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議論文想像創造

議論文想像創造

發布時間: 2021-01-11 14:50:40

⑴ 關於創造才能成才,想像收獲快樂的作文500字議論文

中的那些煩瑣的語句,冗長的故事情節,一啃就得花上好幾天,還不如看電視來回得直截了當,還不如聽答音樂來得輕松自在。而我卻恰恰相反,偏偏鍾情於書。在一個幽靜的下午,沏上一杯茶,坐在沙發上獨自沉浸於書的海洋,這可真是一種高雅的享受啊!

我愛讀書,這得歸功於我媽媽。

小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古詩,什麼「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什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等,等等。我每背一首,就得到媽媽一個及時的獎勵:一張欣慰的笑臉,一個充滿愛意的親吻。從那時起,我就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並發誓長大後一定要讀好多好多的書來豐富自己。

小時候,媽媽還常常給我講童話故事,《拇指姑娘》、《

⑵ 議論文怎麼寫和想像作文

寫作文的方法略有不同。首先要根據所給范圍確定自己所要選擇的角度。角度以積極向上,專新穎為宜;其次屬命題,對於一篇話題作文,題目若能顯露出中心而又不太過直白,那麼就差不多了;再者正文,很多人喜歡在開頭結尾上大下文章。其實還應就文章的基調而定。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開頭直接敘事,也有不錯的效果。

⑶ 根據你對城市的理解和想像,寫一篇議論文

這復時我心中的怒火像皮製球泄了氣似的全沒了。「奇怪爸爸媽媽都沒弄,那會是誰呢?」我想。
為此我在熱水壺旁等了一個小時,就在等嫌犯。過了一個小時終於讓我發現了。
只見當時木塞從原本的位置掉到了桌子上,隨後冒出蒸汽來。我想「這應該和這蒸汽有關,。」我就上網查了一下終於知道答案了。
答案:蒸汽在熱水壺里呆太久想逃出來,便有一股蒸汽把木塞推出來。我終於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案了。我手舞足蹈地到爸爸面前炫耀。
爸爸卻笑著說:「瓦特在幾百年前就發現了。」
不過親自發現也好。
這就是我的發現小故事

⑷ 急求一篇主題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的高中800字議論文!!急求!!!!

