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發明人
⑴ 背越式是誰發明的為什麼比別的跳法要跳得高
1968年10月,墨西哥城,第19屆奧運會男子跳高比賽。當橫桿升到2.24米的時候,喧嘩沸騰的田徑場頓時寂靜無聲,一位身材修長的美國運動員突然以閃電般的速度作弧線型短跑,沖到橫桿跟前,一個「旱地拔蔥」,身體背向橫桿,騰空而起。當他高仰的頭部超過橫桿以後,髖部跟著挺起,形成一個優美的反弓,整個身子象春天的飛燕,掠過這根高聳的橫桿……
「啊,成功了!」「嘿!這是什麼跳法……」千萬觀眾被這種新型的跳法弄得頭昏目眩,有的發出驚呼!有的發出贊嘆!在一片刺耳的歡叫聲中,環形看台上彩旗飛舞,星條旗和各種帽子、手絹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一齊飛向空中。
這位取得金牌的選手叫迪克·福斯貝里,以他嶄新的技術——即後來被稱為「背越式」(或「福斯貝里式」)的跳高技術,輕松地奪得了金牌,並打破了蘇聯選手在上屆奧運會上創造的2.18米的奧運會紀錄。他的這一技術揭開了跳高史上新的一頁,「面朝天背朝地」的跳高方式不僅使在場觀眾大開眼界,而且各國選手紛紛仿效。
在現代跳高發展的一百餘年中,跳高技術經歷了跨越式、滾式和俯卧式3個階段。福斯貝里用「背越式」使跳高技術發生了一次重大改革,為跳高選手創出一條新路。凡是第一次看到背越式跳高的人,無不覺得它怪誕可笑。
那麼福斯貝里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了這種奇特姿式的呢?
福斯貝里11歲時,在波特蘭學校讀書。有一次,體育老師叫學生們練習跳高,他讓學生們先一字排開,等待著輪到自己從橫桿上一越而過。有趣的是,他們最初排成單行,後來隊形逐漸散亂。事有湊巧,當老師點名叫福斯貝里時,他思想正在開小差,精神不集中的他在慌亂之中答應後,已經靠近橫桿,來不及轉身助跑,只得面向老師,背對橫桿,一急之下,他把老師教的跳高要領全部忘得精光,怎麼也想不起來。看著老師嚴肅的面孔和同學們注視的目光,於是福斯貝里急中生智,索性就地騰起,竟奇跡般地越過了背後的橫桿,四角朝天倒在沙坑裡。這個滑稽動作使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後合。可是這位體育老師不但不責怪福斯貝里,反而被他那與眾不同的姿勢折服了,馬上為他丈量高度,成績為1.15米。福斯貝里在這無意的一跳中體驗到了一種比原先採用的姿勢輕松的感覺,便決心繼續用這種姿勢練下去。
當然,在這個漫長的練習過程中,他受到了不少非議和譏笑。有人說他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有人說他趕時髦趕得出了格;還有人乾脆說他得了精神病。但福斯貝里心中有數,他對這些冷嘲熱諷不屑一顧,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依然練習「背越式」,使動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1963年(16歲)他跳過了1.77米,1965年(18歲)第一次跳過2.00米;1967年(20歲)成績為2.10米。
福斯貝里在進入大學後,又得到了伯爾尼·華格勒教練的指導,從而用這種「背越式」進行系統的訓練。1968年第19屆奧運會美國選拔賽上他以2.21米獲第一名,入選美國奧林匹克田徑隊。他原來估計自己在墨西哥城的奧運會上最多隻能勉強擠進前5名,根本沒有想到取得跳高金牌。可能正是這種心理狀態使他精神特別放鬆,充分發揮了水平,最後用這個獨特的「背越式」登上冠軍寶座。
