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業6
❶ 傳統農業和新型農業有什麼區別
1.位置不同
都市農業,將農業生產轉移到城市中,集中解決供求問題,付合新型農業技術在有限空間內生產高質量農產品。
2. 農業技術手段
對於都市農業來說,更加依託於新型農業技術的使用,例如用LED燈來增加產量,mutiple layer來增加單位面積產量,融合水培、氣陪等栽培技術,不依靠傳統土培的方式,有效處理病蟲害問題,並且盡量使用生物防控,農產品安全大大提高。
3.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
都市農業更加集中解決了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問題,將農場、溫室搬到城市中去,配合高新農業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有效地利用水電資源
當然,現在國內的都市農業剛剛起步,國外也有做得好的一些項目,也有失敗破產的一些項目。不過前景是不錯的就我自己看來,很多國外的企業都在研究發展都市農業,相信這會是一個大趨勢。
❷ 什麼是高科技新型農業項目
運用現代生物技術、雜交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機械自動化技術、新型作物栽培技術等手段進行農業生產,都可以稱為高科技農業。
生物技術:微觀層面,從植物的遺傳信息,微生物等方面對植物進行基因的改良,如進行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優選等。
物聯網技術:利用先進的感測器設備,對植物生長的各個環境因子進行精準監測,並實時控制環境變數,達到作物所需要的最佳環境狀態,如植物工廠。
智能機械自動化:機械化作業、農業機器人、果蔬自動採摘等。
新型作物栽培技術:無土栽培、霧化栽培、立體農業等。
(2)新型農業6擴展閱讀:
1、無土栽培
現在無土栽培在種植業已經是比較常見的種植模式了,無土栽培是指不使用土壤,將幼苗栽培在營養基中。然後使用營養液當做植株的土壤,營養液中也包括了植株生長所需的充分營養。
讓植株脫離土壤也可以良好的生長,完成整個生育期。無土栽培又分為基質栽培和水培霧培等三種方式,目前最常見的是水培的方式。蔬果花等作物都非常適合無土栽培的種植模式。
2、立體化栽培法
牆體栽培又叫做立體化栽培法,它能夠盡可能的利用土地面積,在保證基本栽培方式的同時提高種植面積,進一步增加產量。將管道建立在牆壁上,並在管道中放置基質通過管道提供作物生長的養分。
不僅能夠保證作物生長不受影響,還能夠提高土壤的利用率,並且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這種種植模式適合種植花卉與薔薇科或葫蘆科的蔓生水果。
3、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其實與大棚種植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大棚種植需要人工調控溫度。而設施農業是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有著自動化的功能,例如可以自動通風換氣,調控大棚溫度,施肥澆水等。
只要是在傳統種植模式中需要做的工作,全部可以由設施農業自動完成。並且有精準的數據隨時調整種植環境,這就是傳說中的「科學種植」。不過設施農業的成本較高,普及程度不高,不建議普通種植戶使用。
❸ 農業「新六產」是指
新六產即一產的一份收入,經過二產加工增值為兩份收入、再通過三產的營銷服務形成三倍收益,綜合起來是六份收入,產生乘數效益。
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山東正以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新六產」,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將第一產業的農產品進行二產加工,由原本一份收入增值為兩份,再通過三產的營銷服務形成三倍收益,最終獲得六份收入。
「新六產」的本質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它拉長農民增收鏈,是農業產業化的升級版 。
(3)新型農業6擴展閱讀:
通過鼓勵農戶搞多種經營,即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第三產業),以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為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開辟光明前景。
因為按行業分類,農林水產業屬於第一產業,加工製造業則是第二產業,銷售、服務等為第三產業。「1+2+3」等於6,「1×2×3」也等於6。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近代農業指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轉變、由勞動者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轉變、由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現代農業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
農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長繁育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強烈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產品大多具有鮮活性,不便運輸和儲藏,單位產品的價值較低。
❹ 什麼是農業六次產業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很多困境。對於農民來說,農業比較效益偏低,增產不增收的矛盾突出。對於消費者來說,希望能夠買到質量更優和安全更有保障的食品,卻未必能實現。對於我國經濟社會全局來說,需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改善資源環境,但由於農業生產方式不當等原因,不僅耗費了很多稀缺的農業資源,形成與子孫後代爭飯吃的困局,而且還使本來具有生態恢復和循環功能的農業成為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我國收儲的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出庫困難,陳化風險上升,而進口規模卻不斷擴大,國內農業生產遭受國際市場波動沖擊不斷顯現。