愛因斯坦的奇跡誕生本身就是對中國式教育的最大諷刺來自:山東濟寧英才國學培訓學校
100年前的1905年,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在《物理學年鑒》上連續發表了五篇論文,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光量子假說、光電效應的三篇論文。愛因斯坦同時在這三個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使物理學界改變了對運動、能量、光和力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震動了整個物理學界,進而引發了物理學的革命。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它們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從微觀誇克到宏觀宇宙的物質和運動的圖像和規律,豐富了人類的物質觀和宇宙觀,而且為二十世紀技術的發展奠定了科學基礎。愛因斯坦當時沒有與世界第一流科學家接觸的機會,也缺乏良好的科學研究條件,他的職業身份只是一個專利局的小職員,但他全憑業余研究在一年內連續取得了多項震動世界並影響深遠的科研成果,直到100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人能超越他,這堪稱科學史上的驚人奇跡!
愛因斯坦從事的是基礎研究,他當時也無法預料自己的研究成果對人類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今天,在光電子、激光、原子能、GPS、感測器、加速器、信息保密等等廣泛應用的技術中,都可以看到愛因斯坦研究成果的影響。我們今天使用的電腦、半導體產品、電視、遙控器、數碼相機、大部分家用電器,都可以從愛因斯坦的研究成果中找到理論基礎。對人類現代生活產生了如此之大的影響,科學史上只有創立了經典物理學體系的牛頓能與愛因斯坦媲美。
1935年,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時,這樣贊揚她:「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還要大。」其實,這個評價也正是他自己輝煌一生的寫照。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人。他一貫反戰,崇尚和平。他曾經和一批世界著名人士一起聯名發表聲明,抗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20多萬人傷亡。當愛因斯坦從廣播中聽到這個消息時驚呆了,他只說了一句話:「我真痛心。」後來過了很長時間,他還為此自責:「是的,我按的按鈕……」。1948年,愛因斯坦在《致知識分子的信》中寫道:「我們肩負著神聖的義務,必須全力制止為殘酷目的而發明的武器去用於殘殺。」他一再強調,科學家應當對人類濫用科學技術而負責。當他成為萬眾矚目的名人後,面對媒體鋪天蓋地的贊美,他表現得極其冷靜,彷彿這一切與他本人沒多大關系。他說:「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義。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們過分的贊揚和尊敬,這不是由於我自己的過錯,也不是由於我自己的功勞,而實在是一種命運的嘲弄。」1955年4月18日,他臨終前最後一次談話,仍然關心的是公民自由和世界和平。
愛因斯坦學識淵博,在哲學、歷史、文學等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他文筆優美睿智,尤其熱愛音樂,小提琴拉得極好。他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早期的音樂教育,我將一事無成」。在教育方面,愛因斯坦的許多見解都在教育家之上。他富有生活情趣,生性風趣幽默,具有強烈的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如此全面和諧發展、充滿人格魅力、又貢獻巨大的偉人,是人類歷史上極其罕見的。愛因斯坦的出現,本身就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他已成為人類智慧的象徵,成為醫學和教育研究的永恆之迷。培養出愛因斯坦式的傑出人物,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共同理想。為了紀念愛因斯坦奇跡年100周年,聯合國大會於2004年6月10日通過決議,正式宣布2005年為「世界物理年」。現在,世界各國都在隆重紀念這位偉人,期待著第二個愛因斯坦的出現。
2005年恰好是我國廢除封建科舉制度100周年,我國現代教育正是從1905年萌芽的。在這樣的時刻紀念愛因斯坦,對我國教育界有特殊的意義。愛因斯坦創造的奇跡促使我們全面思考我國當今的教育現狀,思考怎樣避免現代科舉回潮,更加明確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國教育界應當深刻反思:愛因斯坦是怎樣成長起來的?愛因斯坦奇跡是怎樣產生的?愛因斯坦的貢獻是純粹靠天才還是另有原因?我們當今的教育還能培養出愛因斯坦式的人物嗎?愛因斯坦奇跡的產生需要哪些條件?我們的教育是否在努力提供這些條件?我們的教育是否在設計最好的梯子,使學生能邁到愛因斯坦這位巨人的肩上?紀念愛因斯坦最好的方式是探討他成功的原因,找出其中規律性的因素。
愛因斯坦的童年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當他四歲時第一次看到指南針總是指向南方便非常驚奇,他認為指針的背後一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他一定要弄清這股神秘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這種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尋根究底的精神,愛因斯坦一直保持終身,這正是他科學精神的最初來源。他一再強調:「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想像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他早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大膽想像了人以光速運動會產生什麼現象,這種想像成為相對論思想的最初萌芽。愛因斯坦從小就渴望自由的時空,喜歡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他在學校里並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好學生,非常厭惡那些不尊重學生主動性和獨立人格的灌輸式教育。由於他的獨立思考和特立獨行,他在中學和大學都不為老師所看重。他很少聽課,經常利用同學的筆記來對付強制的考試。他說:「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 愛因斯坦晚年在回顧自己學生時代的經歷時談到:「人們為了考試,不論願意與否,都得把所有這些廢物統統塞進自己的腦袋。這種強制的結果使我如此畏縮不前,以致在我通過最後的考試以後有整整一年對科學問題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掃興。」他一方面討厭為考試而學習,另一方面他又對自學和獨立思考情有獨鍾。他在高中最後一年,就已經自學了當時大學還未講授的電動力學,對一些根本性的物理問題開始了深入思考。他進入蘇黎世工業大學後,很快發現自己不具備做一個「好學生」所需要的一切特性,諸如專心於功課,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記筆記和做作業,等等。因此,他便始終滿足於做一個有中等成績的學生,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上,「以極大的熱忱在家裡向理論物理學的大師們學習」。正是這種長期主動的自學和思考,使他在1905年終於爆發式地取得了多項奇跡。
