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沸散是誰發明的
『壹』 麻沸散是誰發明的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葯和醒葯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葯」催醒的故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他曾經成功地做過腹腔腫瘤切除術,腸、骨部分切除吻合術等。中葯麻醉劑——「麻沸散」的問世,對醫學外科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乙醚、「笑氣」等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製和使用者。可惜「麻沸散」後來失傳了。
麻沸散
『貳』 那個發明的「麻沸散」
麻沸散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望採納!
『叄』 我國古代誰發明了麻沸散
||華陀參考資料:||是華佗華佗,一名旉,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我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被稱為「神醫」。
《後漢書》、《三國志》都載入了《方技傳》,反映了統治階級對科技的輕視。華佗不慕爵祿,潛心研究學習醫葯,所以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反映了我國公元2世紀的醫學水平。 華佗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據《後漢書》、《三國志》等書記載,曹操「親理」朝政時曾因頭風病不時發作而欲「使佗專視」,但華佗卻「恃能厭食事」,不願專門服侍曹操。他借故歸家不返,「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華佗「猶不上道」。
最終被曹操處死。這單就華佗不貪利祿不慕榮華富貴這一點,也說明華佗的道德高尚。 華佗從小就很機敏。傳說他7歲死了父親,家中貧困,母親讓他去求父親生前好友蔡醫生學醫。華佗到城裡見了蔡醫生,說明了來意。蔡醫生心裡想:華佗父親是我的好朋友,若不答應,鄉鄰會罵我「人死絕交,對友不義",答應吧,還不知他是不是塊學醫的材料,最好考考他。蔡醫生見幾個徒弟正在院子里採桑葉,最高的枝條夠不著,也爬不上去,便向華信說:「你能想法把這最高的枝條上的桑葉採下來嗎?"華信說:「這還不容易!"於是,他叫人取了根繩子,拴塊小石頭,只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就把桑葉採到手裡。 蔡醫生又看見兩只羊斗架,眼都斗紅了,誰也拉不開,就又說:「華佗,你能把這兩只羊拉開嗎?",華但馬上說:「這好辦。"只見他抓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兩側,斗架的羊早餓了,看見身邊的鮮草,忙搶著吃,就自然散開不鬥了。蔡醫生見華佗如此聰明,就收他為徒。
後來他刻苦學習,注重實踐,成為東漢名醫。成名後的華佗為人治病不分對象,不論場所,這也反映了他專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的高尚情操。 他,一生行醫,對外科、內科、婦科、針灸、寄生蟲病和醫療體育保健等方面,都有獨道的見解和精湛的醫術。他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醫學家。 華佗擅長外科手術,他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個施行剖腹手術的外科醫生。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他發明了一種能全身麻醉的葯物即麻沸散。而歐美使用全身麻醉術是十九世紀初的事,比我國推遲了一千六百多年。
有一次,華佗看見一個面色焦黃、呼吸緊促、病勢很重的推車人,一問,才知他肚內絞痛。華佗斷定這人得的是腸癰(即闌尾炎)。於是華佗讓病人喝了麻沸散,很快就麻醉過去。他用刀子切開腹部,割去腸子潰爛部分,洗滌內部,然後縫和起來,又塗上消炎生肌的葯膏。過了幾天,病人的傷口很快就癒合了。這一手術的成功,不僅說明了麻沸散的效力,而且也說明了華佗在人體解剖上有豐富的知識。 在婦產科方面,華佗也有精湛的醫體手山術。在後漢書中記載:李將軍的妻子有病,請華佗診治。華佗經過診脈後說,是由於懷孕期間身體受傷而胎兒未掉造成的病。李將軍說,孕期確實受過傷,但胎兒已經墜落。華佗說,依脈相看,胎兒並沒有墜落。李將軍不以為然。過了一百天後,李妻病勢轉重,再次請華佗看病。診脈後,華佗說,脈相如前,原是雙胎先流產的使母體流血過多,後一個不能產出。現在這胎兒已死,燥縮附在母脊背上。於是華佗先給李妻扎針,然後進湯葯。一會,婦人覺得要產但又不下。
華佗說,這是死胎枯萎,不能自生,必須由人探取。他告訴一婦人探去之法,果然得出死胎。 在針灸方面,華佗也有創新。有一次,一個患有腳病而不能行走的病人,請華佗診治。華佗切脈後,便在他脊背上點了幾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壯,這個病人很快就能行走了。華佗總結了自己針灸的經驗,創造並運用了「夾脊穴」,即夾著脊椎骨的穴位,後人把這個部位的穴位叫做「華佗穴」,一直沿用至今。 華佗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創造一套名叫「五禽戲」的體操,很受群眾歡迎。弟子吳普按照老師教的五禽戲經常進行鍛練,活到九十多歲時,還是耳聰目明,牙齒完好,身體很健壯。 華佗憑著他的高超醫術和他救死扶傷的精神,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在徐州市內還有紀念華佗的碑、墓,他的故鄉江蘇沛縣的華庄還有他的故居紀念地專為他而修建的廟宇。
『肆』 發明麻沸散的人是誰
華佗
