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針是誰發明
⑴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本傑明·富蘭克林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又譯班哲明·富蘭克林、班傑明·富蘭克林)[1] ,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
他是美國獨立戰爭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他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本傑明·富蘭克林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曾是美國首位郵政局長。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評價富蘭克林:「他從蒼天那裡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裡取得了民權。」
來自網路:http://ke..com/link?url=JWxqP4vdnCVU8X1OYUyay-ZKyT1LxkD3OPINxI_NWDhhQr--FO4AVgNaNq---xSm
⑵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1752年7月的一天,在美國的波士頓,天空陰雲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就在這個時候,美版國科學家富權蘭克林在野外放起風箏來。富蘭克林的風箏很特殊,在頂端安了一根尖尖的鐵針。放風箏的麻繩的末端拴著一把鐵鑰匙。當風箏飛上天空不久,天果然下起了大雨。
當頭頂有閃電時,他感到手麻酥酥的。他意識到這是天空中的電流通過濕麻繩和鐵鑰匙傳導到自己的手上。他高興地大喊:「電,我捕捉到了!」
他把鐵鑰匙和萊頓瓶聯接起來,結果使萊頓瓶蓄了大量的電,這種電可以點燃酒精,其作用和「摩擦起電」產生的電是一樣的。富蘭克林以自己的卓越貢獻,揭穿了雷電的神話。他還根據這一原理發明了避雷針,在建築和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⑶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避雷針,是用來來保護建築物、自高大樹木等避免雷擊的裝置。在被保護物頂端安裝一根接閃器,用符合規格導線與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網連接起來。避雷針規格必須符合GB標准,每一個防雷類別需要的避雷針高度規格都不一樣。
當雷雲放電接近地面時它使地面電場發生畸變。在避雷針的頂端,形成局部電場集中的空間,以影響雷電先導放電的發展方向,引導雷電向避雷針放電,再通過接地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引入大地,從而使被保護物體免遭雷擊。
中文名避雷針
外文名lightning rod
發明人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
用途保護建築物等避免雷擊的裝置
⑷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避雷針是由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
富蘭克林在研究閃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的一致性時,他就從兩者的類比中作出過這樣的推測:既然人工產生的電能被尖端吸收,那麼閃電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設計了風箏實驗,而風箏實驗的成功反過來又證實了他的推測。他由此設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種尖端裝置,就有可能把雷電引入地下。
富蘭克林把一根數米長的細鐵棒固定在高大建築物的頂端,在鐵棒與建築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然後用一根導線與鐵棒底端連接。再將導線引入地下。富蘭克林把這種避雷裝置稱為避雷針。經過試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
(4)避雷針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避雷針的主要作用
常規防雷電可分為防直擊雷電、防感應雷電和綜合性防雷電。防直擊雷電的避雷裝置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體;接閃器又分為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帶、避雷網。
以避雷針作為接閃器的防雷電原理是:
避雷針通過導線接入地下,與地面形成等電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電場強度增加到極限值的雷電雲電場發生畸變,開始電離並下行先導放電。
避雷針在強電場作用下產生尖端放電,形成向上先導放電;兩者會合形成雷電通路,隨之瀉入大地,達到避雷效果。實際上,避雷針是引雷針,可把周圍的雷電引來並提前放電,把雷電電流通過自身的接地導體傳向地面,避免保護對象直接遭雷擊。
⑸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大部分復書刊都認為是美製國學者本傑明·富蘭克林最先發明的.
實際上,避雷針在我國出現最早.據《穀梁傳》《左傳》《淮南子》等著作記載,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即出現了為防止雷擊而在建築物上安裝「避雷室」.宋朝以來,許多建築物都有不同形式的「雷公柱」.廣西真武閣四柱不落地,德慶縣文廟四柱不頂天,都是古代建築師為使廳堂的人有地方避開雷擊,消除了電學上所稱「跨步電壓」的危險.
1688年,法國人馬卡連在游歷我國後,寫了一部書,名叫《中國新事》,他在書中寫道:「……屋頂的四角都被雕飾成龍頭的形狀,仰著頭,張著嘴.在這些怪物的舌頭上有一根金屬蕊子,這金屬蕊子的末端一直通到地里,如果有雷打在房屋上,它就會順著舌頭跑到地里,不會產生任何危險.」這說明我國的避雷針已經同現代的避雷針原理相同.從時間上看,1688年馬卡連來中國游歷,本身已比富蘭克林的實驗早了64年,那麼避雷針的出現最早的應屬中國.如果以避雷裝置出現的時間而論,中國在南北朝就已經有了.
