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是誰發明的
❶ 網路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部『 電腦 』是由 美國人毛琪雷與愛克特在 1946 年發明.
世界互聯網發展史
※196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倫納德.克蘭羅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發表了分組交換技術的論文,該技術後來成了互聯網的標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國國防部開始起動具有抗核打擊性的計算機網路開發計劃「ARPANET」。
※1971年:位於美國劍橋的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師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開發出了電子郵件。此後ARPANET的技術開始向大學等研究機構普及。
※1983年:ARPANET宣布將把過去的通信協議「NCP(網路控制協議)」向新協議「TCP/IP(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過渡。
※1988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學生(當時)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開始開發電子郵件軟體「Eudora」。
※1991年:CERN(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提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開發出了萬維網(World Wide Web)。他還開發出了極其簡單的瀏覽器(瀏覽軟體)。此後互聯網開始向社會大眾普及。
※1993年:伊利諾斯大學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的學生馬克.安德里森(Mark Andreesen)等人開發出了真正的瀏覽器「Mosaic」。該軟體後來被作為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場。此後互聯網開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正是因為通過採用具有擴展性的通信協議TCP/IP,才能夠將不同網路相互連接。因此,開發TCP/IP協議的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當時)文頓.瑟夫(Vinton G. Cerf)等如今甚至被譽為「互聯網之父」。
中國互聯網發展史
※1987年,北京大學的錢天白教授向德國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當時中國還未加入互聯網。
※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會上,美方發言人懷特·托基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的合作計劃。
※1994年3月,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
※1995年5月,張樹新創立第一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中國的普通百姓開始進入互聯網路。
※2000年4-7月,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
※2002年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聯網的春天已經來臨。
❷ 網路是誰發明的啊
互聯網不是誰發明的,它發展到今天是無數技術群體共同的努力,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史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蘭德公司和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分為軍網和民網,漸漸擴大為今天的互聯網。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
被稱為互聯網之父的幾位科學家: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1955年出生於英國)
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英王功績勛章(OM)獲得者,不列顛帝國勛章(OBE)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工程師學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9年3月他正式提出萬維網的設想,1990年12月25日,他在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里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他是關注萬維網發展的萬維網聯盟的創始人,並獲得世界多國授予的各個榮譽。他最傑出的成就,是免費把萬維網的構想推廣到全世界,讓萬維網科技獲得迅速的發展,深深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面貌。
溫頓·瑟夫(Vinton G. Cerf)博士
互聯網基礎協議——TCP/IP協議和互聯網架構的聯合設計者之一,谷歌全球副總裁、Internet 互聯網奠基人之一。上世紀70年代,溫頓·瑟夫(Vint Cerf)曾經參與互聯網的早期開發與建設,並為此獲得了「互聯網之父」的美譽。 1997年12月,柯林頓總統向瑟夫博士和他的同事Robert E. Kahn頒發了美國國家技術獎章,表彰他們對於互聯網的創立和發展做出的貢獻。2004年,Kahn和瑟夫博士因為他們在互聯網協議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而榮膺美國計算機學會(ACM)頒發的圖靈獎(A.M. Turing Award)。有人將圖靈獎稱為「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2005年11月,喬治•布希總統向Kahn和瑟夫博士頒發了總統自由勛章,這是美國政府授予其公民的最高民事榮譽。
羅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
現代全球互聯網發展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TCP/IP協議合作發明者,互聯網雛形Arpanet網路系統設計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創立人。美國國家工程協會(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成員,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IEEE學會(IEEE)fellow,美國人工智慧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 fellow,前美國總統科技顧問。羅伯特·卡恩目前在美國全國研究創新聯合會(CNRI,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任主席。CNRI是羅伯特·卡恩於1986年親自領導創建的,為美國信息基礎設施研究和發展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持的非贏利組織,同時也執行IETF的秘書處職能。
手工整理,歡迎指正。
❸ 網路是誰發明的
網路不是誰發明的,它發展到今天是無數技術群體共同的努力,互版聯網始於1969年,是美權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史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蘭德公司和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分為軍網和民網,漸漸擴大為今天的互聯網。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
❹ 網路是誰發明的
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管理局( ARPA -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開始建立一個命名為ARPAnet的網路, 把美國的幾個軍事及研究用電腦主機聯接起來。當初,ARPAnet只聯結4台主機,從軍事要求上是置於美國國防部高級機密的保護之下,從技術上它還不具備向外推廣的條件.1983年,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信局研製成功了用於異構網路的TCP/IP協議,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分校把該協議作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該協議得以在社會上流行起來,從而誕生了真正的Internet。
