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桃樹
① 新型桃樹苗桃樹苗多少元一棵
你好,需要哪個品種?搜索沂南花果山苗木!!
② 桃樹葉子有什麼作用
桃葉
(《別錄》)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葉。植物形態詳"桃仁"條。
【化學成分】桃葉含糖甙、柚皮素、奎寧酸、番茄烴、鞣質(約100毫克%)和少量腈甙。
【葯理作用】不同品種的桃樹葉浸液(1%)殺滅孑孓的效果基本一致,能使孑孓在24小時內死亡95%以上;低濃度(0.25~0.5%)浸液作用不顯著;鮮葉與干葉療效相似,對庫蚊、中華按蚊、騷擾阿蚊等蚊蚴皆有作用。有人試驗證明,桃樹葉可代替氯仿或其他麻醉葯毒殺按蚊;嫩葉比老葉好,鮮葉比陳葉好,葉片搓碎比浸潰好。因桃葉含配糖體,搓碎時經酶作用可放出氫氰酸。用1:100以上稀釋度的桃樹葉煎液在體外直接鏡檢或試管內培養1、6、12、24或48小時後觀察,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桃樹的種子、花、葉及樹皮水解後均可產生氫氰酸。桃樹葉曾用作瀉劑、驅蟲劑及治療百日咳。桃樹葉、花及果仁均有毒。
【性味】苦,平。
①《別錄》:"苦辛,平,無毒。"
②《綱目》:"苦,平,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功用主治】祛風濕,清熱,殺蟲。治頭風、頭痛,風痹,瘧疾,濕疹,瘡瘍,癬瘡。
①《別錄》:"出瘡中蟲。"
②《日華子本草》:"治惡氣,小兒寒熱客忤。"
③《綱目》:"療傷寒時氣,風痹無汗,治頭風,通大小便,止霍亂腹痛。"
④《本草匯言》:"破婦人血閉血瘕。"
⑤《本草再新》:"發汗,除痰,消濕,殺蟲。"
⑥《現代實用中葯》:"洗汗皰及濕疹。"
⑦《貴州民間方葯集》:"煮水洗,治風濕;外用消癰腫。"
【用法與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搗敷。內服:煎湯。
【選方】①治風熱頭痛:生桃葉適量,鹽少許,共搗爛,敷太陽穴。(《廣西民間常用草葯》)
②治眼腫:桃葉搗汁搽之。(《嶺南采葯錄》)
⑧治足上瘑瘡:桃葉搗爛,以苦酒和敷。(《肘後方》)
④治鼻內生瘡:桃葉嫩心,杵爛塞之。(《簡便單方》)
⑤治婦女陰瘡,如蟲咬疼痛者:桃葉生搗,綿裹納陰中,日三、四易。(《孟詵方》)
⑥治身面癬瘡:桃葉搗汁敷之。(《千金方》)
⑦治霍亂腹痛吐痢:桃葉(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溫二服。(《廣濟方》)
⑧治二便不通:桃葉杵汁半升服。(孫思邀)
⑨治痔瘡:桃葉適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葯》)
【臨床應用】①治療瘧疾
取新鮮桃樹葉2兩煎服,每日1劑,連服5天為一療程。治療間日瘧18例,均獲痊癒。用葯2~5劑後,瘧疾症狀未再發作,血塗片鏡檢3次均未查到瘧原蟲,隨訪半年無復發。亦可用新鮮桃樹枝5~8枝(每枝帶5~8片小葉),於瘧疾發作當天清晨煎服。據60餘例觀察,多數1次即能控制發作,必要時可連服2日。
②治療陰道滴蟲
用鮮桃樹葉1兩,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鍾,取煎液作陰道沖洗。必要時加灰藜5錢同煮以止癢。每日1次,5天為一療程。治療60例,治癒54例。
③治療瘡癤
取鮮桃樹葉50斤,加凈水100斤,浸透後煎煮1小時,過濾,濾渣再加水50斤煎煮過濾;合並2次濾液,熬成膏狀。外敷患處,每天1~2次。觀察30餘例,一般36小時後即可消腫,最遲1周癒合。
④治療慢性蕁麻疹
取青嫩碧桃葉500克,切碎浸於5000毫升純酒精中,密閉靜置24~48小時後棄去葯渣。用棉球蘸浸出液塗布患部,一般每日3次,連塗3日為一療程。治療45例,結果痊癒39例,進步2例,無效4例。用葯後瘙癢迅速停止或減輕,皮疹在短期內即可消失,且不易復發
關鍵詞】 癌症疼痛
癌症疼痛是腫瘤臨床最為常見的症狀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癌痛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本文就近年來祖國醫學對癌症疼痛的治療情況作一簡要綜述。
1 內治法
譚曉雲,羅文娟 〔1〕 報道用身痛逐瘀湯(秦艽、紅花、沒葯、牛膝各9g,川芎、五靈脂、延胡索、枳殼各10g,香附、地龍、甘草、羌活各6g)加味治療骨轉移癌疼痛28例,總有效率89%。
高同軍 〔2〕 等用康賽德止痛湯(由肉桂、黨參、白術、白芍、茯苓、杜仲、細辛、酸棗仁、山楂等14味中葯組成),治療癌性疼痛26例,總有效率88.5%。