愛因斯坦對教育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他在自述中寫道:「有時,人們把學校簡單地看作是一種工具,靠它來把大量的知識傳授給成長中的一代。但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它應當發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於公共福利的品質和才能。但這並不意味著個性應當消滅,而個人只變成像一隻蜜蜂或螞蟻那樣僅僅是社會的一種工具。因為一個由沒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志願的規格統一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相反地,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他一再強調:「應當反對把個人當作死的工具來對待。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我認為在某種意義上,這對於那些培養將來從事較確定的職業的技術學校也適用。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遠應該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獲取特定的知識。如果一個人掌握了學科的基本原理,並學會了如何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將肯定會找到屬於他的道路。除此之外,與那些接受的訓練主要只包括獲取細節知識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夠使自己適應社會的進步和變化。」「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比起那種依賴訓練、外界權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來,是多麼的優越呀。真正的民主決不是虛幻的空想。」 「事實上,現代的教學方法還沒有把神聖的求知慾完全扼殺掉,這差不多是一個奇跡。因為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勵之外,首先需要自由——沒有自由它將不可避免地會夭折。」
愛因斯坦本人就是自己教育觀念的實踐者,他是追求自由、獨立思考和自我負責的典範,他非常自覺地朝全面和諧發展的方向努力。他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只好當家教。後來好不容易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找到了一個職員的工作。愛因斯坦在伯爾尼結交了幾位青年朋友,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工作之餘經常在一起散步、聊天、閱讀、思考、討論,很像一個自發的研究性學習小組。他們一起研讀當時哲學和科學的名著,其中有:哲學家斯賓諾莎、休謨、馬赫、阿芬那留斯、畢爾生的著作;物理學家安培的著作《科學的哲學經驗》、亥姆霍茲的物理論文;數學家黎曼的著名演講《論作為幾何學基礎的假設》、戴德金、克利福德的數學論文;彭加勒的《科學和假設》,等等。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雖然都是學理工科出身,但並不重理輕文,尤其喜歡文學藝術。他們一起讀過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法國悲劇作家拉辛的作品、英國作家狄更斯的《聖誕故事》、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以及世界文學中許多其它經典作品。他們都是全面和諧發展觀念的信徒,認為在一起閱讀討論的樂趣在於思想的交流。他們被這種樂趣迷住了,雖然清貧,但是他們充實而幸福,感到「歡樂的貧困是最美好的事」。他們把自己的研究性學習小組命名為「不朽的奧林匹亞學院」。正是在「奧林匹亞學院」里自主、自由、寬松、閑暇、交流、文理兼容、非功利的研究生活,激發出了愛因斯坦無窮的創造力,成為產生「愛因斯坦奇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從愛因斯坦的成長道路中發現,為學生提供自由、自主、自學和全面和諧發展的環境是多麼重要!珍視和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自我負責、學會自學和研究性學習、營造奧林匹亞學院式的非功利和寬松的研究氛圍、提供文理藝術兼容的學習環境等等,是「愛因斯坦奇跡」給中國教育的重大啟示。
愛因斯坦奇跡已經過去一百周年了,科舉制度也已經廢除了一百周年,世界正快速由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轉變,可是我國的教育改革進展極其緩慢,有些方面甚至和愛因斯坦倡導的教育觀念和做法背道而馳。中國教育陷在大一統的僵化教育體制里難以自拔,學生在學校里自由、自主、獨立思考的空間越來越小。過多而又呆板的標准化考試,使許多學生成為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考才」。高考和研究生考試,成為學生追求的唯一目標,而且考試內容靈活性很小,近期還看不出有改善的跡象。中學里推行的新課程改革,雖然把研究性學習提到了超越數理化的高度,但遭到了高考制度的阻礙,面臨夭折的危險。功利性的考試文化已滲透到社會各行各業,中國每天有多少人在忙著對付各種各樣的考試,把寶貴的青春拋灑在沒有多大價值的考題上,以換取能帶來個人利益的文憑,儼然現代科舉。而奧林匹亞學院式的自發、自主、自由、寬松、非功利、文理兼容的研究卻少而又少。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里,不但產生不了愛因斯坦式的人物,就是有了愛因斯坦精神的萌芽,也難以茁壯成長。21世紀將是人類創造力大發展的世紀,世界各國的競爭,將是創造力的競爭,而創造力的萌芽就在童年和中小學階段。愛因斯坦奇跡正是創造力的奇跡,我們的教育必須加速改革,盡力營造能產生愛因斯坦式人物的校園環境,這是當今我國教育最迫切、最重大的課題。
當今社會,高新科技迅猛發展,國際互聯網飛速普及,科學研究的條件大大超過愛因斯坦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讀到最新最多的科研材料,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料庫、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也可以在全世界找到興趣相近的研究夥伴和導師進行網上交流,可以在網上任意發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建立自己的網站。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現象,人人都可能成為愛因斯坦式的人物,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愛因斯坦式的好奇心、想像力和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全面和諧發展的能力?我們有沒有他那樣自由、自主、非功利的研究精神?我們怎樣自覺地培養這些心態和能力?超越考試和各種條條框框,盡早進入自發、自由和自主的研究,是愛因斯坦奇跡給我們的另一啟示。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正道教授說過:「因為愛因斯坦在我們小小的地球上生活過,我們這顆藍色的地球就比宇宙的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我國的教育工作者能否做到:因為學生在我們的校園里生活過,我們的學生就比其他國家的學生更有特色、更有智慧、更有人的道德?

