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國家新型城鎮化

國家新型城鎮化

發布時間: 2020-11-23 07:22:27

⑴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預測,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多少

2014年3月16日,國務院出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將市轄區常住總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定義為特大城市,100—500萬的城市定義為大城市。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3年底,按市轄區(現行行政區劃口徑)常住總人口計算,中國大陸有特大城市17座,其中2000萬以上1座;1000—2000萬6座;500—1000萬10座。

⑵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是什麼意思

關於你的問題通過網路相關資料查找可得;
詳細情況參考:
http://www..com/s?wd=%E5%9B%BD%E5%AE%B6%E6%96%B0%E5%9E%8B%E5%9F%8E%E9%95%87%E5%8C%96%E7%BB%BC%E5%90%88%E8%AF%95%E7%82%B9%E6%98%AF%E4%BB%80%E4%B9%88%E6%84%8F%E6%80%9D&pn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城鎮化問題單靠城市改革難以解決,迫切需要尋找新突破口,要改變以往以單純促進發展為目標的做法,集中優勢資源設置試驗區。尤其針對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這也將成為近中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
據介紹,此次試點對象將重點放在鎮改市工作。選擇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工作。建立行政管理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設市模式。按照城市設置和簡化行政機構聯動原則,探索新設市城市的行政管理模式,合理增設城市建制,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對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現階段人口流動方向來看,人口向大城市和小城市兩端聚集。
「從數據來看,我國57座人口百萬以上的特大城市集中了1.66億人,佔全國城鎮人口的27%。2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與小城鎮,集聚了全部城鎮人口的51%。其中縣級單元聚集了全國新增城鎮人口的54.3%,是城鎮化的重要層級。」上述人士表示。
他認為,縣、鎮、新城新區歷史上一直是我國最基本最穩定的行政治理單元,其包含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最小完整系統。其優勢在於可降低城鎮化成本、降低社會改革風險。因此,從全國選取不同地區的基層單位進行綜合型社會試驗,可為推動頂層體制機制改革和基層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提供有益探索。
而在試點內容方面,將重點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設市模式、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
具體來看,試點重要內容,是探索建立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成本分擔包括,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
據了解,政府將承擔義務教育、勞動就業、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設施等公共成本。企業則應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制度。與此同時,試點地區需制定實施農業轉移人口具體落戶標准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居住年限掛鉤的具體辦法,主動承擔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試點融資要求,試點地區需把政府性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編制公開透明的城市政府資產負債表,以更好地吸引投資者,拓寬投融資機制,進一步解決城鎮化資金問題。依據城市規劃編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融資規劃,針對不同項目性質,設計差別化融資模式和償債機制。理順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放寬准入、完善監管、制定企業通過PPP等模式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
此外,在農村宅基地方面,試點地區需加快推進農村地籍調查,全面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頒證,將農民房屋納入確權登記頒證范圍。將宅基地和農房納入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體系,並率先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據消息人士透露,試點地區將在農民用房確權的基礎上,探索宅基地上的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能及實現形式和途徑。據了解,試點地區將落實宅基地使用權人在宅基地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上的權能,在保障集體土地所有權人權益的前提下賦予宅基地使用權人更多權益。與此同時,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償退出制度,探索超標准宅基地處置辦法。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杭圖

⑶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
2個省
江蘇省、安徽省
3個計劃單列市 寧波市、大連市、青島市 7個省會城市
石家莊、長春、哈爾濱、武漢、長沙、廣州和重慶主城九區
25個地級市(區、縣)
北京通州區、天津薊縣、吉林省吉林市、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黑龍江牡丹江市、上海金山區、浙江嘉興市、福建莆田市、江西鷹潭市、山東威海市、山東德州市、河南洛陽市、湖北孝感市、湖南株洲市、廣東東莞市、廣東惠州市、深圳市光明新區、廣西柳州市、廣西來賓市、四川瀘州市、貴州安順市、雲南曲靖市、甘肅金昌市、青海海東市、寧夏固原市
25個縣級市(區、縣)
河北定州市、河北張北縣、山西介休市、內蒙古扎蘭屯市、遼寧海城市、吉林延吉市、浙江義烏市、福建晉江市、江西樟樹市、山東鄆城縣、河南禹州市、河南新鄭市、河南蘭考縣、湖北仙桃市、湖北宜城市、湖南資興市、海南儋州市、四川閬中縣、貴州都勻市、雲南大理市、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陝西高陵縣、青海格爾木市、新疆伊寧市、新疆阿拉爾市
2個建制鎮 浙江蒼南縣龍港鎮、吉林安圖縣二道白河鎮