陳長懷 〔3〕 等採取雙盲對照試驗方法及適當設立開放組,觀察了桂參止痛合劑治療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他們先後觀察了418例癌痛患者,結果表明桂參止痛合劑(由肉桂、細辛、黨參、杜仲等10餘味中葯組成)對中度以上癌痛有效率達73.53%,同時具有改善腫瘤患者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
林東 〔4〕 等觀察加味拈痛膠囊(組成:延胡索、香附、三七、沉香、莪術、陳皮、甘松、硃砂、大黃、冰片)在癌痛第一階梯止痛中單獨用葯及第二、三階梯止痛中與西葯聯合用葯的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7%,止痛完全緩解率46.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3.33%,止痛完全緩解率為16.67%,治療組止痛療效高於對照組(P<0.05),副反應治療組亦比對照組明顯輕(P<0.01),表明該葯有較好的鎮痛效果及低副反應,與癌痛二、三階梯止痛西葯聯合用葯,能加強止痛效果,降低毒副反應。
朱德湘 〔5〕 等用強力鎮痛合劑(內含毛復花與貓耳風各等份,100ml/瓶,每毫升含生葯0.5g)治療中晚期癌性疼痛31例,並與曲馬多膠囊前後自身對照觀察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6%,對照組67.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說明該葯有較好的鎮痛效果。
江建平 〔6〕 根據WHO制定的三階梯止痛的原則和方法,採用中葯「新癀片」、「平痛寧片」對186例癌痛病人進行治療觀察,結果表明中葯治療輕、中度癌痛療效較好,有效率分別為91.95%、71.70%,而對重度疼痛的有效率則較低,僅為43.38%,但與嗎啡類止痛葯合用可提高止痛效果,降低嗎啡用量,從而減輕嗎啡的毒副作用,認為中葯鎮痛符合我國患者的用葯觀念和習慣,可以補充和豐富三階梯鎮痛的內容。
王懷璋 〔7〕 等用中葯(基本方:尋骨風15g,威靈仙12g,地龍12g,漢防己10g,川續斷12g,蔗蟲10g,配合辨證加減)結合化療治療晚期乳腺癌骨轉移患者71例,表明中葯治療骨轉移性癌痛有較好療效,且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 外治法
中醫外治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治療癌痛的一支「奇兵」。外治宗師吳師機曰:「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葯,即內治之葯,所異者法耳。醫理葯性無二,而法則神奇變化。」中葯外治為體表直接給葯,經皮膚或粘膜表面吸收後,葯力直達病所,止痛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經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環節滅活作用及一些葯物內服帶來的某些副作用,特別是晚期癌症患者正氣已虛,不耐攻伐,脾胃吸收功能減弱,單靠內服葯效果不佳,中葯外治更具優勢。臨床上有關中葯外治的研究報道較多,劑型亦在不斷改進,由傳統的膏劑、散劑發展成酊劑、巴布劑等,療效也逐步提高。
章士華 〔8〕 等報道採用痛寧葯袋(麝香、三七、桃仁、紅花等)外用治療癌性疼痛210例,總有效率為97.62%,提示該葯袋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
蘆蓮菊 〔9〕 用痛舒膏(由馬錢子、木鱉子、川烏、草烏、乳香、沒葯、甘遂等21味中葯組成)治療癌性疼痛100例,對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癌性疼痛均有滿意的止痛效果,總有效率達93%,對於依賴阿片類止痛劑的劇痛患者,應用痛舒膏後能明顯減少阿片類止痛劑的用量及對該葯物的依賴性。胡懷強 〔10〕 等採用自製癌痛膏(昆布、海藻、靈芝、鬱金、香附、白芥子、鱉甲各200g,大戟、甘遂各150g,馬錢子100g,蜈蚣100條,全蠍120g,蟾酥80g,鮮桃樹葉10kg,加水50kg,放入大鍋內大火煎3h,濾出桃樹葉,再煎2h,得葯汁濃縮成膏)外敷治療肝癌疼痛46例,總有效率達100%,且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部分患者腫瘤縮小。