使人們惋惜的是,福斯貝里走下奧運會領獎台時,他便宣布從此退出比賽。然而,福斯貝里首創的「背越式」,卻在世界各國田壇廣為流行。在他獲奧運會金牌後的五年中,烏·邁法特獲1972年慕尼黑第20屆奧運會冠軍,斯通斯1973年第一個征服2.30米的高度,弗紹拉1974年獲歐洲冠軍,由於他(她)們取得成功均靠「背越式」,從而初步證明了這種跳高技術的優越性。1980年莫斯科第22屆奧運會上,格·韋西格和薩·西梅奧妮摘取男女跳高冠軍,默根堡和弗紹拉跳過2.35米之後,「背越式」終於完全取代了俯卧式。在這期間,迪克·福斯貝里曾於1973年復出,但轉為職業選手。
你可以想像一下,人彎曲成倒U型時,人體的中心在哪裡?應該是不在人體上,而是在人體下方某一點。
而背越式跳高呢,就是大致使用這種姿勢過去的,所以人的中心實際升高高度最小,人也就能跳過更高的高度了。
你參考下這個吧。。。
由於運動員過桿的姿勢不同、肢體位置的變化,人體重心的位置也是變化的。根據重心模型估算:
用跨越式過桿,重心在橫桿上方約40厘米左右; 用俯卧式過桿,重心在橫桿上方約10~15厘米左右; 用背越式過桿,重心在橫桿下方約0~5厘米左右。
從以上比較看出,在相同彈跳能力的情況下,跨越式的重心相對於橫桿最高,跳高成績也最差;而背越式時的重心相對於橫桿最低,跳高成績也最好。 可以看一些實際的數據: 一個身高1.80米的運動員,直立時重心距地面的高度為1.1米,最大彈跳高度為1.00米,當他豎直向上跳起後,重心高度為2.10米。當他用不同姿勢過桿時,跳高成績分別為: 跨越式的跳高成績約為1.70米; 俯卧式的跳高成績約為1.95~2.00米; 背越式的跳高成績約為2.10~2.15米。 在背越式中,人在越過橫桿時,臀部、腹部位置較高,頭、四肢位置較低,往往低於橫桿,人呈弓形,重心在人體外,在橫桿的下方。故而跳高成績可以好於正常豎直跳起人體重心的高度。
http://..com/question/23675544.html?si=5
用「背越式」重心可以以幾乎「貼桿」的高度過桿,而「跨越式」則需要把重心再提高「從跨下到重心」這段高度,無形間就增加了運動員需要的起跳高度了。
因為人在背越過桿時。人身體是彎曲的。這時候人的質心不在人身上,而是在腰部下方。這樣的話,實際是質心是從桿下過,而人卻從桿上過了,所以跳的更高.
還是重心的問題,背越式要提高重心的高度要小於跨越式重心提高的高度。。地球有引力,那麼重心提高的高度是要人體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這就是為什麼背越式比跨越式要跳得高的原因!
⑵ 背躍試跳法是誰發明的那人是哪個國家的
背躍試跳法,也說成「背越式跳高技術」,是美國跳高運動員福斯貝里發明的,專所以又稱為「屬福斯貝里式跳高」。
在1968年的第十九屆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福斯貝里採用了弧線助跑、背向橫桿的背越式技術,以2.24米成績一舉奪得男子跳高桂冠。他的技術與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從此之後,背越式跳高技術很快在全球風行。
⑶ 背越式跳高是怎樣發明的
福斯貝里11歲時,在一所名叫波特蘭的學校讀書。有一次,體育老師叫學生們練習跳高,他讓學生們先排好隊,等著輪到自己從橫桿上越過。不過在運動的過程中,同學們慢慢就忘了守規矩,隊形散成了一團。正在這時,老師點名叫到了福斯貝里的名字,而他呢正在做白日夢,精神不集中的他在慌亂之中應了老師後,已經靠近橫桿。來不及轉身助跑的他,只得面向老師,背對橫桿,一急之下,他把老師教的跳高要領全部忘得精光,怎麼也想不起來。看著老師嚴肅的面孔和同學們注視的目光,福斯貝里心中可沒了底。他向四周看了看,正好看見有準備看熱鬧的同學背朝高高的台階縱身一躍,穩穩當當地坐上台階這一動作。福斯貝里受到啟發,索性就地騰起,竟真的奇跡般地越過了背後的橫桿, 理查德·福斯貝里四角朝天倒在沙坑裡。這個滑稽動作使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後合。可是這位體育老師不但不責怪福斯貝里,反而被他那與眾不同的姿勢吸引住了,馬上為他丈量高度,成績為1.15米。 福斯貝里在進入大學後,又得到了伯爾尼·華格勒教練的指導,從而用這種「背越式」進行系統的訓練。
