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發明的時間
1. 水泥的被發明時間水泥是什麼時候被發明應用的
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專性石灰屬,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出了一種水泥,外觀呈棕色,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為羅馬水泥。因為它是採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直接燒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別適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
1813年,法國的土木技師畢加發現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製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一個英國石匠joseph aspdin,因他在廚房發明的水泥,獲得了專利權。他把石灰石和廚房火爐里的灰土混合後加熱並磨成粉,就創造出加水就會變硬的水泥。aspdin把水泥命名為卜特蘭(portland),是因為它長得像英國海岸外的卜特蘭島上所采來的一塊石頭。
參考資料:網路
2. cd被發明的時間
可以說,CD光碟是人類信息化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突破。CD最早於1982年10月份誕生,雖然距今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但它的相關設計在今天看來,仍是非常先進的,而且生命力仍然旺盛,即使是在DVD日益盛行的今天,也是重要的數據載體(媒介)。
3. 籃球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雪の祭☆
2008-08-02
20:21
檢舉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4. 電腦什麼時候被發明
在過丟很長一段時間,筆者一直以為,世界上的第一台計算機誕生在賓西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它被稱為ENIAC。後來陸續獲知,此事並不盡然.還有爭議。那麼究竟誰才是現代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今年3月,依阿華什l 立大學(lowa State University)計算機系系主任張可昭教授邀請筆者訪問該校,參觀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的故鄉一該校物理系。物理系相關的史料展覽加 之可昭教授如數家珍般r講解.重現65年前發生的故事,證據確鑿,且有美國法院判決。而國內的朋友們竟無一人知道讓L事真相.不少作者在他們的專著或教材中,仍然把 ENIAC當成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寫進他們的書中.以訛傳訛。 上個世紀30年代,依阿華州立大學(lowa State Universit)物理系有位保加利亞裔舀lJ教授名叫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為學生講授物理和數學物理方法方面的課程。在 求解線性偏微分方程組時,他的學生不得不面對繁雜的計算,要消耗大量的時間。阿坦那索夫試著運用模擬和數宇的方法來幫助他的學生們處理那些繁雜的計算問題。從1935年開始探索運用數字 電子技術進行計算工作,他工作得非常投入,常常廢寢忘食,冥思苦想。關干當時他如何專注於這項工作,阿坦那索夫自己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描寫,"我反復嘗試尋找正確思路,卻始終未得其解。這樣 子地工作好幾個月,一天傍晚我又回到我的辦公室內工作,仍然沒有頭緒,感到極度沮喪。於是我鑽進汽車開上了路。我把車開得很快並盡量專注於駕駛,這樣一來我才可以把我那些l句題拋在腦後。 可是等我真正清醒過來時發現,我巳經跨過密西西比河,開出去189英里.到了依利諾依州。當時在依俄華州是禁酒的.可依利諾依州卻不然。我依燈光尋摸,終於找到一家小酒館,進去叫了杯酒喝了起來。我覺得頭腦非常清晰,突然明白了我該怎樣思考問題。干是立刻工作起來,在那兒一囗氣幹了三個鍾頭,然後才慢慢地把車開回家。那個晚上,在依利諾依川一個路邊小酒館里.我做出了四個決 定:採用電能與電子元件,在當時就是電子真空管;採用二進位制,而非通常的十進位制;採用電容器 作為存儲器,可再生而且避免錯誤,進行直接的邏輯運算,而非通常的數字算術。" 阿坦那索夫的設計目標是能夠解含有29個未知數的線性方程組一台機器,經過兩年反復研究試 驗,思路越來越清晰。他還需要一位聰明並且懂得機械`又有動手能力的人共同完成這項發明.於是他找到當時物理系正在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克利福德.貝里(Clifford Berry)。兩個人終於在1939 年造出來了一台完整的樣機,證明了他們的概念是正確並且是可以實現的。人們把這台樣機稱為ABC,代表的怠思是Atanasoff-Berry Computer,包含他們兩人名字的計算機。這台計算機是電子與電器的結合,電路系統中裝有300個電子真空管執行數字計算與邏輯運算。機器上裝有兩個記憶鼓,仗用電容器來進行數值存儲八義電量表示數值。數據輸入採用打孔讀卡,採用二進位制。ABC的設計中巳經包含了現代計算機中四個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令人惋惜的是,阿坦那索夫本人或許沒有怠識到這是一項將要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的重大發明八義及它將會給他帶來多大的經濟利益的可能性,因此沒有為自己申請專利保護。他在1942年應征去海軍服務,就更無暇顧及此事了。依阿華州立大學校方也並沒把ABC的發明當一回事,非但沒有幫助阿坦那索夫完成申請專利,還命系裡的研究生拆掉了ABC,因為在二次大戰期間,計算機ABC上的那300個真空電子管是緊缺用品。學校後來明白了,那是一個無法挽回的絕頂錯誤。如今放在依 阿華州立大學ABC實驗室供人參觀的只能是後來按照當時設計的復製品了。 ABC的設計始於1935年並在1939年完成。它在時間上要早於其它任何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關電子計算機的設計方案,例如MlT的布希(Bush)和克勞福德(Crawford)的設計;柏林的崔司(Zuse) 與史萊爾(Schreier)設計.英國的外交部的設計,RCA的拉其曼(Hajchman)的設計,以及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約翰.莫西利(John Mauchley)與普萊思伯.艾克特(Presper Eckert)設計與製造的ENlAC。 長期以來,人們都誤以為世界上的第一台計算機是1945年賓西法尼亞大學設計製造的EN|ACA,而它的主要設計製造者莫西利也是這樣自稱,並且申請獲得了美國專利。上面我曾提至l],上個世紀30年代晚於ABC的其它若干計算機的設計製造方案。事實上,除去ENlAC之外,應該說都是獨立發明的。但 EN|AC卻不然,美國明尼蘇達(Minnesota)地區法院經過數年調查.