為擺脫困境,國家在農業政策上已明確提出,要盡快在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實踐中也有不同探索。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立農家樂,發展休閑農業,選擇生態環境優美的場所,按有機農產品要求來生產農產品,吸引人們到田間地頭參與勞動,欣賞大自然美景,享受豐收的喜悅,成效顯著。這種新型的現代農業,不僅生產農產品,而且提供相關旅遊、餐飲、住宿等服務,在顧客離開時還提供經過加工的各類自產農產品。從理論上說,這種新型業態已突破了傳統的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的局限,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僅具有農產品供給功能,而且具有廣泛的生態、社會效益。
這種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被稱為六次產業。即如果第一產業以「1」代表,第二產業以「2」代表,第三產業以「3」代表,三者相加或相乘,結果均為6。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❺ 我國出現的新型農業有哪些
新型農業包括無土農業、特色農業、包裝農業、彩色農業、知識農業、精準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外向型農業等。
❻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
A專業大戶。專業大戶就是主要從事某種單一的農產品的初級生產為主,其規模要大於分散經營農戶的生產規模,而且專業程度較高。區分其與一般農戶的標准,主要有兩個維度,即規模和專業化。特點就是所生產的農產品較為單一,參與市場流通比較被動,生產效率和普通農戶相比有所提高。
B家庭農場。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生產主體的企業化經營單位,具有法人性質,和專業大戶相比,雖然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但是其產業鏈較長,集約化、專業化程度較高,並非簡單的從事初級的農產品生產。這種模式集專業化的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為一體,可以涵蓋到第一二三產業,例如一戶人家既種植大規模的土地,又開辦了農產品加工廠,還從事鄉村旅遊或者經營農家樂等。特點就是商品化水平較高,生產技術和裝備較為先進,規模化和專業化程度較高,生產效率極高。
C農民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就更好理解了,即農戶之間通過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或者其他生產資料採取一定合作方式的經營聯合體。這種模式是一種互助性質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其規模更大,專業化水平更高,與市場的結合程度也更高,是農民自願組織起來的聯合經營體,也就是「抱團取暖」。特點是分工明確,從生產、加工到銷售都有專門的團隊在做,其生產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D龍頭企業。這個就不過多介紹了,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龍頭企業所經營的內容,可以涵蓋到整個產業鏈條,從農產品的種植與加工、倉儲、物流運輸、銷售甚至科研都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都比較高,通常與農戶的合作社模式主要有「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能帶動農戶的發展,甚至帶動一個區域的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效率遠遠高出於前三種新型經營主體。
❼ 什麼是新型農業現代化
新型農業現代化是以糧食優質高產為前提,以綠色生態安全、集約化標准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高為主要標志,基礎設施、機械裝備、服務體系、科學技術和農民素質支撐有力的農業現代化。
新型農業現代化,新在哪兒?
新在不簡單就現代農業談現代農業,而是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相融合,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不爭資源,互促共進,協調發展;
新在有力推動農業社會化大生產,從根本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為新型工業化提供原料和勞動力,拓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空間,加快現代化進程,改變全社會發展的面貌;
新在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有效減少農村人口,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集約化標准化生產,提高農業效益。充分利用新型工業化強大的技術和物質生產能力、信息化優勢,為新型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新在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更加凸顯糧食安全、突出農產品質量、重視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走的是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之路,建設的是可持續農業,實現的是社會化大生產,目標是盈倉富農、強基固本。
❽ 國家扶持的農業項目
http://www.dadiw.com.cn/resultnow.jsp?crop_id=5664 這有 詳細的版 謝權謝
❾ 新型農業生產方式有哪些
我發明植物分離法,能把草分離成營養和纖維,營養可人吃或做飼料,纖維可造
紙或板。草可畝產萬斤。所以此方式比傳統農業效益高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