1968年第19屆奧運會美國選拔賽上他以2.21米獲第一名,入選美國奧林匹克田徑隊。1968年在墨西哥城奧運會上,他以2.24米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並獲金牌。全世界的電視觀眾都被他舒展而優美的姿勢征服了,使人們惋惜的是,福斯貝里走下奧運會領獎台時,他便宣布從此退出比賽。國際田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把這種背越式跳高命名為「福斯貝里式」。
現在,幾乎所有的跳高選手都採用這種姿勢啦!福斯貝里是第一個採用背越式過桿技術並獲得重大成就的運動員。這是跳高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背越式技術的優點在於動作簡單、自然、容易掌握,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運動員的運動素質。自從福斯貝里以背越式技術獲得奧運會冠軍後,世界上許多優秀選手都採用了這一技術,並獲得了巨大成功。進入80年代後,風行一時的俯卧式技術幾乎完全被背越式技術所取代。1987年國際田聯慶祝成立75周年時,將福斯貝里在1968年用全新的背越式跳高技術獲得奧運會金牌的時刻,評選為世界田壇75年來「100個金色時刻」之一。
背越式跳高是急行跳高姿式之一。現代奧運會被稱為"福斯貝里式"的跳高技術後來改稱為背越式跳高技術。這項技術的首創者是美國人理查德·福斯貝里。
⑷ 背越式跳高是誰最先發明的
背越式跳高又稱「福斯貝里式跳高」,急行跳高姿式之一。是美國運動員專福斯貝里最先發明的。
1968年,屬美國運動員福斯貝里在第19屆奧運會上,以獨特的弧線助跑。背向橫竿的過竿方法,以2.24米摘取了男子跳高桂冠。當時人們稱為「福斯貝里式」,後稱為「背越式」。從此,背越式跳高技術開始盛行,並逐步被大部分跳高運動員採用。
⑸ 背越式跳高發明者在哪一屆奧運會上第一次使用了這個技巧
1968年第19屆
1968年在第19屆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福斯貝里採用了與眾不同的弧線助跑,背向橫桿的背越式技術,2.24米成績一舉奪得男子跳高桂冠
⑹ 背越式跳高是第幾年發明的誰發明的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在俯卧式跳高姿勢還占據統治地位的時代,美國運動員理查德·福斯伯憑借自己創造的背越式姿勢一舉越過了2.24米的高度。這個「新型武器」為千萬名觀眾帶來了新的刺激,他們開始驚呼,開始贊嘆。在一片激動的歡叫聲中,環形看台上彩旗飛舞,星條旗和各種帽子、手絹,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一起飛向空中。福斯伯獲得了這枚他夢寐以求的金牌。從此,福斯伯和他所創造的新技術——背越式跳高便傳遍了全世界,並取代了風行一時的俯卧式跳高,創造了跳高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
在福斯伯創造「背越式」跳高姿式前,跳高運動員都是採用剪式和俯卧式兩種姿勢。他11歲時,在波特蘭學校讀書。有一次,體育老師讓學生進行跳高練習。輪到福斯伯時,注意力並未集中,慌亂答應後向橫桿沖去,但卻忘了老師教的姿勢。情急之中,他便面對老師,背對橫桿,順勢就地騰起,縱身一跳,奇跡般地躍過了橫桿,四腳朝天倒在沙坑裡。他的滑稽動作引起了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但慧眼識英才的老師不僅沒有責備福斯伯,反而為他量了高度:1.15米。這大概就是背越式跳高姿勢的雛形。
