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湖是誰創造的
① 天鵝湖的作者是誰
《天鵝湖》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芭蕾舞劇,4幕,作於1876年。
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於民間傳說,
劇情為:公主奧傑塔在天鵝湖畔被惡魔變成了白天鵝。王子齊格費里德游天鵝湖,深深愛戀奧傑塔。王子挑選新娘之夜,惡魔讓他的女兒黑天鵝偽裝成奧傑塔以欺騙王子。王子差一點受騙,最終及時發現,奮擊惡魔,撲殺之。白天鵝恢復公主原形,與王子結合,以美滿結局。
② 天鵝湖的作者是誰
芭蕾舞天鵝湖作者: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語: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樂派特徵,但仍以浪漫風格為基準。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後來者。
柴可夫斯基出生於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在法院工作。
二十二歲時柴可夫斯基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尼可萊·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在音樂創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尤其他對旋律性的重視;他甚至模仿莫札特的風格創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對於瓦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瓦格納過於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可夫斯基主張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歌劇,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
(2)天鵝湖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1893年,在首演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九天後,柴可夫斯基死於聖彼得堡的家中。有些音樂學家(如Milton Cross及David Ewen)認為,柴可夫斯基對於死亡早有覺悟,而第六號交響曲正是他寫給自己的安魂曲。
第一主題之後緊接著快速的弦樂變化旋律以及強而有力的和聲,隨後出現的長號旋律和前後的旋律都沒有關連,此種突兀插入的樂段(non sequitur),一般認為是俄羅斯東正教死者彌撒典型的曲式。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常被流行音樂和電影引用,例如《交響人生》中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仍然可以聽出濃厚的俄國風范。
③ 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創作者是
創作芭蕾舞劇「天鵝湖」的音樂家是柴可夫斯基。
芭蕾舞劇《天鵝湖》,自1877年在莫斯科首演以來,已有100多年歷史,至今在世界各國仍然受到廣大觀眾喜愛,成了芭蕾舞的代名詞。
《天鵝湖》的故事取材於德國中世紀的民間童話,由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譜樂。講的是美麗的公主奧傑塔在森林湖畔嬉戲,一隻本是怪鳥變成的魔王羅特巴爾特,施展魔法將公主奧傑塔變成了一隻天鵝。王子齊格弗里德的成年之日,母後要為王子舉行選妃舞會,王子悶悶不樂,忽見一群白天鵝掠過天空,王子隨即持弓尾隨來到湖畔,正要向一隻頭戴皇冠的白天鵝舉弓射擊,奧傑塔緩緩地站起撣理著羽翼向王子哀訴委曲。接著,在小提琴與大提琴交替重奏的抒情樂曲中,奧傑塔與王子跳起了大段慢板的雙人舞,王子對公主深表同情並產生了愛情。王子向公主起誓,要以純真的愛情戰勝魔法,讓公主恢復人形。
在選妃的舞會上,各國來賓相繼跳起了各國民族舞蹈。魔王為了破壞王子與奧傑塔的誓約,將自己的女兒變成黑天鵝,假冒公主闖進宮來,以妖媚的舞蹈誘惑王子,兩人跳起了著名的黑天鵝雙人舞。魔王以為王子已經中計,一陣獰笑。霎時間天昏地暗,奧傑塔絕望地從窗外天空飛過,王子方知受騙,不顧一切與魔王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最終,純真的愛情戰勝了邪惡,魔王被誅,公主和所有變成白天鵝的姑娘都恢復了人形,與王子歡欣起舞,迎著晨曦慶幸新生。
④ 天鵝湖是誰創作的
