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輪胎是誰發明的

輪胎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 2021-01-13 08:43:30

⑴ 車輪是誰發明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古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與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⑵ 輪胎是誰發明的

沒有明確記錄,最早的輪胎是由木頭製造的,這從中國古代的戰車上和國外的版紳士馬車上都能看出權。後來,當探險家哥倫布在1493-1496年第二次探索新大陸到達西印度群島中的海地島時,發現了當地小孩所玩的橡膠硬塊,這使他大吃一驚。後來他把這個奇妙的東西帶回了祖國,若干年以後,橡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車輪也逐漸由木製變成了硬橡膠製造。
輪胎是在各種車輛或機械上裝配的接地滾動的圓環形彈性橡膠製品。通常安裝在金屬輪輞上,能支承車身,緩沖外界沖擊,實現與路面的接觸並保證車輛的行駛性能。輪胎常在復雜和苛刻的條件下使用,它在行駛時承受著各種變形、負荷、力以及高低溫作用,因此必須具有較高的承載性能、牽引性能、緩沖性能。同時,還要求具備高耐磨性和耐屈撓性,以及低的滾動阻力與生熱性。世界耗用橡膠量的一半用於輪胎生產,可見輪胎耗用橡膠的能力。

⑶ 汽車輪胎是誰發明的

約翰·伯德·鄧洛普。

1888年,在愛爾蘭當獸醫的英格蘭人J·B·鄧祿普先生取得了充氣輪胎的專利。當時,J·B·鄧祿普先生10歲的兒子強尼買了一輛三輪自行車,但是因為當時的輪胎還都是用硬橡膠做的實心輪胎,因此,在滿是石頭的路上行走時很不舒服,兒子的抱怨激發了鄧祿普先生的靈感,因此,被遺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氣輪胎再次問世。隨著時代的進步,鄧祿普先生發明的充氣輪胎很快在自行車上得到了應用,並迅速邁向了汽車領域,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輪胎,通常由橡膠製成,是一種沿圓周覆蓋金屬或木頭輪圈的元件。它是陸地上動力機械車輛最重要的一部分,用於搭載機械或汽車使之移動,並減少不規則路面造成的震盪。

(3)輪胎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輪胎發展

米其林在1906年發明容易拆換的汽車鋼圈,便於汽車使用充氣輪胎。1937年米其林發明將輪胎內層簾布以輻射狀排列的輻射層輪胎,改善輪胎的操控性,是廣受近代轎車輪胎使用的設計。1938年米其林發明讓鋼絲與橡膠粘合的方法,使輪胎的散熱性與載重能力大幅改善。

BFGoodrich輪胎公司對輪胎貢獻也很大,1910年則發明把碳煙加入橡膠的技術以增加摩擦力與耐用性,輪胎也由白色變成黑色。1937年BFGoodrich發明便宜的合成橡膠,1946年發明無內胎輪胎,避免掉傳統有管狀環形汽球般內胎的輪胎爆胎時,快速泄氣變形的危險。

1964年,杜邦化學公司女化學家Stephanie Kwolek研發出可取代賽車輪胎內層鋼絲的高強度材料克維拉,此材料後來也被製成今日的防彈衣。

⑷ 古代是誰發明輪子的…

古代是黃帝發明的輪子。

有一次,黃帝帶領他的先民遷移到北方黃土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於長期生存。他們剛剛居住下來,有一天突然狂風大作,黃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樹,個個藏身,以防狂風捲走,黃帝只顧別人的安危,不料,自己頭上戴的遮太陽的大圈帽,被狂風吹掉。

他連忙抓住一棵小樹,就地蹲下。黃帝發現他的大圈帽被狂風吹得就地滾動,並不倒地。這是啥原因呢?黃帝砍了一根樹枝,紮成圓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滾了不到一丈遠又倒了。黃帝自小就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沉思了很久。

