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電話
1. 發明了電話的科學家是
亞歷山大·貝爾是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的人。也被世界譽為「電話之父」。
2. 電話是怎樣發明的
發明電話的故事是非常戲劇性的。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電話的原理。當你說話的時候,空氣使你的聲帶振動,振動傳遞給空氣的分子,便是聲波,亦即空氣振動來自你的嘴。聲波在空氣中振動撞擊在電話筒里的薄膜,薄膜就會像空氣分子振動那樣來回地振動。
這個振動把變化的、或波浪形的電流通過電話線傳出去,電流的強弱變化又使電話線另一端的薄膜振動,其強弱正像話筒薄膜的振動一樣。薄膜的振動又引起空氣的聲波,正像你送入話筒的聲波一樣。當聲波達到另一端聽電話人的耳朵里,他就會感到直接聽你說話的那種效果。
現在再來講亞歷山大-格萊厄姆-貝爾的故事,看看它是怎麼發明電話的。1875年6月2日,他正在波士頓實驗同時在一條線上送出幾個電文的想法,他用的是一組彈簧鋼片。當他在房間里用他的收報機工作時,他的助手托馬斯-奧森正在另一間房間里發報。
奧森撥弄了一下鋼片使它振動起來,發出了「當」的一聲。突然貝爾沖了進來,沖著奧森喊道:「什麼也別動,你干什麼呢?讓我看看。」他發現,鋼片在磁鐵上的振動,引起了強弱變化的電流,電流流過電線,使貝爾房間里的簧片也振動起來,並產生了「當」的一聲。
第二天,第一台電話機就做出來了,從這第一條電話線傳來的嗓音是可以辨認的,聲音從樓頂向下傳了兩個樓梯段。第二年3月10日,聽到了第一句話:「奧森先生,這兒來,我需要你。」
3. 電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話是於1860年發明的。
1849年的一天,安東尼奧·穆齊准備好一套器械要給在另外一個房間的朋友治療時,意想不到的奇跡出現了,通過連接兩個房間的一根電線,他清楚地聽見了從另外一個房間里傳出的朋友的聲音。
1860年的時候,安東尼奧·穆齊向公眾展示了這個系統,並在紐約的義大利語報紙上發表了關於這項發明的介紹。
(3)發明電話擴展閱讀:
1876年貝爾用兩根導線連接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
後來,1877年愛迪生(T.E.Edison)發明了碳素送話器和誘導線路後通話距離延長了。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發送呼叫信號。
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干電池。
1891年A.B.Strowger發明了自動式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沖,控制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用戶,自動完成交換功能。從而把電話通信推向一個新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
4. 電話是怎樣發明的
世界公認的電話發明來家是從英國自移居到美國的貝爾。然而,德國人賴斯早在1861年就表演過他發明的電話機。可是一些官僚只把他的發明看成是一種游戲。
貝爾移居美國後,看準了電話必有前途,就專心研究起電話來。有人說他是「瘋子」,他卻不屑一顧,終於造出了磁式電話,並在200米內實驗成功。後來,貝爾得到一個富翁的資助,開辦了貝爾電話公司,從此電話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
5. 誰發明了電話
關於電話的發明者尚存爭議但是爭議在安東尼奧·梅烏奇和貝爾身上。
安東尼奧·梅烏奇(Antonio Meucci,1808.4.13-1889.10.18)電話的發明者,義大利人。2002年6月15日,美國議會議定議案,認定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梅烏奇因而被稱為「電話之父」。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
(5)發明電話擴展閱讀
電話專利權爭奪
梅烏奇是電話的發明者,最初是美國的一項決議通過的。2002年6月11日,美國眾議院的269號決議稱,梅烏奇於1860年在紐約展示的名為teletrofono的機械已經具備了電話的功能,從而證明了電話的發明者應該是梅烏奇而不是貝爾。
