑷ 如何進行音樂創作。
我也算是個搞音樂的,起碼能作曲、編曲,我就說一下自己的體會吧。
首先,學習一樣樂器是必要的。你學習樂器的過程就是你學習音樂,理解音樂的過程。從古到今沒有哪個音樂家不會樂器,通常都是會好幾樣。你會吉他和鋼琴,這很有優勢,因為這兩樣樂器都比較主流,又都可以獨奏,掌握它們對你的音樂創作一定很有幫助。我是學鋼琴的,我也推薦你深造鋼琴,因為鋼琴的右手旋律,左手和弦的基本演奏方式很利於你從和弦的角度理解音樂,復雜的各種伴奏風格也可以助你理解主旋律和伴奏的呼應。
你還提到了樂理知識,視唱練耳什麼的。對於基礎的樂理知識,從事音樂行業的人都要掌握一些,因為它是我們彼此交流的工具。不過我個人認為懂一些基礎的就夠了,不要在這些書本上花功夫。真正的音樂知識,是很難寫在書本上的。
對於聽音樂,我不想人雲亦雲地說一定要多聽。聽音樂對於創作的確十分重要,但我認為如果你喜歡音樂,平時正常聽就夠了。音樂不是聽的越多就吸收的越多。不要非去聽自己不喜歡的所謂好音樂。聽音樂應該是快樂的事情。可以嘗試用樂器比如鋼琴,把自己喜歡的旋律演奏一下。
上文提到了和弦。和弦這東西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通過掌握幾個常用的和弦組合,在它們的輔助下,你的曲子很容易寫好聽,它可以降低作曲對於一個初學者的難度。壞處是,你很容易被和弦限制住,而且光靠和弦是寫不出真正的好曲子的。不過還是建議你學一下和弦,你將來也許會被和弦限制,不過慢慢你就能跳出來,讓和弦為你所用。
對於作曲靠感覺這種說法,我不敢苟同。靈感只是學識的一種釋放形式,對於音樂來講,這學識指的就是平時你聽的,演奏的,接觸的音樂旋律,在你腦中積累沉澱,並加入你自己的理解後形成的產物。這點我感同身受。
以上的內容大概說的都是作曲。我認為作曲和編曲是相輔相成的,而其中作曲又是編曲的基礎。你初步掌握一些作曲能力之後,就可以嘗試分聲部,加伴奏成分,為編曲先打下些基礎。
練習樂器是要下苦功夫的,要堅持。但是對於聽音樂,創作音樂這些事情,還是以一個好心情來做吧,心情不好時不要勉強。
最後就是,千萬不要著急,不要有什麼負擔。要保持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自己的信心。
我作曲有時也會不順利,編曲也經常遇到困難,有時感到很累,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但我始終熱愛音樂。加油吧兄弟。
⑸ 聽音樂,搞創作,把聽到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急!!!!!!!!!!!
音樂是無法用文字表達的神奇聽覺藝術,如果用文字來形容,就可以說成給交響樂佩上了無聊的歌詞一樣。音樂的訴說是內心的。
⑹ 音樂能帶給我們什麼
一首好歌代表一種思想,愛,和平,或者力量。
音樂,由簡簡單單的幾個音符組成,卻展現了它奇特多彩的個性,呈現出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當我悲傷的時候,它可以讓我快樂;當我開心的時候,它可以讓我更開心;當我幸福的時候,它可以讓我感動的流淚;當我孤獨的時候,它可以讓我感覺溫暖。
為了理解音樂,必須學點音樂基本知識,知道一些樂曲的背景,這是非常重要的。對音樂的欣賞應是一種追求美的行為,用你的意識去聽音樂是一種感受,以聽覺對音樂產生的刺激引發情緒的聽音樂,又是一種感受。
這種表情由粗到細、由淺到深、從低級到高級、從生活到藝術,展示著有限生命所升華出無限精神的超越自有的過程。
如純粹為了音樂美的純感覺方式,陶醉於音樂豐富情感的方式,投入到音樂的遐想中的方式,以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求刺激的方式,以及以音樂作品的結構、技巧和演奏手法為主的理性鑒賞的方式等。
聽音樂而不解其語言的音樂愛好者,只有感受,沒有了解。
好的音樂有益於身心健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提高勞動效率,培養健康心理,提高兒童的智商。鑒於每個人欣賞音樂的角度不同,喜愛的音樂類型也不同,所以欣賞音樂有不同的方式。
聆聽大型音樂作品時,最好輔以一些相關知識。經過若干時日的訓練,才能聽出不同演繹者對同一樂曲表現的差異,並能體會作曲家的情緒,那你已踏入音樂殿堂的大門了。
拓展資料:
經常聽歌的軟體有網路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等等。
網易雲音樂是一款由網易開發的音樂產品,是網易杭州研究院的成果 ,依託專業音樂人、DJ、好友推薦及社交功能,在線音樂服務主打歌單、社交、大牌推薦和音樂指紋,以歌單、DJ節目、社交、地理位置為核心要素,主打發現和分享。
該產品2013年4月23日正式發布,截止2017年04月,產品已經包括iPhone、Android、Web、PC、iPad、WP8、Mac、Win10UWP、Linux九大平台客戶端[3-5]。2015年1月16日,網易雲音樂榮膺網路中國好應用「年度優秀視覺設計獎」。
參考資料:網易雲網路
⑺ 世界上第一首音樂是誰創造的
很多人願意聽音樂,更有人懂音樂,創作音樂,那麼,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艘音樂是誰創造的嗎?
