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符號名
A. 古人如何創造符號並賦予他們解釋萬物的功能
古人在還沒有文字的時候,就創造了一些符號,賦予他們解釋萬物的功能,這也是古代的文字的一種雛形。
B. 表示性別的符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第一種說法∶因為愛神丘比特的弓箭袋狀如「♂」,女神維納愛美,常持小鏡子形似「♀」,人們就用這兩個符號作為愛神和女神的代號,後來它們就被分別用來表示男和女了。
另一種說法∶起初,這兩個符號並非表示男女的,而是植物學家借用這兩個符號來表示植物兩性花,用♂表示雄花,♀表示雌花的。
除此以外,在介紹種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花程式和花圖式時,為方便表述和記憶,用字母、符號和數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組成、排列、位置以及相互關系的公式。
字母∶拉丁文的第一個字母K表示花萼,C表示花冠,P表示花被,G表示雌蕊群,A表示雄蕊群。
數字∶0表示缺少或退化,∞表示10個以上,寫在字母右下角。
符號∶+表示輪數,()表示合生,:表示心皮與子房數隔開,如心皮:子房。
*表示輻射對稱(整齊花),↑表示兩側對稱(不整齊花)。
隨著遺傳學的發展,遺傳學家在研究動物遺傳學、人類遺傳學時,也用♂表示雄性動物和男性,用♀表示雌性動物和女性。
♂:象徵男生的符號,也是火星的符號
♀:象徵女生的符號,也是金星的符號
♀:希臘神話傳說原本這個符號是金星守護神愛&美的女神--「維納斯」(Venus),用手拿鏡子來照的樣子,圈圈的部份像鏡子,下面則是手,後來有別於男神--馬爾斯,女神--維納斯就成了象徵女性的意思
♂:火星的守護神「馬爾斯」是戰神(Mars)。火星的符號原本是一個圓,加上箭頭,圓圈代表永恆,箭頭代表強烈的精力,後來因為形狀很像男生的性器官,所以現在也是代表男性的意思
C. 常用數學符號是誰創造出來的
加?減號來(+?-),是15世紀德國數源學家魏德曼首創的?他在橫線上加一豎,表示增加?合並的意思;在加號上去掉一豎表示減少?拿去的意思?
乘號(×),是17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因為乘法與加法有一定的聯系,所以他把加號斜著寫表示相乘?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易與字母"X"混淆,主張用"*"號,至今"×"與"*"並用?
除號(÷),是17世紀瑞士數學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表示分解的意思?後來萊布尼茲主張用":"作除號,與當時流行的比號一致?現在有些國家的除號和比號都用":"表示?
等號(=),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創造的,他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
中括弧([])和大括弧({}),是16世紀英國數學家魏治德創造的?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7世紀的數學家哈里奧特創立的?
D. word2007中如何創造符號
你可以用自選圖形和藝術字來完成,圓圈採用自選圖形,中間的分數採用藝術字,兩部分組合在一起,就ok了!
如下圖:
我在線的,你可以在線問我。
E. 常用的數學符號是誰創造出來的
人們會計算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
但是使用+、-、×、÷等數學符號卻是近幾百年的事。那麼,這些符號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呢?
加、減號(+、-),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創的。他在橫線上加一豎,表示增加、合並的意思;在加號上去掉一豎表示減少、拿去的意思。
乘號(×),是17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因為乘法與加法有一定的聯系,所以他把加號斜著寫表示相乘。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易與字母「x」混淆,主張用「·」號,至今「×」與「·」並用。
除號(÷),是17世紀瑞士數學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表示分解的意思。後來萊布尼茲主張用「:」作除號,與當時流行的比號一致。現在有些國家的除號和比號都用「:」表示。
等號(=),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創造的,他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
中括弧()和大括弧(),是16世紀英國數學家魏治德創造的。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7世紀的數學家哈里奧特創立的。
這些數學符號既簡單,又方便。使用它們,是數學上的一大進步。
F. 我用cmd創造一個文件夾,用了..和/的符號,是在文件夾命名中不可出現的符號,怎麼刪掉他啊
你要慢慢進入目錄
你先
運行cmd
輸入d:
然後再dir
再CD進入你要進的目錄 然後執行刪除命令你試試
G. 誰創造了漢語中的標點符號
