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
Ⅰ 國際象棋是誰發明的
這是發生在國際象棋棋盤上的一個故事。
說到國際象棋,你可能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這不要緊。要弄明白這個故事,根本用不著懂得下棋,只要知道這種象棋的棋盤是四方形的,上面畫著64個小方格就行了。
這種國際象棋是印度宰相西薩?班?達依爾發明的。國王舍罕知道後非常贊賞,就把宰相達依爾召到面前,說「老愛卿,你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這種變化無窮、引人入勝的游戲,我要重重地獎賞你。」
宰相達依爾跪倒在國王面前,說:「陛下,你的恩賜,臣萬分感激。」
國王說:「我可以滿足你最大膽的要求,只要你能想到的,你就可以得到它。」
宰相不做聲,低著頭沉思。
「不要害怕!」國王鼓勵說:「說出你的願望來吧,我會使你滿意的。」
「陛下,」宰相說,「那就請你在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賜給我1粒麥子吧。」
「什麼。1粒麥子。」國王感到非常意外,驚訝地問。
「是的,陛下,1粒普通的麥子。」宰相說,「請在第二個小格內賜給我2粒,第三個小格內賜給我4粒,第四個小格8粒,第五個小格16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小格是前一小格的2倍。把擺滿棋盤64個小格的所有麥子賞賜給你的僕人吧!」
「竟是這種願望!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國王有些生氣了。他覺得這種要求是對國王財富的一種蔑視。他便用一種譏諷的口吻說:「老愛卿,這種要求大概你不會怕我滿足不了你吧。」
當時就叫侍從扛來一口袋麥子。
特殊的發獎儀式開始了。國王親手在第一小格內放了1粒麥子,在第二小格放了2粒,第三小格放了4粒,第四小格放了8粒。然後就很掃興地離開了,叫侍從代替他,並囑咐說:「填滿方格,給他送去就行了。」
老練的侍從沒有急著一格一格地去放麥粒,而是先計算了計算,看看總共需要幾口袋。
數目計算出來了。這個數,竟把侍從嚇呆了。他趕緊去報告國王。
「國王陛下,我已經准確地算出了宰相要的麥子數量,這個數目大到……」
「不管這個數目有多大,我的糧倉是絕不會空的。」國王驕傲地打斷侍從的話說,「我答應的賞賜,要一粒不少地給他。」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陛下!」侍從說,「宰相所要求的,不僅您所有糧倉的麥子不夠,就是把全世界的麥子都給了他,也相差太遠太遠了。」
「能這樣嗎。你是不是算錯了。」國王懷疑地說。
「一點不錯,陛下,這是千真萬確的!」接著,侍從便算給國王聽。
宰相達依爾要求賞賜的麥子是多少呢。通過計算才知道,這需要1+2+22+23+24+…+262+263
=18,446,744,073,709,551,615(顆麥子)
1立方米麥子約有15,000,000粒。照這樣計算,國王就得給宰相1,200,000,000,000立方米的麥子。這些麥子比全世界兩千年生產麥子的總和還多。假如造一個高4米、寬10米的糧倉裝這些麥子,這個糧倉就有30,000,000千米長,能繞地球赤道轉700圈,等於地球到太陽距離的兩倍。
國王哪有這么多的麥子呢。他的慷慨的賞賜,成了欠宰相達依爾的一筆永遠也還不清的債。
國王舍罕,萬萬沒有想到,從1粒麥子開始,兩倍兩倍地增加,只在64個小格內就變出那麼大個驚人的數目。宰相的智慧超出了國王的想像力。盡管國王滿口答應一定要滿足宰相提出的任何要求,但是,無論如何,國王是拿不出那麼多麥子的。
這使國王大傷腦筋,終日心事重重,一籌莫展。心想:就是祈求上帝幫助,這筆獎賞也肯定付不清了。
這件事讓一個教師知道了。他趕到京城,求見國王說:「陛下,聽說為了棋盤上的獎賞您正左右為難,悶悶不樂。」
「你既然已經知道了,就不需要我再重復了。」國王說。
「解決這個問題像1+1=2那樣簡單,陛下怎麼倒叫它給難住了。」教師說得輕松而有把握。
「那就說說你的辦法吧!」國王態度仍然很冷淡。
「按照陛下答應的條件,宰相要求多少獎賞,您絲毫不打折扣地付給他就行了,這有什麼難處。」
「你是荒唐,還是無知。」國王被這「沒頭腦」的建議激怒了,「我能把全世界兩千多年生產的麥子都搬來給他嗎。」
「那倒不用。只用你糧倉里的麥子就足夠了。」
「什麼。只用我糧倉里的麥子就夠了。」國王像是沒聽明白,重復地問了一句。
「事情很簡單!」教師說,「宰相在棋盤上要求多少麥子就賞賜給他多少,然後把糧倉打開,讓宰相自己一粒一粒數出那些麥子就行了。」
這可是國王沒想到的,他不再放聲,默默地聽教師說。
「假設每數一粒麥子需要一秒鍾的話,一晝夜24小時是86,400秒。也就是說,宰相在第一晝夜能數出的麥子是86,400粒。數十晝夜還數不到100萬粒。照這樣連續不斷地數,一年才能數完2立方米的麥子。數上10年,才能數出20立方米,數100年,也只能數出200立方米。從現在開始,數到宰相去見上帝,他只能得到要求賞賜的極小極小的一部分。這樣,就不是國王不能付給宰相獎賞,而是宰相自己無能力拿走應得的全部獎賞了。」教師像在課堂上講課似的說給國王聽。
國王慢慢明白過來了,激動地連連點頭說:「好!好!」
像是為了進一步增強說服的效果,教師繼續說:「宰相要求賞賜的麥子數異常巨大,這個數目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我簡直無法把它讀下來。我計算過,如果一年到頭,一秒也不停地一粒一粒地數,一年有31536萬秒,總共需要將近5800億年才能數完。到那時,不僅陛下、宰相連同我早已上了天國,就是我們的子子孫孫也早已到天國去玩耍了。」
國王興奮得眉飛色舞,立即把宰相叫到面前,說:「老愛卿,你要的獎賞我要全部付給你。」接著他把教師想出的辦法說給宰相聽。
宰相聽後,不禁一驚。說:「陛下,你的僕人是絕對無能力拿走您的賞賜的,因此也就只好不要了。但我並不感到遺憾,我深深佩服陛下想出的這個絕妙的主意,陛下的智慧超過了我。」
國王面帶喜色,贊賞地看著身邊的那位教師。教師安詳而謙虛地微笑著。
Ⅱ 國際象棋是誰發明的
1、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據說,有位印度教宗師見國王自負虛浮,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向國王推薦了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知曉的游戲.國王當時整天被一群溜須拍馬的大臣們包圍,百無聊賴,很需要通過游戲方式來排遣郁悶的心情.
