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登陸艦
A. 全世界有哪些登陸艦
當今世界上兩棲船塢登陸艦是以美國「聖安東尼奧馬刺」級為首的,代表當今最回先進技術的兩棲船塢登陸艦,中國答的071「困崑山」級,荷蘭的「鹿特丹」級,澳大利亞的「堪培拉」級等為主。像法國的「西北風」級,美國的「黃蜂」級,日本的「日向」級,韓國的「竹島」級,以及未來即將服役的,新型的滿載5萬噸的「美國級」首艦,美國號等等、
全世界的登陸艦不下上百艘,由於型號太多了,在此我只介紹最先進的,比較有名的。
中國;
071型998昆侖山號船塢登陸艦、
美國;
『關島』號兩棲登陸艦、塔拉瓦級(LHA)兩棲攻擊艦、黃蜂級(LHD)兩棲攻擊艦、奧斯汀」級(LPD)船塢運輸艦、聖安東尼奧級(LPD)船塢運輸艦、惠德貝島級(LSD)船塢登陸哈珀斯費里級(LSD)船塢登陸艦、
英國;
『西北風級』兩棲登陸艦、
韓國;
「獨島」號兩棲登陸艦、
日本;
「大隅」級兩棲登陸艦。日向 級兩棲登陸艦、
(大哥呀,你這個問題也太玩人了吧,各各國家的兩棲登陸艦有上百艘,我要是一艘一艘的寫,不的累死我呀,不帶這么玩的。。。。。
B. 登陸艦艇是怎樣分類的
如果說航空母艦、潛艇、巡洋艦等艦艇都是由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艦艇組成的話,那麼登陸艦的每一個分去更是千姿百態。因為其它船艇的外型畢竟相近,而登陸艦艇的每一個分支卻模樣迥異,它們之所以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是由於它們都是用於登陸作戰。
人員登陸艦艇是所有登陸艦艇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是用來運送登陸部隊和技術兵器上陸的。其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幾十噸,稱為人員登陸艇;大的幾百噸,稱為人員登陸艦。
然而,種類數量最多的人員登陸艦艇的排水量一般在250~750噸左右,航速12~15節,每次可裝載一個步兵連或一個步兵營,艦上裝備高射炮和大口徑機關槍。艦艏部開有供人員上下的大門,有些人員登陸艦還可停放少量坦克。
坦克登陸艦是以運送坦克為主的登陸艦艇,其排水量大,尺寸大,裝載量也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及戰後較為注重發展的一種登陸艦艇。坦克登陸艦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擁有巨大的、用來停放坦克和其它戰斗裝備的坦克艙。坦克登陸艦有大型和中型兩種,大型登陸艦裝載排水量2000~10000噸,續航能力3000海里以上,能裝載10~20輛坦克以及數晨名登陸兵。
中型坦克登陸艦滿載排水量600~1000噸,續航力1000海里以上,能裝載坦克數量和200名左右的登陸。坦克登陸艦航速為12~20節,裝備艙炮數門,易於在近海灘和淺水區航行。
人類歷史上第一艘坦克登陸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油輪改裝而成的。戰後,坦克登陸艦有了新的發展,提高了航速,設置了直升機平台,裝備了防空導彈,採用了側向推進器、變距螺旋槳和新型登陸裝置,戰術技術性能有了較大的提高。
塢式登陸艦全稱為船塢式登陸運輸艦,其排水量一般比坦克登陸艦還大,在5000~15000噸之間,可攜載大型登陸艇數艘或中型登陸艇為10~20艘,或兩棲車輛40~50輛,總載重量在1500~2000噸左右。
塢式登陸艦除了可以裝載登陸艇外,還可以運載直升機,這些直升機平進也和登陸艇一樣裝在最大的塢室內。在塢室的頂蓋上面有直升機升降台,直升機通過升降台升到飛行甲板上起飛。
直升機塢式登陸艦是60年代在塢式登陸艦的基礎上建造的。它的甲板可停放6~12架登陸運輸直升機,在塢室內可裝運若干艘登陸艇。其排水量在萬噸以上,可運送二、三千噸物資和近千名士兵。