西方的音樂據說最早就是基督教音樂,但是是吸收了古希臘羅馬音樂的一些內容,這個意思就是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就有了音樂,至於是誰最先穿著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對於西方音樂的源頭何在不大知道。
音樂的價值在於用心感受,當然第一個是很重要的,就如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是一個英雄。我們需要銘記,我們更要記住的是感動人心的好音樂,這些人的目的也是用心來創作,感動著你我。這就夠了,你說呢?
你覺得第一首音樂真的很重要嗎?
⑻ 人為什麼要聽歌
1.音樂與人類的進化密切相關:
最近有科學家提出,音樂如同直立直行和語言功能一樣,是人在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力,它出現在人類的早期歷史中,並幫助人們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
首先,音樂是無處不在的。從亞馬遜河的三步舞到阿姆斯特丹的熱舞,不管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哪一種文化,都無一例外地把音樂當做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事實上,科學家們在斯洛維尼亞發現的刻在骨頭上的「Divjebabeflute」就是最古老的樂器。這種樂器可以追溯到4萬年前,那個時候,整個歐洲和北美的人類還生活在冰雪的覆蓋中。
如果這種最古老的樂器已經存在了4萬年,那麼聲樂存在的時間可能要長兩倍甚至更多,哈瑞教授估計,或許在人種剛剛形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音樂。
另一個支持音樂具有生物基礎的事實是:有的人在大腦的聽力受損後分辨不出音調,但是當他看到對應的這首歌的歌詞時,他就能聽出十之八九。
當然,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的人也不在少數。斯蒂文·平克在1997年寫的一本名為《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的書中說,與語言、視力、社交技巧、以及體力相比,缺少了音樂,人類的生活方式並不會有什麼根本的改變。平克相信音樂是人們發明出來的東西,由於它可以使人的身心都得到極大的愉悅,因而一直不斷地延續和發展起來,換句話說,人們發明了音樂是因為他們喜歡它。
美國多倫多大學的桑卓·托哈波評論平克的觀點時說,他的說法非常巧妙,但並不正確。托哈波曾經走遍世界,她發現,不管在哪兒,母親幾乎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對自己的嬰兒歌唱:高音調、慢旋律,以及充滿感情的語氣。盡管每個種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搖籃曲,但它們卻是如此相似,即使你根本不懂這種語言,也不會聽不出那是搖籃曲。
這給了她一個啟示:音樂並不是人類的發明。如果我們都使用音樂與嬰兒交流,這就是母親與嬰兒之間一種本能的交流方式。
因此如果在人類早期就顯現出了一種音樂基因的話,那些擁有這些音樂基因的人就比較容易擁有健康的後代,每一代人都將享受音樂作為一種天賦的禮物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音樂使得每一個個體對異性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即使是達爾文自己也對音樂的這個解釋十分滿意,但也有許多學者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從生物界的許多情形來看,孔雀用尾羽吸引異性,駝鹿用鹿角吸引異性,百靈鳥用歌聲吸引異性,但是所有這些現象都表現在雄性動物身上,對人類而言,音樂是兩性共有的。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音樂到底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起來的,但不管怎麼說,音樂都是我們極其寶貴的財富。
2.音樂與人類的健康也有關系
近年來有許多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證實,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音樂還有很多奇妙的功能。
美國一位醫學家曾統計了35名美國已故著名音樂指揮的年齡,他們的平均壽命為73.4歲,高於美國男子的平均壽命5年。據德、意等國家的調查,經常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壽命通常要長5~10年。
音樂治療法已經在很多國家盛行,醫學界通過臨床實驗認定,音樂對放鬆身心、振作精神、誘發睡眠等,都很有實效。在生理上,音樂能引起呼吸、血壓、心臟跳動以及血液流量的變化。有一些類型的音樂還能刺激身體釋放一種內啡呔天然鴉片制劑,可達到松馳身心和紓緩疼痛的效果。
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奇效。不久,英、美、日等國有醫院也隨之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比如,每日飯後聽3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給患高血壓病者聽抒情音樂,可降低血壓;給受了驚嚇的人聽柔和輕松的樂曲,可以使病人安靜以至恢復正常。
人體為什麼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密切的關系。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的感覺。
西方人士認為聽西方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效果最佳。有的專家指出,舒伯特的音樂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樂可減輕消化不良,莫扎特音樂能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說,莫扎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