『伍』 麻醉劑最早是誰發明的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葯和醒葯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為公扈和齊嬰治病,「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葯,既悟如初……。」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葯」催醒的故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麻沸散創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一個世界之最。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據《後漢書》記載,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段關於割除腫瘤或腸胃吻合手術的描述與現代外科手術的情景驚人地一致,無怪華佗一直被尊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葯進行胸腔手術的人。中葯麻醉劑「麻沸散」問世,對外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製和使用者。遺憾的是華佗的著作及麻沸散的配方均已失傳。 西醫用笑氣、乙醚、氯仿等化學麻醉劑進行外科手術僅有150年左右的歷史,然而在中世紀,歐洲也在秘密使用類似麻沸散或蒙汗葯一類的葯劑。美國人拉威爾(Lawall)在1926年出版了《世界葯學史》,他認為中古時代阿拉伯人所用的一種麻醉劑,可能是中國傳去的,因為中國名醫華倫擅長此術,他還尊稱華倫為「中國的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葯之父)。 在這里,我們可以從西方的筆記和小說中追述一下麻沸散西傳的蛛絲馬跡。 1298年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記述了阿拉伯國家關於「山老」阿拉亭的傳說。「山老」為了訓練刺客,用一種麻葯酒將青年人麻醉,送到「極樂國」中去享樂,過一段時候再麻醉了送回來訓練《馬可·波羅游記》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章),這種麻葯酒是否由中國傳去雖然沒有明證,但這種做法與《聊齋志異》中的「天宮」中的情節極其相似。 較馬可·波羅略晚一些的卜伽丘在名著《十日談》中曾講到一個修道院長從萊望的王公那兒得到一種葯粉,據說就是「山老」用的葯粉。依照用量多少,可以隨意讓服葯的人睡的時間長些或短些,睡的像死去無二《十日談》第三天,故事第八)。在另一個故事中則講到一個名叫馬才奧·台柱·蒙太的醫生,提煉了一種麻醉葯,讓病人喝了就可以要他睡多少時候都成,以便順利開刀(《十日談》第四天,故事第十)。這說明麻醉葯已從阿拉伯國家傳到歐洲。 較卜伽丘又晚一些的義大利作家斑德洛在16世紀中寫出短篇小說集,在第二卷故事九中敘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其中教士給朱麗葉服了葯粉而假死。後來英國莎士比亞據此故事寫出了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從這些材料中可以進一步看到口服麻醉劑西傳的蛛絲馬跡。 實際上,這種口服麻醉劑在歐洲並未廣泛流傳和應用。長期以來,歐洲在拔牙、截肢或醫療戰傷時大多是捆住病人或用棍擊頭部將病人打昏後硬做。只是150年前才創立了化學麻醉法開拓了西醫外科,後來又發展為注射用的麻醉針劑,並在世界廣泛傳播。 麻醉湯劑是中國的獨創,用量多少可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時間,服過量會出現假死現象,這也曾為壞人利用,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續集》中曾指出:「或雲,今之貪官污吏,臟過盈溢,被人所訟,則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貪官污吏用口服麻醉劑搞假死以逃應得的懲罰,這應該是麻醉劑的又一種不正當用途,但也說明中醫麻醉劑的葯性已被更多人所掌握。
『陸』 麻沸散是誰發明的
你好!
麻沸散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傳說系由曼陀羅花(也叫洋金花、風茄花)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南天星1錢,共6味葯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3兩、菖蒲3分組成。據後人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到底是誰發明暫無人考證出來。
滿意請採納,謝謝
『柒』 麻沸散是誰製成的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 麻沸散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
『捌』 麻沸散是以下哪位人物發明的
華佗
麻沸散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玖』 麻醉劑是誰最早發明的
麻醉劑是指用葯物或非葯物方法使機體或機體局部暫時可逆性失去知覺及痛覺,多用於手術或某些疾病的治療。
「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的麻醉劑,由東漢末年和三國年間傑出的醫學家華佗所創造,公元2世紀我國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進行剖腹手術。
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
根據其作用范圍可分為全身麻醉葯及局部麻醉葯,全身麻醉葯及局部麻醉葯根據其作用特點和給葯方式不同,又可分為吸入麻醉葯和靜脈麻醉葯
全身麻醉葯
全身麻醉葯由淺入深抑制大腦皮層,使人神志消失。全身麻醉葯用於大型手術或不能用局部麻醉葯的患者。最早使用的全身麻醉葯是笑氣,它性能穩定,適合任何方式麻醉,但有易缺氧、麻醉者不夠穩定等缺點。後來改用乙醚作全身麻醉葯,它有麻醉狀況穩定、肌肉鬆弛良好,便於手術等優點。但它易燃、置放過久會產生過氧化物。使用乙醚時應絕對避火和經檢查無過氧化物。
局部麻醉葯
局部麻醉對神經的膜電位起穩定作用或降低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阻斷神經沖動的傳導,起局部麻醉作用。局部麻醉葯適用於小型手術或局部手術的麻醉葯。使用局部麻醉葯時,需加一點血管收縮劑,如腎上腺素。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劑是普魯卡因鹽酸鹽,用於局麻是0.5~1%的溶液,每次用量不能超過1g,靜脈注射常用0.1%的溶液。其他如丁卡因鹽酸鹽、利多卡因鹽酸鹽,都能用作局部麻醉劑。它們的功能跟普魯卡因大同小異,價格都比普魯卡因鹽酸鹽高,常給普魯卡因過敏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