目前,美國擁有的兩棲戰艦船中,「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是美國船塢登陸艦中最為先進的。截至1998年,12艘「惠德貝島」級已全部建成服役。該艦長185.6米,寬25.6米,滿載排水量為15726噸,最大航速22節;航速為18節時續航能力8000海里;可同時運載氣墊登陸艇4艘,坦克20輛,登陸兵500人。
從第9艘開始,該級艦的結構作了局部高速,使貨物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體積共增加了7倍。該艦還裝備了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及電子戰系統,成為美國海軍未來主要的兩棲戰艦。
法國的「閃電」級船塢登陸艦也是21世紀的兩棲戰艦。該艦長168米,寬23.5米,滿戴排水量11900噸,最大航速21節;航速為15節時續航力為11000海里;可同時運載登陸艇10艘,中、輕型坦克21輛,登陸兵350人及「超美洲直升機4架。
該艦還裝備了導彈、艦炮及電子戰系統等攻防武器,計劃建造2艘,已於1998年全部交會軍方使用。
未來具有代表性的船塢登陸艦還有俄羅斯的「伊萬•羅戈夫」級、義大利的「聖•喬治奧」級等。它們將在未來戰爭中配合兩棲攻擊艦進行快速的大規模登陸。
兩棲戰運輸艦是用來運輸兩棲登陸作戰人員、作戰物資和技術裝備的,一般是在戰時由商船緊急改裝,也有專門建造的。其排水量一般在1萬噸左右,速度20節左右,一次可運送1000多名全副武裝的登陸兵,由機械化登陸艇和直升機將艦上登陸兵和物資運送上陸。
兩棲戰貨船與兩棲戰運輸船相比,前者以運送軍用物資和武器為主,後者則以運送人員為主。兩棲戰貨船排水量在一萬至兩萬噸左右甚至更大,在甲板前後一般設有起重機,在艦艉一般設有直升機平台。
兩棲攻擊艦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靈活反應」戰略基礎上誕生的。「靈活反應」戰略認為:在發展核威懾力量的同時,必須發展一種打有限戰爭的特種部隊。
在這種思想的打導下,美國研製了直升機可在甲板上起飛和降落的兩棲攻擊艦。它實際上是一種直升機母艦,用直升機將登陸部隊直接送到登陸地點,如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建造的「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可載32架直升機,8門口徑為76毫米的火炮。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棲攻擊艦有美國的「黃蜂」多級多功能兩棲攻擊艦。該級艦長257.3米,寬42.7米,滿載排水量40532噸,最大航速22節,航速為18節時續航力9500海里。除可運載1870名登陸兵外,還可以運載氣墊登陸艇3艘,CH—46E型「海騎士」直升機42架,「鷂」工式垂直短距離起降的飛機8架。
這種與航母相似的兩棲攻擊艦,也有飛行甲板,而且武器系統也十分先進,有「海麻雀」艦對空導彈和「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還有作戰指揮、登陸作戰指揮系統和電子干擾系統。
該級艦計劃建造7艘,1989年首艦建成並服役,2000年全部完成。在未來大規模快速立體登陸作戰中,「黃蜂」多功能兩棲攻擊艦將沖鋒在前。
通用兩攻擊艦是目前兩棲艦船中最大的一種,是70年代出現的一種多用途的集兩棲攻擊艦、兩棲運輸艦、兩棲貨船性能於一身的新型登陸艦。
「塔拉瓦」級軍艦是美國海軍研製的通用兩棲攻擊艦,其滿載排水量為39300噸,最大航速24節,載直升機42架,八聯裝「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架兩座。
兩棲戰指揮艦出現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專門擔負兩棲戰的指揮任務、用來供兩棲戰指揮員和登陸部隊指揮員指揮的兩棲艦艇,艦上裝備大量的電子觀察通信設備和戰術數據處理系統,以保證戰斗指揮、通信聯絡的暢通。其排水量與兩棲攻擊艦相近,航速20節左右,艦上可停幾架直升機和幾艘登陸艇。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的「藍嶺」級指揮艦小有名氣,因為聯軍幾次在該艦召開會議,研究登陸作戰計劃。這種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種兩棲作戰專用指揮艦,艦長194米,寬32.9米,滿載排水量18372噸,最大航速23節,航速為16節時續航能力為13000海里;可裝載登陸艇6艘、多用途直長機一架,還可運載800名兩棲陸戰隊員。
