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額發明人
A. 科舉考試是誰發明的
正式開始的是隋煬帝,不過隋文帝也為科舉制奠定的基礎。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建立後,廣大中小地主的勢力得到加強,要求做官參政的願望也愈加強烈。科舉制度不但能滿足這種願望,而且能更廣泛地發掘、籠絡人才,因此成為政府選拔官吏的方式之一。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科舉制度開始系統和完善起來。在政府各級學館學習的生徒和不在學館的普通讀書人都可參加科舉,此外還有現任官員參加的科考等。
科舉考試中,常見的科目有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科,稍後又開設了制舉和武舉。考中進士只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下一步還要經過吏部選試合格,才被授予官職。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科舉制度有了進一步的變化、發展。科舉考試中,常見的科目有進士科、制科、詞科、明經、三史、明法、童子、武舉以及「三舍法」取士等。 宋朝進士、明經等科考試一般分為州試、省試、殿試三級。省試、殿試通過以後,朝廷便立即授予考生官職。
(1)定額發明人擴展閱讀
從西漢到南北朝的察舉時代,以推薦為主,考試還只是一種輔助手段。那時的考試內容有兩項:讀書人考試經學,在朝官吏考試章奏。此後薦選時代的考試內容變化不多。
到了以考選為主的科舉時代,舊的考試內容被逐漸豐富。唐朝進士錄取以詩賦為重,從而促成了唐詩的空前繁榮。到了宋元兩朝,經義逐漸取代詩賦成為一種主要的考試內容。明、清科舉考試分量和難度都有所增加,八股文作為一種考試的文體格式逐漸發展定型。
總之,中國古代選舉考試的主要內容不外乎經學(家法、帖經墨義,經疑、經義)與文學(詩賦)。在察舉時代,經學、文學分途;科舉時代,兩者漸漸合一。
B.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員工退休後享受什麼待遇
什麼也享受不了,拿正常的退休工資; 當然如果出售專利的話還是有一些收入的版,現在的專權利多如牛毛(比如說你要申請一塊地建公司,那麼你必須有一定額的專利(至少15項以上,當然公司還是不太大的那種)否則的話很難批下來);依次列推中國那麼大 ,小公司有多少,專利有多少!如果不是很尖端那種根本不受重視;
C. 支付寶為什麼是中國「新四大發明
日前,螞蟻金服在倫敦舉辦了新一場ATEC科技探索大會。與此同時,在倫敦的南京路牛津街,螞蟻和老牌英國百貨公司House of Fraser 聯手舉辦了一場支付技術進化史展覽。
完整地看完展覽,你會發現,今天的金融科技創新,無論是區塊鏈還是移動支付,都是兩條互相交織而又相互迥異的古老體系——貨幣和記錄——不斷更新迭代和進步提升的結果。所有這些技術,即使回溯到第一枚作為貨幣使用的貝殼和印在泥板上的契約,都基於並旨在建立社會互信。

D. 拆除c30鋼筋混凝土,定額里多少一立方
拆除c30鋼筋混凝土,定額里230一立方.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出現在近代,通常為人認專為發明於1848年。1868年一個法國屬園丁, 獲得了包括鋼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緊隨其後應用於公路護欄的鋼筋混凝土樑柱的專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美國紐約落成,人類建築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從此開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1900年之後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規模的使用。1928年,一種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出現,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亦被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以及19世紀中葉鋼材在建築業中的應用使高層建築與大跨度橋梁的建造成為可能。
E. 交子是誰發明的
交子,是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發行的貨幣。初始發明人專為成都知府張詠。被認屬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面額由一貫至十貫不等,發放時臨時填寫。後改為印發,有五貫、十貫兩種,不久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發行原有定額,每兩年整為一屆,到期造新換舊,嚴禁民間私造。據清《續通典.食貨》的〈錢幣.上〉寫著,交子應為三年一屆,其肇因始於宋代之銅錢與鐵錢混用而不便於攜;迄神宗時,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認,即熙寧初年將偽造交子等同於偽造官方文書,是我國最先出現的紙幣。
F. 甘肅省職稱評審條件的業績定額內是什麼意思
這邊有個文件 ,希望幫助你。
市州人社局(職改辦),省直各部門、各企業集團人事處,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為了客觀、公正、准確地評價和選拔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術人才整體素質,根據我省實際,制定甘肅省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一、基本條件
(一)學歷、年限
1、博士後流動工作站期滿合格的出站人員,或獲得博士學位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年以上(獲得博士學位前專業工作年限折半計算),經單位考核能勝任副高級職務,可轉正定職,確定本專業副高級職務任職資格。
2、研究生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研究生畢業未獲得碩士學位,或獲得碩士學位而無研究生畢業證書者,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8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3、大學本科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4、高校教師、中專教師、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以外的其他系列,大專畢業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5、高校教師、科研人員、中專教師、高中教師、技校理論課教師以外的其他系列,中專畢業在縣(不含市、區)、少數民族卅I(含州、1)以下和在礦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艱苦條件下工作的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5年並受聘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允許申報評審小范圍有效的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論文