⑴ 頓號(、):頓抄號在漢語中起分割句子中的並列成分的作用;英語中沒有頓號,分割句中的並列成分多用逗號.如:She slowly,carefully,deliberately moved the box. ⑵ 書名號(《》):英文沒有書名號,書名、報刊名用斜體或者下劃線表示.如:Hamlet / Hamlet 《哈姆雷特》 ⑶ 間隔號(·):漢語有間隔號,用在月份和日期、音譯的名和姓等需要隔開的詞語的正中間,如「一二·九」、「奧黛麗·赫本(人名)」等.英語中沒有漢語的間隔號,需要間隔時多用逗點. ⑷ 著重號:有時漢語用在文字下點實心圓點表示需要強調的詞語,這些實心點就是著重號.而英語中沒有這一符號,需強調某些成分時可藉助文字斜體、某些強調性詞彙、特殊句型、標點停頓等多種方法. 某些符號在漢英兩種語言中的形式不同. ⑴ 中文的句號是空心圈(.)英文的句號是實心點(.). ⑵ 英文的省略號是三個點(...),位置在行底;中文的為六個點(.),居於行中. ⑶ 英文的破折號是(-) 中文的是(——)
H. 我用cmd創造一個文件夾,用了..和/的符號,是在文件夾命名中不可出現的符號,怎麼刪掉他啊
路徑中含有空格的話,需要添加雙引號!!舉例如下:
md c:\Program files\aa...\ 該命令將會在專C盤中創建一個文件夾,名字屬為Program,而空格後面的files\aa...\就會被忽略了。要在C:\Program files\文件夾下面創建這種DOS文件夾,我們需要修改命令為:
md "c:\Program files\aa...\"
自然,我們在刪除這個特殊的文件夾的時候,也需要加上雙引號,即:
rd "c:\Program files\aa...\"
I. 加減乘除這些符號是誰創造的
說來也怪,古代數學曾經有過輝煌的成就,會列方程,能計算精確的圓周率,卻沒有使用過「+」、「-」、「×」、「÷」這些最簡單的符號。
你不妨設想一下,不使用「+」、「-」、「×」、「÷」這些簡明的數學符號,怎麼表示十位數的除法。怎麼去解一個方程。你可能想得出辦法,但那是一件困難而復雜的事,也可能寫出別人看不懂的算式。
數學的發展在呼喚人們發明簡單明了的數學符號。
1489年,德國人魏德邁首先使用了「+」號和「-」號。魏德邁是一個精於計算的人,他在財會業務中,用「+」來表示過多和盈餘,用「-」來表示不足和虧欠,並且寫進了商業算術書中。
後來,有人說,魏德邁在計算中,曾自言自語:「在橫線上加一豎就表示增加,就叫加號吧。從加號中拿掉一豎就是減少,就叫減號吧。」這只能是後人的一種猜測。
第一次把「+」和「-」當做數學符號使用的人,是德國數學家史蒂夫。他於1544年在自己的代數專著中,首先使用了「+」和「-」。
「=」號出現在1557年,是英國牛津大學雷克德創造的。他認為兩條平行線是最相同的了,就用「=」來表示相等。
「×」號出現的年代是1631年,比「+」號晚了150多年。最早使用「×」號的是英國的奧特萊特。而「÷」號出現的年代更晚,到了17世紀末期,瑞士人哈納認為,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好比把一個整數分成幾份。這就是除號。
J. 中國的標點符號是誰發明的
在1919年4月份,胡適、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6名教授很不原因看著「現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麼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
所以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他們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頒布通行「,。;:?!—()《》」等標點符號。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從此誕生。
因為古代樂器一般不添加標點符號,否則會給未經訓練的人造成閱讀困難。因此,1919年,馬玉藻,朱熹祖,錢玄同,劉甫,周作人,胡適等人共同提出新標點動議,上海商報於1919年2月出版了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綱」。
這是第一本用白話和新標點寫的「新書」。 1920年,在陳獨秀和胡適的支持下,王淵在上海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並出版了「水滸傳」。這是中國首次使用標點符號發表經典書籍。標點符號的使用在促進漢語白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0)創造符號名擴展閱讀:
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人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清政府為培養外語人才而設立的,張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學生中的一員。
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駐華公使浦安臣帶領「中國使團」出訪歐美,張德彝也成為隨團人員中的一名。
張德彝有一個習慣,無論到哪個國家,都喜歡把當地的景色、人物、風俗習慣記錄下來,以「述奇」為名編成小冊子。1868年至1869年期間,他完成了《再述奇》。
眼下這本書名為《歐美環游記》,其中有一段介紹西洋的標點符號,雲:「泰西各國書籍,其句讀勾勒,講解甚煩。如果句意義足,則記『。』;意未足,則記『,』;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黏合,則記『;』。
又意未足,外補充一句,則記『:』;語之詫異嘆賞者,則記『!』;問句則記『?』;引證典據,於句之前後記『「」』;另加註解,於句之前後記『()』;又於兩段相連之處,則加一橫如『——』。
雖然張德彝不是有意識地向國內知識界引入標點符號,甚至帶有反對的口氣,覺得這些標點繁瑣,但是卻在無心栽柳的過程中為中國語言符號的發展帶來了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