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議論文
① 尊重創意 800字議論文
論證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論證的目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內之間的內在邏輯容關系。
(一)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
表明自己的態度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這些看法和主張必須是經過認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實踐,確實是自己所獨有的正確的認識和見解,或者是切實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張。要使讀者感到有新意,增長知識,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2)必須圍繞所論述的問題和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開篇提出怎樣的問題,結篇要歸結到這一問題。在論證過程中,不能離題萬里,任意發揮,或者任意變換論題。如果有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要與中心論點有關聯,要從屬於中心論點。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論點和中心論點。議論文的邏輯性很強,論證必須緊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礎之上。在立論的過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錯誤的見解和主張,加以否定和辯駁,以增強說服力,使讀者不會誤解自己的觀點
② 為什麼要有創造力作文800字
創造力來源於什麼?對,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創造力。 當老師一說要吧自己想到的什麼等於什麼寫到黑板上時,同學們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爭先恐 後地跑上去,用粉筆寫了下來,不一會黑板便被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想法寫滿了。什麼棒子加 糖等於棒棒糖、什麼木頭加書等於書架、什麼彩紙家絲帶等於書簽等等。對,如果你要問我這是 什麼,這就是創造力。 古往今來,哪一個發明家不是用創造力去發現,才有了成功。比如,愛迪生,要是沒有他的好奇心,他的創造力,哪裡我們今天的電燈、電話機、電視機…… 創造力是硬道理,要是沒有牛頓,有誰能打破常規發現地球有引力? 創造力,創造力,生活中什麼都離不開創造力,要是沒有創造力,會有多少東西還沒有發明,所以創造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位得力助手……##第二篇:創造力作文 一個幼兒園的孩子都能發現的秘密,我——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吃了那麼多蘋果,為什麼從未發現呢?為什麼幼兒園的小孩子能突破習慣性思維,「錯」切蘋果,體現出創造力,而我不能?真是慚愧! 我是一個不愛動腦筋的人,整天忙於應付各科學習、考試。平時上學要面對一大堆作業和考卷,周末又要去上這個補習班那個補習班,真是煩死人了。每次看見電視里的人一會兒發明這樣東西,一會兒發明那種玩意,總是羨慕不已。在學校組織的科技創新大賽上,看見同學們手裡的獎狀,我既為他們感到高興,又有些難過——自己為什麼不能呢? 我以前也留意過那些小東西,可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為什麼我細心觀察了事物也沒有新發現呢?讀了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不墨守成規,才有可能有所發現和創造。有些事如果從正面想不行,可以從側面、反面去想,也就是說從另一個角度去想,也許能有新發現、新收獲。 所以,只有不斷發現與思考,才會有創造。 小作者緊扣創造力,並結合自身實際,得出只有不斷發現和思考,才會有創造的感受,讓人感覺真實、可信。##第三篇:創造力作文 一天晚上,我陪孩子練習造句,用的詞是「活潑」。 孩子說:「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很活潑。」我說:「對,再造一句。」 孩子想了想,說:「小魚游過去了,水很活潑。」我說:「對。等等,不對!」 孩子不懂我要說什麼。我的本意是贊賞她說的句子的,並以為這是非常好的句子。這句「水很活潑」,真是非常非常活潑,要是再進一步,就是寫詩了。孩子的語言本來都是很生動的,大人七教八教,規范自然是規范了,但也枯萎了。我對孩子說::「你造的這個句子是一個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試的時候不要這樣造。因為跟後邊參考答案不符。」 第二天放學一進家門,孩子就高興地說:「媽媽,我造的句子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說我的造句有創意。」##第四篇:創造力作文 人生下來都是什麼也不知道的,而那些天才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得來的。我也在努力,在不斷創新,也想爭取成為天才。 三至五歲時,我聽媽媽說,那時候的我最愛喝「ad」鈣奶,每次都要喝好幾瓶,然後再把空瓶子推在一起開始自己玩起來。 五至八歲期間,根據我自己的回憶,爸爸給我買了一盒積木,有許多塊小木塊,我便一個人將這些小木塊拼成自己喜歡的東西。我拼了房子又拼車子,還嫌不夠,又拼了高樓,還拼出了大廈,然後再拼個什麼機器人…… 八至十歲時,我開始玩塑料的積木。這下,我的創造力更強了。我拼了衛星再拼車子,不過現在的車子是能動的啦。拼了車子再拼劍,還拼個巨大的機器人和螃蟹,然後讓他們上演一場世界大戰。 現在,「明明,你又在搞什麼發明創造呀?你的機器人能夠自己走了嗎?」 怎麼樣,我的創造力夠行了吧,你呢,有什麼發明創造嗎?##第五篇:創造力作文 有一個故事幾年前曾流傳頁廣:某證卷公司的散戶股民幾乎人人賠錢,只有門口看自行車的老太太賺了個缽盈盆滿,於是大家紛紛向她討教炒股秘方。她說:「門口的自行車就是我的炒股的『指教』,自行車少股市蕭條的時候我就買股票,自行車多,人人都搶著買股票的時候我就清倉。」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隨大流賺錢,反其而為之才能發財」的道理,實際上老太太不知不覺中運用了創造力。如今理財渠道增多、操作難題度相大對增大的情況下,小到一件生活瑣事,大到人生大事,若能把問題試著倒過去想想,是不是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呢!也許你在苦思冥想的時候會欣喜若狂地跳起來呢!巧用創造力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就會取得不一樣的效果再生活中再學習上要善用創造力。每一件不可能只有一種方法,只要你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說不定會有更多驚喜的收獲呢!
