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氫的發明人

氫的發明人

發布時間: 2021-01-09 16:45:47

『壹』 原子氫吹管發明人是

原子氫吹管發明人是?
愛德華·丹尼爾·克拉克(英語:Edward Daniel Clarke)在1819年發明了氫氣吹管。

『貳』 氫電池發明人王立全

有很多人叫這個的呢

『叄』 氫彈誰發明的

愛德華·特勒於1908年1月15日出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是鋼琴家。和愛因斯坦一樣,將近兩歲才張口說話的特勒在小學就顯露出超人的數學才能。苦於父親的壓力,特勒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的是物理,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數學的鑽研。1930年,特勒獲得了萊比錫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並在德國的一所大學任教。
-1935年移居美國
1935年,由於納粹勢力的甚囂塵上,特勒和妻子米奇被迫離開德國前往美國執教於喬治華盛頓大學,直到1941年才離開該校,而他就是在那一年成為美國公民。
-1939年開始投入原子彈研究
1939年,特勒和其他兩名資深核物理學家一起,竭力支持愛因斯坦向當時的美國總統福蘭克林·羅斯福寫信,說明研製開發原子彈的必要性。在白宮的授意下,由著名核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牽頭,在新墨西哥州的拉斯阿拉莫斯成立秘密實驗室,研製原子彈。1943年,特勒攜妻帶子離開芝加哥大學,加入了奧本海默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並成為該計劃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
-1952年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
1949年,當蘇聯研製成功第一枚原子彈之後,特勒力促杜魯門總統加快氫彈的研究。他也因此重返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全力以赴投入到氫彈的研製工作中去。1952年11月1日,世界上第一個熱核聚變裝置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爆炸成功。特勒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氫彈之父」。
與此同時,特勒又說服政府在1952年成立了第二個核武器實驗室———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他首先出任顧問,於1954年出任副所長,1958年到1960年出任所長。在此之後一直在那裡擔任顧問,直到1975年退休。

『肆』 氫彈的創始人

愛德來華·泰勒(自Edward Teller,1908—2003)美籍物理學家,「氫彈之父」。
愛德華·泰勒1908年1月15日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2003年9月9日因中風在美國加州斯坦福逝世。他1926年赴德國學習,1930年獲得萊比錫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當希特勒的權力在德國上升時,他移民到美國,並在喬治·華盛頓大學任教。他是第一位應征進入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在曼哈頓計劃中他並不是主角,但在後來成為解決氫彈設計中最關鍵問題的核心人物,因此得到美國「氫彈之父」的稱號。二戰之後泰勒到芝加哥大學任教,並做過進行核武器研究的美國勞倫斯利摩國家實驗室主任,後轉到斯坦福大學。2003年布希總統向他頒發了總統自由勛章。
愛德華·泰勒是20世紀物理學發展中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1935年,他與物理學家西拉德和魏格納共同說服了愛因斯坦,請他向美國總統羅斯福講述納粹研製原子彈的潛在威脅,從而促成了美國的原子彈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與同時代的物理學家費米、蓋莫、貝特和朗道等人,成功地將量子力學等物理宇宙新思維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研製了原子彈和氫彈,展現出科學思維改變世界歷史命運的力量。

『伍』 鎳氫電池的發明人

Stanford Ovshinsky可能並不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確是改變歷史的人,他發明的鎳金屬氫化物回電池已經改變了答我們的生活,這位偉人於美國時間2012年10月17號周三晚上在和癌症的斗爭中不幸去世,享年89歲。在他50年的工作生涯中,共為美國提供了400多項技術專利,涵蓋鎳氫電池,氫燃料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等各方面。
1960年,斯坦福和他的妻子艾麗斯成立了能量轉化設備公司(ECD),專門致力於開發能源相關的東西,而所有的產品都被冠以Ovonics的標簽。
當然,在斯坦福所有的發明中,最優秀的莫過於鎳氫反應電池。這是一款可用於為混合型汽車充電的便攜電池,同時它也非常地環保。通用EV1汽車就採用了這種電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出生於1922年的斯坦福並沒有上過大學,他可以說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發明家。

『陸』 氫彈是誰發明的

好像是美國的一堆人 -------------------------------------------------------------------------------- 太陽.是人類仿製太陽的..美國最先製造成功的. -------------------------------------------------------------------------------- 1942年,美國科學內家在研製原{子容**}的過程中,推斷原{子**}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點燃輕核,引起聚變反應,並想以此來製造一種威力比原{子**}更大的超級彈 。1952 年11月1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後期,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和法國都相繼研製成功氫彈,並裝備部隊。 破壞力極大,我國最早由鄧稼先發明的

