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的發明
⑴ 音箱的發展歷史
音響技術的發展
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家庭組合音響的種類
通常所講的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兩大類。由於要求組合音響有比較高的聲音質量,所以它的兩只音箱一般體積都較大。
按主機的結構(層數)劃分,音響有一體的和分層的兩類。在一體的組合音響中,它的各部分電路(包括電唱機)都在一個外殼之中,這種結構一般用於低檔的組合音響中。在分層的組合音響中,根據機器的檔次不同所分的層數也不一樣。分層較多的組合音響中有:電唱機一層、CD唱機一層、調諧器一層、雙卡錄放音座一層、音調控制器一層、主功率放大器一層。在分層較少的組合音響中,電唱機、CD唱機各分一層,其他為一層。
微型化、數字化、專業化、影視化是家庭音響必然的發展趨勢。
微型化音響。微型台式組合音響已有較長的發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高級超小型組合音響。但由於聽音喇叭、立體聲電唱機、錄音卡座沒有很好解決,所以一直停留在較低的檔次上。為了創造小巧的音響世界,不但要從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還得從調諧器、CD唱機和錄音卡座方面一起考慮。
數字化音響。數字技術是一種新技術,所以數字音響在解決模擬音響雜訊的失真問題時發展而成。音響採用了數字技術之後,記錄的數字信號從取樣頻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沒有色抖動,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圖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機互換,這與模擬錄放像設備無法比擬。數字錄音可以把時間、人名、地址一起錄入帶中,採用微型鍵盤來完成編目工作,更換曲目編號,再加上遙控功能,使你能夠自動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視聽設備一體化。數字音響隨著電聲技術、影視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們在家庭中可以構成混然一體的多媒體影視音頻系統。這樣的系統,能聽到各種在輸入端增添各種需要的信號輸入和功能轉換,通過電腦處理就能使受眾看到各種圖像和聽到各種聲音。
⑵ 音響是誰發明的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後,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在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音響技術的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場效應管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各有其特點。預計音響技術今後的發展主流為數字音響技術。
⑶ 音響的歷史
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電子管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主要技術指標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晶體管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集成電路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場效應管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音響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⑷ 誰發明了音箱
貝爾發明的好像是電話吧 電話不是音響吧
電話=音箱??? 還是我搞錯了 ??? 他之後又發明了音箱??
不知道???
1837 Page應用電磁體發聲
1876 貝爾和沃森申請電話專利,發明第一個實用的電話受話器
1877 德國人西門子提出了揚聲器雛形的專利
1878 英國物理學家瑞利發表了"聲學原理"
1890 懷特(A.White)發明肩背式送話器(現在電話機的原型)
1907 福雷斯特(De Frorest)發明三極電子管
1911 出現用於收音機的杠桿式揚聲器(如圖1-6所式)
1917 E.C.Weute發明靜電傳聲器
1918 美國Wester Electric公司生產了將電話受話器房子留聲機號筒的擴聲設備
1919 韋伯斯特(A.G.Webster)第一個將數學方法用於揚聲器號筒設計
1920 強生發表了收音機揚聲器專利
1921 Magnavox公司生產號角揚聲器
1922 西門子的格洛克(E.Gterlach)發明了帶式電聲換能器
1923 Kellev提出背後開放式障板和密閉箱
1924 美國Wester Electric公司生產電磁式紙盆揚聲器(如圖1-7所示)
1924 賽克斯(A.S.Sykes)和格洛克發明電動式揚聲器
1924 美國賴斯和凱洛格發明電動式傳聲器
1925 美國的漢納(Hanna)和斯利伯(Slperian)論述了號筒揚聲器的設計方法
1925 出現了帶式揚聲器(如圖1-8所示)
1926 電動式紙盆揚聲器有Magnavox公司投入市場
1927 正縫圈被採用
1929 凱爾(Kyle)推出經典揚聲器
http://ke..com/view/13534.htm#10
⑸ 音響是怎樣發明的
1915年,有一個美國人名叫E. S.Pridham將一個當時的電話收聽器套在一個播放唱片音響的號角上,而聲音可以給一群在舊金山市慶祝聖誕的群眾聽時,電聲學就誕生了。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美國哈定總統(Harding)就職典禮上,美國貝爾公司把電話的動圈收聽器連接在當時的唱片唱機的號角上,就能夠把聲音傳給觀看總統就職典禮的一大群群眾,因此就產生了很多專業的音響研究及開發了擴聲工程這門學問。音響研究人員不單純是努力地把音響器材進行改進,也做了各類不同音響的實驗來了解人類對聽覺的反應。但最高級的音響研究人同都明白音響學是要整體的研究,要了解音響器材的每一個環節,及人類對聽覺的生理反應,他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發展歷史