上了高中後,福斯伯非常崇拜當時跳高世界紀錄保持者布魯梅爾。但愛動腦子的他沒有盲目模仿布魯梅爾的每個動作。閑著無事時,他喜歡琢磨跳高姿勢。他發現,跳桌上時,背朝桌子縱身一躍,穩穩當當地就能坐在桌上。這一動作使他受到啟發,又聯想到11歲時那場經歷,他把這種方法搬到了橫桿上,下決心開始用這個姿勢練習跳高。進入大學後,在伯爾尼華格勒教練指導下,福斯伯堅持用這種「背越式」進行系統訓練,並且終於得以在奧運會上向全世界人民顯示了他的新技術。
⑺ 背越式是誰發明的為什麼比別的跳法要跳得高
背越式跳高是急行跳高姿式之一。現代奧運會被稱為"福斯貝里式"的跳高技術後來改稱為背越式跳高技術。這項技術的首創者是美國人理查德·福斯貝里。
⑻ 發明背躍式的跳高運動員是誰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在俯卧式跳高姿勢還占據統治地位的時代,美國運動員理查德·福斯伯憑借自己創造的背越式姿勢一舉越過了2.24米的高度。這個「新型武器」為千萬名觀眾帶來了新的刺激,他們開始驚呼,開始贊嘆。在一片激動的歡叫聲中,環形看台上彩旗飛舞,星條旗和各種帽子、手絹,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一起飛向空中。福斯伯獲得了這枚他夢寐以求的金牌。從此,福斯伯和他所創造的新技術——背越式跳高便傳遍了全世界,並取代了風行一時的俯卧式跳高,創造了跳高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
在福斯伯創造「背越式」跳高姿式前,跳高運動員都是採用剪式和俯卧式兩種姿勢。他11歲時,在波特蘭學校讀書。有一次,體育老師讓學生進行跳高練習。輪到福斯伯時,注意力並未集中,慌亂答應後向橫桿沖去,但卻忘了老師教的姿勢。情急之中,他便面對老師,背對橫桿,順勢就地騰起,縱身一跳,奇跡般地躍過了橫桿,四腳朝天倒在沙坑裡。他的滑稽動作引起了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但慧眼識英才的老師不僅沒有責備福斯伯,反而為他量了高度:1.15米。這大概就是背越式跳高姿勢的雛形。
上了高中後,福斯伯非常崇拜當時跳高世界紀錄保持者布魯梅爾。但愛動腦子的他沒有盲目模仿布魯梅爾的每個動作。閑著無事時,他喜歡琢磨跳高姿勢。他發現,跳桌上時,背朝桌子縱身一躍,穩穩當當地就能坐在桌上。這一動作使他受到啟發,又聯想到11歲時那場經歷,他把這種方法搬到了橫桿上,下決心開始用這個姿勢練習跳高。進入大學後,在伯爾尼華格勒教練指導下,福斯伯堅持用這種「背越式」進行系統訓練,並且終於得以在奧運會上向全世界人民顯示了他的新技術。
⑼ 背躍式跳高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很難說誰發明的,起源跳高運動的起源供參考 :很早,曾廣泛出現於世界許多國家專的各個時期;現代跳屬高運動始於英國,1800年舉辦的蘇格蘭運動會上,跳高即被列為比賽項目;19世紀60年代後開始在歐洲和美洲普及;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男子跳高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女子跳高也被列入;此後,跳高技術不斷發展,先後出現了「波浪式」、「滾式」、「俯卧式」、「背越式」等新技術,使運動成績得以飛速提高。
⑽ 背躍式跳高發明者福斯伯利是哪國人
1968年在第19屆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福斯貝里採用了與眾不同的弧線助跑,背向橫桿的背越式技術,以2.24米成績一舉奪得男子跳高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