李園 〔11〕 報道用祛痛噴霧酊對54例癌痛患者進行鎮痛效果觀察,並以強痛定33例為對照組,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9.63%,對照組為72.7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在起效時間及止痛持續時間上比較差異顯著,治療組起效時間較對照組迅速(P<0.01),治療組止痛持續時間較對照組延長(P<0.05)。
花海兵,林蘇 〔12〕 用消膏(阿魏、五倍子、木鱉子、大黃、冰片,按3∶1∶2∶4∶6比例混合,研極細末,過400目篩,摻入飴糖、甘油和月桂氮唑酮等製成)治療肺癌疼痛60例(輕度疼痛2d1次,中度疼痛1d1次,重度疼痛1d2次或2次以上),結果總的緩解率為90%,其中輕度疼痛緩解率為100%,中度疼痛為94.7%,重度疼痛為63.6%,輕度疼痛的均數緩解時間較重度疼痛明顯延長,對氣滯不通引起的脹痛緩解率最高,達100%,而對血瘀經絡型及痰熱蘊結型的緩解率分別為94.4%和88.8%,對肺陰不足之隱痛效果最差,緩解率僅為60%。
李忠 〔13〕 採用中葯鎮痛膏(方由川草烏、細辛、川椒、乳香、沒葯、丹參、急性子、姜黃、丁香、元胡、冰片等20餘味組成,採用傳統油膏制備工藝加工而成)治療癌性疼痛30例並與強痛定治療對照觀察30例,結果兩組在總療效上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分別為83.3%和80.0%(P>0.05),但從起效時間、持續止痛時間上對比,治療組起效時間略優於對照組,但P>0.05,疼痛持續減輕時間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後疼痛程度均有明顯變化,從治療後疼痛程度對比,治療組無痛人數明顯高於對照組,顯示了中葯在癌痛止痛方面的優勢。
李宗江 〔14〕 等運用自擬抗癌止痛散(西洋參10g,黃芪10g,白花蛇2條,蜈蚣5條,全蠍10g,硃砂3g,大黃10g,石菖蒲10g,細辛10g,丹參15g,研細末口服或裝膠囊服用)配合抗癌止痛膏(制馬錢子5g,白花蛇2條,蜈蚣5條,全蠍10g,大黃10g,冰片5g,明礬5g,椒目10g,共為細末,加入煮沸之麻油50g,米醋50g之混合液內,文火熬成糊狀,外敷於患處),內服與外敷相結合的辦法治療癌痛200例,總有效率為85%。
張志芳等 〔15〕 報道用鎮痛散(由乳香、沒葯、細辛、血竭、田三七、生川烏、生馬錢子、鱉甲、大黃、山慈菇、防己等18味中葯組成)外敷治療癌性疼痛148例總有效率達93.9%,對Ⅰ、Ⅱ級癌痛效果優於Ⅲ級癌痛,對Ⅲ級癌痛患者有效率亦能達到87.5%。
殷長春 〔16〕 報道用自製蟾皮止痛膏(干蟾皮20g,白花蛇舌草50g,七葉一枝花30g,制川草烏各10g,莪術30g,紅花10g,川芎15g,三棱15g,制乳沒各10g,元胡15g,鐵樹葉50g,水蛭15g,大黃粉100g)與三階梯鎮痛葯進行自身對照治療觀察,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9.29%,與對照組總有效率92.86%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對於中、重度癌痛患者應用蟾皮止痛膏後可以明顯減少阿片類鎮痛葯的用量。
唐志英 〔17〕 外用中葯酊劑(丹參50g,紅花30g,烏葯30g,山慈菇50g,乳香30g,沒葯30g,松香30g,玄胡40g,細辛20g,土鱉20g,血竭10g,冰片50g,搗碎後放入75%酒精3000ml內密封浸泡2周後備用)治療癌性疼痛35例,總有效率達94.29%,用葯起效時間為3min~1h,疼痛緩解時間為2~10h。
蘇淑茵 〔18〕 等根據既往研製治療癌痛有效方劑鎮痛油膏的經驗,結合現代制劑工藝改制為橡皮膏劑型,並將其與鎮痛油膏進行臨床對比觀察,結果表明二種劑型均有明顯的鎮痛作用,總有效率分別為91.3%和83.3%,並以鎮痛橡皮膏療效更為顯著,且在起效時間及持續止痛時間上均優於油膏組。
蔡永敏,李根林 〔19〕 報道阿麒貼(由阿魏、血竭、冰片、薄荷腦、肉桂、延胡索、丁香、細辛、麝香、川芎等葯物組成,採用正交試驗法優選出最佳工藝,以水溶性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為基質,配合現代科技手段對葯材進行有效成分提取,製成的一種新型巴布劑)結合WHO三階梯葯物治療癌性疼痛178例,並與160例單純用三階梯止痛葯物療效對比,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5.50%,對照組總有效率85.64%,兩組療效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兩組止痛生效時間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起效迅速(P<0.01),兩組治療前後VAS值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治療後組間比較差異亦有非常顯著性(P<0.01),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兩組Kanofsky值比較亦是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0.01)。
