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新型國家建設

創新型國家建設

發布時間: 2020-11-23 07:34:44

Ⅰ 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現如今,在很多場合,很多地方能看到創新二字。大到我們的神七飛天,小到生活中的廣告語「有創意才夠味」,處處都體現著創新。我的生活中離不開創新,那麼一個國家的發展更離不開創新。所以胡XX主席在第一次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提出了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對於處於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人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20多年來,我們的一切發展成就,無不與創新緊緊聯系在一起。鄧XX同志強調,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江XX主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十六大以來,以胡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創新。2005年10月,胡XX同志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創新對於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們來說可謂是意義重大。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也步入了一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重要時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國民財富的增長和人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有賴於知識的積累和創新。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創新成果:「兩彈一星」橫空出世,神舟飛船遨遊蒼穹,超級雜交稻成功培育,中文激光照排技術發明推廣……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科技人才已達3200萬人,其中研發人員105萬人,研發投入總額已躍居世界第六位,並有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生物、納米、航天等重要領域的研發能力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可以說,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們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良好條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高,人均資源相對不足,進一步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
目前,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是: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科技水平還比較低,高新技術產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還不高,產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存在著較大的對外技術依賴,不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科學研究實力不強,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匱乏;科技投入不足,體制機制還存在不少弊端
那麼就要求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需要大力發展我國科技事業。我們必須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加快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切實貫徹落實好規劃綱要和中央決定。
探索與創新,是21世紀的主旋律,是時代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作為新世紀下成長的大學生,接受著各方面的信息,同時也被各種各樣的知識革新所沖擊著。我們不僅有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同時我們還有互聯網,媒體等各方面的資源可以利用。可以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開拓思路,激發我們活躍的思維,為建設創新型社會而努力奮斗。

Ⅱ 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國實行了哪些戰略

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國實行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科教興國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抉擇。我國科教和教育雖然取得很大進步,但從總體上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現代化建設還有一定距離。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優先發展科教和教育,以此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全面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現代科學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因素。科學技術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也依賴於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科技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人的素質提高要靠教育。要實現我國發展的目標,就要走科教興國之路。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農業技術領域,雜交水稻技術等已居世界領先水平;航天事業成就輝煌;人類基因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在改革中迅速發展,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遠程教育方興未艾;職業教育初具規模;民辦教育迅速發展。但是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的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也還有很大的差距。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教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但最終還是要靠人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需要推進教育創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科教興國,關鍵是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變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 科教興國就是通過科技和教育來振興國家。要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Ⅲ 如何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

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重點跨越,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
支撐發展,就是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引領未來,就是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事業,離不開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完善適合我國科技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努力培養一大批德才兼備、國際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國際級科學大師和科技領軍人物,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高級專家。要加大引進人才、引進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吸引廣大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Ⅳ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性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國家隊,必須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中起到火車頭作用,必須要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不斷貢獻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一流的創新人才和系統前瞻的科學思想

Ⅳ 為什麼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國際競爭角度: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技和民族素質,焦點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上立於不敗之地.
國情角度: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科技總體水平低,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低,與發達國家差距大,己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Ⅵ 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

為了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實施正確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二)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三)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四)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五)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
>>
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切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動力,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邁出新步伐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實現新突破
>>
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
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先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強自主創新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
>>

Ⅶ 什麼是創新型國家,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1、什麼是創新型國家
創新型國家,是指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從而在國際社會中保持強大競爭力的國家。它主要與依靠自身豐富自然資源增加國家財富,以及主要依附發達國家資本、市場和技術的國家相區別。
2、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基礎是:
(1)實施正確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2)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
(3)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4)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
(5)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

Ⅷ 國家創新體系對中國特色的創新型國家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是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各類科技創新主體緊密聯系和有效互動的社會系統,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技術創新支撐服務體系四角相倚的創新體系,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緊緊圍繞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以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目標,以調整結構、轉換機制為重點。
創新型國家是指以技術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的國家。主要表現為:整個社會對創新活動的投入較高,重要產業的國際技術競爭力較強,投入產出的績效較高,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在產業發展和國家的財富增長中起重要作用。
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建立國家創新體系,走創新型國家之路,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的共同選擇。尤其對於科學技術相對落後的發展中中國而言,為了抓住未來發展的機遇,迎接隨之而來的挑戰,僅僅依靠創新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變得更加重要。綜合國力競爭實際上就是科學技術實力的競爭,是各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國家創新體系則從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主要層面保證了對創新的大力政策支持,有利於大力激發人民的創新意識。

Ⅸ 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是什麼關系

創新型國來家是指那些自將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競爭優勢的國家.
創新型國家是指以技術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的國家.主要表現為:整個社會對創新活動的投入較高,重要產業的國際技術競爭力較強,投入產出的績效較高,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在產業發展和國家的財富增長中起重要作用.作為創新型國家,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徵: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即R&D(研究與開發)支出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 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通常在30%以下;創新產出高.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我國把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Ⅹ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意義

意義: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2.國際競爭角度: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技和內民族素質,焦點集中在容科技和教育.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上立於不敗之地.
3.國情角度: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科技總體水平低,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低,與發達國家差距大,己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1)建設創新型國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生活的
重大舉措;(2)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
(3)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國家的任務,既反映了黨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
內在規律的准確把握,也反映了對我國基本國情和戰略需求的科學分析,具有
重大的戰略意義。
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代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