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是誰發明的
⑴ 墨水是誰發明的
是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它是在19世紀初發明的。1809年,英國頒發了內第一批關於貯水筆的專利證書容,這標志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在早期的貯水筆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動。寫字的人壓一下活塞,墨水才開始流動,寫一陣之後又得壓一下,否則墨水就流不出來了。這樣寫起字來當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叫沃特曼的雇員,發明了一種用毛細管供給墨水的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筆的筆端可以卸下來,墨水用一個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夠自己吸墨水的筆出現於20世紀初期,採取了一個活塞來吸墨水。當筆中採用了皮膽後,就要用一個鐵片插入一個縫中去擠壓皮膽來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現了用一根管子伸進墨水中吸水的施諾克爾筆。直到1956年,才發明了現在常用的毛細管筆。
藍墨水的發明在19世紀初,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
⑵ 古代的墨是怎麼發明的是誰發明的呢請說詳細點
西周邢夷發明墨。
1、《述古書法纂》載: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
2、墨的發明過程:
(1)周宣王時期,一位名叫邢夷的畫師,在一次繪畫時不小心弄臟了雙手,到附近的小河清洗時偶然撿起一塊松炭,弄了一手黑,引起了興趣。邢夷把松炭帶回家中搗研成末,用糯米粥之類的東西調和成半固體的糊狀,加入鍋灰後加以揉捏,做成長條狀在太陽下曬干。
(2)需要使用時加一點水研磨幾下,就可以用來寫字或繪畫。邢夷把這個墨條取名為「黑土」,後又覺得不妥,便把「黑土」兩字合為一起單字「墨」,史稱「邢夷墨」。
(2)墨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墨的種類:
1、松煙類墨
松煙是松樹油燃燒後,再收集其煙所制的墨。松煙墨汁烏黑無光,略呈冷色。古人常用於渲染頭發、須眉,是書寫小楷字和工筆繪畫的佳品。品種有:阿膠松煙、五老松煙、小松煙等。
2、油煙類墨
油煙是用油料,主要是以桐柚籽或豬油為原料燃燒後收集其煙所制的墨。油煙墨汁有一定光澤,色偏暖,可濃可淡,多用來勾線、渲染,是中國國畫和書法用的佳品。品種多樣,主要有:蘭煙墨汁、亮光墨汁、桐煙墨汁、油煙墨汁等。
3、漆煙墨
漆煙墨是採用生漆、豬油、桐油、麝香、冰片、金箔、公丁香、豬膽等十多種貴重原料製成。墨精黑發光,也就是一種高級油煙墨。漆煙墨有光亮,宜作畫,特點能經久不褪。
⑶ 筆墨紙硯是誰發明的
是特指
還是泛指
如果是泛指的話,紙應該是最晚的,目前的考證,為不晚於西漢,
硯和版毛筆的起源權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1980年陝西臨潼姜寨村發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從彩陶的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跡,證實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筆或類似毛筆的筆
墨--在中國考古發掘出來,可以上溯到西元前14世紀的骨器和石器上,已經有發現墨跡。在發掘出來的殷商時期龜甲卜骨上,除了刻有文字之外,亦有用跟朱墨書寫的文字;在湖北雲夢縣亦有發掘出戰國時代的墨塊。
如果是特指的話筆、墨、紙、硯之名,源於南北朝時期。
但「筆、墨、紙、硯」所指之物屢有變化,不知你指的是哪一時期
在南唐時,「筆、墨、紙、硯」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筆、墨、紙、硯」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
⑷ 墨汁是誰發明的
只有偉大的中國人才有這么聰明
據說是刑夷--
傳說在周朝時,有一個擅長詩畫的人,版名叫刑夷。一權天,刑夷在河裡洗手時,看見河面上漂著一件黑乎乎的東西,他懷著好奇心撈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塊尚未燃盡的松炭,便又隨手丟進了河裡。刑夷突然發現,自己一雙剛剛洗干凈的手染上了一道黑黑的顏色。「松炭既能染色,是否可以用來寫字呢?」刑夷不禁思忖道。他趕緊追到下游,重新把那塊松炭撈了起來。