該級艦的首艦建於1970年,1987年現代化改裝後艦上的作戰指揮系統和登陸作戰指揮系統都是一流的,攻防武器也最先進。這種指揮艦在21世紀初將一直沿用。
氣墊登陸艇是用來協助大型登陸艦船把物資和人員從大型艦艇無法靠岸的系泊點卸運到岸上的上陸工具。早先的上陸工具是機動登陸艇和履帶式水陸兩用輸送車,其缺點是速度慢,易於受敵攻擊。
氣墊登陸艇航速高,通過性好,並具有兩棲性。它可以通過障礙將為員、武器、物資直接上岸,中間不需要換乘,而且也不會引爆各種水雷。大多數氣墊登陸艇100多噸、可裝載幾十噸貨物及400~500名全副武裝的登陸人員,航速達80節。
美國的LCAC級氣墊登陸艇是氣墊登陸艇中的佼佼者。該艇長26.8米,寬14.3米,滿載排水量為170~182噸,最大航速40節,航速35節時的續航力為300海里;既可裝載坦克也可裝物資。
它一般都裝載在「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和「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內,需要快速運載時,該艇即從母艦沖出執行任務。目前,美國已建成這類氣墊登陸艇96艘。
近年來登陸艇將向提高航速、多用途化、大型化、氣墊化方向發展。
C. 求世界上最大最好的登陸艦
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是美國海軍新一代的兩棲船塢運輸艦,相較於以往的兩棲艦艇,聖安東尼奧級著重於減少對友軍岸上設施的依賴、降低人力需求、減低作業成本、保留未來改良空間以及提高獨力作戰能力,特別是自衛能力。
聖安東尼奧級正在取代舊的奧斯汀級船塢登陸艦、特倫頓級兩棲運輸艦以及安克雷奇級塢式登陸艦、新港級登陸艦。2013年4月6日,美國海軍第8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阿靈頓」號(LPD24)服役。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是美國為實施「由海向陸」戰略而建造的新型多用途艦,代表著兩棲船塢運輸艦技術發展的先進水平。其設計指導思想是:均衡裝載,注重兩棲作戰車輛的裝載;提高生存能力,包括隱身能力;以人為本,優化艦員的生活環境;一艦多用,不僅在戰時承擔運輸任務、為兩棲編隊提供防禦能力、作為輔助醫療接收船,還能用於平時的警備、反恐作戰、搶險救災等快速反應任務。
聖安東尼奧級裝備最先進的封閉式桅桿/感測器(AEM/S),呈八角形、高28.34米、最大直徑10.67米,把艦載雷達天線等大多數的探測裝置封閉在裡面。桅桿外表面採用先進的復合材料,具有波段選擇性穿透能力——本艦向外發射的電磁波的功率損失很小,敵方射來的電磁波則被偏轉,桅桿和艦載雷達等突出部分還塗有電磁波吸收材料。
該級艦尤其強調隱身性,在兩棲戰艦中率先採取了雷達隱身措施及先進的反探測技術,雷達反射截面只相當於1000噸以下的小型艦艇。整艘艦外觀光潔平滑,上層建築低矮,側壁向內傾斜,相交處採用圓弧過渡;外露的尾門、機庫門、起重機、海上補給柱、天線基座等都採用了減小雷達截面積的形狀。
艦上的海上全球指揮控制系統(MGCCS)、海軍戰術指揮支援系統(NTCSS)、JITDS聯合戰術信息系統(含16號數據鏈)等信息系統可保證它能與岸上的指揮機構、編隊內的艦艇以及登陸部隊進行不間斷的信息共享。
基本數據:
排水量:24900噸
長度:684英尺(208米)
寬度:105英尺(32米)
滿載吃水:23英尺(7.0米)
動力:4×用相繼增壓柯爾特-皮爾斯蒂克柴油機
推進:2軸,41,600軸馬力
速度:大於22節(41公里每小時)
容量:
2×LCAC氣墊登陸艇
1×LCU登陸艇
14×遠征戰車/兩棲突擊車
人員:28名軍官和333名士兵(船員)登陸部隊66名軍官和633名士兵
電子系統