任中級職務以來,作為第一作者或執筆人(以期刊中標注為准),在省部級本專業學術刊物(不含增刊、副刊、專刊、專輯)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1篇以上。在1部公開出版的本專業學術專著、教材中撰寫3萬字以上,可視為已達到在省部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要求。刊物級別認定按照《甘肅省職稱評定中論文要求及刊物級別認定辦法》(甘職改辦(2004)7號文件)規定執行。
(三)外語
外語要求按《關於印發(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考試及成績使用辦法)的通知》(甘人職[2007)18號文件)執行。
(四)計算機應用能力
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按《關於參加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統一考試的通知》(甘職改辦[2003]2號文件)執行。
(五)年度考核
擔任中級職務以來,年度考核成績均應達到「稱職」或「合格」以上。
(六)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達到我省規定繼續教育學時,並在《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上復核驗印的。
二、業績條件
任中級職務以來,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全面完成了本職工作任務,並達到下列兩類業績中的一類:
(一)達到下列條件中1項
1、作為定額內人員,獲國家級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優秀設計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國家建築工程裝飾獎;或省部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優秀設計獎一、二等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省優秀設計三等獎,地廳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一、二等獎。
2、作為定額內人員,獲國家級社會科學獎、教學成果獎、完成的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省敦煌文藝獎、省級教學成果獎、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一、二等獎,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省敦煌文藝、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3、作為施工項目經理、質量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完成的工程項目獲國家優質212程「魯班獎」、省優質工程「飛天金獎"。
4、被評為省部級勞動模範、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或獲得省委、省政府、國家部委授予的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
(二)科研人員達到下列條件中3項,其他人員達到下列條件中2項,其中,第l至10項必須達到1項。
1、作為定額內人員,獲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省優秀設計三等獎、地廳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一、二等獎;或獲省級優秀新技術、新產品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市州、廳局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縣(市、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2、作為定額內人員,獲省敦煌文藝、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市州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3、作為施工項目經理、質量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完成的工程項目獲省優質工程「飛天獎"1項,或市州優質工程獎(如白塔獎、麥積獎等)2項。
4、作為前2名,完成列入國家部委和省科技、計劃、工業、建設部門計劃下達的科研、工程、技術改造、技術推廣等項目1項,或可行性研究2項,通過省直廳局或市州科技、計劃、工業、建設部門鑒定、驗收(以鑒定、驗收證書或文件為准),並取得顯著效益。
5、作為前2名,完成末列入省計劃的科研成果、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設計、新工藝、新品種等開發項目,通過省直廳局或市州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鑒定、驗收(以鑒定、驗收證書或文件為准),並獲得新增利稅30萬元以上(附單位繳款收據和稅務部門稅單)的經濟效益;或獲市州優秀新技術、新產品獎。
6、本人(第1完成人)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實施後取得較好經濟效益;或本人(第1完成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
7、作為前2名,完成了列入省部計劃的社會科學研究項目l項,並經省部級鑒定驗收(含階段性鑒定驗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8、作為前2名,制定了由省級以上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國務院部委頒布的國家、行業、地方標准或國家、部門、地方計量檢定規程1項。
9、獨著、第1作者正式出版了本專業專著或譯著1部;或主編(排名第一)公開出版了本專業全國性或省級教材l部。合作完成專著或譯著的,本人累計完成10萬字以上(在1部著作中不少於6萬字);合作完成教材的,本人累計完成20萬字以上。