《天鵝湖》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古典芭蕾舞劇的典範。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Lynch Tchaikovsky)又譯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於礦山工程師兼官辦冶金工廠廠長家庭。1859年畢業於彼得堡法律學校,在司法部任職。1861年入俄羅斯音樂協會音樂學習班(次年改建為彼得堡音樂學院)。1863年辭去司法部職務,獻身音樂事業。1865年畢業後,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同時積極創作,第一批作品問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資助,1877年辭去教學工作專事創作。1878-1885年間曾多次去西歐各國及美國旅行、演出。1893年6月榮獲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揮《6號悲愴交響曲》(即6號交響曲)首次演出後不久即去世 。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專制統治下的俄國廣大知識階層的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後》,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科主題變奏曲》、第一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紀念偉大的藝術家》、交響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幻想曲《里米尼的弗蘭切斯卡》、義大利隨想曲、弦樂小夜曲以及大量聲樂浪漫曲
⑤ 天鵝湖是誰寫的
柴可夫斯基PyotrIIyichTchaikovsky(1840-1893)
舞劇《天鵝湖》四幕芭蕾舞劇,作品作於1876年。故事取材於俄羅斯古版老的權童話,由別吉切夫和蓋里采爾編劇,是柴科夫斯基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由於原編導在創作上的平庸以及樂隊指揮缺乏經驗,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敗。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從此成為世界芭蕾舞的經典名著。《天鵝湖》至今仍是舞蹈家們所遵循的楷模,同時也是一部現實主義舞劇的典範。
⑥ 芭蕾舞天鵝湖的創作來源
1871年,三十復一歲的柴科夫斯基來制到妹妹家中小住。作為好舅舅,他決定送給可愛的外甥們一份特殊的禮物———根據孩子們平時閱讀的德國作曲家莫采烏斯的童話《天鵝湖》(其中講述的是一位青年騎士怎樣打敗惡魔,救出了被魔法變成天鵝的少女,最後與他結婚的故事)而創作的獨幕芭蕾音樂。1875年,作曲家的好友、莫斯科大劇院的藝術指導弗·別吉切夫約請柴科夫斯基為大型舞劇劇本《天鵝湖》譜寫音樂,並許諾說事成之後將付給酬金八百盧布。對於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執教,年俸僅一千五百盧布的柴科夫斯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數目。當然,除此之外,渴望能在芭蕾領域作一些大膽嘗試的想法也是他接受這一委託的主要動機,也因此我們才有緣聆聽這部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芭蕾音樂。
⑦ 芭蕾舞劇《天鵝湖》的作者是什麼國家的誰
創作芭蕾舞劇「天鵝湖」的音樂家是柴可夫斯基。
芭蕾舞劇《天鵝湖》,自1877年在莫斯科首演以來,已有多年歷史,至今在世界各國仍然受到廣大觀眾喜愛,成了芭蕾舞的代名詞。
《天鵝湖》的故事取材於德國中世紀的民間童話,由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譜樂。講的是美麗的公主奧傑塔在森林湖畔嬉戲,一隻本是怪鳥變成的魔王羅特巴爾特,施展魔法將公主奧傑塔變成了一隻天鵝。王子齊格弗里德的成年之日,母後要為王子舉行選妃舞會,王子悶悶不樂,忽見一群白天鵝掠過天空,王子隨即持弓尾隨來到湖畔,正要向一隻頭戴皇冠的白天鵝舉弓射擊,奧傑塔緩緩地站起撣理著羽翼向王子哀訴委曲。接著,在小提琴與大提琴交替重奏的抒情樂曲中,奧傑塔與王子跳起了大段慢板的雙人舞,王子對公主深表同情並產生了愛情。王子向公主起誓,要以純真的愛情戰勝魔法,讓公主恢復人形。
在選妃的舞會上,各國來賓相繼跳起了各國民族舞蹈。魔王為了破壞王子與奧傑塔的誓約,將自己的女兒變成黑天鵝,假冒公主闖進宮來,以妖媚的舞蹈誘惑王子,兩人跳起了著名的黑天鵝雙人舞。魔王以為王子已經中計,一陣獰笑。霎時間天昏地暗,奧傑塔絕望地從窗外天空飛過,王子方知受騙,不顧一切與魔王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最終,純真的愛情戰勝了邪惡,魔王被誅,公主和所有變成白天鵝的姑娘都恢復了人形,與王子歡欣起舞,迎著晨曦慶幸新生。
⑧ 《天鵝湖》是誰的創作
天鵝湖(俄語:Лебединое Озеро)原為柴科夫斯基於1875年-1876年間為莫斯科帝國歌劇院所作的芭蕾舞劇,於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之後作曲家將原作改編成了在音樂會上演奏的《天鵝湖》組曲,組曲出版於1900年11月。而整部芭蕾的作品編號為OP.20。天鵝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劇,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