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塊被子是誰發明的
① 我軍疊被子疊成「豆腐塊」,有什麼來歷
講到軍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威武,看到軍人很多人心裡都會有一種崇拜感,因為在他們眼裡,軍人代表著崇高、有使命感。如果你參觀過軍人的宿舍的話,那麼你發現軍人宿舍最大的特點就是把被子疊成豆腐塊,但是「豆腐塊」被子自從進入外界的那天起,就伴隨著贊美和質疑,質疑的人大都說「豆腐塊」被子是一種形式主義,疊被子能夠疊出戰鬥力嗎!戰場上用被子能夠殺敵嗎!那麼軍人疊「豆腐塊」被子到底是不是形式主義呢?為什麼軍人一定要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呢?
首先講一個故事,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清政府花費重金打造亞洲最強的北洋水師,這支海軍艦隊不管在噸位、數量還是火力都在當時的日本海軍之上,日本經過偵察之後,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情況,在北洋水師的戰艦上,中國士兵隨便在晾曬短褲、襪子和被子,日本絕對從這個細節就可以斷定北洋艦隊是一支外強中乾的艦隊,清政府海軍是一支紀律鬆弛、管理混亂的軍隊,這樣的軍隊戰鬥力不強,基於這個情報,日本海軍最終發動了甲午戰爭並最終獲得了勝利。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軍隊內務是軍隊紀律的保證,一個連內務都做不好的軍隊戰鬥力從何談起。所以要求軍隊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從側面來說是要求軍人疊的是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疊成」方方正正的規矩,沒有曲線的規矩,軍人才能恪盡職守,才能聽從指揮,才能打勝仗。內務的好壞其實是可以反映一個人,一支部隊的精神風貌的,試想內務極其臟亂的部隊怎麼能夠做到臨危不亂,有條不紊,聽從指揮呢,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在戰爭中肯定吃敗仗。
同時,「豆腐塊」被子也是中國軍人的優良傳統,解放軍的豆腐塊被子是從黃埔軍校時期學來的,當時黃埔軍校的內務非常嚴格,必須在10分鍾起床、洗漱和整理好內務,然後操練。中國軍隊從弱變強,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敵人,正是因為繼承了先輩的優良傳統,繼承了先輩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讓我們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這里的戰鬥力往往都體現在細微之處,細微之處見精神。疊被子看似簡單,卻有著復雜的工序,比造核彈毫不遜色。很多人覺得疊豆腐塊很簡單,其實有的人疊了十幾年都疊不出來那種效果。
部隊作戰的關鍵是保持整體的戰鬥力,所謂的整體戰鬥力就是在平時平時井然有序,戰時銳不可當。古代就有把「軍容孰整」列為軍隊取得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求軍人必須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目的就是為了訓練部隊的軍容意識,因為一個賦有著軍容嚴整,具有良好形象的部隊不僅可以產生內部團結,而且對外還可以產生威懾力,尊嚴強軍力,使其聞而懼之。由此可以見「豆腐塊」被子並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包含著深刻內涵意義的行為。
② 豆腐塊被子的歷史,軍隊豆腐塊被子真的嚴格嗎
豆腐復塊被子的歷史,制軍隊豆腐塊被子真的嚴格!
一個老軍人回答你:軍被疊成豆腐塊並不是強制命令的,而是執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第八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內務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按照軍隊的條令、條例統一內務建設的各項工作和規范軍人的行為,實施正規的嚴格管理,增強軍隊的組織性、計劃性、准確性、紀律性,保持軍隊的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
部隊營房內的軍被疊成豆腐塊,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軍隊、軍人的組織性、計劃性、准確性、紀律性,保持軍隊、軍人的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軍被疊成整齊劃一豆腐塊的,就是體現了該部隊軍人的組織性、紀律性和統一性。當然軍被疊成整齊劃一豆腐塊,也是部隊軍營的一個特色、一道美景!