③ 求一篇作文:議論文,600字,題目為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不要復制的,復制不給分)而且,要很平常的
任何人都有創造力
假如,在你的面前有一個蘋果,蘋果旁邊有一把水果刀,那麼請問,你將會採取怎樣的方式來切這個蘋果呢?
許多人毫不猶豫,直接拿起刀沿著垂直地面的方向將蘋果切開。當然,他們看到的蘋果只有豐滿的果肉。但是有一些人拿著刀突發奇想。他們沿著水平方向將蘋果切開。就在那一瞬間,他們驚奇的發現,在豐滿的果肉上,有一顆「五角星」在閃爍著金黃的光芒!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發現一點:即使再小的事物,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創造力的強與弱。當然,我們肯定,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可是為什麼前者不能像後者那樣幸運的發現蘋果中的奧秘呢?關鍵是他們沒有很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那麼,怎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創造力呢?
想要發揮出自己的創造力,首先就要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在這一方面的代表,我首推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對元素放射線充滿了好奇。在他人的冷嘲熱諷中,她在一間寒冷潮濕的小工作間里進行實驗,並不斷地閱讀有關這一方面的書籍。經過不斷的實驗和長久的努力,她不僅發現了鐳而且還從礦渣中提煉出了鐳!
當然,像哥白尼那樣,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的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也很重要。當宗教的陰霾籠罩著歐洲,哥白尼卻大膽地懷疑「地心說」。他不顧他人的嘲笑,教會的壓迫,在層層困難中對天體進行觀察,運用曾經所學習到的有關天文方面的知識,最終提出了「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
我們還要重視自己產生的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舍的把它發展下去。你們見過水燒開了把壺蓋頂起來這一現象嗎?當瓦特看到這一幕,他突發奇想:能不能利用這一原理推動較大的物體呢?於是,他開始對此進行研究。雖然,研究的結果總是失敗,失敗,再失敗,但是,他不灰心,並在最後發明了蒸汽機,在歐洲引起了工業革命!其實,任何人都有創造力,而且,每一個人的創造力都是無法估量的。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三點,那麼請問,將來你還會用刀把蘋果切開么?
④ 怎樣成為有創造力的人議論文作文
科學的來本質是創新。創新不容自易但並不神秘,可以說,任何人都可以創新。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美國有個叫李小曼的畫家,他平時做事總是丟三落四,繪畫時也不例外,常常是剛剛找到鉛筆,又忘了橡皮放在哪兒了。後來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鐵絲固定在鉛筆上,於是帶橡皮的鉛筆誕生了。在辦了專利手續後,這項發明被一家鉛筆公司用55萬美元買走。這件事說明:只要做有心人,就可能會有創新。
人的創新能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很多事實告訴我們:人的創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大家從小就要敢於夢想,那些奇異豐富的想像往往會孕育成奇妙的創新。
⑤ 有關創意的議論文論點
因為有創意才會有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才會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科技的發展
然後就可以舉一些古代發明的例子啊愛迪生愛因斯坦之類的
再寫一下創意怎麼改善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各種方便~
⑥ 如何擁有創造力 議論文300字
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
①不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
②某心理學專家小組以實際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與不從事此類工作的人為對象進行了調查研究,並得出如下結論:「富於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
③認為「我不具備創造力」的人當中,有的覺得創造力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從而進行自我壓制.不言而喻,在創造的宇宙里,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是光輝燦爛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他們,也並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相反,這種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於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
④由此看來,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很清楚,小的創意會打開大的突破口,並堅信自己一定能使之變為現實.