⑹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富蘭克林對雷電現象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隨著富蘭克林對雷電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他越來越覺得,雷電發生時,它的閃光和聲音,跟萊頓瓶上正負電荷短路時發生的現象十分相似。於是他大膽斷定:雷電是自然界的電,它和萊頓瓶中的電是同樣性質的。接著,富蘭克林又作了進一步的設想:既然萊頓瓶里的電可以引進引出,那麼自然界的雷電也應該能通過導體引到地下。頓時,他的腦海里閃現出科學思維的火花:在教堂的頂端裝上一根尖形的金屬棒,再用電線把金屬棒與地面相連。這樣,就能將空中的電引到地下去,同時確保了教堂的安全。
富蘭克林的實驗和觀察又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這是電學的首次應用,也是一次重要的應用。富蘭克林建議在建築物屋頂設置尖頭金屬桿,並把與金屬桿相連接的導線引到地面,這種避雷針能使雲層安全放電,因而能保護建築物本身。1782年,僅費城一地採用的避雷針就有400根。如今250年過去了,避雷針仍然忠實地屹立在世界各地的高大建築物上。
富蘭克林在電學理論方面也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提出了著名的「電荷守恆」概念,創造了許多電學用語,這些專業詞彙在現代電學中仍然使用,例如:正電、負電、電池、電容器、充電、放電、電擊、電工、導體等等。
此外,他還有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尤其是改進了火爐,發明了老年人戴的雙焦距眼鏡。他設計了一種結構合理,既可節省燃料又容易散熱的新式火爐,後來被命名為「富蘭克林式火爐」。火爐發明後,專利局的人誠懇地對他說:「您為人類造了福,所以您應該擁有專利,作為我們對您的酬謝。」富蘭克林回答道:「不!該受我酬謝的人多著呢,難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別人的發明還少嗎?我覺得,要是我做出了一點小小的發明,我就應該把這個發明慷慨地獻給大家,作為我享受別人發明的酬謝。」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科學家,以其科學發現和發明贏得人們的尊敬,而且還以自己偉大的人格和在政治、社會活動中的傑出貢獻受到美國人民的衷心愛戴。
⑺ 最早的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是美國人富蘭克林發明的。他在雷雨天放風箏,風箏上掛著銅鈴,然後把風箏放了出去,銅鈴響了起來,天空中突然出現了火花。「成功了!成功了!」富蘭克林高興地叫了起來。後來,他發明了避雷針,結構是這樣的:先把一個鐵針安裝在房頂上,再把一根鐵絲一頭裝在針上,一頭裝地上。這樣一個最早的避雷針就完工了。
⑻ 是誰發明了避雷針
現代避雷針是出自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之手。在富蘭克林還沒有發明避雷針之前,他認為閃電屬於一種自然放電的現象,為了證明他的這種設想,富蘭克林做了如下的實驗。
然而,當時的富蘭克林卻不相信這種迷信,他堅信這是一種大自然的現象。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決定研究這一現象。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去之後,當時就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甚至還有一些人說他是活得不耐煩,敢公然與上帝作對,還一些好心人勸他,讓他放棄這一決定,不然的話就會受到上帝的處罰的。面對著世人嘲笑與警告,富蘭克林卻沒有被這些所嚇倒,他決心一定要做這個實驗。
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富蘭克林冒著被雷擊中的危險,他將一個系著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於雷雨中,並在金屬導線的另一端的末尾處掛了一串銅鑰匙。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用手觸及鑰匙,頓時,這把鑰匙上迸發出一串火花,他的手感覺到有些麻木。由於這次傳下來的電很弱,富蘭克林生命沒受到威脅。
實驗結束後,人們終於相信閃電不是上帝的旨意,這是一種自然放電現象。那些嘲笑富蘭克林的人也開始佩服他了。
富蘭克林的成功實驗證明了閃電就是一種自然放電現象,因此,他也受到了眾人的贊譽。然而,富蘭克人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研究。由「天電」與異種「地電」匯合後能中和這一現象,引發了富蘭克林的思考:如果用風箏線將天空中的電荷引到地上產生放電現象,如果按照這種原理,那麼,如果在高大的建築頂部安裝一根金屬桿,並用金屬線與大地相連,這樣,如果發生閃電的情況下,就會將高層建築物的附近的雲層產生的閃電引導到地下並發生中和的現象,這樣高層建築物就不會遭受雷電的損害了。經過多次的實驗研究,富蘭克林最終發明了避雷針。
⑼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避雷針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科學家。18世紀以前,人們普遍相信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說法。富蘭克林經過反復思考,認為雷電可能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於是,他寫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論文,但沒被認同。他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我被電擊了!」後來,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為了防止雷電的危害,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
⑽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回一點答,他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系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雲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銅鑰匙。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上迸出一串電火花。手上還有麻木感。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此次試驗後,富蘭克林認為,如果將一根金屬棒安置在建築物質頂部,並且以金屬線細連接到地面,那麼所有接近建築物的閃電都會被引導至地面,而不至於損壞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