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的發明
1. 無刷電機是哪國發明的
無刷電機是李洪濤發明的。
1995年,李紅濤發明的「無刷電勵磁電機」,獲得第五屆中國專利發明博覽會金獎,雲南省優秀發明創造一等獎。據悉,李紅濤在申請專利時,化名為「楊紅俊」。
隨後幾年,李紅濤(化名「楊紅俊」)又有多項發明,獲得三項發明專利,三項實用新型專利。由於李紅濤的重大立功表現,符合法律改判和減刑規定,死緩改有期徒刑。2009年,李紅濤刑滿釋放,開始新的生活。
2002年,李紅濤聯想到當年他成功脫逃的兩次經歷,決定幫助監獄改善管理系統。
此後,李紅濤與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技術幹警研發的全電腦監獄監控管理系統獲得成功,昆明第一看守所躍入全國20家模範看守所之列。
(1)電機的發明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李紅濤,1966年8月12日生,男,湖北省黃陂縣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在李紅濤14歲時就被評為了「優秀青年」,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的第二名,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隨後在1984年考入浙江大學電子系,1988年和女友結婚,不過兩年後就出軌產生婚外情。
1992年因為詐騙罪被昆明市公安局拘留審查。他憑借著出色的想法和腦子,在監獄里兩次成功逃脫,並在外重新犯罪。1993年,被法院以多項罪名判處死刑,在獄中,由於李紅濤熱愛發明,獄長也為他爭取時間,在死刑的前兩天才發明出了無刷電機,隨後上級決定將李紅濤的死刑改為「死緩」有期徒刑17年。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浙大理科男的傳奇人生:死刑前1天發明神器被改判死緩 出獄後設計監獄管理系統
2. 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是由誰發明的
1834 德國 雅可比 發明直流發動機
1888 南斯拉夫裔美國 特斯拉 發明了交流電動機
182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證明可以把電力轉變為旋轉運動。最先製成電動機的人,據說是德國的雅可比。他於1834年前後成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兩個U型電磁鐵中間,裝一六臂輪,每臂帶兩根棒型磁鐵。通電後,棒型磁鐵與U型磁鐵之間產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 ,帶動輪軸轉動。後來,雅可比做了一具大型的裝置。安在小艇上,用320個丹尼爾電池供電,1838年小艇在易北河上首次航行,時速只有2.2公里,與此同時,美國的達文波特也成功地制出了驅動印刷機的電動機,印刷過美國電學期刑《電磁和機械情報》。但這兩種電動機都沒有多大商業價值,用電池作電源,成本太大、不實用。
直到第一台實用直流發動機問世 ,電動機才行了廣泛應用。1870年比利時工程師格拉姆發明了直流發電機,在設計上,直流發電機和電動機很相似。後來,格拉姆證明向直流發動機輸入電流,其轉子會象電動機一樣旋轉。於是,這種格拉姆型電動機大量製造出來。效率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德國的西門子接製造更好的發電機,並著手研究由電動機驅動的車輛,於是西門子公司製成了世界電車。1879年,在柏林工業展覽會上,西門子公司不冒煙的電車贏得觀眾的一片喝彩。西門子電機車當時只有3馬力,後來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試驗的電機車已達12—15馬力。但當時的電動機全是直流電機,只限於驅動電車。
1888年南斯拉夫出生的美國發明家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動機。它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製成,又稱感應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結構簡單,使用交流電,無需整流,無火花,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的家庭電器中,交流電動機通常用三相交流供電。
1902年瑞典工程師丹尼爾森首先提出同步電動機構想。
同步電動機工作原理同感應電動機一樣,由定子產生旋轉磁場,便轉子繞組用直流供電,轉速固定不變,不受負載影響。因此同步電動機特別適用於鍾表,電唱機和磁帶錄音機。
