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降落傘
Ⅰ 降落傘試跳員李軍26年間,試跳三千多次,你覺得該如何嘉獎他
空降兵出生的李軍年四跳降落傘三千多次,是什麼讓他如此之執著?眾所周知空降兵是一名職業危險系數特別高的兵種。空降就意味著需要藉助降落傘的幫助才能成功的安全降落到地面。一旦降落傘無法打開,或者造成其他相映的故障事件,那麼對於空降兵而言是非常悲慘的,因為這樣他們的生還幾率基本為零。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的空降兵喪命的原因都是因為降落傘之間的故障。一位空降兵能夠在試跳降落傘三千多次的任務之後仍然能夠健在,這是一個奇跡。這並不是說明他有多麼的幸運,而是說明他對於這份事業的執著是有多麼的深厚。
雖然因為試跳的原因沒有經常與家人聯系,家人的聯系也是聚少離多,他承載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挑戰和壓力。但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李軍一直努力與死神擦肩而過,每次都去嘗試國內的各種型號的降落傘。對於這一個有著職業,自尊心,職業,忠誠感,甚至愛崗敬業的試跳員,我們應該報以非常崇高的敬意。在我們從事自己的職業生涯過程之中,也應該要學習李軍這一種熱愛感崗位,同時現身於崗位的精神。
Ⅱ 新型「緊急降落傘系統」的爆炸裝置是如何運轉從而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
在一款新型噴氣式飛機的設計專利方案中有一個非常令人感興趣的設計,版就是將客機、貨機的最里權層,改裝成數個前後相通的密封艙,並在各密封艙結合部位的夾層中安裝一種小型爆破裝置,這可不是什麼恐怖分子的劫機炸彈,而是一種為保障乘客安全設計的最新裝置。當飛機在空中遇到緊急情況時,飛行員只需按下一個控制按鈕,這個裝置就會發生小爆炸,使載有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密封艙完整地與機身分離開來。這些分離開的每一部分都配備有降落傘、震動緩沖器、膨脹筏和推進噴射裝置,這些設備將引導密封艙緩慢落向地面,從而保障機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Ⅲ 有關鄧稼先的簡介,故事,經歷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早期經歷
鄧稼先,鄧石如的六世孫 ,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的鄧家祖屋,也叫鐵硯山房的祖居內。父親鄧以蟄當時是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哲學系教授,與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是多年之交, 母親王淑蠲,操持家務。
鄧以蟄四個子女,鄧稼先排行第三,鄧稼先出生8個月以後,隨母親和兩個姐姐來到北平(即北京)。
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讀至高一(因抗日戰爭,崇德中學在1939年停辦)。這三年,他在英文、數學、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崇德中學,與高他兩班的楊振寧成為好友。
故事:
鄧稼先一生功勛卓著,獲獎無數,他生前的最後一枚獎章是在醫院的病房裡獲得的。1986年7月17日下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全國總工會書記羅干,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亞、核工業部部長蔣心雄等領導,前往解放軍總醫院。
向鄧稼先頒發全國勞動模範證書和獎章,以表彰他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業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這是「七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第一個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出的第一枚全國勞動模範獎章。
(3)新型降落傘擴展閱讀: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
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網路-鄧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