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宋慶齡發明獎
A. 宋慶齡發明獎有哪些學校可以參加自主招生嗎
自主招生往年都會有30多所院校進行自主招生,1月份就會陸續公布招生簡章了。自主招生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時間和復習,很多學生錯過了報名時間才知道有自主招生這回事~~
B. 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自主招生或者對高考有用嗎
因為它是由國家科技部立項的科技類評獎常設項目,所以對自主招生有一定的加分。因為是國家級頒發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C. 宋慶齡簡介
宋慶齡簡介:
宋慶齡1893年的1月27日出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戰士,同時也是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中偉大的女性。
在她年輕的時候變跟隨著孫中山先生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當中,堅貞不渝,英勇奮斗,始終和中國人民還有中國共產黨站在統一戰線。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還有文化教育事業,祖國的統一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受到了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華人的愛戴和贊賞。
在1981年的5月16日,宋慶齡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但是在同年的5月29日晚上八點十八分,宋慶齡在北京的寓所去世。
(3)第十三屆宋慶齡發明獎擴展閱讀:
宋慶齡家族有一姊、一妹和三個弟弟。年齡排行為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其中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是中國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組合。
宋慶齡成為國母,愛國愛民,萬民景仰,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藹齡聯姻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
她們對20世紀的中國擁有不可思議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因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父親宋耀如是上海最著名的牧師,還是精通法律的學者。後來下海經商,憑借過人的膽識和精準的眼光,一躍而起成為上海灘有名的實業家。
母親倪桂珍家族顯赫,先祖是明代大學者徐光啟。丈夫贊譽她: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1943年,身著一襲旗袍的宋慶齡用流暢動人的七場英語演講驚艷美國,而母親倪桂珍就是她的啟蒙導師。
無論是教學方法上,還是眼界格局上,母親給予他們的,在那個年代都是鳳毛麟角。孩子四五歲時,倪桂珍就從國外購來英文幼兒讀物,親自教導。等到他們開蒙定性時,精通鋼琴的她又擔負起音樂老師的角色。
D. 第九屆宋慶齡些獎學金名單
第九屆宋慶齡獎學金獲獎名單
教育部 中國福利會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關於頒發第九屆宋慶齡獎學金的決定
教基一[2010]4號
為了推動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表彰全國初中、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的成績優秀者,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推薦,教育部、中國福利會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決定向孫宇萌等746名學生頒發第九屆宋慶齡獎學金,授予其他711名學生宋慶齡獎學金提名獎。
希望獲得宋慶齡獎學金的同學珍惜榮譽、戒驕戒躁、積極進取,在成長道路上不斷取得新進步。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宣傳好宋慶齡獎學金獲獎者的生動事跡,發揮好中小學生身邊榜樣的激勵帶動作用,探索、創新、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效形式,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育部 中國福利會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二日
附件:
第九屆宋慶齡獎學金獲獎名單
北京
姓名性別年 級 民族學校獎 項
孫宇萌 女 五年級 漢 景山學校獲獎者