⑤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首先要堅信這一點.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這些,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⑦ 培養孩子創造性 要從小做起 議論文800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專。幼兒在探究興趣屬的作用下把一件新玩具給拆毀了,或者把父母喜愛的物品給搞壞了,父母應該怎樣處理?聽朋友說了件事頗受啟發:廣西某畫家為國慶展覽作畫時,因接待來訪的客人離開了畫室,孩子出於好奇和表現,用畫筆在父親即將完成的畫稿上塗了幾筆,使一幅優秀作品遭到了破壞,而這位父親並沒有責罰孩子,而是從孩子的表現中看到了幼兒創造的萌芽,於是他便為孩子提供了學習和創造的條件,而孩子終於在美術方面有了驚人的發展,其作品《百猴圖》不僅受到國內專家的好評,而且被國外美術大師稱為驚世作品。可見,幼兒創造性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
創新必須從娃娃抓起,幼兒教育的改革目標更需要定位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具有創造才能的人已經成為教育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未來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也是檢驗孩子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據。幼兒期是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這個時期幼兒語言發展也十分迅速。
⑧ 每個人都擁有創造力議論文400字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同時也有同名書籍《創造力》。
⑨ 以:懷疑產生創造力為論點的議論文素材
自從有人類以來,我們人類的文明史就是創造的歷史、「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倉頡造字」「木牛流馬」都反映出古代人類對創造力的想像和實踐。特別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全世界的文明和進步點燃生生不息的火種。正是有了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傳播使世界進入了原始信息的時代。由於文化的溝通和交流促進了世界各民族的繁榮;火葯的應用提高了戰爭的效率,戰爭在對落後生產力破壞的同時加快了民族的融合和文明的傳播。由於四大發明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版圖和地域格局,才有了生產力的一次又一次的飛躍,才使我們用機械製造代替手工勞動,才有了我們人類今天幸福的生活;因此創造力的巨大推動作用是無可估量的,他的巨大影響力可能要貫穿全部的人類文明史。可是曾幾何時,我們中華民族似乎永遠趟在四大發明的功勞薄上不能前進一步,這是為什麼?教育的淪落和思想的禁錮永遠阻礙、窒息創造性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封建倫理文化崇尚的是經驗主義哲學,這種哲學永遠只在認知的基礎領域徘徊。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似乎一直以來都在推崇三皇五帝,靜止的生產力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認知層面上的今不如昔,當創造性成果停滯不前時,這種懷舊的心態猶為迫切和焦慮;因此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固守前人的成功經驗和生活邏輯就是真理,一切都以前賢的教導作為行動的指南。堯、舜、禹、湯、周公、文王、武王再後來就是孔孟、朱子幾乎被所有的古代文章典籍所推崇;因此無論西洋文化如何對我們的「博大精深」進行沖擊,我們似總離不開那種懷舊,就像那放飛的紙鳶永遠被後面的一根繩子拽住,想飛也飛不高。
我們的歷史所以喜歡懷舊,是因為古代的先哲為我們樹立了人生的榜樣。經久不變的農業社會使人的思想變得自私和空洞,看不見希望的生產力只有追溯過去方能找尋心理的安慰。