然後,再扎了一個圓圈,給兩個圓圈中間扎了個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長樹枝,把兩個圓圈扎在這根樹枝的兩頭,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這次雖然沒有倒,滾不了多遠就停下來。這時,常先、風後、倉頡一起走來,問黃帝在干什麼。

黃帝把剛才發生的事向三位參臣訴說了一遍。智多謀廣的風後,連忙剝了一條樹皮,拴在兩個圓圈中間的橫桿上,一手拉著往前走,兩個圓圈一直滾動著,並未倒地。於是發明出來了輪子。

(4)輪胎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

相傳堯、舜、禹、皋陶、伯益、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他推算歷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

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歷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⑸ 車輪是誰發明的

車輪是人類在搬運東西的勞動實踐中逐漸地發現的。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以採集和打獵為生,開始時,弄到的食物有限,輕而易舉地就能隨身把它帶回來。隨著武器及生產工具的改進,獵取的東西多了,把他們運到目的地就困難了。於是,有人就想出了主意,從地上揀了幾根折斷的粗樹枝,用藤蔓將這些樹枝連接在一起,然後把獵物放在上面,雙手抓住兩根長樹枝拖著走,這比用肩扛背馱輕快多了。也有想到用一根木棒,一端扛在肩上,另一端在地上,把重物吊在木棍中間拉著走,這也比用手搬運省力。還有人把兩根棍並排起來,中間系一塊布,雙手持兩棍端,另一端在地上拖著走。上述這些,就是人們最初發明的一種「輕撬」,它的特點是藉助滑桿在地上滑動的。當時在幾乎沒有道路的荒原山上拽這種橇仍然是很困難的。有一天,狂風大作,有人發現在風的吹動下,圓滑的石頭或圓木滾動的比別的東西快。這個自然現象給人們很大啟示,人們用石斧把圓木截短,並把砍下的兩端圓木在中間個鑿一個圓洞,再在洞里穿上一根細一點的木棍把它們連接起來。這樣,一種滾子橇被製造成功了,用它拖東西比過去那種輕橇又輕快多了,這種滾輪出現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用這種滾輪裝運太重的物品時,就會被壓裂,因此,後來人們又想到這種輪子套上銅箍或鐵箍。相傳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中亞地區就已經使用帶輪的車,但當時文明發達的埃及並不知道,仍是用滾木為輪拖運貨物,公元前1600年時,北方的海克索斯人用馬拉戰車進攻埃及,使埃及人大吃一驚。從此,埃及人也開始使用帶輪的車。並首先使用了輪輻和輪緣來加固車輪。不過當時還都是木製的,後來隨著鋼鐵的出現,木輪發展成為鋼制輪,外加橡膠輪胎,內充空氣,車輪日臻完善。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與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讓我們暫且不管考古學家的爭論,先來看看他們的共識有哪些:
車輪的前身是制陶用的輪子,古人用它可以成批製作陶器[01在陶輪上製作陶器],這是人類最早的工藝品和容器。最簡單的陶輪只需一對盤形的車輪,輪盤之間裝一根軸,軸直立豎放;陶工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將柔軟的粘土置於上面的輪盤中,塑捏成形。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輪子只是一些圓形的板,和軸牢牢地釘在一起。到公元前3000年時,已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和車身相連。以後不久,又出現了裝有輪輻的車輪。這種原始的手推車雖然笨拙得很,但比從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膀和馱獸(通常是驢子)要好得多。
車輪還很早就用於製造戰車。這種戰車先是用來沖入敵陣,迫使敵人潰散;後來又當作戰台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

⑹ 車輪是誰發明的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是一個神奇的民族,它的許多發明創造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蘇美爾人的任何一項發明都無法與他們發明的輪子相提並論。現在社會的每一角落,幾乎所有的產品和工具或多或少要靠輪子才能產生作用。正是有了輪子,才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運輸方式,進而為以後的機械時代奠定了基礎。