張睿愷 男 九年級 漢 北京市第八中學 獲獎者
凌靖崴 男 五年級 漢 崇文區板廠小學 獲獎者
雒夢妍 女 八年級 漢 順義區楊鎮二中 獲獎者
徐倩凇 女 九年級 漢 北京市育才學校 獲獎者
張澤雨 女 六年級 漢 朝陽區垡頭二小 獲獎者
秦 涯 女 九年級 漢 北京鋼鐵學院附中獲獎者
周宇哲 女 六年級 漢 豐台師范附屬小學獲獎者
徐佔一 女 八年級 漢 北京市京源學校 獲獎者
趙方晗 女 五年級 漢 通州漷縣鎮中心小學獲獎者
馬宇涵 女 六年級 漢 大興區第八小學獲獎者
雍 晨 女 六年級 漢 大興區舊宮第一中心小學 獲獎者
劉孟謙 男 九年級 漢 密雲縣第三中學 獲獎者
王宇琦 女 五年級 漢 懷柔區楊宋鎮中心小學獲獎者
田晨溪 女 八年級 漢 平谷區第三中學 獲獎者
齊曉彤 女 六年級 漢 昌平區昌盛園小學獲獎者
史靖夷 女 九年級 漢 延慶第二中學初三獲獎者
肖鑫月 女 六年級 漢 房山區長育中心校獲獎者
陳宏日 女 九年級 漢 門頭溝新橋路中學獲獎者
李 航 男 九年級 漢 燕山東風中學獲獎者
范曉雪 女 五年級 滿 東城區和平里第二小學提名獎
周 現 女 九年級 漢 北京市三帆中學提名獎
李佳翌 女 六年級 漢 崇文區體育館路小學提名獎
許雅芊 女 九年級 漢 北京第十五中學 提名獎
姬嵐欣 女 五年級 漢 朝陽區團結湖小學提名獎
黃兆潔 女 八年級 漢 北京市育英中學 提名獎
張夢喆 女 八年級 漢 海淀北部新區實驗中學提名獎
馮逸婷 女 五年級 漢 豐台第二小學提名獎
趙 佳 女 七年級 漢 石景山實驗中學 提名獎
張 珺 女 六年級 漢 通州區運河小學 提名獎
王晨萌 女 五年級 漢 通州區官園小學 提名獎
金 冠 男 八年級 回 順義區第三中學 提名獎
王雪兒 女 六年級 漢 大興區棗園小學 提名獎
張秋楠 男 九年級 漢 密雲縣第六中學 提名獎
於博瀟 女 六年級 漢 懷柔區第三小學 提名獎
李張璐 女 九年級 漢 平谷區第四中學 提名獎
劉 瑩 女 五年級 漢 昌平區十三陵中心小學提名獎
解銘瑤 男 七年級 漢 延慶縣第四中學 提名獎
張 柔 女 六年級 漢 房山區城關小學 提名獎
趙欣星 女 九年級 漢 門頭溝區育新學校提名獎
E. 劉小虎的榮譽稱號
註:只羅列2006年至今 時 間 榮 譽 稱 號 名 稱 授予單位 2009.7 山東省優秀教師 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10.7 第七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園丁獎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中國教育學會 2008.10 中國中央電視台「我是發明家」活動全國十二強 中央電視台 國家知識產權局 2009.12 濟南市中小學創新實踐能力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濟南市教育局 2007.12 第五屆濟南市優秀科技工作者 濟南市委組織部 濟南市人事局 2007.01 濟南市魅力家庭發明之家 濟南市精神文明辦、齊魯晚報 2007.12 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技術創新作品比賽優秀指導教師 山東省教學研究室 2006.10 濟南市十佳科技輔導員 濟南市教育局、市科協 2006.04 濟南市青年科技獎 濟南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科協 2006.08 輔導李鵬學生的「天梯防盜窗戶欄」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領導小組 2007.6 平陰縣首批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 中共平陰縣委、平陰縣人民政府 2006.02 平陰縣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 平陰縣人民政府 2006.09 平陰縣教學能手 中共平陰縣委、平陰縣人民政府
F. 重慶宋慶齡發明獎升學有什麼優先
1.宋慶齡獎學金它是基礎教育階段唯一的國家級獎學金,因此,現在絕大數省教局部門都給以獲獎者在升學時加分,給予享受省級三好學生同等待遇。但是並沒有做強行的統一規定。
2.補充:
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生前十分關心少年兒童科學素質的提高,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每兩年評選一次,評選范圍包括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台、港、澳地區少年兒童創作的作品。該獎項以18周歲(含18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發明作品為評選對象,設金獎、銀獎、銅獎、創意獎、優秀獎、園丁獎和組織獎。
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主要活動有:
--舉行少年兒童發明作品展示會;
--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
--舉辦小發明者與科學家座談會;
--舉辦小發明者與企業家交流會;
--組織獲獎代表開展一系列發明創新活動;
--組織獲獎作品在國內部分地區進行巡迴展覽;