10、獨著、第1作者或執筆人(以期刊中署名為准),在國家權威學術刊物(不含增刊、專刊、副刊、專輯,下同)上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l篇以上;或在省級學術刊物上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2篇以上。
11、本人或本人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成果,包括本人作為主要指導老師(第1名)指導團隊和學生經組織同意參加競賽,在全國本專業競賽、考評中取得名次或獲獎;在全省本專業競賽、考評中取得前3名、或獲一、二等獎,或獲三等獎2人次;在市州本專業競賽、考評中獲一等獎(或前2名)2人次。
12、獲市州或廳局學術技術帶頭人、市州黨政機關授予的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省直廳局授予的全省本系統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或2次獲縣委縣政府授予的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市州直屬局授予的本系統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
13、擔任省級本專業學會常務理事或正、副秘書長5年以上;或擔任全國本專業學會理事5年以上;或受聘為省級學術刊物編委3年以上;或受聘為國家級學術刊物編委。
第二類條件中第1、2、3條每達到l次就計算為達到1項條件,第4—13條每條計算夠l項後,超過部分不得累計計算。同一成果(項目、著作、譯著、教材等)獲獎、通過鑒定驗收、公開出版、效益顯著等,只能計算1次,不得重復計算。
三、破格晉升
學歷或資歷(包括專業工作年限和任低一級職務年限)雖達不到規定要求,但本專業工作成績顯著,貢獻突出,可按《甘肅省破格晉升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甘職改辦[2004]4號文件)破格申報評審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四、本條件適用於未制定副高級職務任職資格量化評審條件的系列(專業)。
五、本評審條件從2010年7月1日起實行。由甘肅省職稱改革辦公室負責解釋。以前有關文件和本評審條件不一致的,均按本評審條件執行。
G. 誰發明了重大疾病保險
馬里優斯巴納德1983年在南非最先提出了重大疾病保險。
於1983年在南非問世,是由馬里優斯巴納德最先提出這一產品創意的。馬里優斯醫生發現,在實施了重大手術後,部分患者及其家庭的財務狀況已經陷入困境,無法維持後續治療。為了緩解被保險人實施重大手術後所承受的經濟壓力,他與南非一家保險公司合作開發了重大疾病保險。
1995年,我國內地市場引入了重大疾病保險,現已發展成為人身保險市場上重要的保障型產品。重大疾病保險在發展過程中,保障功能日趨完善,但該類產品的設計理念一直延續至今。
(7)定額發明人擴展閱讀:
重大疾病保險人人適合
1、社保只報銷因疾病引起的醫療費用,因意外傷害導致的醫療費用不能報銷。無論意外身故還是疾病身故,社保都是沒有身故賠償的,身故後只是返還當時個人賬戶的金額,而這部分的金額是很少的。
2、中國的社保報銷首先是一個先支出再補償的概念,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先自己支付,才能在這個基礎之上報銷回來多少,而且我們報銷的數額不會大於開支總額。
購買了重大疾病保險,只要確診的疾病是符合保險條款中的保障對象,那麼就可以一次性獲得保險公司的給付,一方面不需要自己在病後墊付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減輕了個人的醫療支出負擔。對於沒有醫保的人來說,重疾險尤其重要。而對醫保覆蓋對象來說,重疾險可作為一種必要補充。
H. 12生肖是誰發明的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生肖為何取數十二?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後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開天闢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里有十個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幹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天乾地刊,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數。干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乾、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其中,每個天干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復。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年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周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歷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豬。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於丑,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丑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嚙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本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水量太陽金雞之精,故本屬雞。於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後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並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我國至遲從漢代開始,便採用十二地支記錄本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面三刀個小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游盪覓食,最為兇猛。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葯正忙。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隻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歷法上。