AN/SPS-48 G
AN/SPQ-9
AN/SLQ-32
武器裝備:
2×MK44機炮
2×RIM-116滾體導彈發射器
2×8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
若干M2式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
艦載機:
4×CH-46海騎士直升機
2×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
D. 誰有中國新型船塢登陸艦071照片。
圖在這里: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071%D0%CD%B4%AC%CE%EB%B5%C7%C2%BD%BD%A2&in=16147&cl=2&cm=1&sc=0&lm=-1&pn=15&rn=1&di=46799175&ln=474&fr=&ic=0&s=0&se=1
標准排水量18000噸,是我國海軍目前噸位最大的戰斗艦只。
E. 中國有什麼樣的登陸艦
「昆侖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
我國自主研發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已於近日成軍,該登陸艦的排水量在20000噸左右,是一艘可以執行遠洋任務的兩棲作戰艦艇。該艦可攜帶4艘大型氣墊登陸艇,可同時起降2架中型直升機,可以有效提高兩棲作戰的效率。再加上我國正在設計建造的另一種全通甲板的直升機兩棲攻擊艦,它將和071型船塢登陸艦一起構成中國海軍完整的「立體登陸」作戰能力。
大家都知道一個標準的兩棲打擊群,是由兩棲船塢登陸艦1艘、兩棲攻擊艦2艘、巡洋艦1艘、大型驅逐艦2艘、護衛艦2艘、攻擊型核潛艇1艘組成。在上述提到的艦艇中,兩棲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巡洋艦一直是我海軍的軟肋,我海軍驅逐艦製造已經向大型化發展,目前的驅逐艦完全可以在兩棲攻擊群中發揮巡洋艦的作用,我國真正急需的只有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目前我空軍遠程戰術打擊機群可以在南中國海、東海海域對海軍的作戰行動提供有利的支持,可以取得離岸1500公里的戰場制空權。所以,一旦有戰事爆發,能夠運輸人員和物資的兩柄船塢登陸艦顯得更為重要。而071型船塢登陸艦的成軍解決了這一難題,並且在沒有航母艦載機的支援下,可以通過垂直起降的戰機控製作戰半徑到500公里,防空和反潛作戰距離達到200公里,同時一個兩棲打擊群還可以搭載1個2500餘名士兵半團級突擊兵力、近30架作戰直升飛機、近10艘大型氣墊船和數十輛登陸作戰車輛。 在武器配備方面,該登陸艦艦首裝備了1座76毫米新型艦炮,同我國最新型的054A型護衛艦艦炮如出一轍,該艦炮的構造和性能完全模仿俄羅斯的AK176艦炮,作戰能力超強。防空1座8聯裝HHQ一7防空導彈裝置,它的低空反導能力非常優秀。071登陸艦與052型驅逐艦一樣,裝備了中國新一代近程金屬干擾箔條裝置,可在2000米外的海域干擾敵方來襲導彈。並使其偏離彈道:另外,在071兩側還各有2座AK630艦炮,在525、526護衛艦上也是這樣配備的。為了應付小噸位的目標,該艦還裝備了幾挺12.7,7.62毫米機槍,可謂遠近兼顧,細膩周詳。上述3種武器的配備已經使它的火力和護衛艦相當,強於世界上其它國家的船塢登陸艦。
071船塢登陸艦搭載的是「野牛」氣墊登陸艇,該艇自重達540噸,是當今最大的攻擊氣墊船,最高時速為60海里,續航300海里。能搭載500名武裝士兵,或者3輛中型坦克,或者10輛btr-70運兵車。「野牛」氣墊船自帶兩具ms-227導彈發射器,兩門ak-630六管30毫米近戰火炮。