③ 大久保桃樹苗怎樣種植桃樹苗
大久保桃的豐產栽培技術措施:
一、合理整形修剪
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以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調節生長和結果的關系,使樹體提早結果,延長盛果期年限,達到豐產的目的。大久保桃的整形修剪特點與其他桃樹不盡相同,根據其生長發育特性,除按照桃樹常規的修剪方法如短截、疏剪、縮剪、長放、抹芽、除萌、摘心、.拉枝
、.剪梢、拿枝、扭梢等以外,在修剪過程中還應注意採用以下技術措施:
1、適宜採用改良杯狀樹形。
2、該品種樹勢較開張,骨幹枝的角度大,且枝條容易下垂,冬季修剪時,主側枝的剪口芽最好留上芽或上側芽,以保證主側枝的延伸角度。對與主側枝相同粗度的枝條,宜剪留短些,以增加枝條粗度,防止盛果期造成角度太大而引起下垂。
3、結果枝節間短,產量高而穩定,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盛果期後樹勢往往衰弱,在冬剪時,除在樹冠和枝組的中下部留足夠的預備枝外,應及時更新復壯枝組,以保證中長果枝的比例不低於42%左右。
4、在夏剪時,對於當年抽發的新捎,可截留背上副梢,以抬高角度。5月中下旬,對枝組內沒有結果的新梢應全部剪掉,以減少養分損耗。對主枝延長枝上所抽生出的競爭枝,可剪留18—28厘米,以促發副梢,控制競爭枝的生長,使之早結果,對於樹體內膛的徒長枝如果有生長空間,可剪留20厘米左右,以將其培養成為枝組。
二、科學施肥
大久保桃的根系分布淺,對肥水條件的要求比其他桃樹要高,否則會導致品質下降,有明顯的苦澀味。而北方大部分桃園土壤貧瘠,有機質的含量多在0.5%—1.0%之間,遠遠不能滿足桃果生長發育的需求,根據豐產桃園多年來的施肥經驗,施肥要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秋季增施有機肥。施肥量一般是根據產量而定,如盛果期桃園平均每生產150千克果實,則應施有機肥300千克以上。
2、根據桃各生育時期的需肥規律做好追肥,以速效肥為主。盛果期平均每生產100千克果實,全年應施摺合純氮0.5千克,純磷0.4千克,純鉀0.7—0.8千克,如果桃園土壤較貧瘠,再適當增加氮、磷、鉀的施用量。同時追肥要抓住以下三個重點時期:即第一次在萌芽前後,追施一次以氮為主配合少量磷、鉀肥,主要目的是促進桃樹新捎生長,提高坐果率,促進幼果發育。第二次是在果實成熟前的20—30天,追施一次以鉀肥為主配合少量氮、磷的肥料,這次施肥的目的為壯果肥,是桃樹全年最關鍵的一次追肥。第三次是在果實採收以後,追施一次以氮肥為主的氮、磷、鉀復合肥,主要作用是補充桃樹因大量結果而消耗掉的營養,恢復樹勢,增加樹體貯藏養分。當然,除土壤施肥外,在桃果實膨大期至成熟前還應進行葉面噴肥3—4次0.3%—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這對果實的增大、著色、提高果實的含糖量都特別有效。在果實採收後至落葉前,葉面噴施2—3次0.3%—0.5%的尿素溶液,對提高葉片的光合效能,提高花芽質量及增加樹體營養積累也很有好處。
三、科學灌溉
桃樹較耐乾旱,土壤含水量在20%—40%時生長正常,特別是花後和果實速長期如果水分不足,易引起大量落果,要保證桃樹良好的生長發育就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供應,但耐澇性差,忌水淹,在黏濕地易感染桃褐腐病,易黃化。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大久保桃園灌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初夏,特別是在以下幾個生育時期當土壤水分不足時進行合理灌溉。
1、萌芽期:為保證桃樹萌芽、開花、展葉和早春新梢生長,擴大葉面積,提高坐果率,要進行土壤灌水,要灌足灌透。
2、硬核期:這個時期是桃樹需水的臨界期,對水分特別敏感,如果缺水會引起落花落果,此期灌水要適中,尤其對初果期樹更應慎重。
3、果實採收前期:在採收前的2—3周,若遇土壤乾旱應適當輕灌,能使果實生長良好,果個大,品質好,但切忌灌水過量,否則會使果實品質下降。