最終發現它的設計製造者是深受ABC的影響,這台機器根本不能作為一項獨立的發明。1973年美國明尼蘇達地區法院作出正式宣判,吊銷了莫西利的專利,並肯定了阿坦那索夫才是真正的現代計算機的發明人。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 在l94O年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年會上,賓西法尼亞大學的教授莫西利見到了阿坦那索夫。阿坦那索夫向他談到關於自己設計製造的ABC。莫西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在次年來到依俄華州的小城阿木思(AMES),依阿華州立大學所在地。他一住五天,仔細了解ABC的設計細節和內部工作原理。回到賓西法尼亞大學後.他決定設計一台機器,宣稱用它來解決天氣預報問題,而這一計劃也立刻得到國防部支持。1946年他與艾克特終於造出來稱為ENIAC的機器,並且獲得了發明專利,以及 由此而帶給他們的巨大經濟利益。莫西利諱莫如深,始終不承認他曾經向阿坦那索夫請教過ABC的設計原理一事,甚至在被問到是否在1941年曾去阿木思造訪阿坦那索夫並且一住就是五天這件事.他也矢囗否認,說''不記得了''。直至到1973年.經歷了美國聯邦法庭最長時間的調查之後,真相終於大白.椎翻了剽竊者莫西利的專利,並且判決說.''現代計算機的基本想法是來自約翰.文森特.阿坦那索夫。
5. 汽車的發明時間是什麼時候
汽車是在1886年由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發明的。
1879年12月31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
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二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
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於上述原因,人們通常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
(5)被發明的時間擴展閱讀
中國的第一輛自製汽車:
1956年7月13日,吉林省長春市第一汽車製造廠內,嶄新的總裝線裝配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從此中國結束了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14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徐徐駛出裝配線。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也從1956年7月14日開始記錄。
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也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款卡車,綠皮,汽車的鼻尖上頂著「解放」兩個字,載重4噸。當時賓士在馬路上的汽車,每兩輛就有一輛是解放牌。直至1986年停產,第一代解放創造了1281502輛產量的歷史,這個數字幾乎是當時全國汽車產量的一半。
6. 時間是誰發明的
中國歷法:
我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但真正的日歷產生,大約在1100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那時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歷了。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干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待記事,和現在的「台歷」相似。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歷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叫日歷,這些日歷以後就作為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後來,朝廷大臣們紛紛仿效,編制自家使用的日歷。
至於月歷以後又發展成掛歷、台歷等各種形式,只是近一個世紀的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盡管日歷的品種增多、花樣也不斷翻新,但仍舊保持著古老日歷的格局。
西歷:
Julian 記日法是由法國學者 Joseph Justus Scaliger (1540-1609)發明的, 名稱可能是取自 Scaliger 的父親, 義大利學者Julius Caesar Scaliger (1484-1558)。 天文學家已經用 Julian 周期為自 4713 BC 一月一日以來的每一天賦予了一個唯一的數位。 這就是所謂的 Julian 記日法(JD)。 JD 0 指定為 4713 BC 一月一日正午 UTC 到 4713 BC 一月二日正午 UTC 的 24 小時。
「Julian 日歷(julian Day)」 與「Julian 記日(Julian Date)」不同。 Julian 日歷是 Julius Caesar 在 45 BC 發明的。一直用到大約 1582 年, 這時各國開始使用羅馬歷法。在 Julian 日歷裡面, 一年是近似 365 1/4 天 = 365.25 天。 這樣大約每 128 年就有一天的誤差。 不斷積累的歷法錯誤促使教皇 Gregory XIII 按照與彌撒議會 ( Council of Trent)一致的精神改革了歷法。
在羅馬歷法裏,一年是近似 365 + 97 / 400 天 = 365.2425 天。 因此對應於羅馬歷法,大約要 3300 年,才會積累一天的誤差。
近似的 365+97/400 是通過利用下面的規則, 規定每 400 年有 97 個閏年實現的:
每個可被 4 整除的年是一個閏年。
不過,可被 100 整除的年不是閏年。
但是,可以被 400 整除的年還是閏年。
因此,1700,1800,1900,2100 和 2200 年都不是閏年。而1600,2000,和 2400年是閏年。 相比而言,舊式的 Julian 歷法裡面只有能被 4 整除的年是閏年。
1582 二月,羅馬教廷要求從 1582 年十月減去十天, 因此1852 年十月四日後面緊跟著就是十五日。 在義大利,波蘭,葡萄牙 和西班牙都這樣處理了。 其他天主教國家也很快跟著這麽做了,但是新教國家不願意修改, 而且希臘等東正教國家直到本世紀初才修改。 這個改革在英國及其殖民地(包括現在的 USA)在 1752年執行了。 這樣 1752 年九月二日後面跟著 1752 年九月十四日。
7. 人人都離不開的布,最早是什麼時間被發明出來的
中國最早的布是麻布,起源不可考,原始氏族時代的出土中就有麻布。後來在南北朝時期棉花的種植和紡織傳人中國,中國人開始大規模推廣棉布,棉逐漸成為老百姓的主要服飾面料。還有就是絲綢,也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布料,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時期,但是由於產量稀少,一直由貴族和富人獨享,或用於出口貿易。
8. 誰發明了時間
時間是宇宙產生時產生的,只能被探索、認知和了解,被規劃、劃分和運用,誰也發明不了!
