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創造了宋朝
『壹』 指南針是宋朝的誰發明的
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北宋的指南針是老百姓發明的,沈括只是把它在《夢溪筆談》里詳細地記載了下來。
『貳』 宋朝是誰開創的
宋高祖,趙匡胤,開創北宋,後金人攻破臨安,趙構遷都,建立南宋。
採納哦
『叄』 宋朝鍘刀是誰發明的
出土文物說了算
唐代宋代遺址出土的鍘刀不是一把。
『肆』 東坡肉是誰發明的,它為什麼能夠風靡整個宋朝
東坡肉究其名字就是蘇東坡蘇軾所創造出來的美食,因為十分的香嫩可口,不油膩,深深受到當時百姓的喜愛,所以也就慢慢的流傳出來了。宋朝的老百姓並不是不吃豬肉,只是因為古代沒有去腥的東西,所以豬肉比較的油腥,就不受到老百姓的喜歡。但是一些窮苦人家吃不起其他的肉食,還是會選擇吃豬肉。
後來經過這首詩的流傳,大家也就慢慢的知道了豬肉的味道,沒有他們想的那麼差勁,就慢慢得喜歡吃豬肉了。蘇軾在杭州疏通西湖的時候,更是把這種肉得做法結合了杭州人的口味,並把方法流傳出來,也就是東坡肉的起源了。
『伍』 誰在宋朝時發明的青花瓷
樓主。。。青花瓷是唐代發明的。。。。(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殤期。現在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近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色濃艷,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
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陸』 活字印刷術是北宋的誰發明的
北宋慶歷間(抄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
http://ke..com/view/399234.htm
『柒』 宋體是誰發明的
宋體字始於明弘治年間蘇州地區 。沒有任何可信的資料證明宋體字和秦檜有關系專,現存秦檜屬書法中也看不出任何宋體的痕跡 。關於宋體字的來源,目前收集最全的是豆瓣字體鑒賞小組的《宋體字資料整理》,比較一致的共識是宋代刻板字體與宋體的差別很大,目前看到的宋體是在明代才出現的。
宋體,是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erif),常用於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拓展資料:
被稱為「宋體」的字體,在南宋才開始逐漸完成與書法字體的脫離,但還只是印刷字體與書法字體脫離的一個過渡時期,後世稱為「過渡仿宋體」如《女郎魚玄機詩》。此時的「過渡仿宋體」是為了快速雕刻而創造的新型印刷字體。例如橫畫的收筆設計成兩次湊刀即可雕成的三角形,許多字的形態已經非常接近宋體。到了明代,隨著印刷技術飛速發展,印刷字體也終於形成了被我們今天稱之為「宋體」的最終版。
宋體—網路
『捌』 北宋時期,是誰發明了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畢升發明的.
『玖』 北宋誰發明了什麼在這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什麼什麼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關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專書中談到磁學和屬指南針的一些問題。他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探討。
『拾』 宋朝怎麼建立的
五代時期,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軍隊駐扎在宋州。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定都開封,後改為東京開封府,並設陪都西京。
政和元年宋因五代之舊,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區統一。宋與遼的疆界長期穩定在雁門山-大茂山-白溝一線。由於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邊界上廣植柳樹。
在與西夏的作戰方面,宋神宗力圖開擴疆土,取得了綏、熙、河、洮、岷、蘭等州。哲宗時又進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與貴德一帶的土地。崇寧三年(1104年)收復失地,置隴右都護府。
(10)誰創造了宋朝擴展閱讀:
宋朝政治體系
宋朝的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通稱執政,與宰相合稱「宰執」。宋朝的相權大幅萎縮,僅負責行政職能。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合稱二府,掌文武大權。
又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主管財政大權,號稱計省。這樣三司、宰執、樞密使三權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宋朝還在御史台之外增設諫院和置諫官,這些都是監察機構,負責彈劾等事宜。
經濟體系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