4、落葉後:在落葉後至土壤凍結前,灌一次越冬水,對第二年生長有利。如秋雨過多可不進行冬灌。
四、合理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有助於果實的生長發育、增加單果重和提高品質,防止大小年結果,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矛盾,是實現穩產、高產、優質的重要措施之一。
疏花應結合冬季修剪進行,主要是剪掉過多花芽和短截果枝,其次是在開花期疏除過早花、遲花、畸形花等;疏果時期一般在花後20—25天進行,根據實踐經驗,留果標准為:主枝延長枝上不留果,徒長性結果枝留3—4個果,長果枝留2—3個果,中果枝留1—2個果,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留1個果,樹冠外圍及上部光照好可適當多留果,內膛及下部要少留果,同一枝上果間距為10—12厘米。
五、果實套袋
桃果套袋可較好地改變桃果面的著色,使果實潔凈美觀,色澤鮮艷,果肉白嫩,品質提高。套袋方法是:在桃生理落果基本結束後進行套袋,套袋按自上而下,由內向外的順序進行,(注意果柄要放在袋口的中央,然後用鐵絲或細繩緊密地扎在果枝上),在果實採收前4—5天將袋除去,以促進上色,對於日照條件差的地區可提前2—3天除袋。
六、適時採收
1、採收時期:要根據銷售市場的遠近及貯運加工的要求來決定。如就地鮮銷宜於八至九成熟時採收。
2、採收技術:採收時間一般在早晨。一般9:00以前採收果實,果溫比較低,易存放,可延長銷售時間;上午9:00以後採收的果實,果溫比較高,果實呼吸旺盛,不易存放。注意采果藍和盛果箱(筐)要用軟布或蒲包襯墊。采果順序是先下部後上部,先外圍後內膛。果實成熟不一致時應分期分批採收。
七、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是桃生產上的大敵,能否有效地防治病蟲危害,這是奪取桃高產、優質的關鍵所在。桃流膠病、桃蛀螟是大久保桃的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如下:
1、桃流膠病:
枝幹上碰損處流膠,造成枝勢早衰,骨幹枝易折,樹冠殘缺不全,結果年限縮短,產量低,品質劣。防治措施:主要預防枝幹機械損傷和日灼病的發生,防治蛀干蟲害,及時用消毒劑塗抹傷口,已發生流膠病的桃樹,對小枝可進行剪除,對流膠病傷口,先用小刀把流膠物刮掉,再用
5% 的石硫合劑洗擦消毒,然後用 55%—
72%的甲基硫菌靈復方可濕粉劑或滅菌特等新型廣譜性殺菌劑防治。此外,也可以在防治其他病蟲害的同時噴施有兼治流膠病作用的農葯,以減輕流膠病的危害,同時要控制好桃園的水肥管理,對預防桃流膠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2、桃蛀螟: 以幼蟲蛀食桃果危害,造成果實停止發育,變色或落果,果肉充滿蟲糞,不堪食用等。
主要防治措施:
(1)在萌芽前及時清除桃園周圍的作物秸桿和雜草,消滅越冬幼蟲。
(2)適當疏果、摘掉樹上乾果,並撿拾帶蟲落果,集中處理,消滅果內幼蟲。
(3)從 5 月中、下旬至 8 月初,是桃蛀螟防治的關鍵時期。因各地桃蛀螟發生期不同,採取每隔半個月噴葯1 次,采果前半個月停止用葯。早期用 30%
一掃利防治,中期用 50% 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防治,果實膨大期用 20% 異丙威乳油防治。
④ 桃樹病蟲害防治
桃樹一般會患有桃流膠病以及根癌 病,兩種病症都能使桃樹子在短暫時間內死亡,所以要時常的進行翻土,另外它還會患有蚜蟲、山楂紅蜘蛛以及介殼蟲,尤其是在夏季,要留意觀察,時常清理枝葉,保持周圍環境的干凈。
1、桃流膠病的防治
桃流膠病是桃樹最常見的一種病害,一旦患有其枝幹就會長褐色斑點,如若長期不治療,其傷口嚴重就會導致樹木乾枯死亡,其治療方法是先將是傷口腐爛的地方修剪掉,然後將潰腐凈用100倍的水進行稀釋,然後將其塗抹在傷口處,每日早晚隔一次即可。
2、根癌 病的防治
根癌 病主要是桃樹的根部出現損害,其破壞極強,在短暫時間內能夠使桃樹枯竭死亡,為防止出現這種現象,可時常進行翻土,每隔半年的時間在根部周圍灌輸多菌靈,若是出現此病,可先將根部可先消毒,再將癒合劑塗抹在傷口處即可。
3、桃蚜的防治
蚜蟲的防治也是桃樹病蟲害防治技巧之一,桃蚜的的繁殖能力很強,一年可繁衍20多代,以嫩葉為食,使桃樹的葉子出現發黃早落的現象,所以在養殖桃樹時,時常清潔周圍的垃圾以及雜草,在葉片上噴灑噴灑90%乙醯甲胺磷可溶粒劑可殺死桃蚜。
4、山楂紅蜘蛛的防治