中國醫學界對於音樂產生的養生療效,也有廣泛的研究。根據中醫的學說,中國五音(宮、商、角、徵、羽)的特性,正好與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不謀而合之處。如宮音雄偉、寬宏,具「土」之特性,可入五臟中的「脾」;商音清凈、肅穆,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屬「木」,可入「肝」;徵音屬「火」,可入「心」;羽音屬「水」可入「腎」。五音和五臟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經由「五行」而彼此產生作用。
西方所謂的「恰當的音樂環境」,東方就是依據個人的體質去選取,如「火」型人宜選「水」樂來減少浮躁的情緒,「水」型人宜聽「火」樂可增強腎的功能,「木」型人處事優柔寡斷,可聽「金」樂以激勵自己。
然而不是所有的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國外有位心理學家曾對3個不同的交響樂隊的208名隊員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大都平穩愉快;以演奏現代樂曲或以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成員,70%以上的人患有神經過敏症,60%以上的人急躁,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沉,還有些人經常失眠、頭痛、耳痛和腹瀉。還有人對一些音樂愛好者作過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里,人與人的關系相處得和睦;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開朗,思想活躍;而熱衷於嘈雜的現代派音樂的家庭里,成員之間經常爭吵不休。據說是長期聽這種音樂,會使神經系統受到強烈的刺激,甚至破壞心臟和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
3.音樂與孩子關系也很密切
聆聽音樂可增強記憶力
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音樂訓練除了可陶治性情外,還可增強對語言的記憶力。
在接受測試的中文大學60位女生中,小時候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女生比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女生能多記憶17%的文字資料。
負責這項研究的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陳瑞燕介紹說,以往腦智能學的研究發現,音樂家的左腦比一般人大,他們的左腦可能較一般人發達,而左腦也是主要負責語言記憶的。因此,接受正規音樂訓練很可能令人們的左腦發展較佳;連帶左腦所控制的語言忘記力都一起提升了。
這項研究對一些語言能力受到影響的失憶症患者來說也是一個喜訊。由於學習音樂毋需語言技能,如果病人有機會學習及享受音樂,他們的記憶力也可能逐漸得到改善。
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
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它是創造音樂活動的基礎。
怎樣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呢?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法。在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時,每天應讓孩子重復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一般重復3~4回,大部分孩子都能記住了。但由於孩子開始遺忘很快,尤其在短時間內遺忘很多,以後逐漸減少,所以重復練習要採取「先密後疏」的原則,這樣就可避免遺忘。
2、形象直觀法由於孩子年齡小,思維方法以形象、直觀為主,而且感情色彩較快,所以成人應採用形象直觀法,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
3、在音樂活動中,成人應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進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記憶訓練。
4、寓記憶訓練於孩子的日常活動中。在游戲中想像是極活躍、豐富的,記憶在反復活動中得到發展,成人應該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愉快並發展記憶力。
音樂可使兒童容貌美
據美國有關科研部門研究發現,常聽音樂能改變兒童的容貌,使孩子變得漂亮。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人的面孔容貌,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如果想從根本上改變容貌,就必須去醫院進行整容手術。然而,專家們指出,利用音樂可以改變幼兒的容貌。
經常讓幼兒聽些歡快的樂曲,用音樂來刺激神經,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對這一點日本幼兒開發協會曾做過試驗,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把幾十位出生不久的孩子集中起來,一一拍照、錄像,作為原始的資料。然後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開始時沒有引起什麼變化,可四個月以後,這些孩子的面容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情也比一般的孩子活潑,動作協調,就連眼神都與一般孩子有著根本的區別。
由此可見,在幼兒時期讓孩子多聽些優美的樂曲,不僅對孩子的智力有所開發,而且能使孩子的面容變得漂亮起來,可見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
音樂怎樣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胎教音樂很受歡迎,那些悠揚、輕柔、婉轉的曲調不僅使母親聽了心曠神怡,而且使母體內的胎兒也能受到感染,使他們生活的「宮內世界」也像母體外一樣的充滿陽光,從而使他們變得健康、漂亮、聰明。音樂為什麼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呢?
