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三國大發明家

三國大發明家

發布時間: 2020-11-23 15:11:51

❶ 三國著名的工匠.發明家有哪些

三國著名的工匠.發明家有劉曄,他發明了工程類期屁嘞車,還有諸葛亮也算一個,他發明了運送糧草的工具,木牛流馬。

❷ 三國時期魏國發明家馬鈞,發明和改良過過許多實用物品,可是為什麼他不出名呢

因為無論是指南車、翻車、發石車還是連弩等等,馬鈞都是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改良,而後人更容易記得的是原創者和該項發明的最早出現時間。所以如果不是探究科技發展史,馬鈞很少被提及。

❸ 三國演義里的五個人物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五虎上將之首。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劉備稱漢中王後,關羽率軍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一度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劉禪時期追謚關羽為壯繆侯。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崇為「武聖」。

張飛(?-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人,五虎上將之次。早期和關羽一起追隨劉備左右。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盪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范疆、張達刺殺。劉禪時代追謚為「桓侯」。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五虎上將之一。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曹操治兵關中時,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謚為威侯。

黃忠(?-220年)字漢升,南陽人,五虎上將之一。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降劉備,隨劉備入川作戰。漢中之戰時,黃忠於定軍山一舉將曹魏名將夏侯淵斬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劉禪時代追謚為「剛侯」。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五虎上將之一。是繼關羽張飛之後最早追隨劉備的將領,其真實年齡比劉備和曹操還要大。早期跟隨公孫瓚,後在鄴城加入當時還依附在袁紹處的劉備。曾兩次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稱「單騎救主」。漢水之戰時擊退曹軍,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中將士呼其為「虎威將軍」。蜀漢政權,趙雲是五虎將里唯一的一位兩朝元老。北伐時,趙雲已年過七旬,病逝於建興七年(229年),劉禪時代追謚為「順平侯」。

❹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所有相關事件

ddtusfssjdgdtdfyft@@!@zggjsruksjg#sjz'tuefjdfgddidyydyfyffyyf

❺ 你覺得三國第一謀士是誰為什麼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除了一些象徵著權勢的英雄霸主,三國時期還出了不少擁有智慧謀略的謀士。其中便有諸葛亮、龐統、郭嘉,荀彧等,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是在我心中的三國第一謀士,卻是賈詡。賈詡的一生追隨過很多個主公,但是就是因為其卓遠的謀略以及能夠洞察人心的本領才得以保全自身及其家族的輝煌,這是其他人甚至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都不能相比的。從這一點看,賈詡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並不為過。

❻ 《三國演義》中誰最足智多謀運籌帷幄

《三國演義》中謀士眾多,但是就其影響來說,還得首推諸葛亮。諸葛亮是傑出軍事家,說他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一點也不為過。

❼ 三國時期,有那些英雄人物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稱他為蜀漢先主。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

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

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2、關羽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

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被潘璋部擒獲,被殺於臨沮。

3、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孫權之父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到達夷州。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處置不當,引致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黨爭,史稱「二宮之爭」。

造成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4、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贊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5、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漢室皇親劉備。

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

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❽ 三國時期,魏國最著名的機械師和發明家是誰

鄭渾

說到鄭渾,這個人可不簡單,是三國歷史上惟一一個以工匠身份被記入史冊的人,另外,上次筆者談到的馬鈞,這個時期中國最偉大的機械發明家,身份則是鄭渾的弟子。可是,當時的史學家把他鄭渾的歷史功績歸功於他實施了一系列的發展農村經濟、改善百姓生活的治理措施上,完全忽視了鄭渾在金屬冶煉技術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三國志對此人的記載也是局限於他的政治功績。
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人。鄭渾此人漢末避亂淮南,由於鍛造之術技藝精湛,受到袁術敬重。後來投奔華歆,後來又得到曹操的信任,被調到曹操身邊當幕僚。曹操的兒子曹丕即位後,拜鄭渾為侍御史,加封駙馬都尉。鄭渾歷任下蔡縣令、邵陵縣令、上黨太守、京兆尹、將作大匠等職。在任期間一直清廉為公,魏明帝曾經頒詔稱頌。鄭渾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任職期間,親自率領百姓開坡修田、植樹造林,受到百姓的愛戴並得到當時統治者的表彰。鄭渾為官清廉,雖身居高位,「妻子不免於飢餓」。在封建社會中,一個官員能如此為百姓著想,且廉潔奉公,實屬難能可貴。
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金屬冶煉技術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百煉精鋼為大眾所熟悉,所制寶刀寶劍成為了鋒利的代名詞,曹植的《寶刀賦》可以作證,「陸斬犀革,水斷龍舟」,更勝前朝神劍巨闕、太阿。二十世紀末年,曾有人在甘肅東漢末年的墓中發現了麻鋼,為何當時有工藝生產麻鋼一直是一個迷。鄭麻本來是汝南郡鄭家的嫡系傳人,擅長打造兵器,一直是漢廷御用的鐵匠,不過這個人後來殺了當地名門後人,被流放到西涼高昌縣,據說他在高昌把西域鍛造工藝和中原鍛造工藝相結合,後來之後再也無人知道他到底採用什麼工藝和材質,只知道這些武器鋒利無比,而他將這些武器所用鋼質稱為麻鋼(麻鋼的堅硬度幾乎接近於鈦合金的硬度)。而鄭渾便是鄭麻的後人。鄭渾,繼承了當時最先進金屬冶煉技術,一舉成為三國時期最受人矚目的大匠師,作為這個時代最好的鐵匠,由他打造的武器防具是當時所有武將夢寐以求的東西,同樣的,由他監督打造的曹營兵器裝備,質量均超過蜀漢,相比較起來,三國之中曹魏的軍事裝備最為精良,蜀漢居中,東吳最次。
戰國時秦國之所以滅了六國,是因為鐵戰勝了青銅,軍隊標准化戰勝了六國軍隊的無序。在當時,六國大多數人都認為鐵是「惡金」,會帶來厄運。只有秦軍大面積使用標准化的鐵制兵器,所以秦朝統一天下,是因為「惡金」大量使用,給六國帶來了厄運,與秦始皇是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無關。而鄭渾身在曹營,就給曹魏帶來了相對更加先進的冶金技術,其中的奧妙,就不多說了。

❾ 古代傑出的發明家有誰,他有什麼發明

1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2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4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5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6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7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9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0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11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12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14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15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7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18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19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20 沈括 宋朝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22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1]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23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和3.1415927(盈數)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