雖然071隻是一艘船塢登陸艦,但其寬大的飛行甲板使得該艦在海上幾乎無所不能。2架中型直升機可同時在甲板上起降,這種獨有的優勢是其它艦艇無法比擬的,強大的直升機運載能力使得我軍在未來的登陸戰中垂直登陸能力大大增強。另外,在台海沖突中可以對武裝直升機補充彈葯、油料和提供臨時維修。充分發揮武裝直升機強大的作戰效能,這無疑會大幅提升渡海登陸作戰的勝算。 071型船塢登陸艦的成軍,及大提升了我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和通訊指揮能力,為維護我海域領土安全和收復失地將會起到及大的重要作用,對周邊窺視和侵佔我南海島礁的國家也將發揮出巨大的震懾效果,同時也章顯了我大國海軍的領導地位。
F. 中國071型登陸艦在世界上處於一個什麼水平
071更像是一種嘗試,或過渡型概念,與他類似的是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這方面美國比我們更成熟,經驗更豐富,造艦歷史也更悠久,因此中國071型登陸艦在世界上處於第二。
另外,兩棲攻擊艦不能和船塢登陸艦劃等號,他們的功用區別噸位任務等差異很大。世界知名的兩棲攻擊艦有:
美國的黃蜂 塔拉瓦 美國
法國的 西北風
西班牙 胡安·聖卡洛斯一世
澳大利亞堪培拉
韓國獨島
日本16DDH 22DDH
G. 介紹一下中國新型船塢登陸艦(具體點)
071型船塢登陸艦
滿載排水量:20000噸
昆侖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
全長:210米
最寬:28米
主機:4部柴油機,內雙軸推進
乘員數:約容120名
武器:1座單管76毫米炮 4座30毫米近防炮
搭載量:4艘大型氣墊登陸艇 3輛63A式水陸坦克或6輛90式輪式裝甲車
搭載人數:約為250人
艦載直升機:2架直8中型艦載直升機
舷號:998
建造時間:2006年6月開工,同年12月下水,於2008年服役
所屬艦隊:南海艦隊
081型直升機船塢登陸艦
中國081型直升機船塢登陸艦(LHD),該艦在大小規模上類似於071型,是一艘綜合直升機船塢登陸艦,用於成建制輸送登陸兵及其武器裝備,實施快速、立體、機動登陸作戰並配置性能更強的防空系統。
預計參數 :
滿載排水量:20000噸
全長:210米
最寬:30米
主機:4部柴油機,雙軸推進
乘員數:約120名
艦載直升機:12架
081直升機登陸艦長期以來備受關注,被認為將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海軍現役071船塢登陸艦的補充。
H. 中國的大型登陸艦介紹
昆侖山級登陸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071型登陸艦。
首艦「昆侖山」號(舷號:998)為中國海軍第一艘具有艦尾船塢的大型登陸艦。
上海江南造船廠在完成兩艘052B型驅逐艦與兩艘052C型驅逐艦之後,即被網友發現又有新的大型船艦正在建造中。在2006年底此艦與054A型護衛艦一起下水進入儀裝階段,並在2007年進行海試,同年071被命名為"昆侖山"號並編入南海艦隊。
與其他新建造的一樣,071的設計也融入了匿蹤概念,整體設計風格與052B/052C驅逐艦及054/054A護衛艦等解放軍新式船隻設計類似,由於是與美國的LPD-17聖安東尼奧級一樣具有匿蹤設計的船塢登陸艦,因此網路上還有人將071稱為中國的聖安東尼奧級。不過071的尺寸比美國的LPD-17小上一號,作戰能量跟LPD-17無法相提並論。071的正確尺寸並未公布,僅能依據一起下水的054A來推測,一般的看法是15000噸到20000噸之間。
因為071的設計為船塢登陸艦,因此只在艦首配備了一門與054A型護衛艦相同的76mm快炮,並在機庫上方設置了四門AK-630快炮作為近迫防衛系統。除開武器系統,071級艦的最大特色在於登陸設計。與傳統的登陸艦不同,071級具有現代化登陸艦的特色:大型的艦尾直升機甲板,艦中車輛滾裝跳板,艦尾的登陸船塢。071的出現顯示解放軍准備在於登陸戰術上進行與美軍看齊的重大革新。不過由於071使用了許多解放軍從未使用過的新技術,因此盡管首艦昆侖山號已經編入南海艦隊,但尚未發現有其他的後續同級艦進行建造。