十二生肖始於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相應用,到後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但是,在十二生肖中,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獨占鰲頭,領袖群倫呢?這里有一個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召集眾生肖開排名大會,豬鼠牛馬羊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家一齊趕著赴會,牛大哥憨厚,早早啟程 結果一馬當先佔了首位,本來冠軍非它莫屬,可是機靈的老鼠在關鍵時刻,看準時機,悄悄躍上牛背,站在牛頭上,結果排名時牛大哥就只有讓位於鼠老弟了,屈居第二。當然,這只是傳說,近年來,流行另一種較合理可信的說法,我們知道,動物的足趾有單雙即奇偶之分,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的足趾數目前後或者左右都是相同的,但唯獨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後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時,按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列,鼠足因為奇偶同體,無法安排,所以因異得福名列前茅。接下來是牛,足有四趾,屬偶數,虎足有五趾,屬奇數,免足有四趾,偶數,龍足有五趾, 奇數,蛇呢,因為無足無趾,實同偶數,馬足有一趾,奇數,羊足有四趾,偶數,猴足有五趾,奇數,雞足有四趾,偶數,狗足有五趾,奇數,豬足有四趾,偶數。這種按足趾奇偶數來分的說法,終於為鼠老弟伸張了正義,洗刷了蒙受多年的「佔位」之冤,使鼠能揚眉吐氣,來年再展風采。
這個故事的另外一章講述的是貓鼠為何成仇人。當時,貓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眾大會前,它們一起睡並約好誰先醒就叫醒誰。豈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靜悄悄地獨自赴會,不理會貓。等貓醒來趕赴大會時,佛陀已經將十二年號分配好了。貓和鼠便從此結下深仇。
當然傳說歸傳說,民俗學者郭立誠氏的看法則較可獲得歷史記載的應證。人們是為了便於記住天乾地支名歲,而將代表十二辰的動物來稱呼它
I. 專業技術資格報評材料中作者名次怎麼填
-
這邊有個文件 ,希望幫助你。
市州人社局(職改辦),省直各部門、各集團人事處,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為了客觀、公正、准確地評價和選拔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術人才整體素質,根據我省實際,制定甘肅省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一、基本條件
(一)學歷、年限
1、博士後流動工作站期滿合格的出站人員,或獲得博士學位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年以上(獲得博士學位前專業工作年限折半計算),經單位考核能勝任副高級職務,可轉正定職,確定本專業副高級職務任職資格。
2、研究生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研究生畢業未獲得碩士學位,或獲得碩士學位而無研究生畢業證書者,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8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3、大學本科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4、高校教師、中專教師、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以外的其他系列,大專畢業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5、高校教師、科研人員、中專教師、高中教師、技校理論課教師以外的其他系列,中專畢業在縣(不含市、區)、少數民族卅I(含州、1)以下和在礦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艱苦條件下工作的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5年並受聘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允許申報評審小范圍有效的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論文
任中級職務以來,作為第一作者或執筆人(以期刊中標注為准),在省部級本專業學術刊物(不含增刊、副刊、專刊、專輯)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1篇以上。在1部公開出版的本專業學術專著、教材中撰寫3萬字以上,可視為已達到在省部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要求。刊物級別認定按照《甘肅省職稱評定中論文要求及刊物級別認定辦法》(甘職改辦(2004)7號文件)規定執行。
(三)外語
外語要求按《關於印發(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考試及成績使用辦法)的通知》(甘人職[2007)18號文件)執行。
(四)計算機應用能力
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按《關於參加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統一考試的通知》(甘職改辦[2003]2號文件)執行。
(五)年度考核
擔任中級職務以來,年度考核成績均應達到「稱職」或「合格」以上。
(六)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達到我省規定繼續教育學時,並在《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上復核驗印的。
二、業績條件
任中級職務以來,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全面完成了本職工作任務,並達到下列兩類業績中的一類:
(一)達到下列條件中1項
