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制劑
Ⅰ 賽諾菲的新型抗炎葯Dupixent真的可以治療濕疹嗎
賽諾菲的新型抗炎葯Dupixent(Dupilumab)是全球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得美國食葯監局(版FDA)及歐盟批準的治療成權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劑。Dupixent(Dupiluma)是一種全人源單克隆抗體, Dupilumab單抗能夠特異性地與IL-4受體α亞單位結合,高效阻斷細胞因子IL-4和IL-13介導的信號通路。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經Dupilumab單抗治療的患者,表皮增殖標志物的下調以及皮膚屏障蛋白功能的上調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時,Dupilumab單抗還可以抑制與皮膚屏障功能相關的T細胞活化基因的表達以及相關的炎症通路。接受Dupixent治療的患者皮損面積和瘙癢程度都得到了顯著改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高。目前,Dupixent已在包括美國、日本、歐盟等4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監管機構批准並上市,惠及全球約6.5萬患者。
目前, Dupixent已經向中國國家葯監局葯品審評中心(CDE)提交了上市申請,現已進入用於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成人患者和慢阻肺患者的III期臨床試實驗。中重度特應性皮炎上市申請獲批後就可以在國內上市使用了。
Ⅱ 新型環保農葯是什麼意思
所謂「環保農葯」即是物理滅蟲制劑,無毒、無味、無殘毒,對環境友好,生產和使用中,無三廢產生,例如「復合精油"。
Ⅲ 未來葯物制劑的發展趨勢
從20世紀初至80年代,是化學葯物飛速發展的時代,在此期間,發現及發明了現在所使用的一些最重要的葯物,為人類健康做出了貢獻。
從合成葯物發展的歷史及現今科學技術的進步來展望21世紀合成葯物發展的趨勢,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加以評述。
1、從葯用植物中發現新的先導化合物並進行結構修飾、發明新葯仍是21世紀合成新葯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由於細胞及分子水平的活性篩選方法的常規化和分離技術的精巧化,有可能從植物中發現極微量的新的化學結構類型。同時,通過現代的篩選模型重新發現20世紀已經篩選過的植物化學成分的新用途,也為合成新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機會。
2、從天然來源發現新結構類型抗生素已經很困難,微生物對抗生素的耐葯性的增加,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得一種抗生素的使用壽命愈來愈短。這種情況促使半合成及全合成抗生素在21世紀會得到特別發展。
3、組合化學技術應用到獲得新化合物分子上,是仿生學的一種發展。它將一些基本小分子裝配成不同的組合,從而建立起具有大量化合物的化學分子庫,再結合高通量篩選來尋找到一些具有活性的先導化合物。
4、有機化合物仍然是21世紀合成葯物最重要的來源。
5、20世紀60~70年代,儀器分析(光譜、色譜)學科的逐漸形成,加快了化學合成葯物開發的速度,使化學葯物質量可控性達到相當完美的程度。進入 21世紀,一批帶有高級計算機儀器的發明,分離、分析手段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分析方法進一步的微量化等將使化學合成葯物的質量更加提高,開發速度也會進一步加快。
6、葯理學進一步分枝化為分子葯理學、生化葯理學、免疫葯理學、受體葯理學等,使化學合成葯物的有效葯理表現更加具有特異性。21世紀,化學合成葯物會緊密地推動葯理學科的發展,葯理學的進展又會促進化學合成葯物向更加具有專一性的方向發展,使其不但具有更好的葯效,毒副作用也會更加減少。