辛亥革命以後的新文化運動大膽地突破了中國文化史上的思想僵化,但是其成就很快就被各類戰亂的狼煙峰火所夭折。在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思想領域的革命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提出在激發著人們創新型思考的同時,中國人第一次邁出大膽探索的步伐。那是一個激情四溢的時代,人們在對傳統進行批判的同時開始追尋著一條符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可是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盡管權力在對市場經濟作出了巨大讓步,使中國追趕世界經濟的腳步明顯加快,但在思想領域的更深的層面,我們仍然裹足不前,無論在宏觀和微觀的技術領域,我們沒有像「微軟」「英特爾」「ipad」引領世界進步的火車頭,這與我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與我們向現代化看齊邁進的人口大國是極不相稱的,這不符合大國經濟騰飛的邏輯。沒有創造性成果,市場經濟的源泉將會枯竭,我們的經濟將永遠在低端領域徘徊,國民對財富的渴望日益焦慮的心態在沒有科技成果的推動和不斷創新的技術支持下,低端產業重復建設,在市場中惡性拼殺將永無止盡;國民的道德水準,和精神追求將進一步淪落;對錢的追求以及在追求過程中的挫折和失敗,使全社會對生存環境充滿著怨氣和失望。而這一切的症結究其原因就是教育的官僚體制,學術的浮誇,放棄對真理的追求。
我們今天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仍然只是科舉考試的延續;雖然在形式和內容方面有所變化,但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心目中僅僅是以改變人生地位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煉獄過程。不是通過對原理的掌握不斷探求未知世界,在科學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地進行開創性的實踐,以創造性成果作為自己學習和奮斗的方向。這種庸俗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應試教育通過晦澀艱難煩瑣的試題進行「優勝劣汰」,因此幾十年的茹苦含辛的教育,我們僅僅煅燒出做官的精英而鮮有世界技術的領軍人才和科學巨匠。
應試教育如科舉考試一樣,整體學制教育培養出一批背誦的天才,最優秀的中學不僅猜題押題的命中率高,甚至那些偏題難題怪題的解題步驟都讓學生牢牢地記住;但變化的世界是不會為人們提供背誦好的答案的。盧梭說:大自然給了一種才能,就拒絕再給第二種才能。當一個人有超強的記憶力時,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就會受到限制。曾經有人問愛因斯坦光的速度,這位以光速的對比建立相對論學說科學巨匠居然回答不上來,他說任何一本教科書都能找到的答案我干嗎要勞心費神地記憶。垃圾的記憶將嚴重影響思考研究的效率和質量。有調查顯示歷年高考狀元的職業狀況鮮有突出建樹,正說明了我們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存在著盲點和誤區。
一種原理的掌握做五十道題是掌握,做五百道題還是掌握,大量的時間浪費在這無意義的折騰中。對原理的掌握其目的就是要激發出我們對未知世界的符合邏輯的思考和想像,以現有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開啟未來的鑰匙,這就需要培養學生批判性的思考,激發出學生探索的激情,而不是用原理對已知世界的那些對人類生活毫無意義偏題難題怪題沒完沒了地鑽牛角尖。或者說這是為使學生基本功更加扎實,但是這種思維、教育方式本身就決定固步自封,不敢逾規越距的治學心態。基本功的掌握如果沒有配上騰飛的翅膀,我們永遠停留在對已知世界的認知基礎上,要麼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繼續走老路,要麼就是翻譯、克隆他人技術成果,要麼當成標簽以求仕途上的進取。抄襲、剽竊、偽造的成功極大敗壞了現有的學術風氣。知識分子是民族的脊樑,是社會進步的引擎,失卻誠實、正直的秉性,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不僅是對教育的褻瀆,更痛心的是辜負社會殷切的期望。
中國大學的官本位造就了一批「雙肩挑」的人才,所謂雙肩挑就是既在教學崗位上任教,又在行政崗位上做官,嚴重貶損了教育和治學的嚴謹。教育和學術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偉大事業,一個有志於科學和文化事業的知識分子首先要具備的是忘我無私的奮斗精神,在利益的誘惑下什麼都丟不開的人如何能做到「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雙肩挑」的「別有用心」嚴重腐蝕了教師隊伍,有的教授、副教授非要得到一個官職方能安心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一到幹部換屆排著隊找黨委書記要官做。為師者的品質如此庸俗和勢利,怎麼以為師之道給予學生以創造性的榜樣和鼓舞。