刑夷把松炭帶回家,用磚頭將它搗碎,研成粉末。
「你干什麼呀?快吃飯吧!」妻子王氏說著,把一碗麥粥端到刑夷面前。
刑夷朝麥粥望了一眼,靈機一動,捧起黑粉末,「嘩」地撒在麥粥碗中。
「啊呀,你瘋啦!」王氏驚訝地說。
刑夷笑了笑,沒有回答,他拿起筷子,朝碗里蘸了幾下,朝牆上劃了幾下,牆上出現了一道道黑色的痕跡。
「哈哈,我找到寫詩作畫的材料啦!」刑夷高興地叫了起來。從此刑夷便用松炭粉末調成的液體寫詩作畫,這種液體就是我國最原始的墨汁。
⑸ 是誰發明的墨汁
墨是用來書寫或繪畫的黑色顏料。我國使用墨的歷史也很悠久,早在甲骨文中我們就發現了墨書。正式的墨出現在西周時期,《述古書法纂》記載,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先是用漆和木炭或石墨,後來人們用松煙代替石墨。自漢魏之後,制墨技術日臻發達,墨如黑漆,其色黝亮,其香不衰。此後,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制墨家。
最早見於記載的制墨家是三國魏的書法家韋誕(字仲將),世稱「仲將之墨,一點如漆」。到了唐代,奚超和奚廷圭父子總結前人經驗,改進前人方法,創造了搗松和膠等技術,造出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到了宋代又有著名的墨工張遇、潘衡、葉茂實等。
明代的制墨業多集中在皖南地區,形成兩大派系、其中一派以程君房、方於魯為代表,程君房創造了「漆煙」制墨法,方於魯創造了前無古人的「九玄三極墨」。另一派以汪仲山、邵松之為代表,汪仲山是「集錦墨」的創始人,使墨除了實用外,還成了有高度欣賞價值的工藝品。清代制墨有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奄、胡開文四大家。
墨的種類頗多,名稱繁雜,以製作原料為名的有「油煙經、松煙墨、油松墨、硃砂墨、選煙墨、特煙墨等,最有代表性的是「松煙」、「油煙」兩種。松煙製作歷史悠久,油煙後來居上。
松煙墨是以松枝燒煙配製,烏黑而無亮光,膠輕質松,滲化力強。我國古代多用此墨作書畫。松煙取材易,價格較油煙便宜。
油煙墨是用油燒煙(主要是桐油、並和以麻油、豬油等)再加入膠料、麝香、冰片等製成。油煙墨質地優良、堅實細膩,特別是烏黑發光。因桐油燒煙成本高,煙細而重,價格較松煙貴。
墨以膠水為上,膠重則窒筆。質量上乘的墨分量重,膠輕煙細,烏黑而透紫光、上硯無聲,磨過的端面平光如鏡,無孔點。
使用墨錠時,在研墨方面應注意研墨的力量、墨身和磨行的方向、注水量三項內容。即研磨用力要均勻,輕移慢行;墨身與硯面保持垂直,磨行成圓形.或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注水宜少,隨研隨添,以濃度適宜為止。墨錠研完後,應擦乾保存。如長期立在硯上或泡在墨汁中,會導致墨與硯粘連,而傷硯毀墨。
現在書畫墨汁生產進步,市場上多有銷售,取用方便。北京「一得閣」出品的中華墨汁、一得閣墨汁,質地優良,墨汁細濃而有光澤,氣味清香,耐水性強,適於拓裱.宜於書畫。
如果使用瓶裝墨汁,要注意在使用時輕輕搖動,使瓶內墨汁上下濃淡均勻。
不管使用墨錠或瓶裝墨汁,均忌偏濃偏淡,太濃則容易滯筆,筆毫不能揮灑自如;太淡則容易漫漶,字無神采。
⑹ 筆,墨,紙,硯分別是由誰發明的
文房四士宋·陸游《閑居無客所與度日筆硯紙墨而已戲作長句》詩:「水復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 筆、墨、紙、硯統稱為「文房四寶」。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筆、墨、紙、硯亦然。在使用之餘,文人雅士還給它們取了人性化的名字(見韓愈《毛穎傳》): 筆:中山人毛穎。中山是古代諸侯國名,在今天的河北省定州一帶,戰國時為趙國所滅。據王羲之《筆經》記載,漢朝時天下諸侯郡國爭獻兔毛筆以書寫洛陽鴻都門上的匾額,結果只有趙國兔毛筆入選。中山屬趙,所以稱毛穎為中山人,穎是指毛筆呈錐狀的筆頭。另有人因宣城多產筆,也稱之為宣城毛元銳,字文鋒的。 墨:絳人陳玄。古時絳州在今天山西省新絳縣,所產之墨較為有名,為朝廷貢品,而墨又以陳年、濃黑者為上品,故稱之為絳人陳玄。又:南唐時燕人李廷圭以松煙造墨,光澤可鑒最負盛名,後渡易水而居江南,故也有人稱墨為燕人易玄光,字處晦的。 紙:會稽褚知白。古時會稽在現在的浙江紹興,出產貢紙。楮樹之皮是造紙的上等原料,而褚與楮音同形近,故有人從人的姓氏中取「褚」為紙的姓氏,稱之為會稽褚知白。另外也有人因河南華陰多產紙,稱褚知白為華陰人士,字守玄。 硯:弘家陶泓。隋唐時期,天下陶硯盛行,而其中又以虢州,即漢時弘家郡(今河南靈寶)所產最負盛名,硯中間下凹以存墨汁,故稱之為弘家陶泓。也有人稱以石料所制之硯為石虛中,字守默(墨)的。 古人不僅給筆、墨、紙、硯取了名字,而且還給它們封了官職。筆:書寫用品,因筆桿以竹管作成,使用時要飽蘸墨水,故封之為中書君、管城侯、墨曹都統、墨水郡王、毛椎刺史;墨:多以松煙製成,品質上乘的還要添加香料,故封之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亳州楮郡平章事;紙:性柔韌,可隨意裁剪,且以潔白者為佳,故封紙為好畦(侍)侯、文館書史、白州刺史、統領萬字軍略道中郞將;硯:儲墨之器,質地堅硬,幫封之為即墨侯、離石侯、鐵面尚書、即墨軍事長。