7、經過半個世紀的積累,通過利用計算機進行合理葯物設計的新葯研究和開發,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21世紀,酶、受體、蛋白的三維空間結構會一個一個地被闡明的,這給利用已闡明這些「生物靶點」進行合理葯物設計,從而開發出新的化學合成葯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病毒及艾滋病、老年性疾病、免疫及遺傳性等重要疾病的合成葯物是21世紀重點需要開發的新葯。
9、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基因組學的研究成就,將對臨床用葯產生重大影響,不但會有助於發現一類新型微量內源性物質,如活性蛋白、細胞因子等葯物,也為化學合成葯物研究特別是提供新的作用靶點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10、進入21世紀,化學合成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重要的治療葯物。人類基因組學的研究成就、中葯現代化的巨大吸引力為我們帶來了美好的前景,引起了包括政府部門、企業家以及媒體的關心與興趣。將之作為重點科學事業給予支持與鼓勵,這是值得贊賞的,但是若因此而形成對化學合成葯物的忽視局面,甚至更多的渲染它的毒副作用,或用一些如「回歸自然」、「綠色消費」等動聽的名詞來貶低化學合成葯物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這是不全面的。當今世界大制葯公司新葯研究的主題仍是化學合成葯物。而利用人類基因組學及中葯現代化的成就開發出可以臨床使用的葯物並佔有重要地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業,需要相當時間的積累。假使說用化學方法合成葯物是今天該做的事,否則我們與國際水平相比將會有更大的差距。
Ⅳ 最新型的農葯都有哪幾種
近期全球新型農葯研發狀況
縱觀30年來全球新農葯活性成分上市的數量,以每10年20%的速度下降,傳統農葯品種,殺蟲劑和除草劑的開發速度及上市數量顯著下降,而殺菌劑卻表現強勁,一路攀升。
近年,全球主要的研發公司不斷將研發經費轉向種子和性狀業務,化學物質的探索和開發基本已經停止。盡管如此,各大公司仍然在研發新的農葯和制劑,或用於生物技術產品的輔助,或獨立使用,它們是在當前作物耐葯性和土壤農葯殘留管理壓力下而產生的緩沖產品。
並不是所有的新產品都是由新活性成分製造的。下面列舉各大跨國公司正在研發的新型農葯品種。
Ⅳ 新型合成洗滌劑的成分和原理
合成洗滌劑用品越來越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現代洗滌的發展趨勢決定了對洗滌用品的去污、安全、環保、個性的不同要求。本文闡述了如何根據洗滌對象和洗滌目的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洗滌用品。以及澄清目前公眾對洗滌用品選擇和使用的一些常見誤區。
早在千年以前人類就知道草木灰水、皂莢水和茶子餅水可以用來清洗衣服。18世紀末,隨著制鹼工業的發展,人們又發明了用天然動植物油脂來製取肥皂的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由於缺乏生產肥皂的油脂資源,就開始以石油產品為原料來研製合成洗滌劑以代替肥皂,並成功的製成一種具有去污作用的化合物,這就是合成洗滌劑的起源[1]。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合成洗滌劑在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的合成洗滌劑產品是從本世紀五十年代才開始研製生產,八十年代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滌用品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面對眾多的合成洗滌用品,如何的科學的選擇和使用適合不同的洗滌對象的洗滌用品,同時達到去污、護理和環保和個性化的要求,就很值得我們研究。
合成洗滌劑的選擇和使用
合成洗滌劑的分類、用途