『柒』 氫氣是誰發現的

在化學史上,人們把氫元素的發現與「發現和證明了水是氫和氯的化合物而非元素」這兩項重大成就,主要歸功於英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卡文迪許(Cavendish,H.1731-1810)。

18世紀的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是一位百萬富翁,但他生活十分樸素,用自己的錢在家裡建立了一座規模相當大的實驗室,一生從事於科學研究。曾有科學史家說:卡文迪許「是具有學問的人中最富的,也是富人當中最有學問的。」他觀察事物敏銳,精於實驗設計,所做實驗的結果都相當准確,而且研究范圍很廣泛,對於許多化學、力學和電學問題以及地球平均密度等問題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發現。但他篤信燃素說,這使他在化學研究工作中走過一些彎路。他在五十年中只發表過18篇論文,除了一篇是理論性的外,其餘全是實驗性和觀察性的。在他逝世以後,人們才發現他寫了大量很有價值的論文稿,沒有公開發表。他的這些文稿是科學研究的寶貴文獻,後來分別由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和化學家索普整理出版。

在化學史上,有一個與這些論文稿有關的有趣的故事。卡文迪許1785年做過一個實驗,他將電火花通過尋常空氣和氧氣的混合體,想把其中的氮全部氧化掉,產生的二氧化氮用苛性鉀吸收。實驗做了三個星期,最後殘留下一小氣泡不能被氧化。他的實驗記錄保存在留下的文稿中,後面寫道:「空氣中的濁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氮氣),還有一種不與脫燃素空氣(氧)化合的濁氣,總量不超過全部空氣的1/12.一百多年後,1892年,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瑞利(Ragleigh,L.1842-1919)測定氮的密度時,發現從空氣得來的氮比從氨氧化分解產生的氮每升重0.0064克,百思不得其解。化學家萊姆塞(Ramsay,W.1852-1916)認為來自空氣的氮氣裡面能含有一種較重的未知氣體。這時,化學教授杜瓦(Dewar,J.1842-1923)向他們提到劍橋大學的老前輩卡文迪許的上述實驗和小氣泡之迷。他們立即把卡文迪許的科學資料借來閱讀,瑞利重復了卡文迪許當年的實驗,很快得到了小氣泡。萊姆塞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除去空氣中的水汽、碳酸氣、氧和氮後,也得到了這種氣體,密度比氮氣大,用分光鏡檢查後,肯定這是一種新的元素,取名氬。這樣,卡文迪許當年的工作在1894年元素氬的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從這個故事可看出卡文迪許嚴謹的科研作風和他對化學的重大貢獻。1871年,劍橋大學建立了一座物理實驗室,以卡文迪許的名字命名,這就是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它在幾十年內,一直是世界現代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中心。

氫的發現和氫的性質的研究

在18世紀末以前,曾經有不少人做過製取氫氣的實驗,所以實際上很難說是誰發現了氫,即使公認對氫的發現和研究有過很大貢獻的卡文迪許本人也認為氫的發現不只是他的功勞。早在16世紀,瑞士著名醫生帕拉塞斯就描述過鐵屑與酸接觸時有一種氣體產生;17世紀時,比利時著名的醫療化學派學者海爾蒙特(van Helmont,J.B.1579-1644)曾偶然接觸過這種氣體,但沒有把它離析、收集起來。

波義耳雖偶然收集過這種氣體,但並未進行研究。他們只知道它可燃,此外就很少了解。1700年,法國葯劑師勒梅里(Lemery,N.1645-1715)在巴黎科學院的《報告》上也提到過它。最早把氫氣收集起來,並對它的性質仔細加以研究的是卡文迪許。

1766年卡文迪許向英國皇家學會提交了一篇研究報告《人造空氣實驗》,講了他用鐵、鋅等與稀硫酸、稀鹽酸作用製得「易燃空氣」(即氫氣),並用普利斯特里發明的排水集氣法把它收集起來,進行研究。他發現一定量的某種金屬分別與足量的各種酸作用,所產生的這種氣體的量是固定的,與酸的種類、濃度都無關。他還發現氫氣與空氣混合後點燃會發生爆炸;又發現氫氣與氧氣化合生成水,從而認識到這種氣體和其它已知的各種氣體都不同。但是,由於他是燃素說的虔誠信徒,按照他的理解:這種氣體燃燒起來這么猛烈,一定富含燃素;硫磺燃燒後成為硫酸,那麼硫酸中是沒有燃素的;而按照燃素說金屬也是含燃素的。所以他認為這種氣體是從金屬中分解出來的,而不是來自酸中。他設想金屬在酸中溶解時,「它們所含的燃素便釋放出來,形成了這種可燃空氣」。他甚至曾一度設想氫氣就是燃素,這種推測很快就得以當時的一些傑出化學家舍勒、基爾萬(Kirwan,R.1735-1812)等的贊同。由於把氫氣充到膀胱氣球中,氣球便會徐徐上升,這種現象當時曾被一些燃素學說的信奉者們用來作為他們「論證」燃素具有負重量的根據。但卡文迪許究竟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後來他弄清楚了氣球在空氣中所受浮力問題,通過精確研究,證明氫氣是有重量的,只是比空氣輕很多。他是這樣做實驗的:先把金屬和裝有酸的燒瓶稱重,然後將金屬投入酸中,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氫氣並測體積,再稱量反應後燒瓶及內裝物的總量。這樣他確定了氫氣的比重只是空氣的9%.但這些化學家仍不肯輕易放棄舊說,鑒於氫氣燃燒後會產生水,於是他們改說氫氣是燃素和水的化合物。