當人們欣賞音樂時,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常常會有一種陶醉感。音樂可以使你忘卻身邊紛擾的世界,進入一個神仙般的世界。難怪心理學家常常呼籲,要善用美妙的音樂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陶冶自己的性格。對於孩子來說,自出生之前開始就對音樂有好感,出生後不斷發展著對音樂的喜好,3、4歲時就已初步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能使孩子享受一種深深的愛,使孩子的心情充滿歡樂。這種情緒會促使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能夠調節血流量和神經系統的活動功能,有利於孩子的記憶、理解、想像思維等各種能力的發展。
不少學者對音樂進行過研究,發現音樂的音品、音調、節奏、旋律、音質的不同,會對人體產生鎮靜、鎮痛、調節情緒等不同功能。人的情緒是一項復雜的活動,與大腦皮層下丘腦、邊緣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美妙的音樂能使孩子的心境愉快。這種愉快的情緒,能夠有效地改善和調整大腦皮層及邊緣葉的生理功能,從而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得更加完善。這種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擬的,這也是那些音樂大師的作品流傳於世,經久不衰的原因。
孩子的音樂活動包括唱歌、音樂欣賞、節奏樂器、音樂游戲及舞蹈等。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增強了音樂的欣賞能力,開擴了知識眼界,這不僅對一般孩子而言,就是對弱智的孩子也有著令人驚奇的效果。曾有一名「智能不足」的孩子,在學校音樂老師的培養下,從聽音樂到自己參加打擊樂演奏,到伴隨音樂跳舞,孩子的智力因此大大提高。這不能不說明音樂在啟迪孩子智能方面的重大作用。
還有些家庭為孩子准備了樂器,讓孩子自幼開始學習音樂。這種演奏活動,使孩子的雙手更加協調。正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教授阿特拉斯經過多年研究指出:「學習彈樂器的人,由於左右手指神經末梢經常運動,能促進大腦兩半球的發展。」因為彈奏時,視覺、聽覺、觸覺及整個肌體,都必須處在協調一致的積極狀態下,所以就能訓練孩子的思維、注意和記憶,啟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實驗證明,學音樂的孩子學其他課程都比較快。
由此可見,父母不應該忽視音樂的力量。這種力量,或許在短時間內並不顯著,最後,那潛藏的能力終將表現出來。
4.音樂是生理與心理感受上的統一
音樂所以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是因為音樂對人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況能起到某種特殊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心理作用和物理作用來實現的。
在心理作用方面,音樂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我們知道,音樂有各種不同的節拍、節奏,人體也具有各種生理節奏,如脈搏、呼吸等,它們之間如果配合好了,音樂就可以調節生理節奏。又因為人體對於音樂節奏具有明顯的跟隨本能,音樂節奏的快慢還可以帶動肢體動作的節奏,民歌中的「號子」就可以體現出這種作用。作為一種治療手段,音樂的作用可通過藝術感染力作用於心理,以情導理,既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又可以消除精神上的阻滯。節奏鮮明的音樂能振奮人的情緒,如軍樂曲、進行曲,一般都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可以使人興奮、激動、熱血沸騰;旋律優美悠揚的樂曲,則能使人情緒安靜和輕松愉快。另外,音樂還可以通過音調影響人的情緒。這種現象早在古希臘就已經被注意到了。他們認為,E調安定,D調熱烈,C調和緩,B調哀怨,A調高揚。