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美索不達米亞人開始用木材和石料製成輪子,用於制陶。最初用於陶器生產的輪子是個厚重扁平的圓盤,盤底的中心凹入,裝在地面上的石制或木製的圓頂座上,一個制陶的工作台就做成了。在制陶過程中,由於輪子的轉動,工作變得輕松方便,而且有助於陶器的形成。很快,這一技術就在兩河流域普及開來。在烏爾遺址里,就發現不少陶輪的碎片。

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蘇美爾人把輪動原理應用到運輸工具上,出現了世界上的第一輛四輪車,由四頭驢牽拉。起先只是供國王乘坐或祭祀之用,後來用作戰車。在烏爾出土的「軍旗」上,就繪有多輛戰車和全副武裝的士兵。那時的戰車車輪是用兩塊木料拼成,中間用橫木條固定。這一結構很容易讓人想起漢字的「車」字,但這種車十分笨重。

大約在公元前2400年,輻條式車輪取代輻板式車輪,金屬軸代替木軸,再加上人類馴服了野馬,以前笨重的牛車或驢車終於變成了快捷而輕便的戰車。赫梯和亞述的軍隊就是靠其威力無比的鐵騎戰車橫掃世界。公元前1270年,赫梯軍隊在敘利亞與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率領的20000名士兵對陣,赫梯擁有2500輛雙馬戰車,每車乘2人,還有步兵共計17000人。結果是赫梯軍隊大獲全勝。

當然,現在有些人認為車輪並不是由蘇美爾人發明的,而是由中亞乾旱草原的游牧部落發明的。理由是,廣闊平坦的乾旱草原,比美索不達米亞的沙地,更適合車子的行駛。不幸的是,這些游牧部落不曾建立城市,考古學家無法對其遺址進行發掘。不過,到目前為止,所有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都證明蘇美爾人發明車輪的可能性最大。

改變了人類生活的輪子取自烏爾軍旗局部

⑺ 充氣輪胎是誰發明的

第一個空心輪子是1845年英國人羅伯特·湯姆遜發明的。他提出用壓縮空氣充入彈性囊,以緩和運動時的振動與沖擊。盡管當時的輪胎是用皮革和塗膠帆布製成,然而這種輪胎已經顯示出滾動阻力小的優點。根據這一原理,1888年約翰·鄧錄普製成了橡膠空心輪胎,隨後托馬斯又製造了帶有氣門開關的橡膠空心輪胎。
18型充氣輪胎很早以前,輪胎是用木頭、鐵等材料製成,可惜的是因為內層沒有帆布,而不能保持一定的斷面形狀和斷面寬。
1895年隨著汽車的出現,充氣輪胎得到廣泛的發展。首批汽車輪胎樣品是1895年在法國出現的,這是由平紋帆布製成的單管式輪胎,雖有胎面膠而無花紋。直到1908年至1912年間,輪胎才有了顯著的變化,即胎面膠上有了提高使用性能的花紋,從而開拓了輪胎胎面花紋的歷史,並增加了輪胎的斷面寬度,允許採用較低的內壓,以保證獲得較好的緩沖性能。
1892年英國的伯利密爾發明了簾布,1910年用於生產。這一成就改進了輪胎質量,擴大了輪胎品種的同時,還使外胎具備了模製的可能性。隨著對輪胎質量要求的提高,簾布質量也得到改進,棉簾布由人造絲代替,50年代末人造絲又被強力性能更好、耐熱性能更高的尼龍、聚酯簾線所代替,而且鋼絲簾線隨著子午線輪胎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1904年馬特創造了炭黑補強橡膠,大規模用於補強胎面膠是在輪胎採用簾布之後。因為在這之前,帆布比胎面在輪胎使用中損壞得還要快。炭黑在膠料中的用量增長很快,30年代每100份生膠中使用的炭黑也不過20份左右,這時主要在胎面上採用炭黑,胎體不用,已達50份以上。胎面中摻用炭黑以前,輪胎大約只行駛6000km就磨光了;摻用炭黑後,輪胎的行駛里程很快就得到顯著的提高。一組貨車輪胎大約可行駛10萬km,在好的路面上,甚至可達20萬km。
1913~1926年,因發明了簾線和炭黑輪胎技術,為輪胎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輪胎外緣的標准化,製造工藝的逐漸完善,生產速度比以前提高了,輪胎的產量與日俱增。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輪胎技術一直不斷地改進與提高。如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轎車輪胎由低壓輪胎過渡到超低壓輪胎;40年代開始輪胎逐步向寬輪輞過渡;40年代末無內胎輪胎出現;50年代末低斷面輪胎問世等等。許多新技術的出現都莫過於1948年法國米其林公司首創的子午線結構輪胎。這種輪胎由於使用壽命和使用性能的顯著提高,特別是在行駛中可以節省燃料,而被譽為輪胎工業的革命。

