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創造了狗屎
A. 兩個人吃狗屎創造一億GDP,要繳稅了,他們可倒霉了,倒霉到什麼程度,要交多少稅呢。
大概得有30%的稅了、 看具體你想把這算成哪類收入
B. 正史中的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強
研讀三國歷史,縱觀中國古代史,從整個歷史發展角度來說,諸葛亮是敗給了司馬懿的。諸葛亮是致力於為劉備打天下,但劉備勢弱,要從三國如此亂世分得一杯羹,甚至統一中國光復大漢王朝,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主張和方法都是最佳的,而且也創造了三國很多流傳於後世的經典戰術、謀略和英雄。但是從人民的角度來說,老百姓是渴望和平,反對分裂的,「寧為太平狗,不為亂世人」就是幾千年以來人民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最真實的寫照。而三分天下正是結束在司馬懿掌握實權的魏國之上的,而且司馬懿開創了魏國以及晉朝代魏後西晉東晉數百年的和平時期。雖然可能從過程來說可能沒有馬背上打下的江山那麼英雄,但卻是最和平和傷害最低的方式。從這一點上,竊以為諸葛亮的成就是沒有司馬懿大的。
從政治方面來說,諸葛亮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比較順遂的,老闆劉備是一個很好的伯樂,雖然可能沒有充分發揮出諸葛亮的政治才能,但是也沒有對他的政治才能進行限制,用人不疑。眾所周知,司馬懿的老闆曹操是一個不信任人的人,在他底下做事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但是司馬懿能夠在曹操認為其「久之必反」的情況下逐漸的打消曹操的懷疑並取得他的信任是一件非常人能及的事情。在劉備掛掉之後,諸葛亮獨挑蜀國大梁,在玩的力不從心最終累死之前也不知道找個或者培養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來延續他的事業。而司馬懿卻能夠在掛掉之後還能有一個兒子和孫子來繼續他的事業並最終成立大晉王朝,活活把一個天下和平改姓,其長遠謀略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從軍事方面來說,諸葛亮和司馬懿有過多次對抗賽。最著名的便是歷時長達七年之久的諸葛亮攻魏之戰,魏國的統帥就是司馬懿,兩者在過程中是各有勝負,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流傳於後,很多資料都對諸葛亮大加贊賞,說諸葛亮多次打敗司馬懿。但結果卻是司馬懿一個「拖」字決使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軍撤兵而告終。由此可以看出,司馬懿在軍事指揮上面是勝過諸葛亮的。而搞笑的是可愛的諸葛先生在一場戰爭失敗後,送了一套女裝給司馬先生妄圖使其勃然大怒、氣血上升、腎上腺激素增加從而作出錯誤決定。類似的這招在周瑜身上雖然成功了,可以在司馬懿身上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成績。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諸葛亮早期,由於桃園三結義的三位都還沒有犧牲,所以大部分時間諸葛亮都是在管理蜀國的後勤工作和經濟發展工作,但是蜀國的經濟並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依然是三國中經濟發展最落後的國家。而司馬懿大力發展生產,恢復魏國經濟,建立了民屯和軍屯的屯田制度,為以後魏國統一三國並開創大晉王朝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我是推崇司馬懿的,他夯實了晉朝代魏的堅實基礎,一個王朝由此誕生。其實歷史上有很多的司馬懿類型的人才,我們可以稱他們為「竊國者」,如董卓、王莽等,但是以和平方式竊國成功可能就只此一家了。而諸葛亮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是儒雅的文人,有點儒也有點腐,一生希望並且一定要有一個主子存在,可能不能對別人盡忠便會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有一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奴性。我對他最大的不滿便是:既然一定要有一個主子,為什麼要對劉阿斗忠誠?一個如此扶不起的人將他的後半生全部浪費了,也葬送了他前半生創下的功績
C. 吃屎的故事創造了GDP么
當然增加GDP
GDP按照收入核算的話,那麼甲的收入增加了5000萬,乙也增加了5000萬,所以,總的GDP增加了1億。更進一步說,如果可以給一泡屎定價,就值5000萬的話。那麼他們肚子里有,還沒拉出來的屎也可以計入GDP
雖然這個笑話很諷刺,但是也說明了GDP的核算更多是說明了經濟的活躍程度。而經濟的活躍程度也都是與國家、地區的財富成正比的。更深層次的去看,這也是泡沫產生的根源——不斷的誇大某些產品的價格,例如,土地
D. 兩個打賭吃屎的經濟學家,真能創造出一個億的GDP嗎
是的,能創造出一個億的GDP。
笑話是這樣說的:兩個經濟學家打賭,賭對方如果吃了一坨屎,就給對方五千萬元錢。於是一個人真的就吃了,另一個給了他五千萬元。過了一會,吃屎的自覺吃虧,想難為另一個人,對另一人說,如果你也吃了屎我也給你五千元。沒想到另一人為了五千萬元,也吃了屎。忽然兩個經濟學家相視而笑,說道:我們創造出了一億元GDP!
計算GDP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收益法,將個人企業政府的各種工資,利潤,利息,租金等各種凈收益相加所得來的,就是GDP。另一種是支出法,將個人企業政府的各種消費,儲蓄,投資等各種凈支出相加得來的,也是GDP。這一入一出,兩者理論上必定相等,不然財富就會莫明其妙的無中生有或者突然不見。
我們可以把那兩人看成是兩個獨立的經濟體A和B。第一次A付給B五千萬元讓B吃屎,第二次B又付給A五千萬元讓A吃屎。可以把A和B的兩次行為,看成是互相分別給對方提供了一次服務,而那一億元,則是分別消費兩次服務的資金。不管是算收入還是算支出,都可以總共得到一億元的「GDP數值」(假設吃屎不需要成本)。
他們兩人終究是把錢又還給了對方,之所以不能抵消,是因為兩人的兩次行為,分別是兩次不同的服務,而互相購買對方的服務產生的消費。這兩個服務本身之間不存在任何經濟上的關聯,並不等同於兩人之間的借貸,所以不可互相抵消。
(4)誰創造了狗屎擴展閱讀:
GDP局限性: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所得出的GDP數值的准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如強制交易的GDP、妨礙他人的GDP、出口創造的GDP、投資產生的GDP 、消費帶來的GDP等等都會影響GDP的總有效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