只是後來貝爾從各種渠道獲取了梅烏奇的成果,才在16年之後申請了專利。決議說:「眾議院認為安東尼奧·梅烏奇的一生及其成就應該得到肯定。他在發明電話過程中的工作也應該得到承認。」
經過這項決議,貝爾被永遠的定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決議一經公布立刻引起多方強烈反應,義大利裔美國人紛紛歡呼這一遲來了一個多世紀的「公正判決」。
加拿大方面則指責美國國會為了政治目的篡改歷史。為了給美國一點顏色瞧瞧,加拿大眾議院效仿美國國會於6月21日正式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
6. 電話機是如何發明的
電話是現今社會最普及也最實用的一種通訊工具。發明電話的人是英國的貝爾,那時他內不到30歲。
貝爾從小喜歡動腦,容28歲時就開始擔任大學教授。他邊教學邊做一些研究試驗。在一次試驗中,他大膽提出設想:能通過電流傳送語言嗎?於是貝爾辭去了他大學教授職務,從而專心致力於電話試驗。經歷很多次失敗,最終獲得成功。
那是在1876年6月2日的晚上,貝爾及他的助手連接好裝置後,就各自關在相隔一定距離的兩間屋子裡,忽然助手昕到有人向他求救,其實是貝爾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腳上,情急之中就對著話筒喊起來,這居然成了人類使用電話機傳送的第一句話。
7. 電話是怎麼發明的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語音學教授貝爾突然向校董會提出了辭呈。這位出生在蘇格蘭的26歲教授是波士頓大學的榮譽。他在一個書香世家長大,父親和祖父都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他17歲畢業於歐洲著名的英國愛丁堡大學。他在倫敦大學專攻語音學碩士學位,當貝爾父子為逃避肺結核移居北美,立刻引起美國專家們的重視。當22歲的貝爾應聘成為波士頓大學教授的時候,貝爾的父親已經成為北美聞名的語音專家了。貝爾父子兩人經常被邀請到全美各地去講演。貝爾十分善於講演,很受聽眾的歡迎。
貝爾為什麼要放棄令人羨慕的教授位置呢?他當然自有主張。
當貝爾定居美國時,摩爾斯電報已廣泛應用,成為一種新興的通信工具。貝爾想,「既然電流能夠傳遞電波信號,為什麼不能傳播聲波信號呢?」貝爾打算發明一種傳播聲音的「電報」(即電話)。如果人們用電纜直接通話,那該多麼方便啊!
貝爾向校方提出辭職時,他的電話研製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他實在脫不開身來。自己買材料,自己安裝,做實驗,查數據,緊張的工作搞得他精疲力竭,就連辭職書也是請別人代轉校長的,他現在可以正式搞實驗了,再也用不著擠時間。白天和黑夜全都屬於他,貝爾全身心地投入到電話研製中去。
電磁鐵片的振動膜研製成功了。
訊號共鳴箱也宣布告竣。
螺旋線圈的振動簧片,已經達到設計要求,擬想中的電話主要部件全部完成。繁雜的工藝使他自顧不暇,貝爾多麼需要一個助手啊!因為研究電話,必須要兩個人合作才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一位18歲的電氣技師沃森,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他們成了終生不渝的合作者和朋友。
貝爾和沃森的實驗室,坐落在波士頓柯特大街109號寓所內。那是兩間廢棄多年的馬車棚。塵土滿地,擁擠悶熱,一間房子四周被他們堵得嚴嚴實實,為了防止外面雜音傳到屋內,貝爾叫它「聽音室」。另一間是「車間」,兼作「喊話室」,房內到處是電磁元器件。經過貝爾和沃森的勤奮勞作,兩間房子的隔音效果十分理想。
經過兩年的研究,無數次地拆裝實驗,經歷了無法統計的挫折、失敗,兩位年輕人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1875年6月2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貝爾和沃森同往常一樣重復訊音共鳴試驗。
沃森走入喊話室,准備發出聲音訊號。貝爾跑進聽音室,隨即把門關得緊緊的。按照兩人的約定,在試驗中沃森用聲音使振動膜輪番振動,而貝爾則依靠自己特殊的語音學家的敏銳聽覺,傾聽振動簧片產生的共振。他挨個將那些共振薄膜安裝到收話器上,仔細地辨聽電流脈沖產生的音響。