⑸ 許多人不一定是你想像的那樣議論文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專業應考者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它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首先是選擇課題。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麼」不明確,「怎麼寫」就無從談起。
教育部自學考試辦公室有關對畢業論文選題的途徑和要求是「為鼓勵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應考者可結合本單位或本人從事的工作提出論文題目,報主考學校審查同意後確立。也可由主考學校公布論文題目,由應考者選擇。畢業論文的總體要求應與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相一致,做到通過論文寫作和答辯考核,檢驗應考者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選擇課題,還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課題中選擇課題,都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選好課題是畢業論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促進科學事業發展和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要符合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要具有新穎性,有創新、有理論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達再完善,也將沒有絲毫價值。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首先,要從現實的弊端中選題,學習了專業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和理論上,還要下一番功夫,理論聯系實際,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尋找和解決工作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其次,要從尋找科學研究的空白處和邊緣領域中選題,科學研究
還有許多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還有許多缺陷和空白,這些都需要填補。應考者應有獨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去思索,去發現,去研究。最後,要從尋找前人研究的不足處和錯誤處選題,在前人已提出來的研究課題中,許多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有待於豐富、完整和發展,這種補充性或糾正性的研究課題,也是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
第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考生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於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恆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後,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

⑹ 議論文800字莫泊桑《一生》中寫到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樣好,立意是什麼

立意可以是生活中不只有成功,也有努力,有付出,有失敗;生活中不只有溫馨的親情,也有凄涼的親情;生活中不只有忠貞,也有叛變;生活中不只有富裕,也有窮苦。人生是具有相反面的,不可能是像想像中的那樣好。