太長發不下,請參考http://www.gov.cn/xinwen/2015-02/04/content_2814341.htm

⑷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有什麼特點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順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新要求,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綜合來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體現出六個新特點。

一是強調以人為本,農村居民的市民化。《規劃》提出要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願、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通過實施居住證制度,使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能夠享受相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二是強調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工業化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為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鎮化是一個載體和平台。新四化相輔相成,融合互動,從而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三是強調優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規劃》提出,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要培育發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引領國土空間的均衡發展,培育區域新的增長極。隨著一些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與綜合承載能力的矛盾在加劇,需要進行有效的調控。在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要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


四是強調生態文明,發展環境的生態化。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高度重視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在戰略層面上,要抓緊「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科學優化全國城鎮化布局和總體框架。在城市建設上,要鼓勵各個城市科學利用山、水、林、園的獨特生態功能,創建山水相依、林園共秀的生態型城市。


五是強調文化傳承,彰顯城市的特色和個性。要根據不同城市的自然歷史文化的稟賦,體現差異性,倡導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舊城改造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注重在新城新區建設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特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建設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城市。


六是強調制度改革,形成有利於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人、地、錢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通過改革來釋放城鎮化的發展潛力,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

這六個新特點既是規劃的創新之處,也是未來實施的重點。

⑸ (22分)我國出台的首個城鎮化規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41.(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要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改變以土地為生存之本的傳統觀念,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使之盡快融入城市生活;(4分)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失地農民要適應城市文化環境,提高自身知識素養,改變固有思維方式,避免邊緣化;(4分)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失地農民要調整心理惰性與慣性,自覺學習、主動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適應新生活方式的挑戰。(3分)
(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寧波市政府所做出的各項探索維護了新市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新市民當家作主,體現了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4分)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寧波市在推進農民市民化方面,將基層引導自治為工作方向,能夠保證新市民更好地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逐步增強和提高新市民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共創文明祥和的新社區;(4分)新市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才能真正享受民主生活,培育城市精神,真正融入城市發展,促進寧波城市的和諧發展。(3分)

⑹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有什麼好處

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主要包括五項任務:一是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中央(省)對下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和實行建設用地指標與吸納省(市)外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
二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
三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償退出制度,探索超標准宅基地處置辦法;
四是建立行政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設市模式,選擇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工作;
五是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城市創業創新環境建設、城市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城市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有選擇地開展改革探索。
其中,就可持續的城鎮化的投融資機制,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鄔曦曾經撰文表示,「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但關鍵問題在於,要堵住「土地財政」這條暗道,就需要開辟未來城鎮化融資的明渠。
鄔曦進一步指出,修明渠堵暗道並不容易,不僅涉及到中央地方稅收關系調整、地方債務風險控制等傳統難題,也面臨融資領域放寬、融資工具升級等創新要求。試點就是要通過探索建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來打通新渠道。
同時,對第四項任務,鄔曦解釋,「在把符合條件的縣和建制鎮設為市的過程中,探索大部門制、開發區管理模式等的橫向整合,控制行政機構和人員編制,優化行政層級和區劃的縱向設置,提高行政效能。賦予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
鄔曦認為,國家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探索建立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二是建立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成本分擔機制,中央和省級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用地指標與落戶人數掛鉤等政策,支持城市政府吸納外來人口並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⑺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特大城市有哪些

依2014年《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按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

  • 超大城市:指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

  • 特大城市:指城區常住人口500至1000萬。

依《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2010年依六普資料顯示:

超大城市有6個,特大城市有10個。

稍微比對一下2010年六普資料(總人口):

  • 超過1000萬人的城市,包括: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廣州、保定、哈爾濱、蘇州、深圳、南陽、石家莊、臨沂。

  • 超過500萬人的城市約有80個,包括大多省會城市,茲列舉前幾個供參:武漢、邯鄲、溫州、濰坊、周口、青島、杭州、鄭州、徐州、西安、贛州、荷澤、東莞、泉州、瀋陽、濟寧、南京等。(數量過多,難以詳列,可自行參閱六普內容。)

