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新型隱球菌感染

新型隱球菌感染

發布時間: 2020-11-24 00:25:27

新型隱球菌感染 應該看什麼科

這個要看感染部位的。不同部位所看科室不同。如果醫院有感染科,可以直接看感染科。如果感染科又細分的話,就看相關部位的感染科。也可以問導醫,一般醫院門診一樓都有導醫導診。
滿意請採納。

Ⅱ 新型隱球菌菌落特徵

新型抄隱球菌在組織液襲或培養物中呈較大球形,直徑可達5-20um,菌體周圍有肥厚的莢膜
新型隱球菌(Crytococcus Neofonmans )又名溶組織酵母菌(Torula Histolytica ),是土壤,鴿類,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動物,一般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為內源性感染,對人類而言,它通常是條件致病菌。
本菌在組織液或培養物中呈較大球形,直徑可達5-20um,菌體周圍有肥厚的莢膜,折光性強,一般染料不易著色難以發現,稱隱球菌,用墨汁陰性顯影法鏡檢,可見到透明莢膜包裹著菌細胞,菌細胞常有出芽,但不生成假菌絲。
在沙保氏瓊脂及血瓊脂培養基上,於25及37℃不能生長,而非病原性隱球菌在37℃不能繁殖。培養數日後生成酵母型菌落,初呈白色,1周後轉淡黃或棕黃、濕潤粘稠,狀似膠汁。本菌能分解尿素,以此與酵母菌和念珠菌鑒別。

Ⅲ 隱球菌性腦膜炎

隱球菌性腦膜炎(神經內科)是由新型隱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亞急性或慢性腦專膜炎。新型屬隱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大多從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源,經血流播散於全身各器官,30-50%的該病患者有較嚴重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治療較為困難,死亡率較高(20-30%),治療成功與否與(1)是否早期治療;(2)葯物對隱球菌的敏感性;(3)病人對葯物的耐受性等因素有關。
症狀表現:
1.亞急性起病,病初可表現為輕度間歇性頭痛,此後頭痛逐漸呈爆裂樣劇痛,常伴有惡心、噴射狀嘔吐。2.多數病人有發熱、精神異常,病程長者有明顯消瘦、虛弱等,少數病人有抽搐。3.1/3病人有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譫妄、昏迷等。4.大多數病人腦膜刺激征明顯陽性,部分病人病理征陽性。5.常有多顱神經受損的表現:視力減退、視物重影、眼球活動障礙等。6.部分病人有肢體癱瘓,少數病人有腦疝形成最後死亡。腦脊液檢查壓力明顯增高,除突性所見外,腦脊液塗片隱球菌陽性率高達85%。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的病原學

致病菌為新型隱球菌,它呈圓形或卵圓形,外裹由細胞壁和莢膜組成的被膜,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如水果、奶類和土壤等,為條件致病菌,當宿主免疫力低下時致病。鴿子和其他鳥類可為中間宿主,鴿子飼養者新型隱球菌感染發生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出幾倍。長期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葯、抗癌葯物、接受器官移植術及白血病AIDS、淋巴肉瘤、系統性紅斑狼瘡、結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成為該病主要易感人群。
根據其抗原性可分為 A、B、C、D四個血清型, 臨床分離的菌株多屬 A與 D型, 呈全球性分布, 感染者多為 AIDS患者, B、C型隱球菌較為少見。我國隱球菌血清型絕大多數是A型。

Ⅳ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隱球菌的形態染色特點和致病性

白色念珠菌是最來常見的條件致病性源真菌, 主要引起的內源性感染, 多見於菌群失調和免疫功能降低者。白色念珠菌粘附於機體粘膜表面後, 即可侵入機體, 進入血流並繁殖,引起廣泛的擴散性疾病。常見的白色念珠菌感染類型 有①皮膚粘膜感染, 如鵝口瘡、外陰與陰道炎等; ②內臟感染, 如肺 炎、支氣管炎、腸炎、腎孟腎炎等 ;③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 如腦膜炎、 腦膜腦炎等。
新型隱球菌是條件致病性真菌 ,大多經呼吸道吸入,在肺內引起輕度炎症或隱性感染。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可向全身擴散。其主要致病因素是莢膜。新型隱球菌擴散後, 最易侵犯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慢性腦膜炎。此外,還可引起肺隱球菌病 ( 支氣管肺炎 ), 以及其他感染,如侵害淋巴結、骨、皮膚等引起炎症、膿腫。

Ⅵ 新型隱球菌如何防治

預防本菌感染,除應增強機體免疫力外,避免創口感染土壤及鳥糞等。治療葯物可用碘化鉀或碘化鈉,大蒜精、二性黴素B,亦可二性黴素B與5-氟胞嘧啶聯合應用,慢性肺損害或骨病損則可輔以外科切除。