1、作為定額內人員,獲國家級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優秀設計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國家建築工程裝飾獎;或省部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優秀設計獎一、二等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省優秀設計三等獎,地廳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一、二等獎。
2、作為定額內人員,獲國家級社會科學獎、教學成果獎、完成的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省敦煌文藝獎、省級教學成果獎、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一、二等獎,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省敦煌文藝、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3、作為施工項目經理、質量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完成的工程項目獲國家優質212程「魯班獎」、省優質工程「飛天金獎"。
4、被評為省部級勞動模範、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或獲得省委、省、國家部委授予的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
(二)科研人員達到下列條件中3項,其他人員達到下列條件中2項,其中,第l至10項必須達到1項。
1、作為定額內人員,獲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省優秀設計三等獎、地廳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一、二等獎;或獲省級優秀新技術、新產品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市州、廳局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縣(市、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2、作為定額內人員,獲省敦煌文藝、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市州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3、作為施工項目經理、質量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完成的工程項目獲省優質工程「飛天獎"1項,或市州優質工程獎(如白塔獎、麥積獎等)2項。
4、作為前2名,完成列入國家部委和省科技、計劃、工業、建設部門計劃下達的科研、工程、技術改造、技術推廣等項目1項,或可行性研究2項,通過省直廳局或市州科技、計劃、工業、建設部門鑒定、驗收(以鑒定、驗收證書或文件為准),並取得顯著效益。
5、作為前2名,完成末列入省計劃的科研成果、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設計、新工藝、新品種等開發項目,通過省直廳局或市州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鑒定、驗收(以鑒定、驗收證書或文件為准),並獲得新增利稅30萬元以上(附單位繳款收據和稅務部門稅單)的經濟效益;或獲市州優秀新技術、新產品獎。
6、本人(第1完成人)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實施後取得較好經濟效益;或本人(第1完成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
7、作為前2名,完成了列入省部計劃的社會科學研究項目l項,並經省部級鑒定驗收(含階段性鑒定驗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8、作為前2名,制定了由省級以上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部委頒布的國家、行業、地方標准或國家、部門、地方計量檢定規程1項。
9、獨著、第1作者正式出版了本專業專著或譯著1部;或主編(排名第一)公開出版了本專業全國性或省級教材l部。合作完成專著或譯著的,本人累計完成10萬字以上(在1部著作中不少於6萬字);合作完成教材的,本人累計完成20萬字以上。
10、獨著、第1作者或執筆人(以期刊中署名為准),在國家權威學術刊物(不含增刊、專刊、副刊、專輯,下同)上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l篇以上;或在省級學術刊物上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2篇以上。
11、本人或本人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成果,包括本人作為主要指導老師(第1名)指導團隊和學生經組織同意參加競賽,在全國本專業競賽、考評中取得名次或獲獎;在全省本專業競賽、考評中取得前3名、或獲一、二等獎,或獲三等獎2人次;在市州本專業競賽、考評中獲一等獎(或前2名)2人次。
12、獲市州或廳局學術技術帶頭人、市州黨政機關授予的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省直廳局授予的全省本系統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或2次獲縣委縣授予的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市州直屬局授予的本系統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
13、擔任省級本專業學會常務理事或正、副秘書長5年以上;或擔任全國本專業學會理事5年以上;或受聘為省級學術刊物編委3年以上;或受聘為國家級學術刊物編委。
第二類條件中第1、2、3條每達到l次就計算為達到1項條件,第4—13條每條計算夠l項後,超過部分不得累計計算。同一成果(項目、著作、譯著、教材等)獲獎、通過鑒定驗收、公開出版、效益顯著等,只能計算1次,不得重復計算。
三、破格晉升
學歷或資歷(包括專業工作年限和任低一級職務年限)雖達不到規定要求,但本專業工作成績顯著,貢獻突出,可按《甘肅省破格晉升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甘職改辦[2004]4號文件)破格申報評審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四、本條件適用於未制定副高級職務任職資格量化評審條件的系列(專業)。
五、本評審條件從2011年7月1日起實行。由甘肅省職稱改革辦公室負責解釋。以前有關文件和本評審條件不一致的,均按本評審條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