突然,他聽到了一種斷斷續續的聲響,那是從顫動的振動共振膜里發出來的。細心的貝爾當即斷定,它不是脈沖電流產生的聲音。他需要沃森的證實!整個這一切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然而,這是導通認識思路的一瞬間。貝爾感到他終於捉住了那鬼魂般時有時無的振動的尾巴。
貝爾迫不及待地將收話器放到桌子上,沖出房門,大步流星地朝隔壁房間奔去。他異常激動,朝著被連續16小時緊張工作弄得筋疲力盡的沃森喊道:「你是怎樣做的?你什麼也別動!按照兩分鍾前的做法重復一遍!」
「請原諒,我太累了,所以搞錯了。」沃森辯解道。由於不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沃森顯得有點緊張。
貝爾平靜下來和顏悅色地撫慰他說:
「親愛的沃森,我知道你很累了。我請你完整地重復一遍搞錯的過程……」
沃森解釋說,他接通振動膜時,未能把它接到電路上。為了排除故障,他就扯動了幾下膜片,想用這種方法使它振動。而這正是貝爾在接收器里聽到的顫音。它就像當今人們在使用麥克風前,用手指彈擊受話器的振動膜一樣。
貝爾的思路被證實了,他激動地說:「總算響起來了,總算響起來了。」
「你快說,發生了什麼?!」沃森的困意一下全沒了。
貝爾告訴沃森,以前我們的設計思路只著眼於發送和接收電流脈沖信號,這樣就使接收復制出的電流脈沖信號發生很大的變形。難怪兩年多來,那古怪的電流脈沖信號時有時無,使我們一直感到困惑。這次,你手動膜片必然帶動線圈,因而產生了法拉第所發現的感應電流,我接收到的正是你的感應電流。這種電流是由簧片牽動線圈振動而產生的……
聰明的沃森立刻明白了。他建議把精力放在感應電流的產生和復制上,就可以實現通話。「對!」貝爾狠勁拍了一下夥伴的手掌,兩人笑了起來,又接著做起試驗。
沃森扭身跑進聽音室。貝爾讓振動膜及線圈在受話器已有的磁場中來回上下移動。「聽到了,聽到了。」一種奇妙的沙沙聲,最後變成刺耳的尖聲。現代人打電話時,經常為感應電流失控產生的雜訊而煩惱。可是,當時這聲音在沃森和貝爾的耳朵里,比優美的交響樂還要動聽、悅耳。
電話基本原理的雛形,在兩位年輕人的頭腦中形成了。用聲音振動膜片,同時使線圈振動產生感應電流,通過導線傳遞到收聽一方,感應電流又轉化為線圈振動,最後振動簧片復制出聲音。
過了感應電流這一關,振動膜復制聲音就容易了。貝爾辭去教授時,已經和父親用4年多時間研製聾人用的助聽器。這方面貝爾不擔心,而感應電流是沃森熟悉的,對此他也是放心的。
又經過半年多的苦幹,他們終於製成了第一套傳話器和聽筒。這是1876年。貝爾剛剛29歲,沃森僅22歲。兩個勇敢的青年,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把電話機製造成功了。
1876年,貝爾獲得了美國專利局的專利證書。幾個月後,正好趕上舉行美國建國一百周年紀念博覽會。貝爾和沃森風塵僕僕地趕到費城,在博覽會上表演了電話通話。參觀的人絡繹不絕,贊不絕口,但只是把它作為一個神奇的玩具。人們沒有認識到他們此項發明的重要性。貝爾的電話初見世面,沒有遇到知音。
貝爾和沃森回到波士頓,再次對電話做了改進,並且開始利用各種場合宣傳電話的原理和用途,促使更多的人認識到電話的廣闊前景。
1878年,貝爾和沃森在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首次進行了長途電話實驗,兩地相距300千米,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實驗成功是得益於愛迪生的發明。為了使電話跨越長距離,愛迪生改進了電話的送話器,在其中加大了感應線圈,使電話達到了實用化。這一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由於電話的信息傳遞異常便利,因此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1878年美國電話不過幾百台,兩年後猛增到48000多台。1910年僅北美就擁有700多萬台電話機。一百幾十年後的今天,全世界已擁有2.5億~3億部電話機。
如今電話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須臾不能離開的通訊工具了。
知識點
海底電纜
海底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於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使用光纖作為材料,傳輸電話和互聯網信號。全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中國的第一條海底電纜是在1888年完成。