山楂紅蜘蛛的繁殖能力也是比較的強,體積較小,所以日常要仔細查看,尤其是在夏季,其繁殖能力更強,一般會躲藏在枯葉中,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清潔枯葉,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如有發現可用三唑錫進行治療。
⑤ 設施栽培的桃樹栽植密度是多大
桃樹的設施(溫室、大棚)栽培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新型種植業,為了縮短投產期專,早屬見效益,設施桃樹必須實行密植栽培。
通過密植栽培,可在短期內使桃樹達到豐產園樹相指標。如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試驗研究,在密度為1米×1米條件下,當年定植的油桃半成苗,到秋季667米2成花量可達40萬個,優良結果枝在2萬個以上,第二年春平均667米2產量可達1500千克以上,最高達2500千克。目前設施桃樹採用的密度一般在1米×1~3米。據研究,在0.8米×1米、1米×1米、1.25米×1米、2米×1.5米、3米×2米5個密度情況下,以0.8米×1米、1米×1米、1.25米×1米的密度前期枝量大,覆蓋率高,前期產量高,但第三年已經郁閉,管理困難,必須隔株、隔行進行疏間,變為1.6米×2米、2米×2米、2.5米×2米,以後還可根據樹冠的發育情況進行間伐,其間伐主要是增加行距。3米×2米密度前期覆蓋率低,產量也較低(表33)。
表33 特早熟1號桃栽培密度對前期產量的影響
⑥ 桃樹紅蜘蛛該如何防治
紅蜘蛛的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協調應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版。在策略上應主攻點片發生階權段,把為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1)農業防治。
①清潔田園。秋末將田間殘株落葉燒毀或漚肥,減少紅蜘蛛越冬場所。開春後種植前清除田內、田邊殘余的枝葉及雜草,以消滅在其內越冬的蟲源。②加強田間管理。特別是在天氣乾旱時,注意灌溉並結合施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抵抗力。
(2)化學防治。
在加強田間害蟎監測的基礎上,在點片發生階段及時進行挑治,以免成片暴發為害。近年來,由於連年使用化學農葯,特別是在葯劑種類、濃度和施用時期不夠合理,葉蟎產生抗性,並因天敵被大量殺傷而導致其猖獗為害。因此,化學農葯的施用,要注意輪換使用不同類型葯劑,使用復配增效葯劑或一些新型的特效葯劑。目前可以使用的化學葯劑較多,如20%雙甲脒乳油1000倍液、73%炔蟎特乳油1000~1500倍液、40%菊·馬乳油2000~3000倍液、25%滅蟎猛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氟蟲脲乳油1000~1200倍液、2.5%聯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⑦ 大棚桃樹怎麼栽培管理
一、塑料大棚的類型和結構
桃樹大棚栽培的設施通常採用塑料薄膜日光溫室,又稱塑料大棚。根據樹體的大小和預期果實上市的早晚,選擇不同的塑料大棚,要想讓果實3月底4月初成熟上市,就要採用冬暖式塑料大棚,這種大棚寬度一般為7―8米,長度50―80米,背高2.8―3.2米,後牆高1.6―1.8米,後坡長1.5米,後牆與兩側的牆壁,通常採用干打壘土牆,厚度為60―80厘米,造價低,保溫效果好,立柱一般為水泥支柱,骨架為竹木結構,骨架間距60―80厘米,棚膜採用新型的聚乙烯無滴膜。棚面與地面夾角23度左右。建造一個60米長、8米寬的棚,造價約800―900元。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全鋼架無支柱的冬暖式塑料大棚,牆體採用磚結構,造價比較高,一個60米長、8米寬的棚約需2萬元。
冬暖式塑料大棚採用東西走向,座北朝南,如果對陸地已栽培幾年的大樹進行大棚栽培,可以建造兩面坡大棚。
二、品種選擇與栽培密度
目前桃樹大棚栽培一般為促前栽培即通過大棚栽培使果實提早上市,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選擇及早熟品種,即適於保護地栽培的品種特性。
果實生育期:一般以60―70天為宜,最多不要超過8天。
需冷量:所選擇品種的需冷量要低即滿足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溫累計時間短,7.2攝氏度以下累計低溫時間少於850小時。此外,大棚栽培應盡可能選擇自花授粉,結實率高,果個大,色澤好,品質優良,較耐運輸的品種。目前試驗栽培的品種有:普通桃:春蕾、早花露等。油桃:五月紅、曙光、瑞光1號;蟠桃:早露蟠桃。