合成洗滌產品如果按照產品的性狀區分,有粉狀洗滌劑與液體洗滌劑和洗衣膏等,而粉狀洗滌劑中又有普通粉狀洗滌劑和濃縮洗滌劑之分,其中濃縮洗衣粉代表著當今世界洗衣粉發展的潮流[2];對於液體洗滌劑,如果按照洗滌的對象和用途的不同,又有衣料洗滌劑(包括普通洗滌劑、絲毛洗滌劑、漂白劑、柔軟劑等)、餐具洗滌劑(有手洗餐具洗滌劑、機用餐具洗滌劑)、個人衛生用洗滌劑(如洗手液、沐浴露、洗發液)等幾種。
合成洗滌劑的去污原理
合成洗滌劑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合成洗滌劑的的種類很多,但其重要成分不外乎以下兩部分:活性物(即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助劑。目前表面活性劑中用量最廣的是烷基苯磺酸鈉。現在市售的洗衣粉的主 要成分就是烷基苯磺酸鈉,其含量為10%—30%[3],其他的合成洗滌劑還有脂肪酸鹽、烷基醇醯胺、脂肪醇硫酸酯、脂肪醇酸聚氧乙醯醚(又稱平平加)等 。洗滌助劑有三磷酸鈉、硅酸鈉、硫酸鈉、羧甲基纖維素(又稱CMC或化學漿糊)、過氧酸鹽、熒光增白劑、酶制劑等。
表面活性劑
作為合成洗滌劑中的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劑是一類有親水基和親油基組成的有機化合物。一般有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脂肪醇硫酸酯鈉)、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烷基三甲基氯化銨)、兩性表面活性劑(如甜菜鹼型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脂肪族高級醇聚氧乙烯加成物)的區分。
在洗滌時,親油部分深入油污的內部,而親水部分裸露在水介質中。通過一定的機械力使污垢分解脫落,從而達到洗滌的效果
三聚磷酸鈉
在洗衣粉中含15%—25%,往往是洗衣粉質量高低的一個標志,它起表面活性劑和增加去污力的作用,同時能軟化硬水和調節水PH值,促進油污的去除。但是含大量磷化合物的洗滌廢水排放到水域中,會使水生藻類大量生長,破壞水中生態平衡,造成環境污染。
硅酸鈉
硅酸鈉是一種鹼性緩沖劑,使洗衣液保持一定的鹼度,從而降低對金屬的腐蝕性。
熒光增白劑
熒光增白劑能夠吸收紫外光,發出藍光,能夠使白色織物顯得特別潔白,使有色織物的色彩分明、顏色鮮艷。
合成洗滌劑的去污原理
我們穿著或使用的衣物上粘上污垢時,會與衣物產生一定的結合力,不會輕易的自動去除。這時就需要用洗滌的方法將其除去。洗滌用的介質通常是水,如果污垢是水溶性的,那麼用大量的水反復洗滌,就可以去污,但很多污垢是油性的,這時就需要藉助洗滌劑(主要是通過其中的表面活性劑)將它們去除。當我們將有污垢的臟衣服浸泡在洗滌液中,表面活性劑中的憎水(親油)部分很容易附著在污垢或油膩上,而親水部分定向排列向著水相,使原來不容易被水潤濕的臟纖維表面變的容易沾水而被潤濕。吸附到纖維和污垢上的合成洗滌劑,還因降低了水的表面張力而使纖維和污垢因產生大量的氣泡而膨脹,使洗滌液進一步滲入其中。用適當的機械力,如手搓,或洗衣機波輪攪拌,那些鬆弛的污垢顆粒會被分散而脫落於水中。這就是通常合成洗滌劑的去污原理。
Ⅵ 新型食品添加劑的種類有哪些
我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將其分為22類:(1)防腐劑(2)抗氧化劑(3)發色劑(4)漂白劑(5)酸味劑(6)凝固劑(7)疏鬆劑(8)增稠劑(9)消泡劑(10)甜味劑(11)著色劑(12)乳化劑(13)品質改良劑(14)抗結劑(15)增味劑(16)酶制劑(17)被膜劑(18)發泡劑(19)保鮮劑(20)香料(21)營養強化劑(22)其他添加劑。
Ⅶ 新型葯物,從研發成功到開始市場銷售,要經過多長時間
一種葯物從最初的實驗室研究到最終擺放到葯櫃銷售平均要花費12年時間,需要投入66.145億元人民幣、7000874個小時、6587個實驗、423個研究者,最後得到1種葯物。
Ⅷ 葯品制劑新型輔料有哪些
這個沒法一一列舉。
新輔料現在己發展到包括微囊、毫微囊成囊材料;微球、內毫微球、脂質容體載體材料,緩釋、 控釋、靶向給葯材料;包合物、薄膜包衣材料;前體葯物載體材料;固體分散體載體材 料;磁性載體材料;成膜材料;增塑劑;拋射劑;透皮吸收促進劑;表面活性劑等40多 類、上千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