直流電動機是直流激磁,工作特性接其激磁繞組的接線方式不同而有區別。串激電動機起動轉矩大,適用於牽引和起重,並激電動機轉速隨負載大小而變動較小,且可以調節,可用為定速或調速之用,復激電動機兼有以上兩種激磁方式發動機的特性。
交流換向器電動機,即轉子具有換向器的交流電動機。因它既可用於交流 又可用於直流,故稱作交直流兩用電動機或通用電動機,多用於家用電器。
參考資料:科學之光
3. 無視電機是誰發明的
1995年,李紅濤發明的「無刷電勵磁電機」,獲得第五屆中國專利發明博覽會金獎,雲南省優秀發明創造一等獎。據悉,李紅濤在申請專利時,化名為「楊紅俊」。
4. 無刷電機是中國發明的嗎
是的。
1995年,李紅濤發明的「無刷電勵磁電機」,獲得第五屆中國專利發明博覽會金獎,雲南省版優秀發明創造一權等獎。
李紅濤曾經三次越獄,因為太聰明導致警察叔叔抓不到越獄之後開菩警車到處招搖本來已經被判了死刑,卻在監獄里通過數理化知識發明了專利獲得了發明博覽會金獎,就這樣成功從死刑線上撿回一條命,變成了有期徒刑。
(4)電機的發明擴展閱讀
無刷電機,又稱無換向器電動機、無整流子直流電動機。它是用半導體逆變器取代一般直流電動機中的機械換向器,構成沒有換向器的直流電動機。由電動機主體和驅動器組成,是一種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
5. 電動機、發電機的發明講了什麼科學創造
電動機也稱為「馬達」,主要由一系列的線圈和磁鐵等部分組成,它是把電能轉變成機械能的裝置。發電機是一種轉動時產生電力的機器。利用電動機可以把發電機所產生的大量電能,應用到生產中去。電動機和發電機的構造基本上一樣,但原理卻正好相反,電動機是通電於轉子線圈以引起運動,而發電機則是借轉子在磁場中的運動產生電流。
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第一次揭示出電與磁之間的密切關系。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受此啟發,1821年,他成功地使一根小磁針繞著通電導線不停地轉動。這個裝置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台電動機。法拉第相信不僅有電流的磁效應,而且也應有磁的電流效應。1831年,法拉第在實驗中發現,運動的磁能夠產生電流。根據這個原理,法拉第很快就做出一個模型發電機。電動機和發電機的問世預示著人類電氣時代的到來。
電動機的核心部分換向器是一種能改變線圈中電流方向的設備。換向器由兩個半環組成,每個半環和金屬線圈的一端相連。當金屬線圈轉動時,換向器也跟隨這個線圈轉動起來。換向器在轉動時,滑過兩個電刷的接觸點。換向器的兩個半環分別通過一隻電刷和電源相連接。實際應用的電動機不止一個線圈,它由很多個甚至數百個線圈繞在一個鐵芯上。線圈和鐵芯的這種結構叫轉子。利用多匝線圈能增大電動機轉動的力量,並使電動機轉動更加平穩。
在多數電動機中,磁鐵靜止不動,而帶電的線圈在磁鐵中間轉動。當電流通過線圈時,線圈就帶有磁性。因為異極相吸、同極相斥,因此線圈在固定磁鐵間旋轉,直到線圈的北極與固定磁鐵的南極相對。接著電流的流向發生逆轉,由此也導致線圈的兩極變動。這時線圈的北極對著磁鐵的北極。因為同極相斥,線圈再旋轉半圈使兩極再次與磁鐵兩極相反。線圈每轉半圈電流就發生逆流,線圈因此就會不停地旋轉下去。這就是電動機旋轉不停的原理。
發電機是把銅導線繞在鐵輥上,由於鐵輥旋轉,線圈在相對強大的磁場中運動,因而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動勢,引起電子在電路中運動。如果電子始終朝一個方向運動,那麼發電機所發出的電就是直流電;如果電子不斷改變運動方向,那產生的就是交流電。
發電廠發電時,機械能使大的渦輪機轉動,渦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渦輪機由許多葉片組成,看起來就像螺旋槳。並不是所有的渦輪機都是由水來驅動的。從大壩中流出的水、空中的風、來自燃料燃燒形成的蒸汽和海潮都能用來驅動渦輪機轉動。
在早期的電動機實驗模型研製中,由於使用的電源所提供的電流十分有限,所以由電能通過磁能轉化而來的動能也極其微弱,並沒有什麼應用價值。此時便需要強大的電源來提供電流,這一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發電機的研製。第一台手搖永久磁鐵旋轉式的脈流發電機於1832年問世。在這台發電機中,有一種換向器使發電機中產生的交流電能轉變為可供當時的工業生產使用的直流電。但是,這種永磁式發電機有兩大明顯的缺點:第一,它的設備比較笨重,難以通過提高轉速來提高功率。第二,它的動力是靠手搖來帶動發電機轉動,這更限制了轉速的提高,不能產生大功率的電流。後來經過一系列革新,永磁式發電機逐漸發展成可供實用的發電機。
6. 誰發明了電動機,誰發明了發電機
德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1834年德國雅可比發明直流式電動機1888年,南絲拉夫連盟
特思拉發明了交流電動機!