國王對這種新奇的游戲很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興之餘,他便問那位宗師,作為對他忠心的獎賞,他需要得到什麼賞賜.宗師開口說道: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第64格放滿為止,這樣我就十分滿足了. 「好吧!」國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應了宗師的這個謙卑的請求.
然而等到麥子成熟時,國王才發現,按照與宗師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半的格子數目都不夠.這位宗師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
2、許多學國際象棋的人都以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這源於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發表在《亞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因為那時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國文化。
Ⅲ 國際象棋是誰先發明的,哪個國家的
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
國際象棋(Chess),又稱西洋棋,是一種二人對弈的棋類游戲。
棋盤為正方形,由64個黑白(深色與淺色)相間的格子組成;棋子分黑白(深色與淺色)兩方共32枚,每方各16枚。
雖然漢語稱之為西洋棋或國際象棋,但是實際上它起源於亞洲,後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成為國際通行棋種,也是一項智力競技運動,曾一度被列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3)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擴展閱讀:
國際象棋的發展史:
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與現代一樣,但據說是可以被吃掉的。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
皇後的威力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過去,皇後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與象棋的士非常類似。雙方的皇後只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
皇後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兵在過去只能前進1格,第1次走動時也一樣,一直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
兵到達第 8格,過去只能升變為皇後,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只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西洋棋里的皇後性別一樣。
19世紀中期,國際象棋開始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1924年曾被列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成立了「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國際棋聯)」。
國際棋聯主辦或委託成員國協會舉辦的重大世界性比賽有: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世界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大學生世界團體賽、少年世界冠軍賽,以及各大洲的國際象棋團體賽。
至於各種杯賽、邀請賽、大師賽、特級大師賽、等級分賽等更是不可勝數。中國在1956年將國際象棋列入正式體育比賽項目。
Ⅳ 國際象棋盤上放米粒兒的故事中是誰發明的國際象棋
國家象棋是隨著歷史發展逐步形成的,最早的發明者已不可考。 米粒的故事是數學家們編造的,在很多棋上都流傳過同樣的故事。
Ⅳ 國際象棋的來源和故事。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一個古老的棋種。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
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
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
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5)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擴展閱讀:
在所有棋盤游戲中,國際象棋是一種把戰略戰術和純技術融為一體的理想游戲。和西洋雙陸相比,勝負決定於骰子一擲,誠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國際跳棋相比,棋子的規模化控制了技術上的勝負。和國際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學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中國圍棋、中國象棋。
國際象棋的基本規定:國際象棋由黑白兩棋組成,執白先行,國際象棋的對局目的是把對方的王將殺。一方的王受到對方棋子攻擊時,稱為王被照將,攻擊方稱為"將軍",此時被攻擊方必須立即"應將"(包括墊將、避將、消將)。
如果無法應將,王即被將死,攻擊方取勝。除"將殺"外,還有"超時判負"與"和棋"。
國際象棋幾乎就是融藝術、科學、知識和靈感為一爐的一種游戲。分析對局時是一種邏輯的實驗使用,而在攻王的戰斗中和戰略問題的運籌的時候,就需要有一種創造性的靈感。
不過,國際象棋不是像縱橫字謎那樣單純是一種文字智力的測試。國際象棋的競爭使雙方投入一場不流血的戰斗,是雙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場激烈尖銳的戰斗以及體力上的堅韌不拔的較量。
Ⅵ 國際象棋是那國人發明的