《文子·自然》:「已知的宇宙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屍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在這種觀念之下,「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與時間和空間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獨特智慧。
「宇宙」兩字連用,最早出自《莊子》這本書,同時,《莊子》一書還給出了一種更抽象的宇宙定義。他說:「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現代學者張京華將其譯為:「有實體存在但並不固定靜止在某一位置不變叫做宇;有外在屬性但並沒有固定的度量可以衡量叫做宙。」此種宇宙定義與時空無關,與現代宇宙觀有相似之處。但長期未被人們接受。
宇宙(Universe)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並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在時間上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在空間上沒有邊界沒有盡頭。
空間和時間的本質是什麼?這是從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學家到現代天文學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經過了哥白尼、赫歇爾、哈勃的從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宇宙學已經不再是幽深玄奧的抽象哲學思辨,而是建立在天文觀測和物理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現代科學。
直到20世紀,出現了兩種「宇宙模型」比較有影響。一是穩態理論,一是大爆炸理論。20世紀20年代後期,愛德溫·哈勃發現了紅移現象,說明宇宙正在膨脹。20世紀60年代中期,阿爾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兩個發現給大爆炸理論以有力的支持。
時間是指宏觀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續性和不可逆性的物質狀態的各種變化過程,其有共同性質的連續事件的度量衡的總稱。
時是對物質運動過程的描述,間是指人為的劃分。時間是思維對物質運動過程的分割、劃分。
探究時間概念的由來,可從地球人公認的時間單位「天」和「年」說起。自人類誕生起,人們就感受著晝夜輪回現象,並把一個晝夜輪回定義為一天時間,以後逐步認識到這是地球自轉(一種事物)的表現。再有,人們從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輪回現象的背後認識了地球在繞太陽公轉這一事物,並把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定義為一年時間。不僅如此,人們還把一天劃分為24小時或者12時辰,把一年劃分為4個季節、12個月份等等。人們還拿一年時間與一天時間的長短進行了比較,以1年時間(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來對應大約365天。
通過對時間單位「天」和「年」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們對時間的認識其實是圍繞著各個(種)事物的存在過程進行的。時間概念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基礎上,對事物的存在過程進行定義、劃分和相互比對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9. 拼音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
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呢?說來有趣,是一個外國人。我國古代漢字讀音大回多採用「兩字相切答」的讀音方法,如「東」(都籠切)。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准。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准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雲、王征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跡》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匯。
10. 走路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
「今天是2026年10月11日。」我的小機器人報道。如今我已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發明了不少專東西,深受屬人們愛戴。
這時,我的助理推門進來對我說:「超緊急通知,一名歹徒在飛機場劫持了一名人質,請你馬上趕到那兒。」
「我馬上去。」我一邊回答一邊拿出我最近發明的追蹤器——追蹤鳥。這是一種專門逮捕壞人的小鳥,外形和真的小鳥沒什麼兩樣,金黃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但是它身手不凡,可以提起500公斤重的物體。在它的尾巴上,有一個掃描器,只要把歹徒的相片放進去,不管他跑到天涯海角,小鳥都會找到他。然後,通過它頭上的報警器,與警察聯系。
我帶著小鳥,和助手跨上飛艇,來到了飛機場。「歹徒就是這兒。」迎接我的警察指著一間屋子對我說。我放出小鳥,接過警察手中的照片一掃,可小鳥卻一動不動。「咦?怎麼不動呀?」我十分奇怪。我低頭頭看了小鳥一眼,哦,開關還沒有打開。我伸手在小鳥的腹部按了一下,只聽見「吱」的一聲,小鳥飛走了。
我悠閑地站在屋外,不一會兒,小鳥叼著一個足有1米8的大個兒飛出來了。警察們一擁而上,把狼狽的歹徒抓了起來。
從此,我發明的追蹤鳥聞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