⑺ 寫一篇由琵琶行而聯想或想像的議論文800字,要有題目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回盪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盪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她的彈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這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復吟誦,盪人胸懷,情味無限。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這些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琵琶行》全詩共分四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為第一段,寫琵琶女的出場。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時間,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下的夜晚;交代了地點,是潯陽江頭。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陽江頭也就是前邊序中所說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這裡面「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實際是主人陪著客人一道騎馬來至江邊,一同下馬來到船上。「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里的景色和氣氛描寫都很好,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准備。其中蹬後八句是正面寫琵琶女的出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聲音從水面上飄過來,是來自船上,這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們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們一定要探尋探尋這種美妙聲音的究竟。「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里的描寫非常細致。由於這時是夜間,又由於他們聽到的只是一種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究竟來自何處,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麼人,所以這里的「尋聲暗問」四個字傳神極了。接著「琵琶聲停」表明演奏者已經聽到了來人的呼問;「欲語遲」與後面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懶,和慚愧自己身世的沉淪,她已經不願意再拋頭露面了。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後面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轉軸撥弦三兩聲」,是寫正式演奏前的調弦試音;而後「弦弦掩抑」,寫到曲調的悲傖;「低眉信手續續彈」,寫到舒緩的行板。攏、捻、抹、挑,都是彈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宮廷中製作的一個舞曲名。六:當時流行的一個舞曲名。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寫琵琶樂曲的音樂形象,寫它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暴雨,再到最後一劃,戛然而止,詩人在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這里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有細到沒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它使聽者時而悲凄、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里,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從「沉吟放撥括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干」共二十四句為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後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沉吟:躊躇,欲言又止的樣子。斂容:指收起演奏時的情感,重新與人鄭重見禮。蝦蟆嶺:即下馬嶺,漢代董仲舒的墳墓,在長安城東南部,臨近曲江。從「十三學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極寫此女昔日的紅極一時。她年紀幼小,而技藝高超,她被老輩藝人所贊服,而被同輩藝人所妒忌。王孫公子迷戀她的色藝:為了請她演奏,而不惜花費重金;她自己也放縱奢華,從來不懂什麼叫吝惜。就這樣年復一年,好時光像水一樣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宮廷樂隊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說第一團、第一隊。秋娘:泛指當時貌美藝高的歌伎。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皇帝的陵墓,是當時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貴族子弟。纏頭:指古代賞給歌舞女子的財禮,唐代用帛,後代用其他財物。紅綃:一種生絲織物。鈿頭:兩頭裝著花鈿的發篦。雲篦:指用金翠珠寶裝點的首飾。擊節:打拍子。歌舞時打拍子原本用木製或竹製的板,現在興之所至,竟拿貴重的鈿頭雲篦擊節,極言其放縱奢華,忘乎所以。等閑:隨隨便便,不重視。從「弟走從軍阿姨死」以下十句寫此女的時過境遷,飄零淪落。隨著她的年長色衰,貴族子弟們都已經不再上門,她僅有的幾個親屬也相繼離散而去,她像一雙過了時的鞋子,再也沒人看、沒人要了,無可奈何只好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關心的是賺錢,從來不懂藝術和情感,他經常獨自外出,而拋下這個可憐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記憶的,面對今天的孤獨冷落,回想昔日的錦綉年華,對比之下,怎不讓人傷痛欲絕呢!「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其實即使不作夢,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縣名,縣治在今江西景德鎮北。紅闌干:淚水融和脂粉流淌滿面的樣子。

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後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共二十六句為第四段,寫詩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唧唧:嘆息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二語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了一見傾心之機。自「我從去年辭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他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地勢荒僻,環境惡劣,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詩人自己的苦悶移情的結果,我們對比一下《水滸傳》里宋江贊賞江州的一段話,他說:「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遠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裡雖有幾座名山古跡,卻無此等景緻。」詩人的悲哀苦悶完全是由於他政治上受打擊造成的,但是這點他沒法說。他只是籠統含糊地說了他也是「天涯淪落人」,他是「謫居卧病」於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就全被壓到心底去了。這就是他耳聞目睹一切無不使人悲哀的緣由。接著他以一個平等真誠的朋友、一個患難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稱贊和感謝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並提出請她再彈一個曲子,而自己要為她寫一首長詩《琵琶行》。琵琶女本來已經不願意再多應酬,後來見到詩人如此真誠,如此動情,於是她緊弦定調,演奏了一支更為悲惻的曲子。這支曲子使得所有聽者無不唏噓成聲。多情的詩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經濕透了。促弦:緊弦,使調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馬是從九品,所以穿青衫。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後,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後,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後,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其二,詩中的寫景物、寫音樂,手段都極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寫身世、抒悲慨緊密結合,氣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終浸沉在一種悲涼哀怨的氛圍里。其三,作品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概括力,而且轉關跳躍,簡潔靈活,所以整首詩膾炙人口,極易背誦。諸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都是多麼凝煉優美、多麼叩人心扉的語句啊!