電子管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主要技術指標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晶體管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集成電路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場效應管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音響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音響組成
音響設備大概包括功放、周邊設備(包括壓限器、效果器、均衡器、激勵器等)、揚聲器(音箱、喇叭)、調音台、聲源(如麥克風、樂器、VCD、DVD)顯示設備等等加起來一套。其中,音箱就是聲音輸出設備、喇叭、低音炮等等,一個音箱里包括高、低、中三種揚聲器,三種但不一定就三個。
⑹ 誰發明了音響
音響發展歷史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電子管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晶體管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集成電路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場效應管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⑺ 音響是誰發明的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後,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在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音響技術的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場效應管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各有其特點。預計音響技術今後的發展主流為數字音響技術
⑻ 音響是誰發明的
1876 貝爾和沃森申請電話專利,發明第一個實用的電話受話器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專極管,開創屬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⑼ 音箱是誰發明的呢。
1837 Page應用電磁體發聲
1876 貝爾和沃森申請電話專利,發明第一個實用的電話受話器
1877 德國人西門子提出了揚聲器雛形的專利
1878 英國物理學家瑞利發表了"聲學原理"
1890 懷特(A.White)發明肩背式送話器(現在電話機的原型)
1907 福雷斯特(De Frorest)發明三極電子管
1911 出現用於收音機的杠桿式揚聲器(如圖1-6所式)
1917 E.C.Weute發明靜電傳聲器
1918 美國Wester Electric公司生產了將電話受話器房子留聲機號筒的擴聲設備
1919 韋伯斯特(A.G.Webster)第一個將數學方法用於揚聲器號筒設計
1920 強生發表了收音機揚聲器專利
1921 Magnavox公司生產號角揚聲器
1922 西門子的格洛克(E.Gterlach)發明了帶式電聲換能器
1923 Kellev提出背後開放式障板和密閉箱
1924 美國Wester Electric公司生產電磁式紙盆揚聲器(如圖1-7所示)
1924 賽克斯(A.S.Sykes)和格洛克發明電動式揚聲器
1924 美國賴斯和凱洛格發明電動式傳聲器
1925 美國的漢納(Hanna)和斯利伯(Slperian)論述了號筒揚聲器的設計方法
1925 出現了帶式揚聲器(如圖1-8所示)
1926 電動式紙盆揚聲器有Magnavox公司投入市場
1927 正縫圈被採用
1929 凱爾(Kyle)推出經典揚聲器
⑽ 音響的發展史
音響技術的發展
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家庭組合音響的種類
通常所講的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兩大類。由於要求組合音響有比較高的聲音質量,所以它的兩只音箱一般體積都較大。
按主機的結構(層數)劃分,音響有一體的和分層的兩類。在一體的組合音響中,它的各部分電路(包括電唱機)都在一個外殼之中,這種結構一般用於低檔的組合音響中。在分層的組合音響中,根據機器的檔次不同所分的層數也不一樣。分層較多的組合音響中有:電唱機一層、CD唱機一層、調諧器一層、雙卡錄放音座一層、音調控制器一層、主功率放大器一層。在分層較少的組合音響中,電唱機、CD唱機各分一層,其他為一層。
微型化、數字化、專業化、影視化是家庭音響必然的發展趨勢。
微型化音響。微型台式組合音響已有較長的發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高級超小型組合音響。但由於聽音喇叭、立體聲電唱機、錄音卡座沒有很好解決,所以一直停留在較低的檔次上。為了創造小巧的音響世界,不但要從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還得從調諧器、CD唱機和錄音卡座方面一起考慮。
數字化音響。數字技術是一種新技術,所以數字音響在解決模擬音響雜訊的失真問題時發展而成。音響採用了數字技術之後,記錄的數字信號從取樣頻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沒有色抖動,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圖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機互換,這與模擬錄放像設備無法比擬。數字錄音可以把時間、人名、地址一起錄入帶中,採用微型鍵盤來完成編目工作,更換曲目編號,再加上遙控功能,使你能夠自動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視聽設備一體化。數字音響隨著電聲技術、影視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們在家庭中可以構成混然一體的多媒體影視音頻系統。這樣的系統,能聽到各種在輸入端增添各種需要的信號輸入和功能轉換,通過電腦處理就能使受眾看到各種圖像和聽到各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