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與創造
A. 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的區別是什麼
寫作想像思維方法之一,也叫「消極想像」。指依據別人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運用自己積累的感性形象材料,在腦海中再造出相應的新形象。
創造想像是一種有意想像。它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腦海中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用以積累的知覺材料作為基礎,使用許多形象材料,並把他們加以深入,通過組合,創造出新的形象來。在新作品創作、新產品創造時,人腦中構成的新形象都屬於創造想像。
創造想像 具有首創性、獨立性和新穎性等特點。例如作家所創作的藝術形象雖來源於生活,但它又高於生活。工程師發明的新機器,雖然綜合了許多機器的特點,但它又具備有前所未有的新性能、新造型,因此它比再造想像更加復雜、更困難。它需要對已有的感性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在頭腦中進行創造性的構思。
區別「創造想像」與「再造想像」的關鍵,是看個體是否在頭腦中獨立創造了新形象。
B. 如何激發學生的想像與創造能力
我在語文教學中,採用引發知識培養創造動機——解決知識障礙提供創造機會——注重知識遷移感受創造成果的教學模式。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終目標。」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想像是創新思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國的學者說:「想像力是心靈的一種能力」,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想像構成了創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
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一、挖掘教材內容、啟發創造意識
語文教材的內容非常豐富,體裁也是多樣的。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再創造,那麼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像,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於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賞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請學生根據畫中的荷葉或生活中所見,把荷葉與芭蕾舞女組合起來,想像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滿眼繁茂的荷葉,荷葉片片相連;因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優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於是,靜靜的荷塘幻化為動態的舞台,舞女們穿著綠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輕盈的旋轉。隨著想像的馳騁,學生們進入到月光籠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變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復活。
二、創設民主氛圍、激發創造興趣
在教學中,學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促進者、學生的合作者,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學習的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引導學生主動去學,創設民主,激發學生興趣。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對著面帶慍怒的老頭公然作賊,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搖大擺地走入竹林。讀到這里,如果不細想,不想像,就會感到杜甫真會幽默,描寫出這么好笑有趣的場面。若發問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這說明什麼?」學生馬上想到「貧困」,再一點撥,想到安史之亂後民不聊生、天下貧困的整個局面。這些群童正是因為家境貧困,才會「當面為盜賊」,抱走那些今天視作垃圾的茅草。學生因此而悟到這些正是結尾的伏筆,進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達「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最終為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感動。
三、放飛思緒,張揚個性
課堂為學生提供創造積極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努力將學到的知識現實溝通,在愉快中學習、在快樂中創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語文教材固然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名家名篇,但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對於整個浩瀚而復雜的宇宙來說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見。教育的重任就在於讓更多的學生去超越前人。「長江後浪推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所以,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造性的解讀。
總之,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是教育活動的基本指向,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樹立整體的教學觀念,重視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水平。
C. 心理學簡答題 再造想像與創造想像有何區別
根據語言的表述或非語言的描繪(圖樣、圖解、模型、符號記錄等)在頭腦中形成有關事物的形象的想像,就是再造想像。 例如,建築工人根據建築藍圖想像出建築物的形象;沒有領略過北國冬日的人們,通過誦讀某些描寫北國冬日風光的文章,可在腦海中形成北國風光的情景。 再造想像有一定的創造性,但其創造性的水平較低。
創造想像是一種有意想像。它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腦海中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用以積累的知覺材料作為基礎,使用許多形象材料,並把他們加以深入,通過組合,創造出新的形象來。 在新作品創作、新產品創造時,人腦中構成的新形象都屬於創造想像。
再造想像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者藉助模型、圖表和說明展開再造想像,能形成正確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考古學家依據出土的化石和有關資料能想像出遠古時期地球上的情境,對各種文學藝術作品的欣賞,更離不開再造想像,可見,再造想像有助於擴大知識經驗的范圍,豐富精神生活的內容。為了形成正確的再造想像,首先要正確理解詞與實物標志的意義,其次要積累豐富的表象儲備,再造想像依賴於頭腦中已有表象的數量和質量,正確反映客觀現實的表象愈豐富,再造想像的內容就愈生動、准確。
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Reproctiv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 Imagination)
創造性程度不同的兩種隨意想像。根據他人的言語描述或圖形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稱為再造想像。再造想像的基本特徵是以他人的描述、說明、圖示為想像發生發展的前年,依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再造出新的形象,如讀到「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頭腦是出現了滿山的楓葉在秋季紅似春花的景象。由於個體間的知識經驗、興趣愛好、個性差異,對同樣的描述提示會再造出各不相同的形象,如1000個人看了小說《阿Q正傳》,頭腦中會有1000個不同的阿Q形象,因此,再造想像也有創造性成分。
再造想像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者藉助模型、圖表和說明展開再造想像,能形成正確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考古學家依據出土的化石和有關資料能想像出遠古時期地球上的情境,對各種文學藝術作品的欣賞,更離不開再造想像,可見,再造想像有助於擴大知識經驗的范圍,豐富精神生活的內容。為了形成正確的再造想像,首先要正確理解詞與實物標志的意義,其次要積累豐富的表象儲備,再造想像依賴於頭腦中已有表象的數量和質量,正確反映客觀現實的表象愈豐富,再造想像的內容就愈生動、准確。 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新形象的過程稱為創造想像,如作家構思小說情節、人物形象,工程師設計樓房、橋梁。創造想像具有首創性、獨立性和新穎性,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准備階段,在文藝創作過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創造想像總是從預定目的出發,通過詞對已有表象進行選擇、加工、改組而形成新形象,主要方式有三種:(1)粘合。把現實生活中事物的某些屬性、特點或部分結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如美人魚的形象就是美女的上身與魚身的結合。(2)誇張。通過改變、突出或誇大事物的某些特點而創造出新形象。如九頭鳥的形象就是將鳥頭從一個誇張到九個。(3)典型化。綜合現實生活中復雜多樣的素材,創造出典型化的形象,如魯迅先生創造的阿Q就是當時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創造想像在人類實踐活動中有重要作用,實踐需要和個人強烈的創造願望是創造想像發展的動力;豐富、精確的表象儲備是創造想像的基本材料;積極的思維活動的參與是創造想像的關鍵。當人長期努力,把全部精力集中於所創造的對象時,由於偶然因素的觸發,會突然出現頓悟現象,在一個新形象產生的同時,人會體驗到無法形容的巨大喜悅,這就是創造性活動中的靈感狀態。