--組織東西部少年兒童相互切磋學習;
--組織獲獎代表參加國際科技交流活動。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對少年兒童科技素質的培養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是一項"締造未來"的宏偉事業,是培養優秀人才的育人工程,我們期待著社會各界和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我們的行列,為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為21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G. 有那個大學可保送獲全國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銅獎的高中畢業生
李燕娥是廣東中山人,從16歲就來到宋慶齡身邊,陪伴了宋慶齡整整53年。她雖然沒有文化,但愛憎分明、性格爽朗。解放前,在重慶、上海等地,國民黨特務多次用金錢收買她,用介紹對象誘惑她,想通過她來刺探宋慶齡的情況,但李燕娥對宋慶齡忠心耿耿,絲毫不為所動。宋慶齡稱贊她是「不拿槍的警衛員」。解放後,她盡心竭力地照看著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和那些孫中山留下來的遺物。
宋慶齡從不把李燕娥當作「下人」,而視她為家中的一員。李燕娥比宋慶齡小了近20歲,但卻一直被稱著「李姐」。吃飯時宋慶齡與她同桌,並且讓她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自己則坐側座。李燕娥身體比較胖,宋慶齡又讓人專門改制了一張矮床,方便她休息。
解放後,宋慶齡住北京時間居多,為了撫慰李燕娥的思念之情,宋慶齡把自己的照片和北京寓所主樓的照片寄給她。李燕娥把照片擺在自己的房間里,以便隨時都能看到。有一次李燕娥受了傷,宋慶齡十分擔心,專門指示上海的同志抓緊為李燕娥療傷,還專程趕到上海看望。
宋慶齡為李燕娥想得非常周到、細致。她經常送一些小禮品給上海寓所的工作人員,每次總是專門准備一些火腿、廣東臘腸等家鄉食品,帶給李燕娥。
1971年11月8日,宋慶齡專門給上海寓所的管理員周和康寫信說:「現在委託你辦一件事:舊歷10月10日是李燕娥的生日。她在我處服務快40年了,我應該對她忠心耿耿的工作有些表示。請你在9日那天代買一隻熟的大油母雞及8斤蘋果、2斤香蕉送給她(連同這張賀片)。多謝你!」
1979年,李燕娥患了子宮癌,宋慶齡萬分焦急,親自把她從上海接到北京,不僅請人照料她的生活,還囑咐身邊的工作人員要像對待她一樣來照顧李燕娥。
她還請來最好的醫生為李燕娥診治。當醫生確定她的癌變已到晚期時,宋慶齡十分傷心。她壓抑著悲痛之情,盡可能抽出時間陪李燕娥聊天,以緩解她的痛苦。當時北京的青菜很少,她怕李燕娥不習慣,就請人想辦法多買些新鮮蠶豆來補充。為了增加營養,宋慶齡特別吩咐每天要讓李燕娥吃雞肉,喝雞湯。
對於病重的李燕娥,宋慶齡心情十分沉重。她曾給馬海德寫信說:「我親愛的管家患了可怕的疾病,使我十分心煩意亂。她跟隨我50年了,她是那麼的忠誠,也是我最可信任的朋友。我害怕她很快會死去……她躺在床上全然不知真正折磨她的是什麼病痛!我是如此悲傷和六神無主……」
第二天,她又寫信給愛潑斯坦:「近日來我為李姐(我50多年的伴侶和管家)病重而極感心煩意亂。她不僅是我的助手,更勝過我的親人……」
如果不是親眼讀到這些信件,簡直難以想像,在任何巨大的壓力面前都不曾懼怕、不曾退縮的宋慶齡,為了李燕娥竟會流露出如此強烈的悲傷。
1981年2月,在焦慮的煎熬中傳來了李燕娥病逝的消息,宋慶齡頓時熱淚盈眶。當李燕娥的骨灰盒被送到宋慶齡住所時,她迎上去,把臉緊緊貼在骨灰盒上,不住地撫摸著,親吻著,淚水點點滴滴灑落……
在李燕娥骨灰移送上海那天,宋慶齡支撐著病體,親自把骨灰盒從自己的卧室里抱出來,步履蹣跚地從樓上一直送到門口的汽車上。事後,她給一位友人寫信說:「我痛心地告訴你,我親愛的管家和同伴李燕娥……因患癌症逝世……我可憐的燕娥在幾天前由一些信得過的朋友陪同,在上海埋葬了。她的骨灰將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後,將長眠在我忠心的同伴旁邊。」
為了李燕娥的後事,宋慶齡特意寫信給秘書說:「我一直答應讓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墳的邊頭,要立她的碑。我以後也要埋在那裡。」並要求:墓碑「和李姐要做同樣的」。為此,她還專門畫了一張草圖。
就在李燕娥去世100多天之後,宋慶齡亦不幸病逝。宋慶齡的骨灰被送到了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就是今天的宋慶齡陵園。陵園中間,是宋慶齡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的合葬墓,東側是宋慶齡墓,墓碑上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之墓」。西側對稱位置,是形狀相同的李燕娥墓。墓碑上刻著「李燕娥同志之墓——宋慶齡敬立」的字樣。
H. 浙江省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對浙江省高職考單考單招有沒有加分的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