7. 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的發明者是誰
1821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由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完成。
電動機(Motor)是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一種設備。它是利用通電線圈(也就是定子繞組)產生旋轉磁場並作用於轉子(如鼠籠式閉合鋁框)形成磁電動力旋轉扭矩。電動機按使用電源不同分為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電力系統中的電動機大部分是交流電機,可以是同步電機或者是非同步電機(電機定子磁場轉速與轉子旋轉轉速不保持同步速)。電動機主要由定子與轉子組成,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磁場方向)方向有關。電動機工作原理是磁場對電流受力的作用,使電動機轉動。
電動機的用途應用:
各種電動機中應用最廣的是交流非同步電動機(又稱感應電動機)。它使用方便、運行可靠、價格低廉、結構牢固,但功率因數較低,調速也較困難。大容量低轉速的動力機常用同步電動機。同步電動機不但功率因數高,而且其轉速與負載大小無關,只決定於電網頻率。工作較穩定。在要求寬范圍調速的場合多用直流電動機。但它有換向器,結構復雜,價格昂貴,維護困難,不適於惡劣環境。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交流電動機的調速技術漸趨成熟,設備價格日益降低,已開始得到應用。電動機在規定工作制式(連續式、短時運行制、斷續周期運行制)下所能承擔而不至引起電機過熱的最大輸出機械功率稱為它的額定功率,使用時需注意銘牌上的規定。電動機運行時需注意使其負載的特性與電機的特性相匹配,避免出現飛車或停轉。電動機能提供的功率范圍很大,從毫瓦級到萬千瓦級。電動機的使用和控制非常方便,具有自起動、加速、制動、反轉、掣住等能力,能滿足各種運行要求;電動機的工作效率較高,又沒有煙塵、氣味,不污染環境,雜訊也較小。由於它的一系列優點,所以在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國防、商業及家用電器、醫療電器設備等各方面廣泛應用。一般電動機調速時其輸出功率會隨轉速而變化。
8. 無刷電機誰發明的專利號是
發明人是:大畑克己;中野正嗣;高木哲尚。
申請專利號 CN200510051933.4 。
專利申請日 2005.02.18 。
9. 電動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834 德國 雅可比 發明直流發動機
1888 南斯拉夫裔美國 特斯拉 發明了交流電動機
182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證明可以把電力轉變為旋轉運動。最先製成電動機的人,據說是德國的雅可比。他於1834年前後成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兩個U型電磁鐵中間,裝一六臂輪,每臂帶兩根棒型磁鐵。通電後,棒型磁鐵與U型磁鐵之間產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 ,帶動輪軸轉動。後來,雅可比做了一具大型的裝置。安在小艇上,用320個丹尼爾電池供電,1838年小艇在易北河上首次航行,時速只有2.2公里,與此同時,美國的達文波特也成功地制出了驅動印刷機的電動機,印刷過美國電學期刑《電磁和機械情報》。但這兩種電動機都沒有多大商業價值,用電池作電源,成本太大、不實用。
直到第一台實用直流發動機問世 ,電動機才行了廣泛應用。1870年比利時工程師格拉姆發明了直流發電機,在設計上,直流發電機和電動機很相似。後來,格拉姆證明向直流發動機輸入電流,其轉子會象電動機一樣旋轉。於是,這種格拉姆型電動機大量製造出來。效率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德國的西門子接製造更好的發電機,並著手研究由電動機驅動的車輛,於是西門子公司製成了世界電車。1879年,在柏林工業展覽會上,西門子公司不冒煙的電車贏得觀眾的一片喝彩。西門子電機車當時只有3馬力,後來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試驗的電機車已達12—15馬力。但當時的電動機全是直流電機,只限於驅動電車。
1888年南斯拉夫出生的美國發明家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動機。它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製成,又稱感應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結構簡單,使用交流電,無需整流,無火花,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的家庭電器中,交流電動機通常用三相交流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