因此,可依前述標准,檢視城市人口資料,即可知道是否為特大城市。

供參~

⑻ 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有什麼意義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通知,要求各省選擇符合條件的不同層級市、鎮作為試點在8月底前上報發改委。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的城鎮化問題單靠城市改革難以解決,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要改變以往以單純促進發展為目標的做法,集中優勢資源設置試驗區。尤其是針對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也將成為近中期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重點。


對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人士表示,從現階段的人口流動方向來看,人口向大城市和小城市兩端聚集。

而在試點內容方面,將重點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設市模式、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

具體來看,試點的重要內容是探索建立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成本分擔包括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即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

據了解,政府將承擔義務教育、勞動就業、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設施等公共成本,企業則應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制度。與此同時,試點地區需制定實施農業轉移人口具體落戶標准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居住年限掛鉤的具體辦法,主動承擔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試點融資要求,試點地區需把政府性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編制公開透明的城市政府資產負債表,以更好地吸引投資者,拓寬投融資機制,進一步解決城鎮化資金問題。依據城市規劃編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融資規劃,針對不同項目性質,設計差別化融資模式和償債機制。理順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放寬准入、完善監管、制定企業通過PPP等模式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

此外,在農村宅基地方面,試點地區需加快推進農村地籍調查,全面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頒證,將農民房屋納入確權登記頒證范圍,將宅基地和農房納入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體系,並率先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⑼ 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的縣市有哪些

請參考最後一段:
 目前,合肥軌道1號線與2號線工程都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最快到2016年,合肥市民就可以搭上地鐵。而記者從合肥市發改委了解到的好消息是,今年合肥的城市道路建設重點從地面轉向地下,進一步啟動軌道交通3號線的前期工作,力爭明年實現開工。
  此外,朱勝利透露,今年,合肥市將利用現有的鐵路及專用線,啟動城市地面軌道交通線建設,「未來,我們的軌道交通將是地上地下最佳優化組合。」
  而在去年12月初召開的大建設調度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也透露,老淮南鐵路線和十八公里鐵路專用線將改建成地面軌道交通。而相比較現在正在建設中的合肥地鐵來說,這種地面軌道交通投入成本更低,建設速度更快。因此,其將成為合肥市民最早坐上的軌道交通工具。
  兩縣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
  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也是今年合肥市發改委工作的一項重點。記者了解到,目前省發改委正在制定《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省實施方案》,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試點工作,並爭取列入國家試點省。
  從合肥市具體情況來看,今年將重點選擇兩個縣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屆時,這兩個試點縣的小城鎮建設將有耳目一新的方案與規劃。

⑽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解讀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公布。
頂層設計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指導性
「這是一部指導我國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綱領性文件,內容全面豐富,總結並吸取了國內外城鎮化工作的經驗教訓,指導性強,意義深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說。
他說,為了避免走彎路,這份文件認真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的經驗教訓,包括: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等。
這份文件詳細剖析了建設用地粗放低效等問題: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過分追求寬馬路、大廣場,新城新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佔地過大,建成區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加劇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費了大量耕地資源,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等財政金融風險;一些城市「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加劇。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是最大亮點
在徐洪才看來,這部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他說,這部規劃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拓寬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舉措,推進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並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
「文件圍繞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著墨很多,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利於解決城鄉二元分割、『土地城鎮化』等一系列問題。」他說。
談到規劃強調城鎮化必須和信息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時,他說:城鎮化不能孤軍深入,沒有產業支撐,城鎮發展就難以持續健康發展,就會出現「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現象;農業是基礎,農業現代化事關糧食安全。信息化則關繫到城鎮化能否健康發展。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多次表示,美國的高科技與中國的城鎮化是拉動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對此,徐洪才認為,中國的城鎮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世界也是一大機遇。
徐洪才說,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設將需要修建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電力、燃氣、自來水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這意味著創造大量投資需求和就業機會。
量力而行扎實推進
規劃提出了積極穩妥扎實有序推進城鎮化的要求和目標。例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對此,徐洪才認為這體現了中央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的態度。
根據規劃,我國將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城鎮間異地就業人員和城區城郊農業人口,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強調生態文明注重城鎮化質量
徐洪才認為,規劃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和城鎮化質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質。
為確保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規劃突出城鎮化要體現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節約集約等要求,明確提出將「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建成區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節能節水產品、再生利用產品和綠色建築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網覆蓋率明顯提高。
為使城市生活和諧宜人,規劃要求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消費環境更加便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逐步好轉,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