⑻ 汽車真空輪胎是誰發明的

真空輪胎是法來國米其林輪胎公司自1959年發明的。 真空輪胎又稱子午胎,是由簾布層外圍加有一層鋼絲(帶束層)組成,提高了輪胎強度,散熱條件好,適應高速行駛;弱點是怕缺氣,缺氣行駛時輪胎下沉量增大,與地面磨擦成倍增加,胎溫急劇升高,輪胎變軟,強度下降;胎體內的鋼絲與簾布層之間也會磨擦生熱,過熱狀態會加速鋼絲與橡膠的老化,變形,甚至內部斷裂,以至脫層,埋下爆胎禍根。缺氣低速行駛也會刺傷輪胎,胎側折斷,而且潛伏期長,隱蔽性大,更有危害性,以後在高速行駛時極易發生爆胎。

⑼ 是誰發明了充氣輪胎什麼時候

早在1836年,比利時人迪埃茲就曾提出過充氣輪胎的看法。1845年,英國米德爾塞克斯的土木工程師羅伯特·W·湯姆遜發明了用皮包裹,內充空氣或馬毛的輪胎,但沒有實際使用。1888年居住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蘇格蘭獸醫約翰·伯德·鄧洛普,看到自己兒子自行車的實心橡膠輪在石頭路上顛簸很厲害,於是用一根通過活門充氣的管子,外面塗上橡膠作保護層,做了一個氣胎。這種氣胎纏在車輪上,要修補內管的的刺孔,必須首先用苯把塗的橡膠泡下來,修好後再塗上橡膠。這種新輪胎一開始受到人們的嘲笑,但他的兒子騎此車參加比賽獲得了第一名,於是此項發明受到人們的重視。鄧洛普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放棄了獸醫職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輪胎製造廠,開始生產橡膠輪胎。從1894年起,早期大批量生產的「希爾德布蘭德」和「沃爾米勒」牌摩托車正式使用了鄧洛普輪胎。 法國的安德烈·米許林和愛德華·米許林兩兄弟的米許林公司1892年發明了一種可以拆卸的充氣橡膠輪胎,過去只有專門修理工才能處理的爆胎事故,現在一般人一刻鍾就可以修理好了。這一發明影響了整個世界。1895年,米許林兄弟第一次派裝有可拆裝輪胎的「閃電」號小汽車參加巴黎—波爾—巴黎汽車塞。輪胎汽車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並迅速普及到全世界。 1908年,米許林公司研製出了雙式車輪,有效地解決了重型汽車的輪胎負荷問題。1937年,米許林公司又研製出了子午線輪胎,這種命名為「蠅籠」的輪胎胎面,由多層簾布層加強,並用分層鋼絲簾線層箍緊。這些簾線層均與輪胎鋼絲垂直排列,極大地改善了輪胎行駛方向的穩定性。1981年,英國鄧洛普公司又發明了一種新型輪胎,在穿孔的情況下汽車仍可繼續行駛,而輪胎不會從輪輞上脫出。胎冠內表面塗有聚凝膠,既是密封劑,又是潤滑劑。這種輪胎的安全壽命僅為2.5萬千米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