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築工業化
① 建築施工企業如何走向新型工業化
中國建築業協會副秘書長 吳之乃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建築業的支柱產業地位日益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大幅攀升。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建築業仍然是傳統產業,科技含量低,經營管理粗放,企業仍依靠低價格擴張來發展,企業之間差異小,核心競爭力不突出。要使建築施工企業可持續地健康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粗放經營模式,真正把企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上來。 首先,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企業的體制改革與創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競爭力和運營效率,增進財富積累。大型國有建築企業應根據區域性或專業化的原則及企業特點進行改制,歸並重組子公司,妥善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同時,要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煥發企業的生機和活力。中小建築施工企業可以改制為國有資本不佔控股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或民營企業。各類企業都必須產權清晰,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搞好企業管理。 其次,改革經營機制。樹立「誠信到永遠」的經營理念,隨時分析業主需求,學習與借鑒國際工程企業承包的通行作法,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企業還應對自身的組織形態,管理流程及服務功能進行調整和再造,明確企業的定位,制定目標和發展戰略。在經營方針上,不僅注重產值規模的增長,更要注重打造核心競爭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保證企業快速健康可持續地發展。企業經營者一定要統籌兼顧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並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企業的質量與建設速度的最佳結合。在做大的過程中,必須謀求有質量的規模,有效益的產值。 再者,改革用人機制,做好人才的選拔、培養與使用。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要根據需要培養和造就一批企業管理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人才的專業結構要協調,知識要互補,提倡團隊精神。對復合型的高素質管理人才,一定要使用得當,安得下,留得住。企業急需的科技、金融、法律、信息等高層專門人才,可以公開向社會招聘。要加大職工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做到每個職工在一定時間內都有機會得到提高。 第四,樹立「質量第一」思想,多創精品工程。工程質量還應包括使用功能和舒適度。為使建築物的全壽命周期費用低,能源資源消耗少,選用的工程材料和建造技術必須符合環保,並盡可能地應用可再生材料。企業必須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走質量效益型道路。要樹立品牌意識,以優秀的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求得社會的贊譽。 第五,提高技術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企業要制訂中長期規劃,明確科技發展目標、重點與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創新激勵機制。結合工程組織科技攻關,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機具和應用信息等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建築業。大型施工企業要提高先進機械裝備能力,發展施工圖設計,將設計與施工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企業特有的專利技術。中小企業要積極消化、應用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採取「拿來主義」為我所用。企業都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標准和施工工法,增強技術儲備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綠色建築、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築,努力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和對工程環境的影響。 建設部於今年初頒發了經修訂後的「建築業10項新技術」。這是依據當前情況將建築新技術擴展為10大類,99個子項,要求在建築業企業中推廣應用。同時,也開始了第五批新技術示範工程的申報工作。施工企業應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掌握新頒發的10項新技術內容,結合企業實際,進一步梳理出推廣的重點,制訂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對應用較多或有本企業特色的項目,還應組織編寫工法或工藝技術標准,用以指導施工。要以示範工程為載體,進一步落實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
② 什麼是新型建築工業化
新型建築工業化是一種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等整個建築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產方式,是建築業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建築業更是面臨著發展理念更新、生產方式變革、生產成果轉化的重要任務,在這重要的歷史時期,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實現建築施工從「建造」到「製造」的跨越,實現一種高效、低碳和環保要求的建築業生產方式的變革;
二是有效地提高建築業的科技含量,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促進建築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推動建築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效益型和科技型的轉變;
三是通過模塊化設計、工廠化製造、集成化施工,形成建築工廠化生產和施工能力,顯著提高建築業的勞動生產率,同時 更有力地保證安全和質量。
③ 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具備什麼意義
新型建來築工業化是一種整源合設計、生產、施工等整個建築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產方式,是建築業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建築業更是面臨著發展理念更新、生產方式變革、生產成果轉化的重要任務,在這重要的歷史時期,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實現建築施工從「建造」到「製造」的跨越,實現一種高效、低碳和環保要求的建築業生產方式的變革;
二是有效地提高建築業的科技含量,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促進建築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推動建築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效益型和科技型的轉變;
三是通過模塊化設計、工廠化製造、集成化施工,形成建築工廠化生產和施工能力,顯著提高建築業的勞動生產率,同時 更有力地保證安全和質量。
④ 什麼是新型建築工業化
新型建築工業化是以構件預制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生產方式,以設計標准化、構件部品化、施工機械化為特徵,能夠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等整個產業鏈,實現建築產品節能、環保、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築生產方式。