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據說,有位印度教宗師見國王自負虛浮,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向國王推薦了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知曉的游戲.國王當時整天被一群溜須拍馬的大臣們包圍,百無聊賴,很需要通過游戲方式來排遣郁悶的心情.
國王對這種新奇的游戲很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興之餘,他便問那位宗師,作為對他忠心的獎賞,他需要得到什麼賞賜.宗師開口說道: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第64格放滿為止,這樣我就十分滿足了. 「好吧!」國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應了宗師的這個謙卑的請求.
然而等到麥子成熟時,國王才發現,按照與宗師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半的格子數目都不夠.這位宗師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
許多學國際象棋的人都以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這源於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發表在《亞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因為那時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國文化。
Ⅶ 印度國王獎賞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1.愚昧還自以為是的人很容易反被羞辱。(王)
2.自恃聰明而行事過於張揚容易令他人惱羞成怒,招致禍患。(發明者)
Ⅷ 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 國際象棋什麼時候發明
王對舍罕發明的新游戲愛不釋手,決定獎賞他,許他提出要求。確定無法滿足舍罕提出的『米粒』要求後,國王要求發明者放過他。發明者接受這項提議。作為補償,他能夠得到上千公頃土地和庄園
Ⅸ 國際象棋的發明人是誰
關於國際象棋起源問題,有兩點得到世界的公認:
1、國際象棋起源於亞洲,後來傳入歐洲。
2、最初的規則是擲骰子來決定誰走棋。
此外,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
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
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
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
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
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
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
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
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
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
(9)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擴展閱讀:
棋子意義:
國際象棋中的王是國家的象徵,沒有皇宮,到了殘局必須「御駕親征」,不像中國象棋將帥那樣必須待在九宮里。國際象棋中後的名稱、性別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
在沙特拉茲時期,皇後這只棋子表示「律師」、「大臣」或「將軍」。後來法國人把皇後一子的形式稍稍變了一下,成了現在這樣的女性。
國際象棋中的車是從古代的城堡演變過來的,有人說它是火炮,又是戰車。國際象棋中的象原意是主教(天主教),代表了歐洲中世紀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社會階層;
國際象棋中的馬原意是騎士,代表了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
國際象棋中的兵,如果能沖到對方底線,就會「從奴隸變成將軍」,可以升變成除了王以外的任何一種棋子。
升變後的兵雖然出身「卑微」,但與所變的子有同樣的威力。這種文化似乎給了平民更多的機會。
Ⅹ 國際象棋的發明者是
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據說,有位印度教宗師見國王自負虛浮,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向國王推薦了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知曉的游戲.國王當時整天被一群溜須拍馬的大臣們包圍,百無聊賴,很需要通過游戲方式來排遣郁悶的心情.
國王對這種新奇的游戲很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興之餘,他便問那位宗師,作為對他忠心的獎賞,他需要得到什麼賞賜.宗師開口說道: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第64格放滿為止,這樣我就十分滿足了. 「好吧!」國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應了宗師的這個謙卑的請求.
然而等到麥子成熟時,國王才發現,按照與宗師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半的格子數目都不夠.這位宗師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
許多學國際象棋的人都以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這源於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發表在《亞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因為那時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