配置授粉樹:盡管桃多數品種自花結實率較高,但異化授粉可顯著提高坐果率,因此栽培時一般要培植授粉樹,栽植時,授粉樹與主栽品種的比例為1:3―4,成行排列或行內間隔栽植。幼樹一般要按南北行栽植,永久性定植的株行距為2米2.5―3米或3米4米。前期密植,後期間伐的變化式栽植方式的株行距為1米1.5米或1.5米2米。結一年果後隔株間伐或移栽到其它地方。定植時結合土壤改良每畝施有機肥4000―5000公斤。
三、扣棚前的管理
桃樹大棚栽培資金投入大,因此要充分利用桃樹幼樹生長快,結果早的特性,加強管理,實現當年定植,當年成花,當年扣棚,第二年春天結果收益。
加強幼樹管理:
定植後在30―40厘米處定干,一般每株留2個主枝,當新梢長到30厘米時摘心,促發二次梢增加營養面積。
摘心:對其他部位的新梢要反復進行摘心並及時疏除過密、直立生長的新梢,對角度較好的新梢進行捋枝,留作輔養枝,也可直接定植二年生苗。
施肥:從4月底5月初開始,每隔15―20天連續追肥三次,尿素8公斤/畝,磷酸二氫鉀5公斤/畝,施肥後澆水,鋤地增溫。在新梢迅速生長期,每隔10天進行一次葉面噴肥,噴300―500倍的尿素或400―500倍的光合微肥,可顯著地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促進新梢生長。在7月中下旬,噴布一次一般需冷量333150―200倍液可有效抑制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形成,結合噴葯葉面噴布300倍的磷酸二氫鉀和500倍的光合微肥,提高花芽的質量。
四、扣棚的時間
什麼時間扣棚增溫取決於栽培品種的自然休眠是否已經完成,一般需冷量低的品種,扣棚早反之則扣棚晚,在和田一般扣棚時間從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覆蓋越早,成熟會越早。為了保證充分完全的自然休眠。以12月上中旬扣棚比較保險,也可採用扣棚初期降溫,人工促進完成休眠的在11月下旬白天覆膜蓋草簾子,阻隔陽光射入棚內,使棚內溫度處在7.2℃以下,晚上揭開草簾子續冷,持續15―20天,然後轉入升溫,白天逐步加大揭簾面積,使桃樹慢慢適應進入正常升溫階段。
扣棚時間確定的另一個依據是預期果實上市的時間,預期上市晚則扣棚晚,分期扣棚可避免集中上市。
五、棚內管理
溫濕度控制:桃樹的根系在地溫5℃的條件下,即開始活動生長,17--18℃時生長最為適宜,為了使根系早於地上部生長,在扣棚前一個月澆水後,覆地膜提高地溫,這樣覆膜扣棚後,地下部和地上部才能協調生長,從扣棚開始經過7―10天的升溫期,棚內溫度逐步升到15--20℃,地溫升至14--18℃,空氣相對濕度達到40―60%。 花期棚內溫度以20℃左右為宜,最高不要超過25℃,夜間溫度不能低於5℃。為了保證溫度不低於5℃,遇到寒流時要用火爐增溫或點燃酒精燈加熱。相對濕度不超過60%。
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不超過28℃,夜間不低於10℃。溫度和濕度高時,打開通風窗和作業門,通風換氣,通風口一般開在大棚的最高處,後期溫度高時,大棚前坡地邊也開通風口,這樣熱空氣上升從頂部排出,帶走了熱量和水氣。
光照控制:光照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桃樹又是喜光作物,所以棚內的光照對於正常生長結果是非常重要的,光照太弱時要人工輔助光照,保證正常生長。
花果管理:為了提高坐果率,保證足夠多的果實,要進行人工授粉、如用雞毛彈彈粉、人工點粉、花期放蜂傳粉、花期噴硼等,花期放蜂要在開花前一周放入,使蜜蜂有個適應過程,放蜂期禁用殺蟲劑。
疏果:坐果後要對過多的果子進行人工疏除,以保證增大果個,疏果一般在開花後三周進行,一般長果枝留3―4個,中果枝留2―3個,短果枝留1―2個,果個大的品種要適當上留。
樹體管理的原則是:既要保證足夠的營養面積,又要控制過多的營養生長,促進果實生長發育,要及時去萌葉,對留下的新梢進行摘心、捋梢、扭梢控制旺長,對下垂的果實要進行吊梢,改善光照條件,促進果實著色。
肥水管理:為了減少地面水分蒸發,降低濕度,提高地溫,地面要進行覆膜,扣棚前灌水,扣棚後盡量少灌水或者不灌水。追肥要在萌芽前,開花和果實膨大期進行,以復合肥為好,要特別注意葉面肥的噴施,花後10天開始每隔10―15天噴布1次尿素或磷酸二氫鉀,連續2―3次。
病蟲害防治:大棚桃樹的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灰霉病、細菌性穿孔病等。
防治大棚桃樹的病蟲害:
1、蚜蟲:萌芽前:要噴施波美3―5讀的石硫合劑。謝花10―15天後:使用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蚜蟲。
2、灰霉病:當大棚中發生灰霉病時,使用80%速可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還可以使用10%的灰霉靈煙劑每畝使用250―450克熏棚或使用粉塵劑,如:5%滅霉靈、6.5%甲霉靈、5%百菌清等,每畝使用1公斤。
3、細菌性穿孔病:可使用硫酸鏈黴素200毫克/升。揭膜後的病蟲害防治參照陸地栽培的進行。適時採收 保護地栽培的果實貴在一個早字,越是上市早越能買好價錢,因此,果實成熟時要及時採收,但是果實採收要適時,過早採收果實風味欠佳,過晚採收果實不耐運輸,一般以八、九成熟為宜,不同部位的果實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採收,採收後用小包裝盒包裝及時出售。
六、揭棚後的管理
果實採收揭棚後,對旺長的重疊新梢,直立新梢和交叉新梢等進行疏除過密的枝條。對角度好有空間的直立新梢要進行捋梢或扭梢,促其形成花芽。對結果枝組進行回縮,更新復壯,疏除主枝等競爭枝,6月上旬8月中下旬對新梢反復摘心,並噴布多效唑控制旺長。
秋季施促基肥:為第二年豐產打好基礎,桃樹落葉後到扣棚前進行整形修剪,疏除過密枝和背上旺長,對多年生的桃樹要疏除過密的多年生枝條,有空間的大枝要在適當部位短截培養結果枝組並控制樹體高度,以利於繼續扣棚載培。 大棚栽培改變了桃樹的自然生長節律,變春花秋實為冬花春實。要摘好桃樹大棚栽培重點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選擇適宜大棚栽培的品種,如春蕾、五月火。
2、要根據預定上市時間,選擇塑料大棚的類型以及適宜的扣棚時間。
3、合理控制大棚內的溫濕度,前期要保證需冷量的要求,以後要保證開花結果以及長葉,長果對溫濕度的需要。
4、實行人工授粉提高座果率,採用雞毛彈彈粉,人工點粉等措施,保證有足夠的果實形成,從而保證產量提高效益。
5、加強肥水管理,保證桃樹各個生長時期對肥水的需求。
6、實行周年修剪,現要控制樹體高度滿足大棚栽培的要求,又要有足夠的營養面積,保證結果和長樹的平衡。
⑧ 桃樹上長桃膠怎麼辦用什麼萬方法根除它
桃樹上長桃膠是桃樹流膠病,根治的辦法:
1、加強桃園管理,增強樹勢
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通氣性能。低窪積水地注意排水,酸鹼土壤應適當施用石灰或過磷酸鈣。改良土壤,鹽鹼地要注意排鹽。
2、調節修剪時間,減少流膠病發生
掌握新型管理技術科學修剪,注意生長季節及時疏枝回縮,冬季修剪少疏枝,減少枝幹傷口,修剪的傷口上要及時塗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不受外界細菌的侵染,有效防治傷口腐爛流膠。注意疏花疏果,減少負載量。
3、葯膜防治,減少流膠病發生。
如果是細菌性病原引起的流膠,用農用鏈黴素或葉青雙等進行噴施和塗刷主幹。如果是真菌性病原引起的流膠,可用抗菌劑401、多菌靈、甲基托布當、異菌脲等噴施或塗刷主幹,塗刷主幹的濃度比噴施樹冠的濃度可以相對提高。
主幹塗刷之前,用竹片把流膠部位的膠狀物刮除干凈後,再塗刷葯液,或用廢舊干凈棉布剪成條狀浸透葯液後包於患處,然後用10cm寬薄膜包紮,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葯劑防治可用5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效較好。
(8)新型桃樹擴展閱讀:
發病原因:
1、各種病原物危害引起
寄生性真菌及細菌的危害,如干腐病、腐爛病、炭疽病、瘡痂病、細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等,這些病害危害枝幹葉片,使桃樹生長衰弱,降低抗性,極易發生流膠病。
2、各種害蟲危害引起
蚜蟲、介殼蟲、特別是蛀干害蟲所造成的傷口易誘發流膠病。
3、機械損傷傷口以及凍害、日灼傷等引起
生長期修剪過度。使用機械不慎造成的傷口,凍害、霜害、冰雹、日灼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傷口導致樹生長衰弱均可誘發流膠病。
4、處理不當引起
用帶病毒接穗或使用不親和的砧木所導致的植株輸導不良引起流膠。
5、果園栽培管理不當造成
如施肥不當,桃園有機肥施入少,大量施用化肥使土壤結構惡化,造成桃樹抗逆性下降;排水不良,果園地勢低窪積水過多或排水不良,以及灌溉不適當等;生長期修剪過度、結果過多、土壤黏重及酸性大等,引起樹體生理失調,易導致流膠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