⑤ 住宅產業現代化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的區別有哪些
分析「住宅產業現代化」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兩個概念,兩者在內涵、外延上既有區別,又有重疊。新型建築工業化側重於在建造過程中的某一個「點」,主要指生產建造方式的變革,即區別於傳統的粗放式的建造方式,故名為新型建築工業化,把現場施工改為工廠化生產、現場裝配的方式。
用沈陽衛德的總結就是:現場的事情工廠做、高空的事情地面做、室外的事情室內做、危險的事情機器做。
住宅產業現代化側重於「鏈」和「系統」,是基於產業鏈上的各參與主體、全過程、各環節的資源整合與優化,表徵為社會化大生產、社會化分工與合作。而其中的新型建築工業化就是這個全過程、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住宅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遠遠不是住宅產業現代化的全部內容,它是住宅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但僅僅是反映了建築過程中的工業化水平。因此,住宅產業現代化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長期性的目標,其外延要大於新型建築工業化,二者的交集為住宅工業化,即在住宅建設中採用新型建築工業化的方式。
特別強調的是,住宅產業現代化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其內涵已遠遠超越住宅的范疇,而是擴展到更大范圍的建設領域的產業現代化進程,把住宅產業現代化僅僅理解為專指「住宅」是一種狹隘的理解。
從各國發展的實踐看,因住宅量大面廣,與商業、辦公物業相比,其個性化相對較弱,更容易、更有意義推進產業現代化。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是以「住宅產業現代化」概念來代表建設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現代化發展進程,實質上也未必專指住宅,並且都是藉助住宅建設大規模發展時期,同步推進住宅產業化。因此,從這一點上,「住宅產業現代化」也有利於進行國際交流與對比分析。
因此,概括說,住宅產業現代化是指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的發展進程;新型建築工業化是指其中建造過程中的技術革新與進步。二者相輔相承,共同促進,沒有全過程的住宅產業化,僅實現建築工業化也不是完整的、全面的技術進步。反之,沒有建築工業化支撐的住宅產業化,也是缺乏核心技術支撐的低水平的產業化。二者同步發展,才能真正體現建設領域的技術進步。
希望能幫到你哦!
⑥ 建築施工企業如何走向新型建築工業化
建築施工企業如何走向新型建築工業化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建築業的支柱產業地位日益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大幅攀升。
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建築業仍然是傳統產業,科技含量低,經營管理粗放,企業仍依靠低價格擴張來發展,企業之間差異小,核心競爭力不突出。要使建築施工企業可持續地健康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粗放經營模式,真正把企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新型建築工業化道路上來。
首先,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企業的體制改革與創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競爭力和運營效率,增進財富積累。大型國有建築企業應根據區域性或專業化的原則及企業特點進行改制,歸並重組子公司,妥善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同時,要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煥發企業的生機和活力。中小建築施工企業可以改制為國有資本不佔控股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或民營企業。各類企業都必須產權清晰,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搞好企業管理。
其次,改革經營機制。樹立"誠信到永遠"的經營理念,隨時分析業主需求,學習與借鑒國際工程企業承包的通行作法,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企業還應對自身的組織形態,管理流程及服務功能進行調整和再造,明確企業的定位,制定目標和發展戰略。在經營方針上,不僅注重產值規模的增長,更要注重打造核心競爭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保證企業快速健康可持續地發展。企業經營者一定要統籌兼顧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並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企業的質量與建設速度的最佳結合。在做大的過程中,必須謀求有質量的規模,有效益的產值。
再者,改革用人機制,做好人才的選拔、培養與使用。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要根據需要培養和造就一批企業管理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人才的專業結構要協調,知識要互補,提倡團隊精神。對復合型的高素質管理人才,一定要使用得當,安得下,留得住。企業急需的科技、金融、法律、信息等高層專門人才,可以公開向社會招聘。要加大職工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做到每個職工在一定時間內都有機會得到提高。
第四,樹立"質量第一"思想,多創精品工程。工程質量還應包括使用功能和舒適度。為使建築物的全壽命周期費用低,能源資源消耗少,選用的工程材料和建造技術必須符合環保,並盡可能地應用可再生材料。企業必須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走質量效益型道路。要樹立品牌意識,以優秀的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求得社會的贊譽。
第五,提高技術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企業要制訂中長期規劃,明確科技發展目標、重點與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創新激勵機制。結合工程組織科技攻關,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機具和應用信息等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建築業。大型施工企業要提高先進機械裝備能力,發展施工圖設計,將設計與施工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企業特有的專利技術。中小企業要積極消化、應用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採取"拿來主義"為我所用。企業都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標准和施工工法,增強技術儲備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綠色建築、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築,努力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和對工程環境的影響。
建設部於今年初頒發了經修訂後的「建築業10項新技術」。這是依據當前情況將建築新技術擴展為10大類,99個子項,要求在建築業企業中推廣應用。同時,也開始了第五批新技術示範工程的申報工作。施工企業應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掌握新頒發的10項新技術內容,結合企業實際,進一步梳理出推廣的重點,制訂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對應用較多或有本企業特色的項目,還應組織編寫工法或工藝技術標准,用以指導施工。要以示範工程為載體,進一步落實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