白居易本來就是一個關心下層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人,這次他又用淺近流轉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動人憐惜的風塵女子形象。由於這首詩,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三十年後唐宣宗在為白居易寫的一首詩中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連少數民族的兒童都能背誦,稍有文化的漢族人就更不用說了

⑻ 議論文800字莫泊桑《一生》中寫到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樣好,立意是什麼

「夫人,你瞧,生活並不是你想像中那麼美好,當然也不是你想像中那樣糟糕」
《一生》主要記敘了主人公雅達從一位天真·活潑·幻想崇拜愛情的少女蛻變為成熟·睿智·淡定·容忍的少婦,到最後老化為白發盈把老婦人的曲折故事。全方面的展現了人得成長歷程還有關於人性道德倫理的探討。朱連少爵的風流以及善變·偽裝,親阿姆的善良仁慈,以及羅莉莎的背叛,當然還有兒子保爾的叛逆。這就足以改變她的一生。
朱連子爵帶給她華麗得如同童話般的愛情,在撕下偽裝後,愛的影痕跡竟像從來未曾擁有過,不得不讓人心生悲哀。讓讀者質問真愛到底存不存在?然而莫泊桑卻沒在文中對此直接作出回答,但在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他對真愛的一種呼喚與渴望。
愛情的分量在小說中所佔的比例是很少的,只是在雅達婚前婚後對愛情做過一些直接的描敘。貫穿全文討論的是關於肉體慾望的探討。雅達在婚變後,心生對「性」的厭惡,覺得它很骯臟。然而即使雅達厭惡,但卻不得不從事性行為,因為她想要一個女兒,出於對兒子的愛,處於害怕兒子一個人玩耍的孤單,所以她是強迫自己的。但莫泊桑的思想不僅局限在這一淺層次的表面行為,而是將其引申到一個人生的高層次上:有些事,有些人,我們討厭面對,但卻不得不去面對,因為這是職責。
最令人感動的還是雅達的父親,一位真正的男兒,教誨女人成長,做人,面世。一個人擔當起了家裡的重任。思想的超前釀就樂他的品格與堅守,莫泊桑極力的歌頌這個人物,在這個人物身上從滿了善良,仁慈,光明,正義。
雅達的母親一個被病魔纏身的女人,內心中全是往昔的回憶,她那個木匣子里,裝著年輕時與情人寫的信件。然而母親是雅達精神上的支柱,當母親去世時,雅達體驗了生死離別的痛苦。
最讓我感慨的是,當雅達搬到新居,在收拾雜物的時候翻出了以前的日歷,看著日歷回想起從前的一點一滴。往事終究是風,抓不住,光陰似那水中寒月,清麗惹人,但還是幻影。
生與死在文中體現的很尖銳,究竟何為生,何為死?當雅達發現自己的丈夫朱連睡在女傭的床上的時候,她的心在頃刻間破碎,直至無法修復。在跑到懸崖邊上是,本想跳海自盡,但她卻恍然大悟,自己死後父親和母親的生活又該將怎樣繼續。她找到了她活下去了理由,當她得知自己懷有身孕後,那種生的慾望更加強烈。只有在死的邊緣徘徊過的人,才知道生之歡樂,生之喜悅。
雅達的一生,是那麼悲哀,那麼美麗的一生。人的一生有無數次的蛻變,有無數的跌倒,對生活喪失了信心,就是對生命喪失了信心,擁有對生的信心,你就會擁有活下去的理由。
母愛也是文中極力贊揚的。雅達對待自己的兒子百般寵愛,導致他去賭博,簽下一屁股債後,雅達傾家盪產得還清。應該說這是一種溺愛,是母愛的失調。
生活,正如開題所說,生活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但它卻也不那麼糟糕!