我國自主研發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已於近日海試,該登陸艦的排水量在20000噸左右,遠遠超出外界曾經猜想的9000多噸,單從「容積」來說完全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071登陸艦外形上和近兩年來中國海軍新建造的艦艇一樣,外表光滑簡潔且帶有小角度的傾斜,具有一定的隱身性能。艦體採用高幹舷平甲板型,大飛剪艦首以及楔形尾,長寬比小,水線以上有明顯的折角線,適航性能較好。艦首裝備了1座76毫米新型艦炮,76毫米火炮後面是1座8聯裝HHQ-7防空導彈裝置。在軟武器配備方面,071登陸艦裝備了中國新一代近程金屬干擾箔條裝置,可在2000米外的海域干擾敵方來襲導彈。另外,在071兩側還各有2座AK630艦炮。為了應付小噸位的目標,該艦還裝備了幾挺12.7、7.62毫米機槍,可謂遠近兼顧,周到細致。上述武器的配備已經使它的火力和護衛艦相當,強於世界上其它國家的船塢登陸艦。在氣墊登陸艇的數量上,071登陸艦無疑是世界最強的——可以容納4艘大型氣墊登陸艇。071登陸艦其寬大的飛行甲板可使2架中型直升機同時在甲板上起降,強大的直升機運載能力使得我軍在未來的登陸戰中垂直登陸能力大大增強。
建成的071型船塢登陸艦是中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軍艦,071型船塢登陸艦的出現也具有重大意義,它使得中國軍事力量海外遠程投放成為可能,因此應將其列入中國十大高科技武器排行榜,由於首艦剛海試、還沒成軍,所以排名比較後。
I. 國產新型船塢登陸艦是什麼意思
就是可以攜帶登陸船的大型水面艦艇,也就是我們說的兩棲戰艦,船塢登陸艦就是可承載兩棲登陸船、兩棲坦克和氣墊船的戰艦。其船艙是半吃水狀態以方便兩棲登陸船、兩棲坦克和氣墊船的進出,就像船塢一樣。其作戰方式主要以承載為主,將參與兩棲攻擊的兩棲登陸船、兩棲坦克或氣墊船送至距離海岸線最佳的距離,由於船塢登陸艦一般都比較大在萬噸以上,因此可作為海上兩棲攻擊臨時基地,為灘頭補充彈葯和給養。船塢登陸艦上的武器一般以防空武器為主,必要時也可以對灘頭進行射擊。
而新興船塢登陸艦並非是單獨作戰的,如同航母一樣,他也是需要戰斗群的,兩棲戰斗群的構成為:
兩棲船塢登陸艦1艘
兩棲攻擊艦2艘
巡洋艦1艘
大型驅逐艦2艘
護衛艦2艘
攻擊型核潛艇1艘
在上述提到的6種艦艇中,兩棲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巡洋艦一直是我海軍的軟肋,但考慮到世界海軍驅逐艦製造已經向大型化發展,巡洋艦和大型驅逐艦之間的界線已經日趨模糊,所以,中國海軍目前的驅逐艦完全可以在兩棲攻擊群中發揮巡洋艦的作用,這就說明中國真正急需的只有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
一旦中國有了屬於自己的兩棲打擊群,在不需要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作戰半徑可以通過垂直起飛的戰機控制到500千米,防空和反潛作戰距離達到300千米,同時兩棲打擊群還可以搭載1個2000餘名士兵強營級兵力、近30架作戰直升飛機、近10艘大型氣墊船和數十輛登陸作戰輛。而這些作戰能力對於還沒有組建航母編隊的海軍來說無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收復台灣只是燃眉之急,解決南沙和南中國海等敏感問題同樣需要強大的海軍保駕護航:因此,從現實的需求來說,中國海軍確實急需組建兩個以上的兩棲打擊群來保護中國300萬平方千米的海上領土安全。
J. 法國「西北風」級新型兩棲登陸艦有什麼樣的研製背景
法國是傳統的海軍強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其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力量被削弱,但是高傲的法國人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參與國際事務的決心。70年代以前法國還擁有相當一部分的海外殖民地,因此向海外投送兵力、支持對陸作戰、保持前沿存在的能力對法國來說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