Ⅶ 新型隱球菌是機會致病菌嗎

是的,有可能的,所以要注意防護

Ⅷ 隱球菌腦膜炎

新型隱球菌腦膜炎

新型隱球菌腦膜炎,是由新型隱球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真菌感染,病情重、死亡率高。

病因與發病機制
新型隱球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存在於水果、土壤、奶類、植物與鴿糞等鳥類的糞便中。本菌為條件致病菌,只有當宿主的免疫力低下時才會致病,因此,該病原體的中樞神經感染雖可單獨發生,但更常見於全身性疾病,特別是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腎病和紅斑狼瘡等。

皮膚與粘膜是感染的最初部位,常常經上呼吸道侵入人體。

臨床表現
通常起病隱襲,進展緩慢。早期可有不規則低熱或間歇性頭痛,後來變為持續性並進行性加重;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呈急性發病,常以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為首發症狀。

多數患者早期症狀以明顯的腦膜刺激征為主,檢查可見頸強及克匿格(Kernig)征陽性;少數患者則以精神症狀和局灶性神經體征為主,如煩躁不安、人格改變、記憶衰退、意識模糊和癲癇發作等。

大部分患者可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如視乳頭水腫及疾病發展後期的視神經萎縮;由於腦底部蛛網膜下腔滲出明顯,常有蛛網膜粘連而引起多數腦神經受損的症狀,常累及聽神經、面神經和動眼神經等;也可因腦室系統梗阻出現腦積水。偶可因大腦、小腦或腦乾的較大的肉芽腫引起肢體癱瘓和共濟失調等局灶性體征。

本病常呈進行性加重,未經治療者常在數月內死亡,平均病程為6個月,偶可見幾年內病情反復緩解和加重者。病人大多預後不良,但極個別的患者也可自愈。

輔助檢查
腦脊液壓力常增高,腦脊液內淋巴細胞輕度或中度增多,多為(10~500)×106/升,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減少(其含量通常在15~35毫克/分升)。

腦脊液離心沉澱後塗片做墨汁染色,檢出隱球菌可確定診斷;常規檢查未發現隱球菌者,可做真菌培養,病人的尿液、血、糞便、唾液和骨髓也可進行隱球菌培養,通常2~4天,最遲10天可有隱球菌的菌落出現;或者用腦脊液接種動物,飼養20天後殺死檢菌。

腦脊液隱球菌抗原檢查是更敏感的方法。

頭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可幫助診斷較大的肉芽腫病灶或軟化壞死灶,也可發現梗阻性腦積水。

多數患者的肺部X線檢查可有異常,可類似於結核病灶、肺炎樣改變或肺部佔位樣病灶,注意鑒別。

診斷
診斷依據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病史,慢性隱襲病程,臨床表現腦膜炎的症狀和體征,在腦脊液中發現隱球菌是確診的關鍵。

本病的發病率雖低,但臨床表現與結核性腦膜炎相似,臨床上常誤診,故需注意鑒別,腦脊液病原學檢查有助於協助診斷。

治療
1、抗真菌治療:抗真菌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常用的有兩性黴素(廬山黴素)聯同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等。療程一般三至六個月。

2、對症及全身支持治療:顱內壓增高者可用脫水劑,並注意防治腦疝;有腦積水者可行側腦室分流減壓術,並應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因本病病程較長,病情重,機體慢性消耗很大,故應注意患者的全身營養、全面護理、防治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統感染等。

希望對你父親有幫助。

Ⅸ 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的發病機制及病理生理

新型隱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約1/3患者經皮膚粘膜、消化道傳染。侵入人體的隱球菌是否致病與機體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人類感染新型隱球菌主要累及肺部和中樞神經系統。機體抵抗力或免疫力降低時,侵入的新型隱球菌隨血行播散,使血一腦脊液屏障被破壞而引起腦膜炎症。新型隱球菌可沿血管鞘膜進入血管周圍間隙增殖,在基底核和丘腦等部位形成多發性小囊腫或膿腫,新型隱球菌也可沿著血管周圍鞘膜侵人腦實質內形成肉芽腫。
隱球菌主要侵犯腦及腦膜,大體可見腦膜廣泛增厚和血管充血,腦組織水腫,腦回變平,腦溝變淺,軟腦膜呈彌漫性渾濁,尤以腦底部為重。 腦溝、腦池或腦主質內可見小顆粒狀結節或囊狀物,內有膠樣滲出物,鏡下膠樣黏液中可見大量隱球菌部分被多核巨細胞吞噬。腦室擴大。鏡下早期病變可見腦膜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在腦膜、腦池、腦室和腦實質中可見大量的隱球菌菌體,但腦實質很少有炎症反應。

Ⅹ 新型隱球菌莢膜抗原陽性會傳染吧,能夠治好嗎

這個是可以治癒的,主要是用氟康唑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