水的合成否定了水是元素的錯誤觀念在古希臘:恩培多克勒提出,宇宙間只存在火、氣、水、土四種元素,它們組成萬物。從那時起直到18世紀70年代,人們一直認為水是一種元素。1781年,普利斯特里將氫氣和空氣放在閉口玻璃瓶中,用電火花引爆,發現瓶的內壁有露珠出現。同年卡文迪許也用不同比例的氫氣與空氣的混合物反復進行這項實驗,確認這種露滴是純凈的水,表明氫是水的一種成分。這時氧氣業已發現,卡文迪許又用純氧代替空氣進行試驗,不僅證明氫和氧化合成水,而且確認大約2份體積的氫與1份體積的氧恰好化合成水(發表於1784年)。這些實驗結果本已毫無疑義地證明了水是氫和氧的化合物,而不是一種元素,但卡文迪許卻和普利斯特里一樣,仍堅持認為水是一種元素,氧是失去燃素的水,氫則是含有過多燃素的水。他用下式表示「易燃空氣」(氫)的燃燒:

(水+燃素)+ (水-燃素)—→水

易燃空氣(氫) 失燃素空氣(氧)

1782年,拉瓦錫重復了他們的實驗,並用紅熱的槍筒分解了水蒸汽,才明確提出正確的結論:水不是元素而是氫和氧的化合物,糾正了兩千多年來把水當做元素的錯誤概念。1787年,他把過去稱作「易燃空氣」的這種氣體命名為「H-ydrogne」(氫),意思是「產生水的」,並確認它是一種元素。

『捌』 中國原子彈、氫彈發明者是誰

不能說是由哪一個人發明的。 都是科學技術組合作的成績

兩彈元勛是鄧稼先

『玖』 氫彈是誰發明的

愛德華·特勒。

1949年,當蘇聯研製成功第一枚原子彈之後,特勒力促杜魯門總統加快氫彈的研究。他也因此重返拉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全力以赴投入到氫彈的研製工作中去。1952年11月1日,世界上第一個熱核聚變裝置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爆炸成功。特勒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氫彈之父」。

與此同時,特勒又說服政府在1952年成立了第二個核武器實驗室———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他首先出任顧問,於1954年出任副所長,1958年到1960年出任所長。在此之後一直在那裡擔任顧問,直到1975年退休。

(9)氫的發明人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51年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試驗場進行氫彈試驗。但其是一個極其笨重(達62噸)的試驗裝置放在60餘米的鋼架上,裝置以液態氘作為核聚變原料,並有冷卻系統使氘處於極低溫。基本不具備實戰價值。

1953年8月,蘇聯宣布氫彈試驗成功,當量40萬噸。蘇聯是第一個成功把氫彈實用化的國家。但是其構造問題導致爆炸比較小。

1954年3月1日,美國的第一顆實用型氫彈(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氫彈)在比基尼島試驗成功。預測當量600萬噸,實際當量高達1500萬噸。隨後,在美國幫助下,英國於1957年5月15日進行了第一次氫彈實驗。

1966年12月28日中國成功地進行氫彈原理試驗,當量30萬噸。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由飛機空投的330萬噸當量的氫彈試驗獲得成功。

1968年8月,法國也擁有氫彈。美國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零3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蘇聯不到4年,法國是8年零6個月,中國用了2年零8個月。

2015年12月10日媒體報道,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宣布該國已有氫彈,並准備好將該武器用於維護國家主權。朝鮮在2005年正式宣布擁有核武器。

2006年、2009年和2013年,平壤進行了多次地下核試驗,引起國際社會的抗議。2012年12月,該國使用「銀河三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光明星三號」二期衛星。以日本、美國、和韓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擔心,朝鮮可能實際試射了洲際彈道導彈。

2016年1月6日,朝鮮宣布第一枚氫彈成功試驗。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