因此,法國早在60年代就開始研製保持前沿存在最重要的運載武器兩棲戰艦,並獨具一格。「暴風」級船塢登陸艦是法國第一代兩棲船塢登陸艦。該級艦只建造了2艘,均由布雷斯特海軍船廠建造,分別於1963年、1967年開始服役於法國土倫港海軍。該級艦可裝載343名陸戰隊隊員,2艘坦克登陸艇或8艘裝有貨物的運貨平底駁船。其本裝載量為1500噸,典型裝載方式為:18架「超黃蜂」或80架「雲雀」Ⅲ直升機或120輛AMX13坦克或84輛兩棲運兵卡車或340輛吉普車或12-50噸貨物。船塢可放400噸的艦船。
70年代法國兩棲戰艦的研製相對停滯了一個階段。1983年,法國海軍重新開始研製後來被譽為法國兩棲戰艦典型代表的「閃電」級新型船塢登陸艦,首艦於1990年12月交付法國海軍,第二艘「非洲熱風」也於1998年2月交付海軍。「閃電」級船塢登陸艦是法國兩棲戰艦設計和建造中的經典之作,與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船塢登陸艦相比較,給人一種獨具匠心、別具一格的感覺。
該艦飛行甲板後端的升降機將塢艙、車庫及飛行甲板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塢艙可根據需要隨時變成直升機庫,而飛行甲板也可隨時停放大量的車輛。尾端的活動塢艙蓋,既可增加直升機起降點,又可在拆除後進行較大噸位艦艇的塢內修理。
該艦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一艦多用」的設計思想,它既可以在任何海岸獨立執行兩棲作戰任務,又可擔負反潛、反艦、防空、編隊指揮等多種任務,還可以作為後勤保障供應艦以及海上小型艦船的應急維修等多種用途。
「閃電」級設首橋樓,首橋樓的後部空間設一個固定機庫,可停放4架「超美洲豹」直升機或2架「超黃蜂」直升機。駕駛室及通信指揮中心設在機庫上的一層甲板室內。機庫後面為直升機起降甲板,面積約1450米2,可停放3架「超美洲豹」或2架「超黃蜂」直升機。
直升機起降甲板後面是略低的車庫頂甲板,可以停放車輛及輕型坦克,面積約290米2。車庫頂甲板後端設有一部承載能力為52噸的108米2升降平台。在升降平台後面是由活動塢艙蓋組成的一個臨時直升機起降平台。在固定直升機起降甲板下升降平台前設有1360米2的車庫,車庫下就是長122米、寬13.5米、高7.7米的塢艙。
機艙設在船體中後部塢艙下面,塢艙下還設有燃油艙、水艙及大量壓載水艙。該艦的裝載處所包括塢艙、車庫、機庫、直升機起降甲板、車庫頂甲板及活動塢艙蓋。其輸轉設備集中在船體後部,包括1台37噸的起重機,1部52噸的升降平台。
80年代,法國海軍還建造了一艘5000噸級的「布干維爾」級船塢登陸艦。配合船塢登陸艦的發展,法國海軍同時建造了一批傳統登陸艦艇,包括5艘「巴特拉爾」級坦克登陸艦,2艘EDIC、2艘CDIC大型坦克登陸艇,2艘LCM及24艘CRM小型登陸艇LCM。
進入90年代以後,冷戰結束,世界形勢呈現新的走向,世界海軍力量也由兩大集團遠洋對峙逐步轉變為大國海軍在近海應付中小國家海軍突擊、登陸戰、反恐怖、參與維和等多任務角色,而兩棲戰艦正是實現這一轉變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冷戰結束以後,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與軍事行動越來越頻繁,但其激烈程度已遠遠小於冷戰前的戰爭。隨著國際環境的轉變,各國海軍要想符合現代戰爭與軍事行動的要求,多種用途的新型兩棲戰艦在其戰略體系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法國第一代兩棲戰艦「暴風」級船塢登陸艦的服役年限最長的已經達到40年,該型艦的老化程度相當嚴重,退出現役已是勢在必行。
同時,為了增強海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對陸攻擊作戰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多種威脅,法國海軍計劃於2015年全面更新其武器裝備。80年代建造的「閃電」級船塢登陸艦已遠遠不能適應未來軍事行動的要求,因此,設計和建造新型兩棲戰艦也就刻不容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