③ 豆腐塊被子是誰發明的
最早出現是黃埔軍校時期
當時效法日本人,要把被子疊地非常平整,可日本人用的是毛毯,容易疊,而黃埔是棉被
雖然這樣,這個習慣被流傳下來了,TG覺得挺好,有助於加強紀律性,就一直沿襲下來了
④ 豆腐是誰發明的,是怎麼發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劉復安發明的,是在煉制丹的時候誤發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招募方士數千人,其中有名者為蘇非、李尚、左吳、田由、晉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號稱「八公」。他們常聚在楚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
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這樣,劉安煉丹未成卻發明豆腐。之後,豆腐技法傳入民間,豆腐的歷史從此開始。後來,人們尊稱劉安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當年的楚山也改稱為「八公山」。
(4)豆腐塊被子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豆腐選購的小妙招:
看:傳統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而人工合成豆腐因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傳統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較無光澤。
摸:傳統豆腐用手按壓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而且軟硬適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處會比較粗糙,質地不細膩,彈性較差,且沒有白色豆腐液體流出。
聞:在常溫下直接嗅聞其氣味。傳統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氣味很淡,甚至有化學葯劑的味道。
⑤ 部隊豆腐塊被子是誰發明的
最早出現是黃埔軍校時期
當時效法日本人,要把被子疊地非常平整,可日本人用的是毛毯,容易疊,而黃埔是棉被
雖然這樣,這個習慣被流傳下來了,TG覺得挺好,有助於加強紀律性,就一直沿襲下來了
⑥ 被子是誰發明的呢
猿人發明的
⑦ 為什麼中國軍人要疊豆腐塊被子,這個傳統如何來的,求正史!!
疊被子是戰爭年代延續下來的一種做法。之所以能夠持久堅持下來,內甚至化為一種特有的傳容統,就在於這種將被子折疊起來的方式有利於執行緊急任務,特別是採取寬三長四的折疊方式,便於折疊和捆紮,能很好地保證背包帶不脫落,有利於行軍打仗。 至於發展到今天的在實用基礎上的美觀,甚至走到追求極致的程度。解放戰爭結束不久,部隊要進行正規化建設,成立了很多幹校培養幹部。就是那時在幹校學習的學員劉紀傳同志根據以前行軍打仗的一些經驗和教訓,發明這種疊豆腐塊整理內務的方法。能在幾分鍾內把被子雜物收拾好,對宿舍的內務整潔,行軍打仗,紀律養成都大有幫助。於是在全軍推廣,形成今天我軍的一個優良傳統。再後來,這種內務整理、評比便逐漸被作為一種部隊基層管理、基層建設的基本內容保留下來,以至發展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⑧ 被子是誰第一個發明的
最早出現的被子枕頭出現在原始時代,人們用石頭或草捆等將頭部墊高去睡覺,大概是「因丘陵掘穴而處」時比較原始的枕頭。到戰國時,枕頭就已經相當講究。1957年,在河南信陽長台關一個戰國楚墓里,出土了一張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上就有竹枕。我國前人對枕頭頗有研究。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一個小圓木作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動一下,頭從枕上滑落,便立即驚醒,醒之後發奮繼續讀書,他把這個枕頭取名為「警枕」。為了強身健體,在睡眠時達到治病的目的,古人還在枕內放葯以治病,叫做「葯枕」。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苦蕎皮、黑 豆皮、綠豆皮、決明子……作枕頭,至老明目。」民間有多種多樣的枕頭,大都以「清火」、「去熱」為目的。現代,枕頭越來越廣泛地用於醫療保健,如「磁療枕」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頭痛及耳鳴有一定的療效。美國和香港流行一種「頸椎枕」,睡這種枕頭能使頸、肩和顱底的肌肉完全放鬆,消除一天的疲勞。目前,日本還研製出一種「健身枕」,像振盪器那樣不斷釋放能量,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又可以催眠,更好地發揮它作為睡眠工具的作用。 被子最早也是在原始社會出現,當時天氣比現在更還冷,人們就用可以利用的覆蓋物披在身上,特別是動物的皮毛
⑨ 疊豆腐塊是誰發明的
其實復內務條例上面並沒制有規定被子必須疊成有稜有角的,只要求「橫兩折,豎三折」。但是部隊這地方有個特點,就是所謂的「有人比我幹得好,我就得想辦法超過去」也就是「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思想的延伸...然後互相比較慢慢就發展成豆腐塊了
⑩ 誰發明的把被疊成豆腐塊
誰發明的不知道 但是從袁世凱那時候開始陸軍就有這個傳統 國軍共軍現在的內務都會疊成豆腐塊 只是大陸這邊疊的更加極致而已 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