我們知道,人的情緒活動不僅與大腦皮質有密切關系,而且與人的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下丘腦和大腦邊緣系統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大腦邊緣系統是調整和支配人內臟器官活動的最高中樞。這樣,引起人們輕松、愉快、舒適和歡快的音樂,就能改善和加強大腦皮質、大腦邊緣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好地控制和增進人體各種內臟器官系統的正常活動。然而,音樂治療並不是單純地從欣賞中取得療效的,它是作為一種活動來達到治療效果的。因為音樂的樂曲本身是一種結構,是一個由各種音符組成的、有實踐性的、有規律的組織。患者要參加音樂治療的活動就要學習,要從頭至尾地注意樂曲的全貌。這樣,患者就必須集中注意力並作出一定的努力,也就是通過音樂的活動訓練患者專心致志的精神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許多患者,特別是精神病和神症患者,恰恰缺乏這種能力。同時,音樂活動還能培養患者掌握或者恢復一些新的技能,如通過演唱掌握各種樂曲的旋律、音調、節奏、和聲,以及與人協調一致的能力等;通過樂器演奏掌握各種樂器的性能、演奏方法和相互配合的能力等;這樣就可以促使患者增加生活樂趣和了解生活的意義,從而增進對生活的能動性和自信心,有利於身心的健康。
在物理作用方面,音樂可以通過音響的作用來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聲音是聲波的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而音樂則是一定頻率的聲波振動,它作用於人體內各個振動系統使之產生有益的共振,使各器官節奏協調一致。這種協調一致,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優美的音樂聲波作用於大腦,提高神經的興奮性,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促進人體分泌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與乙醯膽鹼等物質,起著調節血液流量,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及唾液分泌,加強新陳代謝等作用,從而使人精力充沛,洋溢青春活力。國外用音樂代替麻醉葯物做剖腹產和拔牙手術,絕不是單純靠轉移患者注意力或是暗示作用取得效果的。它像針刺一樣,具有生理和生化基礎。人們對針刺鎮痛的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但已發現它與人體內的內啡呔增多有關。因此,樂曲節奏旋律、速度、協調等的不同,就可表現出鎮靜作用、興奮作用、鎮痛作用、降壓作用和情緒調節作用等不同的效果。
由於音樂能影響人的生理活動、心理活動,特別是情緒的活動,因此,人們就能夠用音樂來改善和調節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養生健身、增進健康的目的。
⑼ 當大腦需要做創造性活動的時候應不應該聽歌
高考之前為了鍛煉抗干擾能力決定邊聽歌邊做題,從鋼琴曲到流行歌曲,到最後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邊聽小蘋果邊打拍子邊唱出來邊做數學題。結果到高考的時候發現,沒有音樂聽了!大腦一片空白!首先個人經常聽的音樂可以分成這兩類:純音樂,主要是鋼琴曲和交響樂,我聽的交響樂基本上都是電影原聲歌曲,語言上包括大陸歌曲,粵語歌曲,英語歌曲和日韓歌曲,首先,如果學習的時候,個人感覺最適合的是鋼琴曲,舒緩的節奏可以使大腦保持放鬆狀態。不過如果題目比較簡單的話,可以嘗試交響樂,如果節奏夠快的話可以提升做題速度。另外可以嘗試做題的時候聽馬克西姆的鋼琴曲,我覺得很適合。歌曲這東西我不建議大家沾,如果一定要聽,那也只能聽英文歌或者日韓,因為國語我們能聽懂,後果就是分散注意力從而影響工作。好吧如果一定要聽國語,那也僅限於語文英語,因為聽著國語歌根本做不了數學。再有,如果聽多了,容易產生學習時聽歌的條件反射,後果見上文。對了如果有人聽搖滾樂能做數學題一定要告訴我,我一直在嘗試都沒做到!如果是搞創作的時候,就會比較寬限了。寫代碼的時候各種音樂都OK,喜歡就好。寫文案的時候依舊是除了國語歌曲都OK,至於畫畫的時候最好還是聽一點有意境的純音樂吧。利益相關:寫這篇答案的時候聽了一首鋼琴曲一首英文歌和一首《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