⑺ 筆墨紙硯是誰發明的
(1)筆
筆,即毛筆,是中國特有的書寫用具。因其是用羊毛、免毛、鼬毛等製成,故稱為毛筆。春秋時期就已能製造毛筆。在民間傳說中,有秦代名將蒙恬造筆的說法,蒙恬被尊為筆祖。唐以前,毛筆的筆峰較短。唐以後,筆鋒逐漸放長,毛筆種類也愈來愈多,計有紫毫、兼毫、水毫、狼毫、羊毫、大筆和國畫筆7大類。
毛筆中的精品是湖筆,為浙江湖州(今吳興)出產的毛筆。湖筆用杭嘉湖平原出產的羊毛(每隻羊只用2—3兩)經過72道工序加工製成。湖筆以選料嚴格、製作精良而享有盛譽,其毫峰有尖、齊、圓、健四大優點,為世人所珍愛。
(2)墨
墨,作為書寫、繪畫所用的黑色顏料,是用松煙等原料所製成。中國最早的墨約產於西漢。當時的墨只做成小圓塊,只能用研石在硯台上壓著研磨。東漢時,墨的形狀向墨錠發展,人們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眾多的中國墨錠中,徽墨獨壓群芳。徽墨產於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縣),制墨始於五代。宋代以後,歙、黟、休寧、績溪等地制墨良工層出不窮,講究質量和工藝裝飾,獨冠天下。
(3)紙
紙,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唐初時,安徽宣州(今涇縣)生產出一種高級的毛筆書畫用紙,同時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稱為宣紙。宣紙以檀樹皮及稻草為原料,經石灰處理、日光漂白及打漿後,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種類發展為10餘種。宣紙的特點是紙質潔白、紋理細密、柔軟輕飄、墨韻清晰、不易蛀蝕、經久不變。唐宋以後,宣紙就成為書寫名品字畫的上等書畫用紙了。
(4)硯
硯,為研墨的用具。硯,在中國已有5000年的歷史。漢代,硯台逐漸躋身於傳統書畫藝術的行列。漢以後,除硯台的主要種類石硯以外,還出現了瓷硯、漆硯、陶硯和金屬硯等。唐代制硯工藝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宋代時,制硯工藝又達到新的高峰,端硯、歙硯、澄硯、洮硯被視為中國四大名硯,而尤以端硯為最佳。
端硯產於廣東端州(今肇東市)東郊的端溪。端州之石屬水成岩,用此石製成的端硯石質細膩、堅實,著墨飽滿,運筆潤滑,且磨好的墨不幹不凍,成為石硯中的極品,受到歷代文人贊賞,譽為「群硯之首」。
⑻ 墨水是誰發明的
墨水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如果說的是中國的硯台的話,發明人就不詳了,硯台是春秋時代的燕國下都出現的
⑼ 墨水的是誰發明的
是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它是在19世紀初發明的。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於貯內水筆的專利容證書,這標志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在早期的貯水筆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動。寫字的人壓一下活塞,墨水才開始流動,寫一陣之後又得壓一下,否則墨水就流不出來了。這樣寫起字來當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叫沃特曼的雇員,發明了一種用毛細管供給墨水的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筆的筆端可以卸下來,墨水用一個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夠自己吸墨水的筆出現於20世紀初期,採取了一個活塞來吸墨水。當筆中採用了皮膽後,就要用一個鐵片插入一個縫中去擠壓皮膽來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現了用一根管子伸進墨水中吸水的施諾克爾筆。直到1956年,才發明了現在常用的毛細管筆。
藍墨水的發明在19世紀初,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
⑽ 筆墨紙硯誰發明的
筆,即毛筆,在民間傳說中,有秦代名將蒙恬造筆的說法,蒙恬被尊為筆祖。
墨,中國回最早的墨約產於答西漢。當時的墨只做成小圓塊,只能用研石在硯台上壓著研磨。
紙,蔡倫開始
硯,漢代,硯台逐漸躋身於傳統書畫藝術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