❺ 網路是誰發明的啊
網路的誕生使命:通過各種互聯網服務提升全球人類生活品質。 讓人類的生活更便捷和豐富,從而促進全球人類社會的進步。並且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讓人類最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讓人類的生活更快樂。 與很多人的想像相反,Internet並非某一完美計劃的結果,Internet的創始人也絕不會想到它能發展成目前的規模和影響。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沒有人能想到它會進入千家萬戶,也沒有人能想到它的商業用途。 從某種意義上,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很特殊的時代。60年代初,古巴核導彈危機發生,美國和原蘇聯之間的冷戰狀態隨之升溫,核毀滅的威脅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話題。在美國對古巴封鎖的同時,越南戰爭爆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發生政治危機。由於美國聯邦經費的刺激和公眾恐懼心理的影響,「實驗室冷戰」也開始了。人們認為,能否保持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將決定戰爭的勝負。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依賴於電腦領域的發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個主要的聯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純商業性組織、大學,都有了由美國新興電腦工業提供的最新技術裝備的電腦設備。電腦中心互聯以共享數據的思想得到了迅速發展。 美國國防部認為,如果僅有一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萬一這個中心被原蘇聯的核武器摧毀,全國的軍事指揮將處於癱瘓狀態,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有必要設計這樣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而這些分散的點又能通過某種形式的通訊網取得聯系。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管理局( ARPA -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開始建立一個命名為 ARPAnet 的網路, 把美國的幾個軍事及研究用電腦主機聯接起來。當初,ARPAnet只聯結4台主機,從軍事要求上是置於美國國防部高級機密的保護之下,從技術上它還不具備向外推廣的條件。 1983年,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信局研製成功了用於異構網路的 TCP/IP 協議 ,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分校把該協議作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該協議得以在社會上流行起來,從而誕生了真正的Internet。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發展出來的TCP/IP 的通訊協議,在5 個科研教育服務超級電腦中心的基礎上建立了 NSFnet 廣域網 。由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鼓勵和資助,很多大學、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甚至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區域網並入NSFnet中。那時,ARPAnet 的軍用部分已脫離母網,建立自己的網路--Milnet。ARPAnet --網路之父,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 ARPAnet已退出了歷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為Internet的重要骨幹網之一。 1989年,由CERN開發成功 WWW ,為Internet 實現廣域超媒體信息截取/檢索奠定了基礎。 到了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實上已成為一個"網中網"──各個子網分別負責自己的架設和運作費用,而這些子網又通過NSFnet互聯起來。由於NSFnet是由政府出資,因此,當時Internet最大的老闆還是美國政府,只不過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人小老闆。 Internet在80年代的擴張不單帶來量的改變,同時亦帶來質的某些改變。由於多種學術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戶的進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於電腦專業人員。 新的使用者發覺, 加入 Internet 除了可共享NSFnet的巨型機外,還能進行相互間的通訊,而這種相互間的通訊對他們來講更有吸引力。 於是, 他們逐步把Internet 當作一種交流與通信的工具, 而不僅僅是共享NSFnet巨型機的運算能力。 在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僅限於研究與學術領域。商業性機構進入Internet一直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法規或傳統問題的困擾。事實上,象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曾經出資建造Internet的政府機構對Internet上的商業活動並不感興趣。 1991年,美國的三家公司分別經營著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 網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戶提供Internet聯網服務。他們組成了"商用Internet協會"(CIEA),宣布用戶可以把它們的Internet子網用於任何的商業用途。Internet商業化服務提供商的出現,使工商企業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進入Internet 。 商業機構一踏入Internet這一陌生的世界就發現了它在通訊、資料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於是,其勢一發不可收拾。世界各地無數的企業及個人紛紛湧入 Internet , 帶來Internet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飛躍。 Internet目前已經聯系著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4萬多個子網、500多萬台電腦主機,直接的用戶超過4000萬,成為世界上信息資源最豐富的電腦公共網路。Internet被認為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
❻ 網路是誰發明的
網路抄是誰發明的?
奧巴馬日襲前稱,是政府創造了互聯網,引發很多爭論。在國外科技媒體評論人法哈德·曼約奧(Farhad Manjoo)看來,奧巴馬沒有說錯,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投入的基礎設施和推動作用。還是那句話,這是個連鋼鐵俠都需要團隊合作的時代
❼ 網路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乾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❽ 網路是誰發明的
博納斯-李被認復為是是世界制互聯網的發明者。博納斯.李於1990年在歐洲核研究所任職期間發明了互聯網,互聯網路使得數以億計的人能夠利用浩瀚的網路資源。博納斯.李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而是無償地向公眾公開了他的發明成果,從而使網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獲得發展。如果沒有博納斯.李的發明,也就沒有今天的「WWW」網址。網際網路可能還只是少數幾個計算機專家的特有領域。
芬蘭技術基金會獎勵他1百萬歐元(120萬美元)作為他為互聯網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