幻想也是一種創造想像,幻想中創造的形象總是和個人的願望相聯系,體現個人所嚮往或祈求的事物,並指向未來活動。幻想常是創造性活動的先導,推動科學的發展,如人類幻想能像鳥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終於以鳥類身體結構為原形發明了飛機。幻想包括科學幻想、童話幻想、宗教幻想等。
D. 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區別
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兩個不同的詞語,二者在概念上,產生的條件上,特點上,培養方式上有區別。
1、概念不同
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產生的條件不同
想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首先要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經驗;其次要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應善於捕捉創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產物,進行思維加工,使之變成有價值的成果。
創造力問題屬於心理學領域,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3、特點不同
在創造性想像中,你運用你的想像力去創造你希望去實現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著,你繼續不斷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思想或畫面上,給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後它成為客觀的現實。
創造力有變通性,流暢性,獨特性的特點。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創造必須首先是具有豐富創造活動體驗的實踐過程,其次該實踐過程還應該有獨創性的成果。
4、培養方式不同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發展孩子的表象,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激發孩子想像的慾望,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激發孩子想像的慾望,給孩予輕松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像,豐富的知識經驗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有助於培養一個人的創造力。
(4)想像與創造擴展閱讀:
想像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積累起來的。別人說「蘋果」,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一個「蘋果」的具體形象,這個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積累,孩子的想像才逐漸發展起來。我們要幫助孩子積累的生活經驗正是幫助孩子在頭腦中建立表象的過程。
E. 關於想像與創造的作文素材
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 實驗背景 (1)作文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從總體上看,目前小學作文教學質量仍不盡如人意。傳統的作文教學強調高立意、重技法,而比較忽視心智研究和訓練。在心智領域內,相對說,又比較重視對觀察、記憶、思維的研究和訓練,而想像的研究和訓練卻長期以來排不上隊。學生缺乏想像力,寫作視野不夠開闊,寫作沒有靈感,沒有創造。各種「優秀作文選」中,「助人為樂」、「舍己為人」、「拾金不昧」是「有意義」的代名詞,出現了「五子登科」(上街幫老奶奶拎籃子,公共汽車上讓位子,星期天撿到了皮夾子,在家幫媽媽掃屋子,為鄰居阿姨管孩子)的怪現象。開頭結尾有套路,每篇作文讀起來都似曾相識,沒有個性,缺乏創意。在寫作內容上,也總習慣於引導學生總結過去,局限於「難忘的」、「經歷過的」、「熟悉的」等人和事,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嚴重封閉性、同一性傾向。 (2)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民族。在我國,人們對想像和想像作文的認識很早。比如想像一詞,大概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解老》中說:「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這是古老的「想像」的詞語。我國古代文藝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這正是想像作用的形象化描繪。在寫作上,運用「想像」也源遠流長。最早的是神話,是傳說,是《詩經》,是屈原的《離騷》、《天問》,它們開了想像的先河。繼而是老莊哲理散文奇峰突起:「瞑北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之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這鵬,也全是想像的產物,《逍遙游》遂成千古名篇。之後,又有唐宋傳奇、宋人評話、明清小說,想像之作有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西晉文學家陸機在《文賦》中總結了想像作品的寫作經驗,他在論述構思時強調了想像的重要性,說寫作之前,必「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級,心游萬仞,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力浸」,這樣才能「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隨心所欲,揮筆而成。這是關於想像作品寫作的經驗總結。我們今天提倡想像作文,正是對優秀璀璨的民族文化的忠實傳承。 (3)只會回頭看、沒有想像力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要使我們的國家在21世紀傲然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十分重要的。江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想像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想像的注腳。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一切發明創造源於想像,一切文學作品成功於想像。黑格爾曾經說過:「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的想像活動。」想像力是創造力最顯著的特徵。忽視了學生愛想像的心理特點,就等於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4)最有想像力的就是孩子。文學巨匠魯迅曾驚嘆於兒童的想像,他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在孩子的眼中,世間萬物皆有靈性,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中。我國著名作文教學專家吳立崗教授也認為:小學生的年齡是想像力發展的黃金時期,用想像和幻想來觀察和解釋世界是他們的天性。其實,最有權利想像的也是孩子,只有孩子才最有無盡美好的未來可以去憧憬、去設計、去實現。想像作文就是要引導孩子向前看,向未來看,並在美麗的憧憬中描繪他們心中奇妙的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從而鼓舞他們不斷前進。 (5)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明確地規定習作的任務:「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國家教育部制定的《語文課程標准》中也針對寫作教學提出建議:「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在階段目標中對個學段都提出了想像方面的要求:第一段(1——2年級)「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第二段(3——4年級)「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第三段(5——6年級)「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由此可見,寫想像性作文已成為我過語文教育目標之一,是作文教學的一種模式,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F. 以「想像與創造」為題目作文,該怎麼寫
在給點作文題的建議給你:想像與創造是一個因果關系的題目就是,有了想像以後就有了創造,當我們想像我們可以千里傳音的時候,我們雖然沒有技術能達到這種程度,大家就想像神鬼之類的超能力,但是隨著時代發展