⑼ 有關想像力 議論文論據

高考來議論自文論據大全

http://hi..com/chiun/blog/item/00455c0f2b1ce82a6059f38b.html

http://..com/question/18463085.html

⑽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de議論文誰有

想像力對科研創新很重要。所謂「想像力」,就是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
或畫面的能力,即形象思維的能力。創新理念不是來自邏輯思維,而是源於形象
思維,形象思維的能力大小取決於一個人的文化素質高低。因為一個有較高文化
素質的人思路就比較開闊, 能夠高瞻遠矚, 富於聯想, 觸類旁通。

如何開拓「想像力」呢?我認為通過加強文學和藝術的修養可以開拓形象思維
的能力。愛因斯坦就酷愛藝術,他還是一個演奏小提琴的高手。他曾坦言:「物
理給我知識,藝術給我想像力,知識是有限的,而藝術所開拓的想像力是無限
的。」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機智」。「機智」在很
大程度上就是想像力豐富。像李賀《夢天》中詩句「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
杯中瀉」和李白《望廬山瀑布》中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
極富想像力。這種想像力是源於詩人的形象思維。 德國詩人歌德說得好:「只
有通過藝術,尤其是通過詩,想像力才能得到激活」。根據我個人的體會,經常
在閑暇時閱讀一些古代詩詞名篇可以開拓自己的想像力。晚清一代宗師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謂「境
界」就是指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要體會一首詞的境界就要有想像力。如宋代張
先《天仙子》詞中名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寫出了一位暮年的詩人在暮春之夜,
從對即將逝去的美好春天的眷戀引發對過往人生的追思之情。我讀到此名句時在
腦子里產生的畫面是:

清風徐吹暮雲開, 飛雲深處有月來。 光撒花枝映大地, 花影搖曳人徘徊。

朱熹的《觀書有感》是一首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詩,讀這樣的詩可以開拓我們
的形象思維能力。詩文是: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朱熹看來,讀書正是使人們保持頭腦清新和思維敏捷的「源頭活水」。
有時我自己也嘗試創作一些詩,鍛煉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例如,我根據自己多
年來從事概率論研究的體會寫了一首《悟道詩》:

隨機非隨意, 概率破玄機。 無序隱有序, 統計解迷離。

其實這首詩是對兩個有代表性的概率統計問題的解讀。前兩句是對「生日問題」
的解讀:23人中至少兩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居然超過50%,但如果預先指定的一
個生日,隨機選取125人和250人,出現其中某人生日正好是這一生日的概率分
別大約只有30%和50%,比想像的小得多。後兩句是對一個敏感性問題社會調
查方案設計的解讀:設想要對研究生論文抄襲現象進行社會調查。如果直接就此
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即使是無記名的,也會使被調查者感到尷尬。設計如下方案
可使被調查者願意做出真實回答:在一個箱子里放進1個紅球和1個白球。被調
查者在摸到球後記住顏色並立刻將球放回,然後根據球的顏色是紅和白分別回答
如下問題:你的生日是否在7月1日以前?你做論文是否有過抄襲?回答時只要
在一張紙上打√ 或打×表示是或否。雖然對兩個不同問題的答案都混在一起,但
用統計中的貝葉斯公式可以把研究生論文有抄襲現象的人數比例大致估計出來。
我還根據自己從事科研的體會寫過一首《春日有感》:

直覺和好奇, 科研原動力。 想像和靈感, 創新催化劑。

希望能幫到你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