創造性的成果來自於獨立思考和獨立思考的自由表達。大家都能理解、認識的事物那不叫真理。真理產生於特殊的靈魂,其特殊性就在於跨越常人的思考和想像,以對傳統、世俗的批判和質疑的精神發現未知世界客觀規律,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須要學術自由和寬松、誠實的研究環境對真理的表達予以真誠的關心和支持。人類的生理因素決定創造性的黃金年齡是25歲到40歲;可是在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這部分人的思想成果很難「順產」;技術官僚和學術官僚體制嚴重束縛嶄新思想的產生。所謂技術官僚就是有著行政官職的專家以自己左右逢源的人脈操控著研究經費的落實;學術官僚就是那些已進入學術更年期的「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們同樣壟斷著研究經費的申報。年輕的後生即使有懷揣著超凡的思想,激發起創造性的沖動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是被悶殺就是被剽竊;因此智慧的火花湮滅在心中就像封建時代的愛情一樣默默地伴隨著自己的一生而去,這種看不見的損失在一個麻木的不求上進的社會中習以為常,沒有引起絲毫的惋惜和不安。自私、頑固、僵化、讓「出頭的椽子先爛」嚴重妨礙著創造性思想的誕生。
知識和創造是沒有國界的,職業的特點決定了知識分子的崇高品德。創造性思想來自於無私的奉獻,這種「無私』不是僅停留在口頭上的,以對人類和世界的責任,秉承著全人類的立場,創造性的成果才具有傳奇的生命力;任何以國家、民族地域為限的創造其意義都是狹隘的;以自私為目的的創造,其成果根本就經不起推敲和檢驗。研究經費一部分用於公關,一部分留為私用,一部分用來應付差事,學術領域的「豆腐渣工程」比建設領域的現象還要糟糕,紙糊的象牙塔連一塊磚頭都看不見。
今天我們擎起先輩的火炬,承載著民族的重託,以領先世界經濟崛起的雄心闊步向前邁進,如果教育、學術、研究領域被私心雜念所困擾,在征服未知世界前未能征服自私、狹隘的主觀世界;生產力在低端工業的平台上止步不前,領跑世界的底氣從何而來。世道澆漓、人心不古,民族的心理重新回到那懷舊的惆悵中,復古魔咒的悲劇還會重演嗎?
⑩ 以創意為話題的議論文
時代呼喚"有創意"的人才某公司副總經理將一位"人才"解聘了,理由是他雖無過錯,但未給公司做過"有創意"的事情。
乍看,似乎副總經理故意刁難,"人才"受了委屈;但仔細一想,"人才"沒有創意,最多算個庸才。這件事告訴我們:一種新的功過是非觀已在改革者心目中明確樹立。
實踐出真知,讓我們看看時代呼喚什麼樣的人才吧!1992年,美國"電腦大王"王安博士創建的公司宣布破產。原因何在?王安一直堅持生產自己已發明的產品,不去創新,結果產品落後,公司只好倒閉。與此同時,電腦行業中一位年輕人開創的事業卻扶搖下上,其資產突破70億美元,超過三大汽車公司。這個年輕人就是比爾·蓋茨--一個靠開發"冷門"成功的企業家。1975年他創建公司,在別人認為雕蟲小技的軟技術上大做文章,現已佔領全球市場的90%。1984年他不顧顧問們的強烈反對,開發一種?quot;窗口"的換代產品,結果大爆冷門贏來了滾滾紅利。待別的公司醒悟過來,為時已晚。
由此可見,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創新是成功的必要前提,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但是,縱觀周圍,"平平過,不犯錯"的人還是很有市場的。長期以來,在我們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人們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沒有錯,混到年齡評職稱,晉級加薪;一旦有錯,則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永遠揪住不放。這種陳腐觀念就像一把生銹的大鐵鎖,將人們的頭腦束縛得死死的:不思進取,憚於創新。
新舊功過是非觀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以"功"作為衡量的主要標准,不管他是否有錯,只要能立新功,就說明他是可用之才;而後者過"作為衡量的主要標准。兩相比較,新興產業的功過是非觀更有利於發揮個人的潛能,更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更符合飛躍發展的時代要求。
當然,提倡"有創意"並非事事追求怪異,允許有錯但不至於罪大惡極。真正的創意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它要求人才有能氣,有毅力,突破偏見,敢為"異端"。中國,正在深化改革的路上大步前進;時代,呼喚"有創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