G. 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是有意想像的兩種類型,二者的主要區別是想像的結果有無創造性。對嗎急急急...
提供下面內容,做參考吧。 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的想像。有意想像中,根據觀察內容的新穎性、獨立性和創造程度,又可分為再造想像、創造想像、幻想。 (1)再造想像 含義: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在頭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 意義:使人能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范圍和時空限制,獲得更多的知識;使我們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識,使之變得具體、生動、易於掌握。 形成正確再造想像的基本條件: 一是能正確理解詞與符號、圖樣標志的意義; 二是有豐富的表象儲備。 (2)創造想像 不根據現成的描述,而在大腦中獨立地產生新形象的過程。 創造想像的特殊形式——幻想:與個人生活願望相聯系並指向未來的想像。兩個特點:體現了個人的憧憬或寄託,不與當前的行動直接聯系而指向於未來。具有積極意義:積極的幻想是創造力實現的必要條件,是科學預見的一部分;是激勵人們創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個人和社會存在與發展的精神支柱。
H. 創造想像與再造想像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
1、再造想像的概念:
再造想像是依據詞語或符號的描述、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
(例如:魯迅的作品《祝福》中關於祥林嫂的文字描述,想像出祥林嫂的形象。建築工人根據建築藍圖想像出建築物的形象;沒有領略過北國冬日的人們,通過誦讀某些描寫北國冬日風光的文章,可在腦海中形成北國風光的情景。 再造想像有一定的創造性,但其創造性的水平較低。
2、創造想像的概念:
創造想像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務,使用自己以往積累的表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例如:科學家對於科學研究的設計和研究成果的預見,革新家對生產工具和產品的改革與發明等)
(二)產生條件不同
1、再造想像產生的條件:
(1)必須具有豐富的表象儲備;
(2)為再造想像提供的詞語及實物標志要准確、鮮明、生動;
(3)正確理解詞語與實物標志的意義。
2、創造想像產生的條件:
(1)強烈的創造願望;
(2)豐富的表象儲備;
(3)積累必要的知識經驗;
(4)原型啟發:原型啟發是指從其他事物上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問題解決起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5)積極的思維活動;
(6)靈感的作用:在創造想像的過程中,新形象的產生往往帶有突然性,這種突然出現新形象的狀態,稱為靈感。
(8)想像與創造擴展閱讀:
關於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的生活例子:
1、再造想像
(1)有的人雖然沒有去過長城,但通過圖片、電影以及別人對長城的描述,頭腦中便會形成萬里長城的形象;有的人雖然沒有去過黃山,但讀了《黃山記》以後,頭腦中便有了黃山的形象;那浩瀚的雲海、蒼勁的青松,那壯觀的奇石,飛流的瀑布,會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這便是再造想像。
(2)有一句名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同是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讀者在頭腦中所「再造」出的哈姆雷特的形象是不同的。誰「再造」出的人物最接近小說中的形象,全在於他「再造」想像的能力。
2、創造想像
(1)希臘神話中,人面獅身的怪物斯芬克斯,長著雙翅的愛神厄洛斯,以毒蛇為頭發的魔女墨杜薩;中國神話中,鯀因治水不成變為三足鱉,禹因鑿山通水變為熊,其妻塗山氏見狀又變為石頭等,都是體現人類智慧的創造性想像。
(2)中國文學中,屈原的許多作品,莊子的奇妙玄想,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聊齋志異》中鬼狐神妖的故事,《西遊記》中的神猴和八戒以及《鏡花緣》中的女兒國、君子國等,也都是創造性想像的結晶。
I. 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區別是什麼
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你說起汽車,我馬上就想像出各種各樣的汽車形象來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想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造力跟想像力有一定的關聯,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區別在於它的獨創性。它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即無定向、無約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